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50年的机械师 > 第18章 高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团长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行字:

    “美制M3A3坦克气缸头,单件核算价格:旧币一千八百万元。”

    “气门,单件一百二十万元。”

    “离合器片组,一套五百五十万元。”

    “日制九七式离合器总成,一套一千五百万元。”

    “炮塔齿轮组,一套两千八百万元。”

    周团长看着陈晓克,语气诚恳:“陈经理,这个价格是师部根据这些零件的重要性和加工难度定下来的,远高于普通民品。我知道你们生产也有成本和技术难度,但这笔订单量会非常大。师部初步意向是先订购能修复二十辆坦克的全套配件,总金额将是很大的数字。而且,”他声音压得更低,“师部还向新成立装甲兵司令部,上报了你们的情况,徐科长这次来,就是要带样品去BJ!如果验收合格,全军范围内的订单都会下来。你们厂,将成为我军重要的装备保障点!”

    陈晓克看着纸上的价格,心脏剧烈跳动。按照这个价格,一套五种配件的总价就高达旧币六千七百多万元!二十套就是十三亿以上!这远远超出了他之前“五千万一套”的粗略估计,但其背后反映的战略物资稀缺性和巨大价值,他完全理解。

    不要看千万、亿这个数字,把千万降低到千元,把亿改为万就没有那么高了。

    想想一辆坦克价格,实际上2师师部给的价格并不很高。

    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少量采购了德制Ⅰ号坦克,这型坦克在德国本土采购价约为6-10万帝国马克,约合1.5-2.5万美元。

    这一时期法币价值相对稳定,官方汇率大约在 1美元= 3.3法币左右波动。

    而法币跟银元也基本上是一比一兑换,这就可以知道,一辆坦克在中国的大致价格。

    苏联对华援助期间提供约82辆T-26,同期国际市场上T-26售价约4-5万美元。

    解放战争,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给国民政府,名义上为“租赁”,而非直接购买。

    但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在美国本土成本价就约3-4万美元。

    这样折合下来,一辆坦克的价格都不便宜。

    而配件的价值,却不能用整车配件的生产价格来计算。

    因为那是国外的生产价格。

    现在要以中国当前的原料和生产价格来计算。

    中国一年才15万吨的钢铁产量,合金钢非常少,所以不说加工,就是生产配件的合金钢价值来看,部队给这个价格并不是太高。

    要知道这时的上海已经算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城市,可是就连师部所在的上海都不能生产,就明白问题了严重性。

    也代表着这些配件的稀缺性。

    陈晓克也从网上找过一些资料,但是具体价格根本就没有。

    只能从这时的合金钢(3000万以上一吨)的价格来推导。

    原料加上加工费用,跟这个差不多。

    陈晓克没有考虑挣钱的问题,而2师考虑到了这一点。

    深吸一口气,陈晓克强行压下激动,这些人民币要是拿到现代又不知道可以兑换多少钱?

    而要是能够跟装甲兵司令部搭上业务关系,那么陈晓克未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他郑重地回答:“团长,我明白!这个价格体现了组织上对这些配件价值的认可。请转告师部首长,我们‘前进机械修理厂’坚决服从大局,不计成本,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能为部队出力,是我们的光荣!”

    “要计算成本,我们不会让人民群众赔本生产的,这是违反纪律的。”周团长表示道。

    陈晓克点头,这确实是人民军队的作风。

    工厂工人帮助周团长他们把配件装上车,陈晓克就拿着部队开的收条,目送他们离开。

    送走了满载而归的周团长,陈晓克捏着那张写着天文数字的收货条,心潮久久难以平静。

    十三亿四千万元的巨额订单带来的不仅是兴奋,更是沉甸甸的压力。

    徐科长的考察,绝非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格认证”,关系到陈晓克现在从现代运输物资的故事,还能不能继续。

    也关系到工厂能不能发展。

    要给考察的领导一个好印象,仅仅把工厂打扫干净、机器擦得锃亮是远远不够的。

    徐科长是后勤专家,他不仅要看工厂的“面子”,更要看工厂的“里子”——真实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底蕴。

    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必须让徐科长亲眼看到,这五个至关重要的坦克配件,确实是从这个厂的机床上一刀一刀加工出来的!

    然而,这恰恰是最大的难点。

    那五个配件结构复杂,材料特殊,对热处理和精加工要求极高。

    以目前厂里只有刘师傅一位老师傅和四个学徒的技术力量,以及这些虽然经典但毕竟属于40年代技术水平的机床,想要从零开始在短时间内完美复刻这些配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必须得用点‘巧劲’了。”陈晓克暗自思忖。

    他来自未来的优势,此刻必须转化为一种看不见的、却至关重要的支撑。

    他立刻做出了安排。

    他先是召集了刘金生、罗文昌和所有工人,进行了更深入的战前动员,强调了此次考察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人都要展现出最好的精神面貌和技术状态。随后,他单独对刘金生和罗文昌交代:

    “刘师傅,罗同志,接下来几天,我要出去一趟,想办法搞一批最关键的‘毛坯料’回来。这批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拿下订单。厂里就交给你们了。刘师傅,你带着学徒们,继续熟悉机床,特别是那台铣床和刨床的操作,我回来之后,有重要的精加工任务要交给你们。罗同志,你全力配合刘师傅,同时把厂容厂貌再仔细整治一遍,务必给考察的领导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

    交代完毕,两人齐齐答应下来。

    陈晓克留下一些钱,立刻动身返回现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