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千多年前,有个叫李商隐的诗人,把这种“说不出的滋味”写成了诗。他的诗不取名,就叫《无题》,像一封没写收件人的信,里面藏着他的爱情、遗憾,还有对人生的迷茫。
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短短七个字,道尽了多少人“想见不敢见,想忘忘不掉”的苦;还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明明在说爱情,却又像在问“人生到底是真的还是梦的”。
今天就拆开李商隐的“无题密码”,看看这个一辈子活得拧巴又深情的诗人,是怎么把爱与痛,写成了让后人读一次就心软一次的句子。
先说说:为啥李商隐的诗,总藏着“说不出的话”?
要懂他的《无题》,得先懂他这个人——李商隐这辈子,就没“顺”过,尤其是爱情和仕途,俩字就能概括:纠结。
他出身不算差,父亲早死,家里穷得叮当响。十几岁就跟着堂叔读书,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书,晚上借着月光抄书,就盼着能考中进士,让家里好过点。可偏偏,他卷进了唐朝最麻烦的“牛李党争”——牛僧孺和李德裕两派,跟仇人似的,你捧的人我就踩,我重用的人你就打压。
李商隐呢?他先跟着“李党”的令狐楚学写文章,令狐楚特别喜欢他,把他当亲儿子待;后来他又娶了“牛党”王茂元的女儿。这一下,两边都不待见他了:李党说他“忘恩负义”,牛党说他“投机取巧”。
结果就是,他考了四次才中进士,当了官也总被排挤,不是被贬到偏远地方,就是做个没实权的小官,一辈子都在“两头不讨好”的夹缝里活着。
仕途不顺,爱情也没好到哪儿去。除了妻子王氏,他年轻时还遇到过两个让他记了一辈子的人:一个是洛阳的姑娘柳枝,一个是玉阳山的道姑宋华阳。
柳枝是个活泼的姑娘,听说李商隐写了好诗,就主动找上门,说“我想跟你学写诗”。俩年轻人一见如故,柳枝还送了他一块玉,说“等你回来,我就嫁给你”。可李商隐要去考进士,只能先离开,约定好回来找她。结果等他回来,柳枝早就被家人逼着嫁给了别人。他站在柳枝家的门口,手里还拿着那块玉,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后来他在玉阳山学道,遇到了道姑宋华阳。宋华阳懂诗,也懂他的苦,俩人情投意合,偷偷好了一阵子。道姑不能嫁人,李商隐也得去追求仕途,这段感情只能藏在心里,像没说出口的秘密,最后慢慢烂在回忆里。
一个人心里装着这么多“不能说”——不能说对柳枝的愧疚,不能说对宋华阳的想念,不能说对妻子王氏的亏欠(他总在外地当官,陪妻子的时间太少),不能说对仕途的不满(怕被人抓住把柄)——这些“不能说”的情绪,堵在心里,总得找个出口吧?
于是,他就写《无题》。不写具体的人,不写具体的事,写心里的感觉:相见的难,离别的苦,思念的疯,还有人生的迷。别人读他的诗,只觉得“美”,却不知道每一句背后,都是他藏了又藏的真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不是不想见,是连见面都要“偷偷摸摸”
先聊他最有名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别光读字面,得把自己放进他的处境里——假设你是李商隐,这辈子最想见的人,却因为身份、因为党争、因为各种无奈,连见一面都要偷偷摸摸。
比如他和宋华阳,一个是求官的书生,一个是修行的道姑,见面在没人的树林里,或者借着学道的名义说几句话。每次见面,都像偷来的时光,既怕被人发现,又怕时间太快。所以他说“相见时难别亦难”——见面难,是因为“不能见”;离别难,是因为“怕再见不到”。
开头的“东风无力百花残”,也不是随便写的春天景色。东风是春风,本来该吹得花开,“无力”的东风,吹不动花,反而让花一朵朵凋谢。这像啥?像他的爱情——本来该好好开花结果,偏偏被现实的“冷风”吹得凋零,连一点力气都没有。
最戳人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肯定知道“丝”和“思”是谐音,你知道这背后的“狠”吗?春蚕吐丝,要吐到死才算完;蜡烛烧泪,要烧到成灰才会停。他把思念,比成春蚕的丝、蜡烛的泪——不是“想你”,是“想你想到我耗干才算完”。
这不是夸张,是他真的这么想。比如他被贬到外地,好几年见不到妻子王氏,只能写信。信里不敢说太多想念,怕妻子担心,就写“春蚕到死丝方尽”,王氏一看就懂:他在想我,想我想得快熬不住了。后来王氏早死,他再写这首诗,就成了“想你想到我死了才算完”,连个能懂的人都没了。
再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早上起来照镜子,怕头发变白,怕你下次见我,认不出我;晚上我在月下写诗,觉得月亮都透着寒气,因为你不在我身边。
这细节多真实啊!现在的人异地恋,不也会对着镜子担心“我老了他还喜欢我吗”,晚上视频的时候说“你那边冷不冷,多穿点”吗?
