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取出那本从洞穴中带出的特殊书册,在头灯下仔细研究。
丁胜对他们说:“令人惊讶的是,书册的后半部分包含了对未来的预测——一些已经发生,一些尚未发生。其中一页描绘了一种基于概率论的新型能源系统;另一页讨论了利用统计规律预测地震的可能性;还有一页展示了通过分析化石分布来追溯地球历史的方法。”
达雅很震惊,问:“丁胜,这本书有这么神奇吗?”
林菀说:“海螺化石是一个装置,相当于一个使用工具,而这个山洞里的书册包括陈远博士才是这座藏峰的秘密,这本书自称观测者写的书,就是一部说明书。”
丁胜说:“书册的作者,那位自称测量者的存在——似乎早已洞见了人类科学的发展,甚至可能影响了它的进程。”
丁胜继续翻阅,在书册的最后一页,他发现了一段用多种语言重复的话,包括现代中文,李雪莉为大家清晰地念出来:
“秩序存在于混沌之中,模式隐藏在随机之内。地球的记忆不仅记录在岩石和化石中,也编码在概率和统计规律里。我们是测量者,时空的观察员,秩序的记录者。我们的使命是寻找宇宙中的模式,理解存在的意义。”
山姆轻而易举地说出大家都觉察指向但没有说出口的那个词,他吐出几个字:“书作者是——外星人。”
丁胜抬起头,望向星空。他的世界观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科学和神秘主义,理性和直觉,过去和未来——所有这些对立的概念,在这个发现面前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他想起了陈远日记中的话:“我找到了答案,但代价是理解自己的渺小。”
丁胜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他讲:“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远比想象中微妙——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既是测量者,也是被测量者。”
第二天清晨,丁胜开始下山。他的背包中装着样本、数据和那本神秘的书册。他知道,这个发现将扭转局面,也可能改变人类对自身地位的理解。
当他回头望向藏峰时,似乎看到峰顶有一个外星人身影站立。那身影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向他告别,又像是在欢迎他加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统。
丁胜不再是一个任务执行者,而是一名新晋的“测量者”。在浩瀚宇宙的某个角落,另一个测量者可能正在做着类似的工作,记录着星体的运行,测量着时空的曲率,寻找着隐藏在混沌中的秩序。因为这就是测量者的使命——在无限的可能性中,寻找那个最可能的真理。
塔山波齐峰的藏峰静静矗立,仿佛亘古如此。在那人类无法触及的维度里,某种庞大的“校对”或许仍在无声地进行。
林菀说:“听说过拉普拉斯兽吗?”
丁胜说:“嗯,随机性与确定性共存,如果宇宙存在一个无所不知的观察者,能够知道每一粒原子的运动状态?那么我们看似随机的选择,是否早在宇宙诞生之初就已经确定了呢?换句话说,宇宙的当前状态是不是过去的结果和未来的原因?至此就引出了一只笃信确定性的拉普拉斯兽。拉普拉斯兽认为未来注定会消失,如同过去一般清晰可见。”
林菀说:“然而,薛定谔为了让量子随机性与宏观确定性正面交锋,构思了一个思想实验,这个理论就是薛定谔的猫,他把一只猫和放射性粒子放在盒子里,假如粒子发生衰变,猫将死亡。相反,猫会活着,打开盒子时,同时处于生与死叠加态的猫。根据量子力学放射性粒子的波函数,会一直处于衰变与未衰变的叠加态。只有打开盒子才意味着观测,波函数就会坍缩为确定的状态。如此一来,微观的随机性便被放大到了宏观层面,这显然挑战了拉普拉斯兽。”
丁胜说:“决定论的会认为我不需要那种假设,例如通过天体力学可以证明太阳系新成于星云的引力与斥力平衡,根本无需第一推动力。人类无法精确获取所有初始条件,或需要用概率描述现象,随机性并非自然的内在属性,而是人类认知的边界。对此,爱因斯坦坚定的拥护拉普拉斯兽,由此诞生了“上帝不投骰子”的著名宣言。”
林菀说:“还有,海森堡指出,薛定谔的猫并不包含真正的主观特征,它的本意是将描述粒子本身修正为描述人类对粒子的认知。换句话说,观测者与被观测者实际上无法区分,我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
丁胜说:“剩下的问题是随机性与确定性是不是如波粒二象性一样,遵循着某种互补原理。而这场薛定谔的猫与拉普拉斯兽之间的古老战争,未来是否会再次重塑人类的思想?”
林菀说:“波粒二象性,干涉实验,是否这个就是测不准定理,意识导致了波的坍缩而成为一个个的粒子在空间中某个时刻的具体位置。波粒二象性就是试图用三维的概念,去描述四维的本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