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福继续与公子高说着他如何带着人在齐郡抓捕田氏兄弟。
当年田氏兄弟在狄县还是有势力的,因田儋在地牢中身患重病。
在徐福的解释中,田荣其实是个很心思很周全的人,躲了许多年都没被秦军发现。
但田横得知兄长田儋在地牢中病重,这才带着几百个壮士要冲撞县府。
徐福在审问一些与田横共同起事的人,人犯交代:起初田荣阻止过田横,不能冲动行事。
但田儋的病重是事实,徐福让人请了大夫给田儋医治,其间有人告发了田横的踪迹。
与田横共同起事的人有六百余人,田横也答应过他们,一旦大哥田儋死了,就立田儋的儿子为齐王,并且自立封国,让追随的人从此都是大将军。
许诺是有了,可六百人并不是铁板一块,还是有人走漏了风声。
徐福感慨道:“这世上从来不缺有野心的人,却缺少有野心且依旧谨慎处之的人,田横此人,难成大事。”
徐福给田横下了套。
田横见县府防备空虚,带着人闯入其中,他确实见到了田儋,不过那是见到田儋的最后一面。
田儋也不过是在奄奄一息中,看了一眼田横。
随后,等田横反应过来,徐福已带着大队秦军包围了县府。
这一次,田横带着他们的壮士们在县府里与秦军厮杀,最后田横几乎是一身是伤,他杀出了县府,但也重重摔在了县府外。
徐福低声道:“平原县的县民找到了田荣,在县民的围追下,田荣逃亡东阿县时,跳入水中,没力气游到对岸,淹死了。”
稂与范增走到了琅琊台外。
“你不是一直想见公子扶苏吗?他是公子扶苏的弟弟。”
范增反问道:“嗯,他有几分公子扶苏的风范?”
稂很不喜欢范增的反问,每一次这位老人家自觉没理时,他都会反问。
见稂神色不悦地往琅琊台下走,范增跟上脚步道:“你若现在有清闲,不如老夫与你一起去关中。”
稂继续往前走着,不想搭理这个老家伙。
范增道:“你怎不理老夫?”
稂见对方跟了上来,又道:“你的弟子跟着项梁一起在秦军抓捕的名册上,就不担心吗?”
范增道:“担心有什么用,等老夫的弟子也被抓了,秦军就会来抓老夫,受弟子牵连,老夫被抓去咸阳,就能见到公子扶苏。”
老人家看得很开,就连他弟子的死活都不管。
稂走在沙滩上,衣袍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忽然又觉得这个老人家真的不在乎弟子的死活,他吃好睡好,甚至还胖了一些。
“公子高要编写史书,你难道不想看看公子高所写的楚国史书?”
范增叹息一声,道:“这有什么好看的,楚国那些事拿出来太丢人了,嗯……老夫都觉得丢人。”
公子高到了琅琊台之后,风雪就大了许多,齐郡又下起了冷流雪。
这是公子高在琅琊县所过的第一个冬天。
到了夜里,冷流雪被大风吹着落在这片海边。
公子高坐在油灯边,正在书写着关于田氏兄弟的事迹。
当公子高提笔沾墨,发现砚台又结冰了。
也不知夜色有多深了,外面的大风雪吹得窗户似乎要被掀翻,公子高再一次拿起徐福递来的卷宗,仔细看着。
翻看着琅琊县的卷宗,公子高又看到了当年父皇带着兄长东巡,以及兄长在琅琊县所做的事。
这场雪下了两天才停,好在徐福提前让人准备了粮食,还有不少冻鱼。
不然被大雪困在琅琊台的这两天,高都不知道该吃什么。
高想推开琅琊台大殿的门,一推之下发现很吃力,用力推了推有雪从门缝落入殿中,先是阳光,之后就是寒风从门缝钻进来。
公子高又用力推了推,直到沉重的木门推开,外面的积雪已埋到了脚踝。
呼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公子高踩着积雪走到大殿外,已有不少人正在清理积雪。
公子高想着跟着父皇当年东巡的足迹再走一遍,看看当年在东巡的路上,父皇与兄长都做了什么。
当海边逐渐有了人走动之后,公子高也下了琅琊台,与这里的县民交谈着。
今天,公子特意没有让人跟着,也不让人护卫,而是穿着寻常人家的衣服,与县民们交谈。
六国已不在了,如今六国的旧址被拆除,现在已全部建成了大秦的县府与大营。
当年六国的诸侯王也都不在了,他们有的被杀,有的被处死,还有的死在自己的臣子残害中。
