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记包子铺的老板请张记包子铺的老板喝茶。
两家是老邻居,卖了二三十年包子,一直关系和睦。
“张老头,我给你商量个事,明儿咱换换出摊时间呗?上午我出,你歇着;下午你再来。”
“行啊,换就换,我正好想多睡会。”
“不过,老李,你出啥事了?好端端的换时间干啥?”
“不为啥,就因为……我火气大!”
“哈???”
…………
第二天,清晨,林清竹把昨天剩下的几个包子放进笼屉热了热当早饭。
这是她头回正经吃苏长河做的包子,昨天忙着试鞋、等他回家,竟没顾上。
看着包子白白胖胖,上面的褶比她包的还精致。
她迫不及待咬一口,“哇!”眼睛都亮了。
面皮软得像刚蒸好的棉花,白菜碎脆生生的,裹着虾米的鲜气。她三两口解决一个包子,接着吃第二个……
她总算知道苏长河卖包子生意那么好了,这包子实在太好吃了!她娘家家境不错,自己也去县城大饭店吃过饭的,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包子,搁外边卖,绝对抢疯了!
林清竹看着院里挑水的男人乐开了花,自己男人咋就这么厉害呢?
吃过早饭,苏长河把渔获全部装上车,黄鳝,泥鳅单独放一个桶,带着林清竹一起进城。
把她送到厂门口,看着她混进上班的人流,他才调转车头,直奔周记饭馆。
老远就看见周师傅穿着围裙正站在馆子门口搓手。
瞧见苏长河的骡子车,他眼睛一亮,几步迎上来:“长河兄弟来啦!可等你半天了!”
不等苏长河搭话,周师傅已经接过缰绳,熟门熟路把骡子拴在门口的老槐树上,又冲里头喊:“二柱子,拿家伙出来!把苏兄弟的货收了!”
小伙计二柱子拎着工具跑出来,掀开木桶盖一看,眼睛直了:“周叔,这泥鳅个头!跟小鲤鱼似的!”
二柱子麻利地把泥鳅和黄鳝分装进网兜,控水、过秤,嘴里念叨着:“泥鳅十五斤整,黄鳝二十斤出头……”
周师傅在一旁盯着,越看越乐:“长河,我做了半辈子鳝鱼馆,你这货色,在县城找不出第二家!”
苏长河的鱼不仅新鲜,个头还匀,还不用他挑拣,省了多少事。
“泥鳅八毛一斤,十五斤是十二块;黄鳝一块一斤,二十斤零三两,算二十块。”
二柱子算得快,把钱递过来,“总共三十七块五,周叔说凑整,给三十八块!”
苏长河接过钱,揣进怀里,笑着点头:“谢周叔。”
周师傅总多给几毛,是想稳住他这货源,他也乐得合作,周老板价格公道,不像别的馆子那样压价,这叫双赢。
“客气啥!”周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正好我新琢磨了道鳝鱼面,你得给尝尝!”
“不了周叔,我还得去菜市场卖鱼,赶早出摊。”苏长河要起身,却被周师傅按住。
“就一小碗!尝尝味道!”
“给长河上碗新改的鳝鱼面!”
周师傅不由分说,冲后厨喊。
他搓着手,眼里透着期待,“今儿用了你前儿说的方法,我自己又琢磨着加了点紫苏叶,你品品是不是更鲜了?”
苏长河没法子,只能在门口的小桌坐下。
没一会儿,二柱子端来一碗面,青瓷碗里汤色清亮,卧着银丝面,上面铺着鳝鱼段,金黄油亮,撒了把翠绿的紫苏叶,香气混着面香直往鼻尖钻。
周师傅坐在旁边,手里攥着块抹布,眼睛直勾勾盯着他:“咋样?我试了三回,这次把鳝鱼改了花刀,炒的时候多焖了半分钟,肉更嫩。”
苏长河夹起一筷子面,混着鳝鱼段送进嘴里。
面筋道,鳝鱼段外酥里嫩,一点土腥味都没有,淳厚的鲜,紫苏叶的清香刚好中和了油脂的腻,比上次来吃的,更有层次了。
苏长河嚼了几口,认真点头:“周师傅,这味道绝了,你这手艺,真是到了极致。”
这话是真心的。
做菜的门道,就在于“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淡,周师傅这碗面,刚好卡在那个最舒服的点上。
周师傅听了,乐得嘴都合不拢,一巴掌拍在桌上:“还是你懂行!我琢磨这么久,就为了你这句话!”
不过苏长河接着又说:“不过话说回来,天南海北的做法多了去了,川渝的鳝鱼面爱加花椒,江浙的喜用雪菜,各有各的妙处。您这碗面做得‘极致’,换个法子,说不定还有新滋味。”
周师傅闻言,心头一跳,是啊,做菜哪有真正的尽头?今儿是紫苏叶,明儿再试试其他的,说不定又是另一番天地!
