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六十二章 大唐已经不懂该怎么灭国了(冲三江,求追读)

第六十二章 大唐已经不懂该怎么灭国了(冲三江,求追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穿过中堂,入职方司东偏房。

    几乎同样的布局,书架沙盘,房屋空旷,只不过角落里多了架兵器架,刀剑弓槊,皆在上面。

    午后的阳光从窗户照入,斑斓交错。

    空气中带出一些阳光的味道。

    李暐径直走到精致制作的沙盘前,看向一侧的韦谅道:“北地地图,从契丹,奚族,回纥,葛逻禄,铁勒,到东西突厥,朔方,河西,安西都护府,石国,康国等西域诸国,尽皆在此了。”

    韦谅认真的看着地图,北地的一切清晰可见。

    他有些疑惑的看向李暐:“看郎中诸方布置,这进兵之事,应该不用末将啊。”

    “是!”李暐看向沙盘,平静的点头道:“职方司的人,已在安西,河西和朔方节度使的配合下,开始对突厥进行情报调查,渗透,离间,甚至是挑拨刺杀之事,相信不久之后,突厥就会自己生乱,然后大唐调集各族,一起围攻,灭了突厥。”

    沙盘就在韦谅眼前,一切清晰可见。

    “另外。”李暐轻轻抬头,道:“去年冬日漠北暴雪,不仅突厥人,其他各族都损失不小。若今年再有大雪,他们很难支持住。要么求大唐,要么和大唐一起对突厥动手,韦郎猜他们会怎么选?”

    “当然是一起分了突厥。”韦谅很肯定。

    李暐突然转身,认真的看向韦谅:“韦郎多智,可觉得这些方略中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韦谅同样认真起来,略微沉吟道:“有一点。”

    李暐神色一肃,拱手:“请赐教!”

    “西突厥!”韦谅指向沙盘上西突厥的位置,道:“虽然突骑施被大唐攻破,但终究未曾彻底灭绝,而且还有西突厥十姓部落存在。

    一旦大唐召集诸国,有灭突厥之意,那么西突厥说不定就会动手相助,到时就麻烦了。”

    李暐眼神一沉:“不一定吧。”

    “一定的。”韦谅摇头,说道:“草原行事与大唐不同,骑兵纵横来往如风,速度极快,或许大唐纠集大军击败突厥不难,但一旦突厥西进,进入西突厥,然后被西突厥接纳,只要他们休养生息,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威胁始终存在。”

    “所以要先对付西突厥,是吗?”李暐看向韦谅,稍微松了口气。

    “是!”韦谅点头,说:“先断了他们的退路,利用西突厥也遭遇雪灾之事,让西突厥也成为灭亡突厥的一部分,这样,就没有任何隐患了。”

    西突厥是西突厥。

    后突厥更多的是东*突厥的延续。

    东西突厥,虽然相互之间有仇怨,但联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

    李暐微微颔首道:“我们想过要防备西突厥,但没想过联手西突厥,西域寒潮影响的具体情报,还没有传回,若他们真的也因为寒潮而受损严重,联手也未尝不可。”

    “只是希望不要比末将原本想的,还要更加严重就好。”韦谅神色依旧谨慎。

    ……

    李暐深深的看了韦谅一眼,重新看向沙盘:“你可知,灭国突厥,最大的问题在哪吗?”

    “最大的问题?”韦谅转身看向沙盘,稍微抬头,恍然道:“郎中是在担心战后之事?”

    “不错!”李暐点头,说道:“当年灭东*突厥,薛延陀却趁势壮大,后来威胁大唐,被大唐所灭,之后回纥又崛起,要不是突厥复国,他们说不定已经成为了大唐新的威胁,如今突厥再被灭国,回纥必然会再度成为大唐威胁。”

    西突厥也是如此,高宗朝灭国西突厥,可转眼,吐蕃就渗透进入西域,成为大唐新的威胁。

    “这是必然的。”韦谅看向李暐,叹声问:“这也是末将不解的地方,为何一定要坚持灭国突厥,以他们如今的情势,不动他们,让他们自相残杀而亡,岂不是对大唐最好的方略吗?”

    “不行。”李暐严肃的看向韦谅,说道:“以如今大唐的局势,这一战必须非打不可。”

    有些东西,涉及到大唐的根本。

    韦谅可以自己查,但李暐不能说。

    “是!”韦谅记下李暐的异常,然后认真拱手道:“所以,郎中调末将过过来,就是要让末将想出战后解决回纥威胁的方略来?”

