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许澜沧看着时念一步步从春螺巷的戏园主,成长为能代表南齐对接各国的文化负责人。
这份蜕变,比任何朝堂功绩都更让他动容。
只是可惜,这样的人,终究不会囿于那四方的后宅之中。
李睿抚着胡须,对时念投去认可的眼神。
苏婉和苏昭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会为苏家有这样的后人而骄傲。
就在这时,西疆使臣再次站起身,拎着个兽皮袋大步走到时念面前:
“时老板果然是巾帼英雄!只不过本使还有一事请教。”
他打开兽皮袋,倒出几卷泛黄的纸,上面画着西疆草原地图,标注着“牧民聚集区”“缺水之地”。
“你看,西疆牧民常年逐水草而居,没固定地方提诉求,去年冬天还因争夺草场闹过冲突。”
“若是我们也能学南齐设民生议事区,让牧民有处商量事,这法子是否可行?”
时念接过地图,目光扫过粗糙的线条,认真道:
“回使臣,依在下拙见,各国国情不同,所采用的办法也应采取相应调整。”
“若是西疆需要,为两国友好邦交,相信咱们陛下会派懂民生议事的人去西疆制定适合的对策。”
西疆使臣笑得豪爽,伸手本想拍时念的肩膀。
然而见她身板纤薄,又悻悻收回手。
“好!你们要是能帮西疆牧民解决难题,本使定然在可汗陛下面前陈情!”
“为了我们两国友好邦交而努力!”
殿内氛围愈发热烈,连之前沉默的小国使臣也纷纷围过来。
有的想邀请怡红院派人教蒙学,有的想索要《民生议事机制手册》。
而跨国民生合作的序幕,就在这热闹的讨论中悄然拉开。
而殿角的世家官员席,气氛却格外冷清。
此刻他们都低着头,手指无意识摩挲官袍下摆,连头都不敢抬。
他们再也没了往日傲气,有的攥着茶杯发呆,有的假装整理袖摆—。
南齐赢得彻底,再不敢出言针对时念所阐述的理念。
与之相反,寒门官员们士气高涨。
言锵挺直腰杆,与乔章林朗声讨论:
“明年文盛之会,咱们得在奏疏里提推广民生议事机制,让各州府都学怡红院的样子,帮百姓解决实事。”
乔章林连连点头,眼里满是赞同:
“说得对!借文盛之会的东风,定能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咱们陛下重视民生,咱们南齐官府也都揣着一颗为百姓谋福祉的心。”
角落里,那小太监看着眼前的景象,脸色纠结。
他原本还盼着北徐翻盘,或是自己能找到机会破坏模型。
可现在南齐胜出已成定局,怡红院的人又一直盯着他,他连靠近模型的机会都没有。
他悄悄往后退,趁着殿内热闹溜出延庆殿。
得赶紧把情况告诉静妃,再想别的办法。
时念瞥见成公公溜走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警惕,却没派人去追。
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文盛之会筹备局面,至于静妃那边,总有算账的时候。
南齐帝看着这一幕,心中欣慰:
“你看,这才是南齐该有的样子。”
“文化能落地,百姓能受益,官员有干劲。”
“时念,你果然没让朕失望。”
连福笑着点头附和:
“陛下说得是,时老板不仅懂文化,更懂民心,这才是能办大事的人。”
夕阳透过花窗,落在满地光影里,也落在众人身上。
文盛之会举办权尘埃落定,南齐赢得的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的主办资格,更是各国对“民生为本”理念的认可。
而这,只是开始。
明年的文盛之会,才是真正的主“战场”。
延庆殿的使臣渐渐散去,檐角铜铃随晚风轻晃,吹淡了殿内的喧闹。
时念刚送走完西疆使臣,就被连福引着往偏殿走。
脚步踏过锦缎地砖,她心里已隐约猜到南齐帝的用意。
先前南齐帝安排她继续着手文盛之会的事宜,想必便已经有了让她入朝为官打算。
偏殿比正殿小巧,香炉中的檀香浸满整座偏殿。
案上摆着刚温好的茶,热气裹着檀香,显得格外沉静。
南齐帝坐在铺着明黄软垫的圈椅上,手里捏着本翻到一半的奏折。
见时念进来,他放下折子指了指对面锦凳:“坐吧,陪朕说说话。”
时念屈膝行礼后坐下,腰背挺直却不局促。
她将手里的《民生议事机制手册》轻轻放在案上,封面“怡红院编”的字样格外醒目。
“文盛之会能拿下举办权,你功不可没。”
南齐帝先开口,语气里满是欣赏:
“从春螺巷改戏园,到现在代表南齐对接各国,你做的事,朕都看在眼里。”
“平价粮点救了泉州百姓,蒙学班让寒门子弟有书读,民生议事区帮官府收了多少真心话。”
“这些,朝堂上不少官员都做不到。”
时念垂眸道:
“民女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若没有陛下支持、顺天府配合,怡红院也成不了事。”
“你倒不居功。”
南齐帝笑了笑,话锋却忽然转沉:
“朕问你,若是让你入仕,任文渊阁待诏,参与朝政民生决策,你愿不愿意?”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静水里,让时念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
温热的瓷面熨帖手心,却让她瞬间清醒。
文渊阁待诏虽不是高位,却能直接接触朝堂核心。
南齐帝这是既想留住她的能力,又想将她纳入皇权体系,消解她在民间的独立影响力。
帝王的考量,从来都藏在欣赏背后。
时念没有立刻回答,抬头看向南齐帝,目光坦然:
“陛下,民女多谢您的抬爱,但……还请陛下恕民女不能应下。”
南齐帝指尖停在案上,眉峰微挑:“哦?是觉得官阶太低?”
“并非如此。”
时念轻轻摇头,拿起案上的《民生议事机制手册》:
“怡红院能走到今天,靠的是百姓的信任。”
“他们觉得这里是自己人的地方,敢说粮价贵、敢提入学难。”
“若是民女入仕,他们会觉得怡红院成了官府的传声筒,再不敢说真心话。”
“就像泉州的王顺,当初敢跟民生专窗说海产被垄断,是因为他信怡红院不会帮着粮商压价。”
“若是民女入朝成为了朝廷的官员,这些百姓未必会开口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