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宫,含元殿。
韦谅一身浅绯色官袍,和诸兵部郎中站立一处。
他如今以从五品上尚辇奉御检校兵部员外郎,而诸兵部郎中,也是从五品上。
大家平起平坐的。
更因为韦谅身上有知靖安事的职司,实际上,他在兵部的地位,仅次于兵部司郎中达奚珣。
但此时,众人的目光都不在彼此身上,而多在一身紫色官袍,跪倒在地上领旨的李适之身上。
皇帝高坐在御榻之上,俯视群臣。
殿宇广阔,森然洞彻。
黄门侍郎陈希烈站在丹陛一侧,手捧圣旨,高声道:“门下:
乾坤以阴阳化成,后王以辅相兴理,所以寅亮天工,缉熙帝图,非夫大贤,孰寄斯任。
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李适之,挺其公才,生我王国。体文武之道,则出将入相;尽忠贞之节,亦前疑后丞,祇膺时命,无替厥庸。
可侍中,弘文馆学士,授上柱国、光禄大夫,封渭源县开国公,仍赐实封八百户,馀如故,钦此!”
“臣李适之,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李适之沉沉的叩首在地,声音无比的洪亮,整个大殿都在轻轻回响。
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李适之,一步从亚相,直接圣人门下侍中。
门下侍中,门下省之首。
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封驳之权,对中书省起草的诏书,门下省,尤其是李适之有驳回的权利。
李适之性情耿直,做御史大夫的时候,很多事情他都是看不惯的。
特别是对李林甫。
如今他任了门下侍中,必然不可能和牛仙客那种点头宰相一致。
李林甫日后还有得头疼。
然而,殿中群臣这时候,却不由面面相觑起来。
诏书中没有提兼任兵部尚书。
李适之这个新任侍中没有兼兵部尚书。
便是李林甫听完整个诏书,也忍不住瞳孔放大,皇帝竟然没有授李适之兵部尚书。
不兼任兵部尚书的门下侍中,还拥有左相那种令人惊心动魄的威权吗?
李林甫不由得感到一阵发自内心的欣喜,随即他微微低头,目光却不经意的上挑,皇帝想做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李林甫的心中突然又有些不安起来。
李隆基目光看向李适之,神色温和起来:“门下省,卿要快速熟悉上手,短时间内专心一些,至于兵部的事情……想起兵部,朕总是不由得想起豳国公,先放放吧,等爱卿熟悉了门下省,再兼理兵部。”
“臣领旨,陛下仁德。”李适之沉沉叩首,虽然皇帝没有授他兼任兵部尚书,他有些失望,但他现在已经是门下侍中,大唐左相,大唐唯二的宰相,真正的大权在握。
大唐另外一位宰相,李林甫这时候也是一样的失望,他原本以为,皇帝是不想让李适之兼任兵部尚书,没想到只是暂时的。
丹陛之上,李隆基的目光在群臣中扫过,眼底闪过一丝深沉,随即他看向了兵部群臣之首的达奚珣,还有站在达奚珣身侧的韦谅,这才收回目光。
李隆基微微抬手。
陈希烈再度打开新的诏书,高声道:“门下:王命司寇,汝作士师,允迪政刑,旁求望实。
银青光禄大夫行,河南尹萧照,为邦理要,洞入精微,眷兹钦恤,尤赖简孚,可刑部尚书。”
一个身形瘦长,身穿紫袍的官员走了出来,跪倒叩首道:“臣,萧照领旨谢恩,陛下万寿无疆。”
陈希烈继续宣诏:“门下:迺眷清洛,常闻旧尹,重临黄霸,钦若古人,银青光禄大夫、宣州刺史裴敦复,适务宏才,徇公清节,可河南尹。”
面色冷硬,身穿深绯官袍的裴敦复走了出来,跪倒叩首道:“臣裴敦复领旨谢恩,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隆基抬手,萧照和裴敦复同时站了起来,拱手站立一侧。
