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里的气氛专注而宁静,甚至带着一丝学术实验室般的沉闷。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咖啡味和电子元件焊接时特有的松香气。
十名工程师正埋头于自己的工作。
有的紧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眉头紧锁;
有的正用示波器探头小心翼翼地测量着开发板上的信号;
那两位UI设计师则在数位板上写写画画,屏幕上是李言亲自设计,从未在这个时代出现过的、圆润扁平的图标设计草图。
负责人赵工是从深圳挖来的硬件工程师,最先注意到李言,连忙起身:“李总。”
其他人也纷纷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对老板的敬畏,也有一丝技术人被突然打扰的茫然。
李言摆摆手,示意大家不用拘谨。
他走到中间一张最大的工作台前,上面摊放着几台被“开膛破肚”的手机。
一台是多普达的Windows Mobile手机,一台是工程版的HTC G1,还有几块焊满了元件的试验板。
“怎么样,各位?和我们这些‘傻大黑粗’的功能机比起来,这些东西是不是更有意思?”李言笑着拿起那块G1的主板,语气轻松地问道。
一位刚从华中科大毕业的硕士生小刘推了推眼镜,忍不住抱怨道:“李总,有意思是有意思,但这安卓系统也太难搞了。编译环境都搭不起来,各种依赖库缺失,错误提示都看不懂…”
“还有驱动,”另一位从中兴过来的软件工程师老周接口道,“我们想把这屏幕点亮,光是找资料、写底层驱动就花了快两周,现在亮度还调不了。”
李言点点头,表示理解。
他没有直接回答具体技术问题,而是拿起一支白板笔,在旁边的白板上画了起来。
他先画了一个简单的分层结构。
“同志们,我们现在是在‘啃最硬的骨头’。”
李言点在最底层:“底层驱动、系统内核移植,这是最苦最累的活,像在黑暗中修路。但这条路一旦修通,后面就是一马平川。”
他接着在上面画了一层:“修好路之后,我们要做的是系统裁剪和优化。安卓现在很臃肿,我们的硬件性能也有限。要把所有不必要的服务、进程都砍掉,就像给一棵大树修剪枝杈,只留下最核心的主干,让它在我们有限的硬件上跑得飞快。”
然后他又画了最上面一层:“最后,才是你们设计师大显身手的地方——UI和应用层。我们要做一个让中国人用着最顺手、看着最舒服的界面。”
看着团队成员们若有所思又倍感压力的表情,李言知道需要给他们一些更具体、更振奋的目标。
他话锋一转,开始抛出一个又一个在这个时候看来近乎“科幻”的概念。
“你们觉得,未来的手机屏幕,应该是用指甲戳的电阻屏,还是用手指轻轻滑动的电容屏?”
众人一愣。
在这个时候电阻屏是绝对主流,电容屏仅存在于iPhone上,成本高昂得令人咋舌。
“我告诉你们,一定是电容屏。”
李言语气笃定,“它的体验是革命性的。老赵,你们硬件组,现在就可以开始研究电容屏的供应链和驱动原理,不要等到别人都做出来了我们才跟进。”
“还有,未来的手机交互,不应该只有冰冷的图标和菜单。”
他转向UI设计师:“想一想,如何实现‘滑动解锁’?如何让列表在滑到尽头时有一个弹性回弹的效果?如何让点击操作有一个轻微的震动反馈?这些细微的动画和交互,才是未来智能手机的灵魂。”
“最重要的,”李言加重了语气,“我们现在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做一个‘能触屏的功能机’。它的核心,应该是‘应用’,也就是App。”
他在白板上重重写下了“App”这个如今对绝大多数人都很陌生的词。
“我们要做一个开放的应用商店,让全世界的开发者都可以为我们开发软件——游戏、工具、社交、新闻……未来用户选择手机,不仅仅是看硬件,更是看这个手机里能玩什么、用什么。”
这一系列超前的理念让团队成员既兴奋又感到难以置信。
李言适时地拉回现实,给出了清晰的实施路径:
“我知道,这些目标听起来很远大。所以我们不能一步登天。我们的战略分两步走...”
“我已经在约见MTK的高管。一旦他们的智能手机平台成熟,我们要成为国内第一批拿到方案的公司。基于他们的方案,我们可以快速推出我们的第一款智能机,主打性价比和深度定制的UI,先把市场站稳。”
这席话让团队松了一口气,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依靠。
“但是,我们不能只做MT方案的搬运工。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备胎’和‘前瞻’。”李言指着白板上的架构图。
“你们现在啃安卓底层,是在为我们未来摆脱公版方案、实现更深度的定制和优化积累能力。你们研究电容屏、研究交互设计,是为了当供应链成熟时,我们能第一时间做出体验最好的产品。”
最后,李言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成员。
“我知道大家很辛苦,很迷茫。我们现在做的事,国内没几家公司在做,甚至很多大厂都还没想明白。你们每一天都在无人区探索。”
他顿了顿,声音充满力量:“但这就是我们星辰电子的价值所在!我们不只是个卖手机的,我们要成为智能时代的参与者,甚至引领者。”
他指了指窗外工厂的方向:“功能机业务赚来的每一分钱,都会持续投入到你们这里。你们的薪水、奖金,只会比销售部的同事更高!因为我清楚,他们决定着公司的现在,而你们,决定着公司的未来!”
“好了,继续干活吧。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记录下来,我们可以高薪去请外面的专家来做短期培训。不要闭门造车。”
说完这些,李言放下马克笔,再次拍了拍赵工的肩膀,转身离开了研发部。
玻璃门在他身后轻轻合上,研发部内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随后,爆发出一阵低低的、兴奋的讨论声。
李言的一席话,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荆棘密布,但至少让他们看清了方向,知道了每一步的意义和价值。
那种在迷雾中摸索的焦虑感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参与创造历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李言没有回头,但他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他知道,思想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时间和汗水让它开花结果。
这支小小的团队,就是他通往未来智能帝国最珍贵的火种。
而这样的打鸡血的方式,前世身为产品经理,每每需要阐述新产品的设计的时候,这是常见的事情。
而如今这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对于李言这样能够清楚的描绘出未来的道路跟场景的领导者来说,是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集团最为宝贵的财富!
因为如今市场上的大家谁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谁都不知道未来到底在何方。
大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而李言,就相当于有了最精确的地图,几乎可以完美的带领团队直达成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