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夕背着画板走出来时,正好看见这一幕,心里瞬间被暖意填满。雪团蹲在她的肩头,尾巴轻轻勾着她的衣领,像是也在为今天的展览兴奋。“都准备好了吗?咱们该出发去美术馆啦!” 林夕笑着说,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早就好啦!” 孩子们齐声回答,还举起手里的小卡片晃了晃,“我们要把这些礼物送给看画的人,让他们也喜欢银杏巷!”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往美术馆走,路上遇到熟悉的邻居,大家都热情地打招呼,还不忘叮嘱一句 “祝展览顺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流动的温馨画卷。
抵达市美术馆时,刘梅馆长已经在门口等候。她看见林夕和身后的邻居们,立刻笑着迎上来:“欢迎大家!展位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你们来布置了。”
跟着刘梅走进美术馆,林夕一眼就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展位。展位位于展厅的中心位置,上方挂着 “银杏巷四季 —— 林夕个人作品展” 的横幅,周围还预留出了挂装饰的挂钩。最让她惊喜的是,展位旁边特意摆放了一张小木桌,正好可以用来放陈老板整理的宣传册和孩子们准备的小礼物。
“咱们赶紧动手吧!” 李爷爷率先放下三轮车,小心翼翼地把《银杏巷・春》从车上搬下来。陈老板和几个年轻的邻居立刻上前搭手,按照林夕的想法,将四幅画依次挂在展位的墙上。春日的嫩黄、盛夏的浓绿、秋日的金黄、冬日的雪白,四幅画连在一起,仿佛将银杏巷的四季都搬进了美术馆,瞬间吸引了周围工作人员的目光。
王奶奶则带着孩子们开始挂装饰。他们把银杏叶挂饰系在展位的四周,又将孩子们画的小卡片贴在小木桌的边缘,还在桌子上摆上了王奶奶煮好的银杏果 —— 淡淡的果香弥漫开来,让展位多了几分生活的烟火气。
林夕站在展位中间,看着忙碌的邻居们,心里满是感动。她原本以为展览只是自己的事情,没想到大家却把它当成了整个银杏巷的大事,从画框制作到展位布置,每个人都付出了心血。
“小夕,你快看看这样行不行?” 李爷爷挂好最后一幅画,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问。
林夕仔细看了看,四幅画的高度正好,间距也很均匀,旁边的装饰更是恰到好处。“太完美了!谢谢您,李爷爷。” 她走过去,轻轻抚摸着画框上的银杏叶图案,“有了大家的帮忙,这个展位才这么特别。”
布置好展位没多久,美术馆的大门就打开了,观众们陆续走进展厅。林夕的展位因为独特的风格和温暖的画面,很快就吸引了第一批观众。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站在《银杏巷・冬》前,久久没有离开。她的眼睛里含着泪水,手指轻轻拂过玻璃,嘴里喃喃地说:“这场景太像我小时候住的巷子了,冬天的时候,邻居们也会一起煮馄饨、堆雪人,可惜现在巷子已经拆了。”
林夕走过去,递上一张孩子们画的小卡片:“奶奶,这是我们银杏巷的孩子们画的,送给您。如果您有空,欢迎去银杏巷看看,那里现在还保留着老巷子的样子。”
老奶奶接过卡片,感动地说:“谢谢你,小姑娘。你的画让我想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等我有空,一定去银杏巷看看。”
不一会儿,展位前就围满了观众。有人对着画作拍照,有人认真阅读宣传册上的故事,还有人向林夕询问银杏巷的具体位置,打算周末去探访。孩子们则热情地给观众们递小礼物,还奶声奶气地讲着画里的故事 ——“这是李爷爷,他会爬树打银杏果”“这是王奶奶,她煮的馄饨可好吃了”,可爱的模样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
李爷爷和陈老板也没闲着,他们站在展位旁边,给观众们讲着银杏巷的真实故事。李爷爷指着《银杏巷・秋》里打银杏果的场景,笑着说:“这画里的场景都是真的,每年秋天,我们巷子里的人都会一起打银杏果,然后分着吃,有时候还会用银杏果做点心。”
陈老板则拿出老照片,给观众们对比着画里的场景:“这是二十多年前的银杏巷,你看,老槐树、石桌子都还在,变化的是我们的年纪,不变的是邻里之间的感情。”
观众们听得入了迷,纷纷感叹:“现在这样有温度的老巷子太少了,你们能把这份感情保留下来,还画进画里,太珍贵了。”
