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重生80:钓鱼发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第35章周记饭店,一拍即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长河的鱼摊刚在菜市场支棱起来不久,就有熟客上门。

    “同志,今天有鲫鱼不?我家婆娘刚生,就想喝你这野生鲫鱼汤。”穿蓝布褂子的汉子嗓门洪亮。

    “有,刚从河里捞的,个个鲜活。”

    苏长河笑着掀开盖在木盆上的湿布,里面的鲫鱼“哗啦”一下翻涌起来。

    他伸手一捞,稳稳抓出两条,用草绳捆住鳃部,“称两斤?”

    “来三斤!”

    穿蓝布褂子的汉子爽快的掏了钱。

    这边还没称完,旁边又挤过来个戴眼镜的男人,看着竹筐里还有黄鳝和河虾,“呦!同志,你这还有黄鳝这种稀罕货,个头不赖啊!还挺活泛,咋买?”

    “哎呦,你识货啊!您看看,都是河里现捞的,纯野生,吃着最滋补。市场上卖1块钱,我卖9毛,你要多少,我给您称。”

    苏长河从木桶里捞出一小盆黄鳝段。

    “来二斤!多了吃不完,少了不过瘾。”男人笑着递过钱,

    旁边卖菜的大婶就凑过来:“给我来斤河虾,孩子馋油炸虾了。”

    “好嘞!”苏长河从木桶里舀出河虾,竹筐一称,足称足两。

    “给我来半盆白条,炸着下酒正好!”

    苏长河一边麻利地称鱼、收钱,嘴里一边应着:“您放心,我这都是当天的活物,绝不卖隔夜的。这虾得趁鲜吃,回去别放太久!”

    他嘴甜,见人就笑,称完鱼总多抹零,一来二去,周围的街坊都爱往他这跑。

    有新来的顾客看着热闹凑过来,被熟客拉住:“小伙子家的鱼好,你买点回去尝尝就知道了,比市场上那些养殖的强十倍!”

    买鱼的人举着钱往前挤,吆喝声、讨价声混着鱼尾巴拍水的“啪嗒”声,热闹得像赶大集。

    周围卖菜、卖干货的摊位依旧冷冷清清,摊主们支着下巴看着这边,眼里的羡慕几乎要溢出来。

    谁不眼红这生意?

    即使人多,苏长河手里也有条不紊,左手称鱼,右手收钱,嘴里还能搭着话:“大爷要的三斤鲫鱼在这儿!”“大姐的虾米称好了,多给您抓了一把!”

    谁要活鱼,谁要剖好的,谁喜欢带鳞的,他记得清清楚楚,仿佛脑子里装着本账。

    两个小时过去,盆里的鱼见了底。

    苏长河擦了擦汗,鲫鱼最抢手,带了十五斤,卖得只剩两条;鲤鱼带了八条,剩了一条小的;虾米装了五斤,这会儿就剩个盆底;黄鳝和河蟹剩的最多,黄鳝带了十斤,只卖出去三斤,小杂鱼也只卖出去二斤。

    苏长河知道,黄鳝这东西做法麻烦,腥气重,寻常人家不会弄,价格也太贵了,买回去也是浪费;河蟹也差不多,,吃法太麻烦了,还没多少肉,难怪卖不动。

    又守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两条鲫鱼被个老奶奶买去熬汤,剩下的那条小鲤鱼被卖豆腐的老李包了,说是晚上炖豆腐下酒。

    苏长河把盆碗收拾干净,心里算了算总账:

    这次,总共卖了大概十五斤的鱼,每斤六毛,共十七块四毛钱。

    黄鳝三斤,每斤九毛,共二块七元。

    小杂鱼卖了二斤,一斤五毛,加起来一块。

    总计收入二十一块一毛钱。

    苏长河又在摊上等了半小时,看河蟹和黄鳝实在卖不出去。他收拾好空盆空桶,赶着骡车直奔镇东头。

    记忆里那儿有家“周记面馆”,老板姓周,是个干了三十多年的老厨子,手艺扎实,尤其擅长做鳝鱼面,肯定收黄鳝。

    把骡车拴在面馆门口的老槐树上,苏长河掀帘进去。

    “客官里面请!”一个系着油渍围裙的中年男人迎上来,圆脸,微胖,眼角有几道笑纹,正是周老板。

    “来碗鳝鱼面。”

    “好嘞!现成的,马上就好!”

    周老板手脚麻利,没一会儿就端上一碗面。

    青瓷碗里,细面卧在奶白的汤里,上面铺着金黄的鳝鱼丝,撒了把翠绿的葱花,看着清爽利落。

    “尝尝?我这鳝鱼面,在镇上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周老板叉着腰,带着点自得,“鳝鱼得现杀现炒,汤得用大骨吊,面是自己擀的,筋道!”

