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韦谅恭敬的对着贺知章拱手道:“见过贺监。”
贺知章坐在内侧软凳上,温和的看向韦谅:“那日牛相离京,那首词是你做的。”
“是!”韦谅叹息一声,轻轻拱手。
贺知章感慨一声:“朱衣染边月,铁骨铸寒,白首对青衿;前尘如梦,雁影没秋云,尘土尽时,没霜砧。”
韦谅微微低头,神色哀伤。
如今在大唐,诗是主流,词虽然在兴起,但多和曲调齐和,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都是这种类型。
常于宴会之上,能听到某个诗人作词,然后迅速谱曲,随即被吟唱出来。
和乐府诗有些类似。
葬礼出殡的时候,作词谱曲,送葬吟唱,也是一种风格。
虽然不大被上流重视,但传扬度,却因为朗朗上口,更加容易被市井百姓记住。
这也是韦谅的那首词虽然细究有些讥讽,但实际上却没人在意的原因。
它是词。
“牛相一生荣辱,最后被你一首词盖棺定论,也是难得。”贺知章抬眼看向韦谅,轻声道:“牛相虽然病逝的突然,但是多年宰相,门生故吏还是有不少的,就那么一首词,不知道多少人要记你的好。”
“那是下官该做之事。”韦谅低身,道:“贺监应该知道,牛相留了遗表,而遗表中就有对下官的推荐,这奉御郎……”
贺知章摆摆手,说道:“你知道现在兵部是什么情况吗?”
韦谅一愣,眼睛轻轻一跳,随即说道:“陛下没有任命新的兵部尚书,李侍郎从辽东回来,还需要半个多月,在此之前,会由达奚郎中主持兵部之事。”
李彭年原本是在范阳,查查兵籍之事。
范阳节度使麾下究竟有多少兵,兵部是需要掌握准确数字的。
不管是范阳内部有人吃空饷,还是有人囤积大量士兵准备造反,兵部都是要弄清楚的,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权力。
不过因为石堡城的事情,李彭年不得不放下范阳的事情,亲自去辽东。
牛仙客病逝的时候,李彭年还没有回河北,这下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陛下今年之内,都不会任命新的兵部尚书。”贺知章轻飘飘的一句话,让韦谅顿感震惊,贺知章继续道:“也就是说,即便是李彭年从辽东回来,也是他以兵部侍郎,领兵部尚书事。”
“那陛下会任命新的兵部侍郎吗?”韦谅忍不住的追问。
“不知道,暂时应该不会,但以后不好说。”贺知章看着韦谅,问:“你怎么想?”
韦谅脸色不由得有些难看。
李隆基玩这么一手,他不仅是在削侍中应该有的权力,同样也是在削兵部的权力。
是的,没有了兵部尚书,兵部这些人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将会被极大的削弱。
韦谅神色安定下来,开口道:“兵部管天下兵事,很多事情没有了尚书做主,很难及时通行,尤其是对四方节度使的制约,将会更加无从谈起,天下将有大患,更别说,西北还在筹划对突厥的灭国之战。”
贺知章点点头,平静的说道:“你说的对,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韦谅眼神一缩,惊讶的看向了贺知章。
难道说,这一切全部都是贺知章,还有太子在算计吗?
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
“敢问贺监,如何解决?”韦谅神色郑重。
“西北的事情,军前,还有各节度使,如今都在忠嗣的统领下,灭国突厥。”贺知章满是深意的抬头,道:“至于说其他,兵部盯着范阳和平卢便足够了,而且日后兵部的事情,陛下会多召李彭……”
“贺监想让清源县伯兼任兵部尚书?”韦谅一句话直接脱口而出。
贺知章抬头,目光直直的看着韦谅,问道:“你觉得如何?”