    “你向来目光敏锐,韬略非凡。”李暐直接点头,看向沙盘道:“至于行军诸事,兵部自有其法,麻烦的是战后……”

    “其实也没那么麻烦。”韦谅在李暐惊讶的眼神中,说道:“就比如西突厥诸部,西突厥必然遭遇雪灾,而且很严重,可立刻派人出使西突厥,告诉他们,大唐可付出一定的粮食,让他们度过灾年。”

    “西突厥没那么好说话!”李暐侧身。

    韦谅摇头道:“那就告诉他们,这样的寒潮,以后年年都会有,而且会更大,他们的选择只有大唐,而大唐……我们不要他们的牛羊,那些东西他们自己留着,我们要他们的矿,金矿,银矿,铁矿,都可以用换粮食,他们不会采,我们去采。”

    李暐皱眉问:“你就不怕西突厥因此壮大?”

    “不怕!”韦谅轻叹一声,道:“寒潮之事,虽是末将一时之论,但若真是寒潮不停,数年而不断,回纥还好,还能纵横,但西突厥只会逐渐灭亡,所以,以此法在西突厥,可施行。”

    “寒潮数载不绝!”李暐眼神凝重起来。

    “这是其一,其二者,还可以效仿太宗朝,将突厥一部,调入十六卫府兵,哪怕仅仅是名义上的,那么依旧可以将他们调入东西吐谷浑,和吐蕃人厮杀,壮大大唐军力……回纥也可以。”

    “不可?”李暐直接摆手,严厉的说道:“回纥人不能进入高原。”

    韦谅一愣,道:“为何不可?”

    “西域道路艰难,中间损耗太大。”曹守站了出来,拱手间看向李暐。

    韦谅侧身,看向曹守皱眉问:“西域的确道路艰难,但当年大唐灭吐谷浑,也是一路追亡逐北,甚至打到了通天河,条件依旧艰难,为何我们的祖辈可以做到如此,而我们不……”

    韦谅突然停顿下来,他的脑海中一道闪光突然划过。

    韦谅缓缓的转身看向李暐,拱手道:“敢问郎中,此战军中打算调用多少士卒,灭突厥?”

    “朔方出两万骑兵,安西出三万骑兵,河西三万兵从后压阵,剩下是诸部的兵力。”李暐稍微解释了两句。

    实际只有五万骑兵吗?

    韦谅的眉头,一瞬间皱的更紧了,他紧跟着问道:“那么草原诸部能够调动多少兵力?”

    “十万左右吧。”李暐想了想,说道:“回纥,葛逻禄,铁勒三族应该能抽调十万兵,这样我们的战损会少些。”

    韦谅直直的盯着李暐,他一脸的难以置信:“大唐的兵力,比三族要少,而且还没算上西突厥?”

    “怎么了?”李暐有些不解的皱起了眉头。

    韦谅深吸一口气,拱手道:“郎中,这是灭国之战,是大唐军威展现的最佳时机,一场灭国之战,不仅能震服诸族,同样也能凝聚人心军心,而且明明是摆明了大胜的机会,为何不……”

    “不行。”李暐直接摇头,稍微停顿道:“军中粮草难以准备妥当。”

    韦谅低下头,嘴唇微微颤抖,他彻底明白了,不是粮草难以为继,是粮草根本准备不足。

    韦谅想了想,终于抬头道:“那么就想办法,减少回纥人调动的兵力,务必一定使大唐的兵力多于诸部……”

    说到这里,韦谅还是抬头道:“其实未必一定要全部集中到突厥老巢一带,可以让平卢和范阳在同一时间出兵,巡查所有名义上属于突厥人的部落,甚至可以到回纥边缘转一转,威慑他们。”

    “你想让安禄山出兵。”李暐立刻听懂了韦谅话里的意思,点头道:“那家伙,打顺风仗的确是一把好手。”

    “是!”韦谅松了口气,道:“只要立威,那么就能调兵,将回纥的兵力调入高原,这样既能节省大军的兵力损耗,而且死伤抚恤也不用在意。”