至于六国的旧贵族,可能有很多人也死了,还有一些隐姓埋名的活着。
但这些都已成了土,想要再追究……也都是一些旁人的述说。
如果执意地去寻找有关父皇的一切,公子高就会发现,父皇所追求的应该是一个很远大的理想。
但,高从未听父皇说过理想,也不知道父皇所追求的还有什么。
甚至在看了皇兄的书籍之前,他根本不知道理想是什么。
而如果去追究有关李斯的一切,就会发现其实与李斯相关,都是一些抱负,那种要施展才华野心,以及在他成为丞相之后,大力施展着皇帝的政令。
而若究竟六国的旧贵族,则会发现他们这些旧贵族之间有着很多的恩恩怨怨,这种恩恩怨怨一直延续至今。
高不知道项梁为什么要杀了韩终,韩终明明只是一个齐鲁博士,说不定当初齐鲁博士散了之后,韩终是去投靠项梁的。
也可能是韩终的命不好,他信错了人。
但若韩终也跟着项梁反秦,其实他死的也不冤,可至少在他死之前,他韩终没有反秦啊。
秦军追查齐鲁博士的死因,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他还是大秦的臣子。
杀害一个齐鲁博士,这罪过太大了。
项梁也一定会死。
有关项梁的一切,公子高也想知道,他想用一种旁观人的视野,看着项梁的一生与他最后的下场。
项燕大将军过世之后,项梁如何活到现在,以及项梁带着他的项氏族人都做了什么,以及留存至今的楚国旧贵族是如何看待项梁的。
高的心中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兄长的话很重要,我应该多听听人们的声音,庶民的话语是一定要听的,只有庶民才是最纯粹的,而他们过得好与不好,是自己切切实实看到的。”
因此,在编写列国灭亡之前的史书,高可以通过各种卷宗书写,但列国灭亡之后的史书,他需要通过庶民的话语来书写。
到了午时,高来到了稂教书的海边,这里有一个村落。
按照琅琊县的县志,这里以前是一片越民居住的村落,只是当年父皇与兄长来了此地之后,将这里保留了下来,依旧给这些越民居住,但此地依旧是琅琊县的管辖,他们是越民,但他们更是秦人。
高见到了一个姑娘,她看起来与自己同龄,便与她交谈起来,这个姑娘叫作磲儿。
磲又是美丽的贝壳的意思。
高确实见到了稂的屋前有数不清的贝壳,以前的越民是可以用这些美丽的贝壳换粮食的。
“我觉得你的名字不是美丽的贝壳,你的名字深意应该是不可或缺的珍宝。”
她咧嘴笑着道:“你们这些从关中来的人,真的很有意思。”
“有意思?”高想了想,又道:“你觉得关中的人都是这样的吗?”
“我见过公子扶苏,我觉得公子扶苏是我见过最好的男子。”
“难道你们越民的男子不好吗?”
又经过一番谈话,高大概明白了,她所言最好的男子是对他们最好的男子。
公子扶苏不过是给了他们一个村子,按照秦律来说这里不过是个乡里,但公子扶苏承诺给他们一个安居的家,这对他们而言是最幸福的事。
过去了这么多年,这里的人们还记得公子扶苏。
高望着那座书舍,书舍中有两位夫子,其中一位就是稂。
稂已成家了,而且他有一个儿子与一个女儿。
“只要支教还在,这个书舍还在,这里的人们就会一直记着公子的。”
高又道:“兄长让我多听庶民的讲述,这史书不能只写王侯将相的恩恩怨怨。”
稂又道:“在南面一座船坞,徐福每天都会去那里,每年会造三艘大船。”
“难道真的要寻仙岛?”
稂道:“寻仙岛的人没一个活着回来的,这些船当然不是为了寻仙岛的,是为了连接楚地,为了运送粮食的。”
说起了仙岛,稂又说起了一件往事,这件往事也是徐福说起的。
“徐福想要远航,他想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为此他就需要更大的船。”
高道:“这是徐福亲口说的?”
稂道:“他曾经是这么想的。”
高当然没有亲自去问徐福,他在外走了一天,见了很多人,说了很多话,回到琅琊台已是深夜,他坐在油灯边继续书写着今天所听到的一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