“哎哟!长河你这话!”周师傅“啪”地一拍大腿,笑得满脸褶子,激动得像捡着宝,“得!就冲你这话,我老周得谢你!”
“往后你只要来我这馆子,甭管吃啥,一分钱不用掏!我老周说话算话,钉是钉卯是卯!”
苏长河愣了下,忙摆手:“周师傅,这可使不得,您做生意也不容易,咋能白占你便宜……”
“有啥使不得的。”周师傅眼睛一瞪,又笑了,“你给我指了条新路子,我必须要谢你,今后我做新花样,还要请你把把关呢!”
话说到这份上,苏长河再推辞就显得生分了。
他看着周师傅眼里的真诚,只好笑着点头:“那……我就谢过周叔了。”
离开周记面馆,苏长河赶着骡子车到往常卖鱼的地方,看见已经有几个回头客在那等着。
看见苏长河过来,立马围了上来。
“小伙子,今天有鲫鱼没有啊?我熬汤给孩子喝。”
“有,刚从河里捞的,条条活泛。”
苏长河掀开竹篓上的水草,里头的鲫鱼“啪嗒”蹦跶。
忙乎见,苏长河还简直厨艺高手,传授一些做饭的小窍门。
“同志,这鱼咋煎才不粘锅?我每次煎都碎成渣。”
苏长河手里称着鱼,头也不抬地答:“锅烧到冒烟再倒油,鱼身擦干别带水,煎的时候别老翻,一面定型了再转另一面,保准完整。”
旁边立刻又有凑过来:“那炖鱼汤咋能白呢?我炖的总清汤寡水。”
“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中途别开盖添水,扔两块姜片,炖到汤发白再放盐,鲜得能掉舌头。”
“要是想更浓,把鱼煎过再炖,油香混着汤鲜,更绝。”
苏长河笑着补充。
苏长河说的头头是道,那些小媳妇们每回都拿小本子记上。
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这有个卖鱼的小伙子,做生意实惠,鱼新鲜,饭还做的特别好。
大婶们特别喜欢他,还要给苏长河介绍对象,知道他已经结婚了,还觉得可惜了。
日头爬到头顶时,竹篓里的鱼已经见底了,苏长河数了数称,今儿的鱼卖了整整三十五斤,收入比昨天多了七块钱。
他匆匆收了摊,赶回家做饭,今天做土豆红烧肉配白面馒头。
刚到下班点,苏长河就来了:“给你送的午饭,土豆红烧肉配馒头。”
林清竹接过饭盒,看着大太阳:“你和我一块吃吧!”
苏长河摇摇头说:“我得赶紧回去发面,下午还得出摊。”
苏长河帮她把饭盒塞进随身的蓝布包,
“快进去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林清竹就看着苏长河人停骡子不停的赶回家。
昨天包子买的好,今天想增加到两百个包子,香菇猪肉的多做五十个,笼屉不够了,也得再做点。
苏长河扛着上山砍回来的藤条和竹子又做了两个笼屉。
收拾完这些,径直到王大爷菜地。
王大爷正蹲在韭菜畦里除草,听见脚步声,抬头瞧见是苏长河:“长河,你干啥来了?”
谁不知道苏长河的心思就不在种地上,以前犯浑不种地,现在变好了也不肯老老实实种地。
王大爷开玩笑试探说:“咋?还来买菜?”
苏长河点点头笑:“王大爷你真猜对了。”
王大爷草都忘了拔:“你昨天买的那些……都卖光了?”
“嗯,卖光了。”
苏长河说得轻描淡写,对于王大爷无异于晴天霹雳,人都傻了。
这小子竟然真的将包子卖出去了?
几百个包子全卖光了?
我的天,他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他的包子真的特别好吃???
王大爷咽了口唾沫,搓着手上的泥,小心翼翼地问:“你……你真会做包子?”
苏长河笑得谦虚:“瞎琢磨的,会一点。”
说着指了指韭菜畦,
“王大爷,今儿韭菜给我来三十斤,白菜要三十斤,都拣鲜嫩的。”
“三十斤?”王大爷被惊得嗓门都拔高了:“你喂猪啊?”
“不是。”
苏长河随意的应道,往白菜地瞥了眼。
“今儿打算多做二百个包子,昨天做的几百个,都不够卖……。”
王大爷:……
这二流子。
真了不得了!!!
…………
把菜搬上车,苏长河驾着骡子车匆匆回到家。
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扎进了灶房,和面、剁馅、包包子、上锅蒸,直到把笼屉搬上车,带着几百个包子匆匆赶到县城。
……
与此同时县城里,今天下午李记家没出摊,是张记出摊。
张记老板正指挥伙计:“把那几笼刚蒸好的搬出去!趁热乎,吆喝起来!”
伙计们手脚麻利,抬出四笼包子摆在长条案上,白气腾腾的,倒也引了些路人侧目。
张记老板发现,今儿街上比往常人要多,还都围着他的摊位打转,像是在特意等什么。
张记老板心中犯嘀咕。
我有这么受欢迎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