    “让回纥人和吐蕃人相互消耗,从而减轻将来回纥人的威胁。”李暐缓缓点头,一时间似乎有些被韦谅给说动了。

    韦谅松了口气,说道:“不仅如此,这只是一时之法,真正的办法,还是要渗透回纥,了解回纥,然后挑拨回纥,分裂回纥,同时开始在草原上挑选将来灭亡回纥,甚至于取代回纥的部族。”

    站在韦谅身后的曹守,率先恍然过来:“这是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用来控制草原的方法。”

    “是!”韦谅转身看着曹守轻轻点头,然后他重新看向李暐。

    这时候,韦谅才发现,李暐的神色依旧凝重。

    仿佛这一策略并不足够打动他。

    韦谅目光闪烁,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他还是将自己话咽了回去。

    他已经察觉到了原因。

    如今的大唐已经不够支持这样做了。

    甚至不客气的讲,如今的大唐,已经没有了这样做的心气。

    韦谅轻轻抬头。

    灭国。

    大唐开国之初,不管是太宗皇帝,还是高宗皇帝,做的最多的,实际上就是两个字,一件事。

    灭国。

    然而到了如今这一朝,大唐从来没有真正的灭过国。

    他们没有灭国该有的心气。

    或许更不客气的说道,如今的大唐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实力。

    他们比韦谅所想的,还要更加虚弱。

    ……

    夜色深沉,更鼓敲响。

    亲仁坊,韦府。

    柳风拂面,韦谅一身青色长袍,平静的从后堂返回东院。

    他检校职方司员外郎的事情,已经传了开来。

    京兆韦氏其他各房传话,如果有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他们会全力相助。

    其他还好,但知靖安事,却没一点风声透出。

    看的出来,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是懂这里面的深浅的,有些东西,是不能轻易泄露出去的,因为一旦追责,麻烦会很大。

    进入书房,韦谅在桌案后坐下。

    春婉将一壶茶和一盘糕点放下,韦谅便摆摆手,让她退下了。

    韦谅低下头,从一旁拿起一张纸,提笔开始写信。

    他检校兵部员外郎,知靖安事的事情,是可以让他的阿耶韦坚知道的,虽然他在兵部做的事情不能说,但不说,反而容易让韦坚猜到是什么。

    知靖安事。

    韦谅轻轻笑笑,差点就成了知靖安司。

    一封信写好,韦谅将其放在一旁,任由信笺慢慢干透。

    抬起头,韦谅看向窗外的弦月。

    月光如水。

    他的脑海中却在回想今日发生的一切。

    李暐将他调入了职方司,深度参与兵部诸事,实际上是他早就准备要做的事情,而韦谅在职方司的任务也很清晰。

    找出攻克石堡城的方法。

    找出在战后,不让回纥成为薛延陀和突厥那样大唐威胁的办法。

    这些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但只有做成了这些事情,韦谅才会在他的眼里真正拥有价值。

    攻克石堡城也不是没法,解决薛延陀的问题也不是没办法,但是,大唐做不到。

    韦谅抬头,轻叹一声。

    李隆基这一朝,看起来国富民强,兵戎鼎盛,号称盛世。

    但实际上整个开元二十九年时间,大唐从来没有打过十万人以上的大战,这和太宗,高宗,甚至武后一朝都没法比。

    不大胜,不灭国,军心民心如何凝聚。

    韦谅突然轻轻苦笑,也是,想要打十万人以上的大战,不仅要看兵力,后勤,还要看统帅。

    在郭子仪没有崛起之前,甚至王忠嗣都不算是这个级别的统帅。

    李靖,李勣,苏定方,裴行俭,王方翼,甚至太宗皇帝自身,都是当时一等一的名将。

    但李隆基这一朝,除了一个郭子仪,竟然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

    这样内外作战磕磕绊绊,虽然四面威压,但四方竖敌,同时无法彻底的剿灭他们,反而最会让他们成了大唐的威胁。

    所以,李隆基的盛世看起来强大,但实际上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

    当然,他依旧是当世最强大的国家,但他却已没有了如同太宗高宗两朝,那种高出一档的军力。

    或者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内部有问题。

    韦谅轻轻摇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靠灭国。

    郭子仪现在是安西振武军使,也就是说,他将参与到这灭国一战。

    或许也正是这灭国一战,让郭子仪彻底的成长。

    回纥的事情,韦谅直接扔在了脑后。

    这件事情,他和李暐之间还有分歧,具体如何,还得商量。

    不过石堡城的事情,也未必就完全没有办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