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35章 病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永乐二十一年,元月初一。

    又是新年时,公主府里外染尽了红,红绸红布红灯笼,各色灯花高高挂起,李氏的孩子们在院中嬉戏,爆竹声声响彻耳中。

    新年时节,已经不若数九寒天那么冷了,但时不时自北原吹来的寒风,依旧让人忍不住尽力裹起厚衣裳保暖。

    李显穆已经坐在祠堂前一个时辰了,他有些呆愣愣的瞧着祠堂前的红灯笼,有冬风吹过,灯笼就飘起来,待那股小旋风飘过,灯笼就落下来,周而复始。

    府中早已是荒凉一片,只有墙角数枝寒梅凌寒绽放,带着一丝生机。

    就在方才,他刚刚祭拜父亲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消息,“二十一临安薨”。

    永乐二十一年,临安公主薨。

    如今就是永乐二十一年,李显穆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祠堂的,他在这里坐着,却不知脑海中在想什么。

    父亲的逝去已经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十八年前,而现在,他的母亲也要去世了,六十多岁的年纪,去世似乎也是正常的,可李显穆从未想过。

    他呆呆的坐着,良久,才缓缓从情绪中走出。

    转而想到了更关键的一件事!

    今年是永乐二十一年,如果母亲去世的话,那他就要守孝两年零三个月,那就要永乐二十四年重新回到朝廷上,而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先前父亲曾经传递过一次关键信息“二十四年帝崩”,在永乐二十四年时,皇帝朱棣就会驾崩!

    在古代政治斗争中,守孝是很重要的工具。

    在永乐朝的实践中,朱棣大部分时候都会选择夺情,可李显穆不一样,他是无数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若是想要夺情的话,必然有汹涌的舆论压过来。

    无数思绪在脑海中翻涌,李显穆也不知道哪一条才是正确的道路。

    ……

    “穆儿怎么了?”临安公主感觉李显穆的状态不太对劲,温声问道。

    李显穆闻言心中一酸,眼中忍不住红起来,“母亲,儿子没事,二哥在外镇守,数年未见,一家团聚高兴罢了。”

    临安公主听出了他话中的言不由衷,却也没再问,李显穆既然不想说,那便不说。

    新年煊赫热闹,李显穆却感受到了无比的孤寂,一想到这是和母亲一起过的最后一个新年,他就深深为之悲痛。

    李祺也叹息着,但是有些事必须告诉李显穆,尤其是守孝这种事,若是能提前准备,在政治影响力衰退后,很多事情就能保住,若是突然发生,必然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母亲,这是你最爱吃的,快多吃些。”

    “母亲,这是儿子从南洋商人那里得来的,如今我大明没有的稀罕玩意。”

    “母亲……”

    临安公主觉得自己儿子很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总之儿子在身边尽孝,她很高兴,平日里吃饭都能多吃半碗。

    时间进入五月后,临安公主的身体就不太好了,生了场病却总也不见大好,李显穆亲自在母亲身边侍疾,朝廷上许多事,都渐渐交给其他人去做。

    ……

    七月时,京城中落了很大一场雨。

    接天连地的雨幕,如同有天人在九天之上倾盆而下,京城外的几道河都渐渐蓄满,雨后,身体稍好的临安公主被搀扶着在府中逛了逛,路过公主府的池塘时,满池被暴雨打落的残荷,各自孤零零的歪斜在河面上。

    李显穆望着这一幕,只觉阴森透骨,刺眼的很。

    正要搀扶着母亲离开,临安公主却突然说道:“以前你们父亲还在的时候,与我讲过一首诗词,是李义山的诗,留得残荷听雨声,今日见了这一幕,方知诗中之意。”

    李显穆顿时眼皮一跳,李义山就是李商隐,这一句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李商隐给崔氏兄弟二人写下悼念逝去先父的诗,同时哀怜自己寂寥身世。

    在李显穆看来,母亲在这个时候道出这首诗,实在是有些不吉利,强撑着笑意道:“母亲想必是记错了,李义山的诗词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不是‘残’,讲的是秋天的景色,如今正是盛夏时分,若母亲喜欢枯荷,待深秋时分,儿子再陪母亲游园欣赏。”

    张婉也温婉笑道:“是啊母亲,这满院残荷,那是风雨打落,待秋日时,才有枯荷,儿媳曾见过大师画一副枯荷图,甚是寂寥横生。

    母亲好好修养,待再过数月,儿媳们陪着母亲游园。”

    临安公主闻言笑了笑,没接这句话,她不走,其他人也就不能走。

    临安公主盯着那盛满残荷的池塘,好似看到了在狂风暴雨之下,被摧折的荷花荷叶,她突然冷不丁说了一句:“母亲可能等不到深秋了。”

    啊?