中午时分,几位记者也来到了林夕的展位。其中一位记者好奇地问:“林夕老师,您创作这组作品的初衷是什么?从您的画里,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林夕看着展位前的邻居们,笑着说:“我刚搬来银杏巷的时候,只是一个迷茫的画画新手,是巷子里的邻居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温暖。他们会给我送刚煮好的馄饨,会陪我聊画画的想法,甚至会为了我的展览一起动手做画框、做装饰。这组作品,其实是我对银杏巷的感谢,也是对邻里情的记录。”
记者又问李爷爷:“大爷,您知道林夕老师把您画进画里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李爷爷哈哈一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当然开心啦!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第一次被画进画里。不过更开心的是,咱们银杏巷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道,让大家看看,现在的老巷子里,还能有这么和睦的邻里情。”
采访结束后,记者感慨地说:“你们的故事比画更动人,我们一定要好好报道,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份珍贵的邻里情。”
下午的时候,刘梅馆长特意来到展位,对林夕说:“你的展览太成功了!现在很多观众都在讨论银杏巷,还有人说要发起‘寻找城市老巷子’的活动,你的画不仅展示了艺术,还传递了温暖,这正是我们举办‘城市记忆’展览的初衷。”
林夕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份成功不仅仅属于自己,更属于银杏巷的每一位邻居。是他们的爱与支持,让《银杏巷四季》有了灵魂,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老巷子的温暖。
傍晚时分,美术馆即将闭馆,观众们陆续离开,但还有几位观众迟迟不愿走。其中一位年轻妈妈拉着林夕的手说:“我家孩子特别喜欢你的画,他说以后也要学画画,把我们家小区的故事画下来。谢谢你,让孩子感受到了艺术的温度。”
林夕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头:“那你一定要加油,以后画好了,也可以像姐姐一样,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展览。”
孩子用力点点头,眼里满是憧憬。
闭馆后,林夕和邻居们开始收拾展位。大家虽然累了一天,但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李爷爷看着墙上的画作,感慨地说:“今天真是开心,看到这么多人喜欢咱们银杏巷,喜欢咱们的故事,值了!”
王奶奶也笑着说:“是啊,以后咱们银杏巷说不定会变成‘网红巷’呢,到时候我就多煮点馄饨,招待来的客人。”
大家说说笑笑地走出美术馆,夕阳正把天空染成暖橙色,像极了银杏巷巷口的夕阳。林夕看着身边的邻居们,看着肩头打盹的雪团,心里突然无比踏实。
她知道,这次展览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她会继续用画笔记录银杏巷的故事,记录邻里之间的温暖,让更多人知道,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还有这样一个充满爱与温情的老巷子,还有这样一群可爱又善良的邻居。
回到银杏巷时,巷口的老槐树上又挂起了红灯笼,像是在迎接他们的归来。王奶奶提议大家一起吃顿晚饭,庆祝展览成功,邻居们纷纷响应。不一会儿,石桌上就摆满了饭菜 —— 有张婶炖的排骨,有李爷爷炒的青菜,还有王奶奶煮的馄饨,热气腾腾的饭菜散发着香味,温暖了整个冬夜。
林夕坐在石桌旁,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看着邻居们真诚的笑容,突然觉得,自己画的不是画,而是生活本身,是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最平凡也最珍贵的幸福。
雪团趴在她的腿上,发出平稳的呼噜声。林夕轻轻抚摸着雪团的头,抬头望着巷口的红灯笼,心里默默想着:以后的每一个四季,她都会留在银杏巷,用画笔继续书写属于这里的温暖故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