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重生80:钓鱼发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第43章谁让你来这条街卖包子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县城,兴旺街集市

    这里的集市比菜市场附近热闹十倍不止。

    人山人海,街面上挤得满满当当,叫卖声、自行车铃铛声、讨价还价的吵嚷声混在一起,像一锅沸腾的粥。

    集市是一整天的,上下午都有。

    上午卖新鲜菜的多,到了下午,售卖的东西的种类就更多了,有食物、有瓜果、有日用品、有修自行车的……

    更有不少人,拖家带口地逛集市。

    这里的摊位是流动的,有摊主东西卖完了或感觉没什么时候生意了,就会自觉离开了,立刻就有其他摊主补上。

    苏长河瞅准个空档,赶着骡车挤了进去。

    他旁边的摊位,左边是个卖针头线脑的大爷,竹筐里摆着各色纽扣、顶针、松紧带,右边是个卖旧书摊的,卖旧报纸,小红本语录等的红色书籍,跟他的包子摊八竿子打不着,倒省了竞争的麻烦。

    卖杂货的大爷瞅了瞅苏长河车上的棉布,笑着搭话:“乡下来的?小伙子,你不常进城吧?”

    “嗯,乡下来的,第一次来集市上出摊。”

    苏长河扯下棉布,一边把装包子的油纸拿出来,还有夹包子的竹夹,一边回答:“大爷,有事嘛?”

    大爷摇摇头,皱紧了眉头:“我说呢,你要是常来这边的集市,怕是就不来这卖包子了。”

    苏长河手里的动作顿住:“嗯?这集市有啥讲究?”

    难道有什么潜规则自己不知道?

    大爷神秘一笑,没接话,倒是隔壁卖旧书的大叔凑了过来:“小伙子,你不知道?”

    “咱这兴旺街,卖包子的就认两家?一家是街东头的王记,那是抗战时期就存在的老店,风风雨雨几十年,真正的老字号,还有一家街西头的李记,人家手艺好,有自己蒸包子的秘诀……”。

    “就她们两家?其他卖包子都不来?”苏长河挑眉。

    “以前也有别家来试过,只不过嘛……”

    旧书大叔啧啧嘴,往远处努了努嘴:“现在都不敢来了!”

    “为啥?”

    “因为大家就认这两家的味儿呗!王记做了三十年,李记也摆了二十多年摊,那包子,面发得暄,馅调的香,咬一口能流油,别处的根本比不了,你说,其他包子摊来这里,还能有生意嘛?”

    旧书大叔砸吧砸吧嘴,边说边回味那包子的味道。

    “而且这两家还特默契,王记上午出摊,李记下午来,错开时辰,谁也不抢谁的生意。”

    “只要她们一出摊,不出两钟头准卖光。”

    他拍了拍苏长河的胳膊,“你看,李记的摊估计快支起来了,就在街那头的老槐树下,每次一出摊,那队能从街东头排到街西头去。”

    苏长河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街东头围着一圈人,个个伸长脖子瞅着摊位,摊主是个系蓝布围裙的老汉,正掀开蒸笼,白气“呼”地涌起来,隐约能看见笼里油亮的包子。

    生意确实好。

    卖杂货的大爷这时也接话:“我昨儿没赶上王记的,今早特意起早去买了俩,”

    他脸上泛着满足的红,“那肉包,皮薄馅大,能见着大块肉粒,葱香混着肉香,配碗小米粥,舒坦!”

    卖旧书的大爷拍了拍苏长河的背,语重心长道:“小伙子,这集市上,想跟老字号抢生意难着呢。不过没关系,你今儿能卖多少是多少,卖不完还能带回去给孩子吃,就当买个教训,明天你就别卖包子了,换点其他的卖,油条、麻球、水煎包……这些都可以。”

    对于左右两位摊主的劝说,苏长河始终笑而不语。

    生意好坏,终究得靠手艺说话。

    自己做的包子自己心里清楚,绝对不比那两家老字号的差。

    两位大爷许是看自己年轻,又没个招牌,认为自己做不出什么好吃的包子吧。

    苏长河摸出一块薄木板,用木炭写了价格牌牌。

    韭菜鸡蛋包一毛四分 1个。

    白菜粉条虾米包一毛七分 1个.

    猪肉香菇包一毛七分 1个。

    苏长河定的价格,都比市场价低上两分,即不影响收益,也能招揽生意。

    卖杂货的大爷瞅着他们说了半天,苏长河也不言不语,只一味地做着手头的事,就知道他没听进去。

    不由摇了摇头:“这后生,不撞南墙不回头……”

    旁边卖旧书的大叔却盯着木板上的字直咂嘴,好奇地指着牌子:“小伙子,你卖的包子这是啥馅啊?白菜粉条虾米?猪肉香菇?”

    这个年代,买的包子主要就是白菜猪肉包和素包,馅多是萝卜、白菜剁了掺点油渣。

    就是做了几十年包子的王记和李记,也是守着猪肉大葱,萝卜粉丝卖了几十年,从没想过创新。

    虾米剁进馅里,能有啥味?

    猪肉配香菇能好吃?

    “嗯,自己琢磨着配的,”

    苏长河笑着解释:“想着拉集市上,试试好不好卖。”

    “小伙子,还搞这些新花样?”

    卖旧书的大叔惊得直瞪眼:“你先把猪肉馅的包子做好了再说吧,整什么花里胡哨的。”

    猪肉馅料包子是大众最能接受的包子,也是最喜欢的包子。

    所以能把猪肉包子做到极致,让大众接受,才能在县城集市上站稳脚跟。

    对于大叔的泼冷水,苏长河浑然不在意,自顾自的开始吆喝起来。

    “热包子嘞!刚出锅的热包子!馅大皮薄的热包子,好吃有顶饿……”

    …………

    卖杂货的大爷和卖旧书的大叔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几分无奈,轻轻地笑了。

    大爷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的大叔,撇嘴小声道:“口号喊得再响有啥用?王记的猪肉大葱包,那是街坊吃了三十年的老味道,面引子都是传了三代的老面,他这新起的摊子,能比得了?”

    大叔也跟着点头,声音压得更低:“可不是嘛。李记的萝卜粉丝包,调馅的酱油都是自己秘制的,多少人从小吃到大,闭着眼都能尝出是她家的。他这韭菜鸡蛋、白菜虾米、猪肉香菇的,听着新鲜,可食客认得是老牌子,哪那么容易改口味?”

    好吃?

    再好吃,你的包子能好吃得过老字号的李记包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