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389章 谏设督查护民生,守心为民启新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顿了顿,声音愈发清晰:

    “民间需要的是一个能替百姓说话、帮百姓做事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不能沾太多权力的气。”

    “沾了,就失了根基。”

    “民女留在民间,能助陛下听到底层的声音,能帮官府把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我想,这比让民女入仕更有用。”

    南齐帝沉默了,目光落在时念手里的手册上,又想起锦衣卫的密报。

    上面记着怡红院议事区的百姓留言,有骂粮商的,有提建议的,连“州府小吏推诿办事”的话都敢写。

    若是时念入仕,这些真话怕是真的听不到了。

    他轻轻敲了敲案面,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

    “如此说来,你不愿入朝为官?”

    他叹息一声,低声笑了笑:“也罢也罢!”

    时念比朝堂上那些官员更懂民心。

    他们总想着争权夺利,却忘了,民心才是最该争的。

    “陛下英明。”

    时念顺势道:

    “民女虽不愿入仕,却愿以民间身份帮官府做事。”

    “如今文盛之会定在盛京,各州府都想学着怡红院搞民生议事、蒙学班,可有些地方官只是摆样子,百姓反映的问题石沉大海,反而寒了心。”

    “民女斗胆提议,在各州府设民生督查员。”

    “从懂民生的人中选任,不涉及朝廷决策,只监督民生政策落实。”

    “比如平价粮是否真到百姓手里、蒙学班是否真的免费,若发现官员推诿,就报给顺天府核查。”

    这既是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变相表忠心。

    怡红院虽有民间影响力,却不碰实权,始终做官府与百姓间的“中介”。

    南齐帝自然明白她的用意。

    他早听说有些地方官借“学怡红院”邀功却不办实事。

    若是派官府的人监督怕官官相护,派锦衣卫又太过兴师动众。

    而时念提议的“督查员”,恰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这个提议不错。”

    南齐帝笑了笑:

    “既如此,那这督查员的人选由你定,俸禄从内库出。”

    “不用跟地方官打交道,直接对接顺天府和翰林院。”

    “乔章林辅助你统筹,确保他们能放开手脚做事。”

    时念躬身行礼:“谢陛下成全!民女定不会让陛下失望,也不会让百姓失望。”

    虽然还是拿到了一定的权力,可此时不能再拒绝,否则会显得“恃宠而骄”。

    “朕信你。”

    南齐帝看着她,想起初见时的场景。

    如今她在偏殿从容应对,既不卑不亢,又能为百姓谋利,这份心性,比许多男子更难得。

    只是刚想到此处,他又摇了摇头。

    从认识时念起,她便一直主张倡导男女平等。

    诸如女子也可为良将,亦能成谋士。

    他拿起朱笔,在空白奏折上批了几行字:

    “连福,按朕的意思拟旨,设各州府民生督查员,由时念总领其事,乔章林辅助。”

    连福连忙应下,捧着奏折退了出去,偏殿恢复了安静。

    南齐帝端起茶杯,对着时念举了举:

    “尝尝这嵩山雪芽,是今年刚送来的新茶,未必比你怡红院的云雾尖差。”

    时念端起茶杯,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带着淡淡幽香。

    南齐帝用这个细节示好,是彻底放下了对她的忌惮。

    这场对话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怡红院不再是单纯的民间文化地,而是成了官府与百姓间的“桥梁”。

    既保持独立性,又能帮官府做好民生实事。

    而她想做的,也彻底完成。

    怡红院已经成为除皇权以外无法撼动的存在。

    “文盛之会的筹备,你放手去做。”

    南齐帝放下茶杯,语气郑重:

    “户部的银子、翰林院的典籍,你要多少,让乔章林直接跟朕奏请,不用走繁琐流程。”

    “谢陛下。”

    时念点头,心里已开始盘算。

    督查员要选乔章林那样懂底层疾苦的人;

    文盛之会场地要选既能容各国使臣、又能让百姓在外围参观的地方,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夕阳透过花窗,落在《民生议事机制手册》上,将“民为邦本”四个字照得格外清晰。

    “时候不早了,回去吧。”

    南齐帝挥了挥手,“督查员的事,尽快落实,别让百姓等太久。”

    时念躬身告退,走出偏殿时,晚风裹着桂花香吹来,让她紧绷的肩膀渐渐放松。

    她没有立刻离开皇宫,而是站在白玉阶上望着远处盛京的炊烟。

    那些炊烟下,有煮着的平价粮粥,有蒙学班孩子背着古诗,有渔民在公平交易点卖鱼。

    拒绝入仕不是放弃权力,而是守住了更重要的东西。

    百姓的信任,和保全怡红院所有人的初心。

    以后不用穿官服上朝,却能通过督查员、民生议事区让更多百姓过好日子,这比任何官阶都有意义。

    连福拿着拟好的圣旨追出来,笑着递过去:

    “时老板,陛下特意叮嘱,这旨你先拿着,明日让乔编修跟你一起去顺天府报备,好让督查员的事尽快落地。”

    时念接过圣旨,明黄绫缎在夕阳下泛着光。

    这不是权力的枷锁,而是帮百姓做事的“凭证”。

    也是怡红院彻底立足南齐的最好证明。

    她对着连福拱手道谢,转身往宫门外走,脚步比来时更轻快。

    宫门外的马车早已等候,大力踮着脚往宫里望,见时念出来立刻迎上去:

    “念姐,怎么样?陛下没为难你吧?”

    时念笑着摇头,举起圣旨和手册:

    “没为难,反而给了咱们个帮百姓做事的机会。”

    “咱们回去,跟大家商量督查员的事!”

    马车驶离皇宫,青石板上的车轮声混着晚风,像一首轻快的歌。

    时念坐在车里,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灯笼。

    这盛京的夜色,是越来越暖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