“刑部的事情,要加紧掌握,还有洛阳,粮草转运中枢要害,不可轻忽。”李隆基神色严肃。
萧照和裴敦复同时拱手道:“臣等谨遵圣命。”
韦谅站在一侧,看着萧照和裴敦复,不由得微微皱眉。
萧照接替李适之做了刑部尚书,但却没有兼任御史大夫,如此就不算是亚相。
这感觉和不让李适之兼任兵部尚书是同样意思。
如今朝中,李林甫是中书令兼任吏部尚书,其下李适之是侍中,萧照是刑部尚书。
参照牛仙客没死之前的格局,李林甫依旧大权在握,李适之即便是成了侍中,但没有兵部在手,哪怕他性格直率,但也无法对李林甫构成真正的威胁。
原本李适之任刑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是用来制衡李林甫的,但现在,感觉他升任侍中,影响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大。
这就萧照,他出身兰陵萧氏,是萧嵩的亲侄子。
萧嵩不仅是李瑛时的太子少师,还是李亨的太子太师,即便是已经致仕,他在朝中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户部尚书陆景融是他的亲戚。
如果加上萧照这个刑部尚书,那也就意味着,东南一系,在朝中的影响大大增强。
皇帝在通过萧照和陆景融,同时制衡李适之和李林甫,但不加御史大夫,他们的影响要和不大。
所以,牛仙客死后,虽然诸般权力调动,看起来各有所得,但实际上,得的最多的人,是皇帝。
……
李隆基坐在御榻上,目光看向御案,最后他抬头道:“有些事,终究要决定的。”
群臣忍不住的微微抬头。
皇帝在说什么?
“今年千秋节停办吧。”李隆基一句话说出,群臣顿时震惊。
再有十几天就是千秋节,也就是皇帝的寿诞之日,往年都是要大操大办的,怎么今年停了。
“陛下!”李林甫第一个忍不住的站了出来,拱手要说什么。
李隆基摆摆手,打断他道:“牛相为国多年,如今病逝,朕心情不好,就停办千秋节吧,加上西域战事,将千秋节的费用,转为军中所需吧。”
“陛下仁德,贤明千古。”殿中群臣齐齐拱手,心中也是惊讶。
韦谅站在无数朱紫之间,同样赞佩的拱手,心思却在暗转。
如今的李隆基,才五十八岁,他还没有昏庸到那种地步,对天下,对朝堂都还有足够的掌握,尤其是权力平衡。
今日之事,韦谅已经隐约能窥见一些。
……
兴庆门下。
达奚珣翻身上马,同时对着韦谅面色凝重的拱手:“韦贤弟,戌时,平康坊见!”
“弟记下了,兄长慢走。”韦谅神色认真拱手。
“驾!”达奚珣立刻骑马朝着太极宫而去。
今日是初五,早朝之后,就休沐了,不过达奚珣要回兵部值守。
如今,虽说达奚珣和韦谅之前都有所猜测,但当真的看到李适之不兼兵部尚书的时候,两人依旧感到有些惊愕,所以相约平康坊商量接下来的事。
韦谅今日虽不用去兵部,但他得去十六王宅,太子府,这是已经提前约好的事情。
韦谅牵着马匹朝着宫门对面而去。
一辆装满了绸缎,时令水果,新鲜糕点,还有一些玩具书籍的马车,停在前方百丈之外。
韦禄站在马车畔,看到韦谅牵马而来,他立刻拱手道:“见过少郎。”
“嗯!”韦谅点头,道:“走吧,我们去太子府。”
“诺!”韦禄拱手,转身,马车缓缓而动,从兴庆门,往十六王宅而去。
韦谅刚要翻身上马,就在这个时候,一辆自紫篷马车缓缓的停在他的身侧。
一道人影掀开车帘探出头道:“韦家少郎,去十六王宅吗?”
韦谅赶紧转身,对着贺知章拱手道:“见过贺监。”
“不用多礼。”贺知章笑着点头,道:“把马交给侍卫,你和老夫一起坐马车走吧。”
“敢不从命。”韦谅赶紧拱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