    大多数人都愣住了,不知道临安公主为什么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唯有李显穆只觉头皮发麻,仿佛有电流从脊柱骨一路钻入了头皮。

    他觉得自己甚至难以维持住脸上的笑意了,“母亲,您在说什么呢?”

    其余人也回过神来,脸上纷纷然带着惊慌之色,一瞬间就哗啦啦的跪了一地,“母亲,请千万不要这么说。”

    “你们都起来吧。”临安公主平静的让众人起身,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走到这里,突然福至心灵一般,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归去之期。

    张婉等人这才战战巍巍的从地上起来,甚至连落在裙子上的灰尘也来不及拍掉,皆心有余悸的围在临安公主身边,“母亲,那些话可再不敢说了,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长命百岁,真是美好的祝愿,又有多少人能呢?”临安公主眼见几个儿媳妇又要惊慌的跪下了,住了嘴,“我有些乏了,回屋吧。”

    一行人这才将心放在肚子里,搀扶着临安公主回了屋中,李显穆脸上维持着笑意,可心中却早已空了一处。

    他是知道家族中一些特殊之处的,今日母亲突然说出那番话,绝对不是意外,而是可能真的感受到了大限将至。

    在那日五天后,临安公主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那一日好像带走了她所有的精气神,陷入了沉沉的昏迷中。

    从昏迷中醒过来后,临安公主竟然笑了出来,李茂还在外地,方才送了信去,李芳和李显穆皆在屋中,见到母亲醒来,连忙走到病榻前。

    “母亲,你身体如何了?”

    “我的身体如何,太医应当已经说过了吧。”临安公主竟然笑起来,“这次是真的不行了。”

    “母亲……”

    临安公主打断了李芳的话,带着丝从容道:“不过是生死而已,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日,不必太过大惊小怪,你们父亲生前最欣赏汉高祖面对生死的态度,你们要学习一下。”

    “儿子们记住了。”

    “茂儿可在路上了?”

    “二哥在路上了,算算时间,今日就能到。”

    “好,为娘会等着他。”

    临安公主神情有些疲惫,说话间,有人从外走进,低声汇报道:“禀公主殿下,太子殿下来了。”

    太医从府中离开后,必然是到了宫中给贵人们汇报,所以太子殿下才会急匆匆而来。

    “快请!”

    说着朱高炽携着太子妃张氏已经走进,屋中众人纷纷给三人行礼。

    朱高炽先是叹息着拍了拍李显穆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太子殿下。”

    朱高炽又向临安公主行礼道:“姑母安好。”

    “太子殿下不必多礼。”

    朱高炽上前坐在病榻前,握住临安公主的手,低声道:“姑母,父皇之前让侄儿带话,让您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这是父皇从国库中取出的一株千年人参王,稍后让人熬成汤,一定能恢复身体康健的。”

    “劳皇兄担心了。”临安公主有气无力的回道。

    今年三月份朱棣就开启了第三次北征,那时临安公主身体还好,五月份的时候,临安公主身体生了病不见好,六月份朱高炽写信的时候提了一嘴,朱棣对临安公主这个妹妹很是爱护,立刻就回信说赏赐下一株千年人参王。

    朱棣怕是没想到,临安公主的身体会突然恶化,可又过去了一个月,大军早就深入草原追亡逐北,如今想要送信都不可能了。

    朱高炽有种预感,父皇回来前,姑母怕是撑不住了。

    若是父皇知道此事,定然哀恸至极。

    朱高炽又坐了一会儿,李茂终于赶了回来,他知道李氏一家人有话要说,于是便起身告辞。

    李显穆将太子送出府外。

    朱高炽在府门前驻足,又拍了拍李显穆的肩膀,“明达,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姑母的事乃是天命,你注意自己的身体,这偌大的李氏,还需要你来撑起来,你可不能倒下。”

    李显穆带着些许鼻音沉声道:“太子殿下放心,显穆心中有数,不会耽搁朝廷的大事。”

    朱高炽没再说话,带着太子妃张氏转身上了马车,离开了公主府,李显穆转身回了府中,走进了母亲屋中,此刻屋中乌压压的或坐、或站着一片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