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50年的机械师 > 第25章 实践检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1950时空。

    此时深秋的华北平原,天高云淡,但风中已带着凛冽的寒意。

    某处戒备森严的训练场上,引擎嘶吼,履带铿锵,卷起阵阵黄尘。

    一支坦克部队正在接受装甲兵司令部组织的战备检查,空气里弥漫着柴油味和临战的紧张。

    几位首长站在简易观摩台上,举着望远镜,神情肃穆。为首的是一位身材结实、面色黝黑的老军人,眼神沉静如古井,却透着能穿透一切的锐利。

    他是新成立的装甲兵司令部负责人。

    场下,一辆辆美制M3A3斯图亚特和日制九七式坦克排成进攻队形,进行着战术演练。

    跨越障碍、爬坡越坎、靶场急停射击…多数坦克运行顺畅,动作干脆,其中尤以2师2团的车辆表现突出,无论是机动性还是射击后的复位速度,都显得保养得宜,状态饱满。

    老首长放下望远镜,对身旁的参谋淡淡道:“部队的士气不错。尤其是那个团,”他朝周团长的方向扬了扬下巴,“车况保持得很好。眼下这个光景,能做到这样,不容易。”

    一旁的参谋立即应道:“是!首长,那是坦克2师的2团所部。他们团在装备维护上,近期下了很大功夫。”

    参谋手里可是有着部队坦克妥善率,能有多少量坦克可以出动,他是非常清楚。

    演练结束,首长一行人走下观摩台,径直来到坦克集群前。周团长早已肃立敬候,敬礼报告。

    首长还了礼,没有多余寒暄,径直走到一辆刚停稳的M3A3斯图亚特旁,手拍了拍还发烫的装甲,又俯身仔细查看了履带的磨损情况和主动轮的齿牙。

    “保养得不错。”老首长语气平稳,但肯定意味明确,“车况比预想的要好。现在百废待兴,能维持这样的出勤率,你们用了心。”

    周团长身姿笔挺,声音洪亮却毫不居功:“报告首长!这是分内之事!装备完好,才能保证战斗力!”他稍作停顿,如实补充:“…而且,我们也是运气好。前期,我们团里几辆老车趴窝,关键零件找不到替换,差点就成了废铁。后来,我们自行联系尝试,找到南昌一家新成立的机械修理厂,他们想办法仿制出了一批配件,解了燃眉之急,这才让大部分坦克恢复了状态。”

    首长“嗯?”了一声,目光转向一旁陪同的坦克2师师长和政委。

    徐科长此时正站在师长侧后方,师长微微颔首示意,介绍道:“首长,这位是我们师后勤部的徐科长。老周他们团试用成功后,师里高度重视,已派徐科长跟进此事,初步评估认为该厂具备持续供应能力。”

    首长的目光落在徐科长身上。徐科长上前一步,敬礼,汇报简洁清晰:“报告首长!周团长他们试用反馈良好后,我们对该厂——南昌前进机械修理厂——进行了初步考察和技术验收。该厂虽然规模小,设备旧,但老师傅手艺过硬,管理严格,仿制的配件精度和耐用性都超出了预期。这是该厂生产的配件样品和装车试用记录。”他递上一个油纸包和一份文件。

    首长没有接样品,只是扫了一眼那份详实的记录,点了点头:“具体情况,让司令部技术处的同志详细评估。如果质量确实可靠,要形成正式报告,考虑扩大采购范围。不仅是你们师,其他兄弟部队也有很多车缺零件动弹不得。这件事,你们前期摸索,后期跟进,做得不错。”

    他再次望向场中那些钢铁巨兽,语气沉重了几分:“形势紧张,中央已有决断。仗,很可能要过江去打。虽然坦克部队不会第一时间大规模投入,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做到一声令下,就能开得动、冲得上!你们维持住了战斗力,这很好,要继续保持,更要进一步加强!”

    “是!保证完成任务!”周团长、师长、徐科长等人齐声应道。

    数日后,天津,某隶属军方的检修所内。

    几名技术经验丰富的老技师,正围着徐科长带来的配件样品。游标卡尺、千分尺、硬度计在他们手中熟练传递,伴随着低声的讨论和记录笔的沙沙声。

    一位负责的老技师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对等待结果的徐科长说道:“徐科长,你们送来的这几样东西,我们仔仔细细查验过了。”

    他拿起那个日制九七式的炮塔齿轮:“材质用得对路,热处理也到位,耐磨和强度都够,齿形修得准,啮合度很高。”又指了指斯图亚特的气缸头:“铸件致密,砂眼少,关键部位的尺寸抠得很严。”

    老技师总结道:“总体看,这批配件做得相当扎实,完全满足,甚至超过了战场维修的要求。不比鬼子原装的差,更比咱们战时应急生产的强出一大截。你们从哪儿挖出这么个厂子?这手艺,材料都不简单。”

    徐科长心中笃定,面色平静:“是江西本地的一家小厂,有老师傅,肯钻研,做事也实在。既然质量合格,我们师部就计划正式向他们下单采购了,希望能尽快缓解部队的急需。”

    老技师点点头:“没问题,我们这边出正式检验报告。这样的好东西,有多少要多少,咱们的坦克都等着它们救命呢。”

    ……

    现代,某市工业区内的车间里。

    机床的低沉轰鸣声持续不断。

    陈晓克赤着膊,汗水沿着脊背淌下,工装裤上沾满了油污和金属屑。他正全神贯注地对付着工作台上一个灰口铸铁的平板,手里拿着一把刮刀,进行着最基础也最考验心性的练习——刮研。

    “停。”赵师傅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平静却不容置疑。

    这位老技术工,是陈晓克让李经理聘请过来指导他练习技术的师傅。

    他在车间里自己磋磨了几天,发现光看书,看网上的视频,并不能掌握如何生产组装滚齿机。

    浪费了不少材料,才让陈晓克明白,他这些年的技术,并没有增加多少,他想着尽可能依靠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陈晓克只得低下头,跟李经理说了情况,请一位懂老机床加工装配的老师傅。

    就这样赵师傅就来了。

    一个个头不好干瘦,头发半光着,还有大半花白的老人。

    陈晓克直起身,喘着粗气,看着那块被涂上蓝丹粉后显出斑斑点点的铸铁平台。

    赵师傅拿起一根精密水平尺,轻轻放在平台上,眯眼看了看水准泡的偏差,又用手指抹过几个刮削点,摇了摇头:“心还是浮。力道不均匀,深一刀浅一刀。有的地方吃上力了,有的地方还是虚的。你这基础不牢,后面装配精度根本无从谈起。”

    他指着平台:“刮研不是用蛮力。是手感,是耐心。感觉刀刃咬住铸铁的那一下,吃多深,走多长,心里要有数。你这块板子,离‘点数’和‘均匀’还差得远。重来,今天就把这一块板子刮明白。”

    陈晓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点了点头,没有争辩。

    经过社会这几年的毒打,已经让他知道,有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他,这个他最大的幸福。

    他知道赵师傅说得对。

    这些最基本的手上功夫,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靠的就是成千上万次的重复和肌肉记忆的养成。

    他重新俯下身,调整呼吸,将全部注意力凝聚在手腕上,感受着刮刀与铸铁摩擦时那细微的反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