    店里现在没别的客人,周老板就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看着苏长河吃面。

    苏长河拿起筷子拌匀,面条裹着酱汁,看着简单,入口却惊艳:面条筋道弹牙,带着面香;鳝鱼丝炒得火候刚好,外焦里嫩,酱香裹着脂香,半点腥味没有;汤底醇厚,喝一口,鲜得舌头都要化了,那点猪油更是点睛之笔,把所有香味都勾了出来。

    “绝了!”他由衷赞叹,又吃了一大口,“师傅,您这鳝鱼炒得有讲究啊,先用猪油爆香蒜末,鳝鱼下锅大火快炒,临出锅前淋了点黄酒去味,对不?面条也揉得够劲,汤里还加了点胡椒粉提鲜,这手艺,真没话说!”

    周老板本来在旁边擦桌子,听他说得头头是道,眼睛猛地一亮,凑过来:“嘿!你这小伙子,懂行啊!”寻常食客顶多夸“好吃”“香”,哪有人能说出火候、调料、手法?这分明是遇到懂吃的了!

    “瞎琢磨的。”苏长河笑着摆手,“您这手艺,做了不少年了吧?”

    “三十年喽!”周老板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自豪,“从我爹手里接过这摊子,就没换过地方。县城里大小馆子我都去过,论鳝鱼面,我周记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确实担得起。”苏长河点头,“就是这鳝鱼,隔夜的,火候还有点老。”

    周老板这下是真惊了,上下打量他:“你小子……也是做饭的?”不然怎么能尝出鳝鱼是不是隔夜的?

    苏长河笑了笑,谦虚道:“不是,就是瞎琢磨。”

    周老板却不依,拍着桌子道:“别谦虚!能吃出火候过了,绝对是行家。”

    “你就说,我这面还有啥能改进的?我这性子,见不得半点瑕疵,你尽管说!”

    苏长河沉吟片刻,指了指空碗:“鳝鱼丝炒得是香,但边缘有点发焦,嫩度差了口气。您用的是旺火快炒,这没错,但鳝鱼肉质细,比不得猪肉耐炒,火候得再收半分,炒到边缘微卷就停,那样外酥里嫩,咬下去能爆出汁。”

    “嘶~”周老板倒吸一口凉气,猛地站起来,“你咋知道?”

    这问题太隐蔽了,高温油炸后的鳝鱼本就香得霸道,普通人只会觉得“酥”“香”,根本尝不出那点被火气盖过的鲜甜。

    “您这鳝鱼,怕是集市上零星收的吧?””

    苏长河没直接回答,反而问了句。

    周老板愣了愣,点头道:“是啊,今天收两条,明天收三条,有时候赶不上就用隔夜的……”

    “这就对了。”苏长河解释,“货不稳定,大小不一,火候就难掌控。新鲜活鳝鱼现杀现炒,油温六成热就行,靠的是快炒锁住鲜味;要是用了隔夜的,就得靠高温逼香,自然容易过。”

    周老板听得连连点头,又追问:“还有呢?”

    “汤头里的胡椒,放早了。”苏长河指着碗底,“胡椒遇热久煮,辛味会散,最好是起锅前撒,既能压腥,又能留着那股冲劲,跟鳝鱼的鲜撞在一起才够味。”

    周老板皱起眉:“一直都这么放的,没觉得不对啊……”

    “您习惯了自己的味道。”苏长河笑了,“下次试试起锅时撒,保准不一样。”

    周老板还想再问,苏长河却放下筷子:“账我结了,得先走了。”

    “别走啊!”周老板急忙拉住他,脸都有点红了,“我还有好些问题没问呢!你这就走?”

    “真不行,”苏长河无奈道,“车上还有河蟹,黄鳝没处理,得赶回去卖。”

    周老板跟着他往外走,刚到门口,一眼瞥见骡车旁的木桶里黄鳝条条壮实,大小均匀,看着就新鲜。

    “好家伙!”周老板眼睛都直了,“这黄鳝是你弄的?这么好的货!”他收的鳝鱼要么瘦小,要么带着伤,哪见过这么齐整的?

    “嗯,河里捞的,新鲜得很。”苏长河点头。

    “我全要了!”周老板想都没想就喊。

    他店里天天缺鳝鱼,收的货时好时坏,有时候一天都凑不齐一碗面的量,这桶货够他用好几天了!

    苏长河看着他急切的样子,笑了:“师傅,您这店,是不是总缺稳定的货源?”

    周老板叹口气,挠了挠头:“可不是嘛!去菜市场批,贵不说,还不新鲜;跟乡下散户收,今天有,明天无,急着用的时候能把人急死。”

    “我这儿天天能弄到新鲜的黄鳝,保证鲜活。”苏长河顺势道,“您要是信得过,以后我给您供货?价格比菜市场便宜两成,保准比您现在收的好。”

    周老板眼睛瞪得溜圆,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真的?天天有?新鲜的???”

    “您看我这货就知道了。”

    苏长河拍了拍木桶,“我住南坪村,离县城不远,每天早上送黄鳝过来,保证您开门就能用上最新鲜的。”

    “那感情好!”周老板激动得搓手,胖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我这就给你称!以后你就是我周记面馆的固定供货商,谁也换不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