韦谅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随即他抬头,看向车顶,思索着说道:“若是这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需要将这件事情明确下来,让兵部诸司,彻底的配合清源县伯,整合西北各节度使,尤其是陇右。”
“你赞同?”贺知章有些惊讶的看着韦谅。
韦谅低下头,对着贺知章重重点头道:“是的,下官赞同。”
“为什么?”贺知章直接问。
“募兵制的隐患,想必贺监心中清楚?”韦谅看向贺知章。
贺知章的面色顿时沉重下来。
韦谅有些苦涩的说道:“牛相在时,整个兵部,多数人都是在朝着解决这个问题在努力,牛相便是我们最大的领头人,如今牛相病逝,我们需要一个引领我们做事的人,而清源县伯和圣人的关系在那里,只要他愿意引领我们,那么整个兵部都会支持他。”
贺知章看着韦谅,突然开口道:“你不喜欢渭源县公?”
渭源县公,李适之。
韦谅侧过身,低声道:“渭源县公的出身贺监是知道的,这注定在一些事上,他很难大刀阔斧的去做,更不像牛相出身寒门。”
“很好。”贺知章突然笑了,说道:“上面的事情,你们不用管,只需要忠嗣任兵部尚书前后,你们全力支持他就好了。”
如今李彭年还没有回朝,兵部的重心实际上是掌握在达奚珣和韦谅手中的。
哪怕是李彭年回朝,韦谅以奉御郎,领职方司员外郎,知靖安事,而且他还是太子内侄,这里面的分量不轻。
“下官明白。”韦谅微微躬身,然后抬头问:“贺监,若不出下官猜测,清源县伯应该是以朔方节度使,兼兵部尚书吧?”
“嗯!”贺知章轻笑点头。
“若是下官建议,清源县伯若是没事,最好少些和太子府联系,贺监如何想?”韦谅凌厉的眼神盯着贺知章,这让贺知章的神色瞬间沉了下来。
深沉呼吸,贺知章抬头道:“你说!”
韦谅目光抬起,轻声道:“如今朝中的局面,贺监也看得到,今日陛下任渭源县公为左相,还有右相,朝中关系本就复杂,如今又加了一个萧氏。”
稍微停顿,韦谅认真的看向贺知章问道:“若是下官记得不错的话,那位新任刑部尚书,算起来和贺监应该有亲吧?”
贺知章轻轻摇头:“虽然有所关联,但萧家向来自成一派,想要影响他们,并不容易。”
贺家。
贺家在江南一派中,向来不容忽视。
贺知章的舅舅陆元方本就是宰相,陆元方的儿子陆象先同样在做了宰相之后,对贺知章极大的提携。
偏偏陆象先还娶了贺知章的族姐。
同样娶了贺知章族姐的人是萧嵩。
如今的户部尚书陆景融,是陆象先的三弟,同样是贺知章的表弟。
刚刚被任命的刑部尚书萧照是萧嵩的侄子。
加上贺知章这个秘书监,江南一系,再度在朝中深深的站稳了脚跟。
不过,东南一系是东南一系,贺知章和太子的关系,不是他们和太子的关系,这里面有区别。
世家嘛,从来都这样,一部分投资,多数中立。
韦谅抬头,轻声道:“贺监应该注意到了,萧尚书不兼御史大夫,也就是说,现在是御史中丞杨慎矜在行御史大夫事。”
杨慎矜是李林甫的人,朝中皆知。
也就是说,这一次,李林甫丢了左相,没拿到刑部尚书,但实际上拿到了御史大夫。
“朝中诸臣的心思,下官是小辈,不方便多说,但圣人那里,绝对不会希望看到朝中乱起来的,所以清源县伯以朔方节度使,兼兵部尚书,还是少和太子府来往的好,即便是来往,也最好通过陛下那里。”韦谅在防备的,是王忠嗣做皇甫惟明的事情。
“你这个小儿啊,都不明白,你为何这么小心。”贺知章摇摇头,但随即又点头道:“好吧,老夫会去劝说太子和忠嗣的。”
“多谢贺监。”韦谅忍不住的笑了。
王忠嗣不说,还没有以朔方节度使兼任兵部尚书,将来不会经常回到长安,而皇帝又不会轻易任新的兵部侍郎。
那么即便是李彭年回到长安,韦谅要会和达奚珣协助管理兵部。
换而言之,即便是将来李彭年回来,韦谅对天下兵马的调动权力依旧很重。
虽然不如现在掌握兵部一半的权力,不如现在掌握了调动一半天下兵马的权力,但他依旧可以变相的监察整个天下兵马。
这也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