最后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他的一点奢望。蓬山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他说“你住的地方离我不算远,能不能请青鸟(传说中送信的鸟)帮我去看看你,告诉我你好不好”。这是多无奈啊——连见一面都做不到,求一只鸟帮自己看看心上人。
这首诗,表面是写爱情,其实藏着他的人生:相见难,是爱情难,也是仕途难;离别难,是和爱人离别,也是和自己的理想离别;春蚕和蜡烛,是他的思念,也是他对人生的执着——不管多苦,我都不放弃。
《锦瑟》:不是写爱情,是写了一辈子的“迷茫与遗憾”
如果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藏着爱”,那《锦瑟》就是“藏着人生”。这首诗更难懂,连宋朝的苏东坡都说“锦瑟诗,吾平生不解”,可偏偏,每个人读了都能想起自己的故事。
先看开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是一种琴,一般是二十五弦,可他说“五十弦”。为啥是五十?有人说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五十岁,五十弦对应五十年的人生;也有人说“五十”是虚数,指“一辈子”。不管是啥,他想说的是:这把琴,每一根弦、每一个柱子,都让我想起我这辈子的时光。
接下来四句,是整首诗的核心,也是他一辈子的缩影: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做梦,梦见变成了蝴蝶,醒了之后不知道是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自己。李商隐说自己也像庄子一样“迷”——我这一辈子,到底是在追求什么?是当大官,还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我现在过的日子,是我想要的,还是我被迫接受的?我到底是谁?
这不是他瞎想,是他真的“迷”。比如他卷进党争,不知道该站哪边;他爱柳枝,却没能娶她;他爱宋华阳,却不能和她在一起;他爱王氏,却没能好好陪她。他这辈子,就像在梦里,不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睡着。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是古代的一个国王,死后变成了杜鹃鸟,每天叫着“不如归去”,叫到嘴里流血。李商隐说自己的“春心”(爱情和理想),都寄托在杜鹃鸟的叫声里了。这是啥意思?他的理想破灭了,爱情也有遗憾,把心里的话,都写进诗里,像杜鹃鸟一样,叫出来,哪怕没人懂。
比如他想帮令狐楚,却被李党骂;他想和王氏好好过日子,却总在外地;他想写心里话,却怕被人打压。这些“不能说”的心事,托给诗,托给杜鹃鸟的叫声。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最美,也最痛。海里的珍珠,是蚌的眼泪变的;蓝田的玉,在太阳下会冒出淡淡的烟。他说“我的眼泪,就像海里的珍珠;我心里的遗憾,就像蓝田玉的烟,看得见,摸不着”。
这珍珠和玉,可能是柳枝送他的那块玉,可能是宋华阳给他的诗稿,也可能是王氏生前缝的衣服。这些东西都还在,可送东西的人不在了,想做的事没做成了,只剩下“看得见,摸不着”的遗憾。
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感情啊,等到现在回忆的时候才觉得珍贵,当时我就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珍惜。
这句话戳中了多少人?我们不也这样吗?年轻时错过的人、没抓住的机会,等到老了回忆起来,才觉得“当时要是好好把握就好了”,可当时的自己,就是迷茫,就是不知道。
比如他回忆柳枝,觉得“当时要是早点回来就好了”;回忆宋华阳,觉得“当时要是勇敢点就好了”;回忆王氏,觉得“当时要是多陪她几天就好了”。当时的他,要么在考进士,要么在应付党争,要么在被贬的路上,只能“惘然”——迷茫地看着机会溜走,看着爱人离开。
这首《锦瑟》,不是写某一段爱情,是写了他一辈子的“迷茫与遗憾”:对爱情的遗憾,对理想的迷茫,对人生的无奈。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总有一些“要是当时”,可没有“当时”,只有“现在的追忆”。
为啥他的“无题诗”,过了千年还能让人“心软”?
李商隐的无题诗,没有写“我爱你”,没有写“我恨你”,连具体的人都没写,为啥过了一千多年,读起来还会心软?
因为他写的不是“他的故事”,是“我们的情绪”。
他写“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想起异地恋时的煎熬;他写“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想起为某个人付出一切的自己;他写“庄生晓梦迷蝴蝶”,我们想起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他写“此情可待成追忆”,我们想起那些错过的人和事。
这些情绪是共通的,不管是唐朝还是现在,不管是诗人还是普通人,我们都有过“说不出的爱”“忘不掉的遗憾”“解不开的迷茫”。李商隐把这些情绪,用最美的句子写了出来,就像有人替我们说出了心里藏了很久的话。
而且,他的诗是“朦胧”的。他不把话说透,比如《锦瑟》里的“华年”到底是哪段时光?“珠有泪”到底是为谁哭?他不说,让我们自己填。你想起柳枝,那“华年”就是你的青春;你想起初恋,那“珠有泪”就是你的遗憾。这种“留白”,让他的诗成了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
还有一点,他的“执着”。不管是爱情还是人生,他都没放弃。春蚕到死才停,蜡烛成灰才灭,他对爱情的执着,对人生的执着,让我们觉得“哪怕再难,我也能撑下去”。现在的人遇到挫折,读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就会想“他那么难都没放弃,我也可以”。
晚年的李商隐,住在洛阳的一个小院子里,身体不好,家里也穷。他常常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花凋谢,手里拿着旧诗稿,一遍遍地改。他知道诗可能没人懂,可他还是写——因为这些诗,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出口”,是他对爱情、对人生最后的“交代”。
他死的时候才46岁,很年轻,他留下的《无题》诗,却活了一千多年。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写“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情书,还在说“此情可待成追忆”的遗憾,还在借着他的诗,说出心里的“不能说”。
这就是李商隐的厉害——他没成为大官,没过上好日子,可他用笔,把人类共通的爱与痛,写成了永恒。就像一束光,穿过千年的时光,照在每个“心里有秘密”的人身上,告诉我们:你不是一个人,你的爱,你的遗憾,早就有人懂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