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36章 三年(第四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偌大屋中,李显穆这一代三人,以及下一代的十几个人,再加上娶进门的正妻侍妾,人实在是不少。

    屋中很安静,有低低的啜泣声,仅仅一瞬就收起。

    见李显穆回来,临安公主脸上露出笑意,示意他过来。

    李显穆坐在病榻边上,将母亲扶起来,临安公主的脸色愈发苍白无血色,稍倾,张婉捧着一碗参汤走进,喝下后,临安公主的脸上有了些血色和精神。

    “茂儿回来了,那这些话就今日说了吧,我怕之后没机会了。”

    屋中的沉默愈发低沉,恍若暴风雨前的宁静,乌云压下,沉沉压抑。

    “有很多话想和你们说,又不知道该先说什么,就说说你们父亲、祖父李祺吧。”

    临安公主的脸上带上了回忆的神色,“你们父亲、祖父,在流放前后好像是两个人一样,以前他也很优秀,但后来的他,优秀的如同神明。

    任何事都稳操胜券,都永远有把握,从一个罪族一步步为李氏昭雪平反,大明开国那么多被诛杀的功勋之族里,只有李氏被昭雪。”

    只有李氏被昭雪,这个含金量太高了,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临安公主絮絮叨叨的讲述了许多事,其中大部分是李显穆他们三兄弟都不知道的。

    “以后我不在了,这世上最亲的就剩下你们三兄弟,你们父亲对家族传承看的很重,你们要相亲相爱,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若是有什么拿不准的,就问显穆的意见。”

    “显穆。”

    “母亲,儿子在。”

    “从你刚刚生下来的时候,你父亲就对你格外关注,说你是天生的圣人,后来你果然有圣人的天姿,我当时很惊讶,不明白你父亲是怎么知道的,但后来也就不再想这件事,你和你父亲,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明白的超级天才。”

    李祺闻言也不禁沉默。

    李显穆亦沉默不语。

    “以后母亲不能再给你们遮风挡雨,李氏真的就要依靠你了,你皇舅舅疼爱你,你记得要多多进宫和你皇舅舅交流感情,太子殿下看重你,做事多要为太子考虑。

    这偌大的大明虽然有无数政治上的规矩,可归根结底,这是我朱家的天下,只要得到了圣眷,终归是能保住性命和荣华,有时东西该用就要用。”

    说这些话时,临安公主并没有什么傲意,而是带着些理所应当的感觉,她是真正的天之娇女,大明太祖高皇帝的长女,从小就深受父皇宠爱,几个哥哥也都宠爱她。

    在李氏在非常弱小的时候,一路护着李氏从风风雨雨中走过来,一直到李显穆真正成长起来,才算是退居二线,不用她进宫为李氏求生路。

    她最后的这一番话,全是她的肺腑之言,是她一生的经验总结,其中饱含着对儿孙的担忧和不舍,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

    “你们不用伤心,这是件好事。”临安公主竟然笑出声来,“我好想你们父亲啊,早在很多年前,你们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就想随着他去了,可他让我看护着李氏,我艰难的活着。”

    临安公主又开始絮絮叨叨了,这次她眼神也放空下来,好像透过虚空望着一个人,“这次终于能和他在黄泉相见了,真好啊。”

    李显穆先前一直强忍着,这次终于忍不住痛哭出声,“母亲!母亲!”

    他一哭,其他人也顿时忍不住,纷纷哭起来,可谁又知道,李显穆为什么哭呢?

    他是在哭母亲根本见不到在黄泉见不到父亲!

    父亲乃是真仙,飞升到了九天之上,母亲却只是普通的凡人,死后要归于幽冥,或许这世上有转世轮回吧。

    仙凡唯有永隔,哪里又有相见之日呢?

    母亲念了快二十年的东西,不过是父亲给她的一份生的念想,一想到这些,李显穆便只觉悲从中来,为母亲悲哀,也为永生而孤寂的父亲悲哀。

    七月二十五。

    临安公主彻底闭上了眼睛,监国的朱高炽,命有司为临安公主治丧,长公主的身份地位,基本上是帝后之下,第一等的治丧规格。

    ……

    北征大军自草原返回,按部就班的扎营回师,随军的众人都看得出皇帝还没有尽兴,只是粮草耗尽,不得不班师了。

    朱棣是觉得自己渐渐上了年纪,年纪越大他就越不想待在京城,到了快要古来稀的年纪,他发现相比皇帝,他还是更喜欢作个统帅大军的将军,只有跨在马上,在草原上冲锋陷阵,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众人正在营中复盘此次北征,传信兵从外走进,径直跪下奉上信件道:“陛下,京城紧急来信!”

    这一封早就该发出去的信件,终于寻找到了北征大军的踪影,送到了朱棣手中。

    加急的信件?

    朱棣一惊,难道是京城出事了?

    帐中众人也带着些焦急的好奇望过来,却只见皇帝只看了一眼,便愣在原地,下一瞬那封信缓缓飘落,陛下手都在颤抖,脸上也满是苍白。

    这到底怎么了?

    一道略显暗沉的声音响起,“临安长公主于七月二十五薨逝。”

    众人先是松了一口气,转瞬又提起了心,有些担忧的望向皇帝,谁都知道皇帝和临安公主兄妹情深,这……

    朱棣怎么也不敢相信,他出发的时候临安公主还好好的,结果几个月的时间,竟然就阴阳两隔,这让他怎么能接受呢?

    可信中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病后就一直没有好,一直到病重不治,况且有李显穆在身边,若是有办法,必然能够治好的。

    良久,朱棣才回过神来,两行清泪从眼角落下,他豁然站起身,“瞻基,大军交给你,朕要率领轻骑先行赶回京城。”

    朱瞻基毫不犹豫的应下。

    ……

    临安公主的治丧场面很大,且时间会拉的很长,历史上从临安公主治丧开始,到最后下葬,用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现在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李祺的坟墓就在京城,倒是不必再千里迢迢的扶棺归乡。

    当皇帝率领着轻骑踏破了京城的宁静,带着风尘仆仆的气息回到京城后,众人才知道这位长公主生前有多么受宠。

    披麻戴孝的李显穆又一次见到了这样的皇帝,满面哀凄,往日如同钢铁般的意志,如今仿佛全部消失不见了。

    朱棣拍了拍棺椁,“妹妹,你放心,几个外甥我都会替你照顾好的。”

    朱棣又见了李显穆几人,而后宣布辍朝五日作为哀悼,又把有司的治丧看了一下,规格虽然不能提,但是各种陪葬却可以提高。

    朱棣这么做,一方面是真的伤心,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李氏壮声势。

    他虽然很想让李显穆夺情,但也知道李显穆不合适,若是李显穆空窗期两三年的话,势必会有些有心人出手。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李氏恩宠是不会改变的,皇室中也有娘舅亲。

    伴随着治丧逐渐结束,李显穆等儿孙将临安公主和李祺合葬,时间已经到了十月末。

    当最后一抔土掩盖下,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

    户部尚书李显穆回家守丧,原礼部尚书郑欢调任户部尚书,原礼部左侍郎调任礼部尚书,原礼部右侍郎调任左侍郎,南京礼部侍郎王艮被调回京城,担任礼部右侍郎。

    一个人守孝,三个人升官,在古代没有任期限制的情况下,这就是守孝为什么会被执行下去,因为没有守孝,高级官员担任时间太长了。

    很多官员守孝结束后,仕途也就基本上告别高升了,三年时间,足够人走茶凉,当然,李显穆是不一样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一旦守孝结束,就会立刻重返九卿之位。

    只是不知道到时候是哪位九卿让出自己的位置,最有可能的就是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三位。

    京城中的议论纷纷,这三人自然也都知道,没人对此发表意见,两年后的事情,现在有什么可值得讨论的。

    李显穆自然更不在意这些纷纷扰扰,他回到了当初为父亲李祺守孝时,所建的那座农家小院,院中生长了许多杂草,他花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妻子、儿女们将这些杂草都清理干净。

    又将小院大致整修了一下,而后将儿女送回原公主府,现在的李府,他则和张婉居住在这里。

    “婉儿,接下来的两年,辛苦你了,公府贵女,却要和我一起住在这里。”

    “婆母待我如亲生女儿一样好,这是我该做的,夫君不必如此见外。”

    张婉目光往外看去,那里是公公李祺和婆婆临安公主的坟茔,她眼中闪过一丝艳羡,而后又温柔的望向了夫君李显穆,她也有一位不世出的良人夫君。

    李显穆则在心中盘算着时间,他的母亲是七月二十五薨逝,守孝是两年三个月,那么他会在永乐二十三年十一月时结束守孝,而后就可以去吏部报备,不过他这种官员,会直接报备给皇帝,之后等着朝廷安排即可。

    只要能赶在皇帝驾崩前,重返中枢,即可。

    春去秋来,夏冬轮转,转眼便是一年又一年。

    ————

    临安公主讳镜静,太祖高皇帝长女,母后孝慈高皇后,生母成穆贵妃孙氏,洪武九年丙辰十月十日册封为临安公主,下嫁驸马都尉李祺,生长子李芳、次男李茂、三子李显穆。

    永乐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奉敕与夫李祺合葬京外南山之原。——《明史·太祖太宗诸公主列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