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99章 虎贲泣血 金陵运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99章 虎贲泣血 金陵运弹

    王林那份详细汇报独立旅现状及弹药极度短缺困境的电报,经由第十八集团军驻延安办事处加密发出,穿越战火纷飞的天空,最终抵达了延安窑洞中那部至关重要的电台。

    油灯的光芒在窑洞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几位首长围坐在简陋的木桌旁,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和深思的气息。电报译稿在几人手中传阅,每一行字都沉甸甸的,仿佛带着淞沪前线硝烟与血汗的重量。

    “一万六千人……弹尽粮绝,仍保持着建制和士气……了不起,真是了不起!”一位首长放下译稿,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痛惜,“王林同志和他的独立旅,在那样混乱的溃退中,非但没有被打散,反而收容了上万溃兵,凝聚成一支力量,这需要何等的组织力、意志力和威望!他们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是啊,”另一位首长接口,眉头紧锁,手指重重地点在电报上,“但旗帜也需要弹药来支撑!‘人均子弹不足十发,轻重机枪弹药储备见底,迫击炮、野战炮弹药几近于无’……这样的状况,如何应对日军的追击和围攻?牛首山不是天堑,南京……唉!”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的担忧。

    “蒋介石一向克扣我军的粮饷弹药,此次独立旅立下奇功,他却装聋作哑,连个正式嘉奖都没有,更别提实质补充了。”又一位首长语气中带着惯有的冷静与分析,“但眼下情况不同。独立旅在上海的表现,击毙日军中将、缴获军旗,这是瞒不住的战绩,中外皆知。如今他们又在一路溃退中收容万余人,坚守牛首山屏障南京,于公于私,他蒋介石若再一毛不拔,不仅寒了前线将士的心,在国内舆论面前,他也无法交代!”

    “说得对!”最初发言的首长眼中精光一闪,“这是个机会!我们必须借此向蒋介石施压,为独立旅,也为其他奋战在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争取应得的补给!独立旅的战功就是他必须拨付弹药的‘欠条’!”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和利弊权衡,决策迅速形成。

    很快,一份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名义发出的正式公函,通过秘密渠道,火速送达已随国民政府部分机构迁至武汉的我党办事处。公函措辞严谨,首先详述了独立旅(仍以其最初抵达淞沪战场时约万人的规模为参照)自参战以来,于刘行、杨泾河等地的卓著战功,特别强调了其一部深入敌后击毙敌第九师师团长、缴获其军旗佩刀、极大扰乱敌军部署之事迹。随后,笔锋一转,极其沉痛地指出,该旅历经数月血战,伤亡惨重,弹药消耗巨大,现已奉命转进至南京外围牛首山一带构筑防线,承担阻击追敌、掩护友军之重任。然目前该旅弹药储备已濒临枯竭,“步机枪弹人均不足十粒,炮炮弹药告罄”,实难维持有效作战。值此金陵门户危急之际,请军事委员会念该旅奋战之功、当前之需,火速拨发弹药补给,以维持战线,稳固军心。公函末尾,附上了一份基于国军甲种师步兵团标准制定的、约万人份的紧急弹药请领清单。

    武汉办事处的同志接到指令和公函后,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充分利用在武汉的合法身份和统战关系,多方奔走,设法将公函内容及独立旅的艰难处境巧妙地透露给一些倾向于抗战的民主人士和国内外记者,舆论悄然发酵。同时,办事处负责人亲自出面,凭借公函,正式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勤部门递交申请,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蒋介石的核心幕僚传递信息,言辞恳切却又立场坚定,处处以抗战大局、国际观瞻、激励士气为切入点。

    消息很快摆到了蒋介石的案头。此刻的南京已危如累卵,城内人心惶惶,政府机关忙于迁移,但牛首山乃至整个南京外围防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迁移能否有序进行,也关系到他的政治声誉。他刚刚因为“误奖”之事对独立旅和王林心生芥蒂,此刻见到这份“索要”弹药的公函,内心更是复杂无比。

    他确实不想给。尤其是给这支并非嫡系、甚至让他隐隐感到威胁的部队。他本能地怀疑独立旅是否真的只有“万人”,担心弹药落入“彼等”之手会壮大其力量。

    然而,一旁的陈布雷小心翼翼地递上了几份刚刚收到的情报摘要和外界舆论简报。情报提及独立旅在溃退途中收容大量散兵,仍在牛首山坚持抗敌,情况确似极其艰难。而简报上,一些报纸已经开始隐晦地谈论“抗战英雄部队亟待补给”、“功勋之师岂能徒手御敌”等话题。

    蒋介石的脸色阴晴不定。他深知,独立旅的战绩是确凿无疑的,若因其克扣弹药而导致舆论大开,这个责任和骂名,是他无论如何也背负不起的。在内外压力和个人好恶之间权衡片刻后,他最终极其不情愿地拿起笔,在后勤部门的呈批件上潦草地批了“照拨”二字,却又在后面加上一句“严核其数,速运前线,不得延误亦不得冒领”。

    有了蒋介石的点头,军事委员会后勤部门的官僚机器总算开始运转。虽然效率依旧不高,且过程中不乏刁难和核查,但在武汉办事处同志坚持不懈的催促和交涉下,一批宝贵的弹药终于从南京方向尚未完全搬空的仓库中提出,清点装车。

    这批弹药的数量,严格对照了十八集团军请领清单上万人份的标准,并未多给,但也未过分克扣:

    7.92mm尖头步机枪弹:一百二十万发。这是中正式、汉阳造、民二四式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等主力枪械的通用弹药,足以支撑一万人的部队进行数次中等强度的防御作战。

    木柄手榴弹:五万枚。近战防守的利器,独立旅官兵素善使用。

    82mm迫击炮弹:八百发。虽然数量不算极多,但对于严重缺乏炮弹的独立旅炮兵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75mm野炮炮弹:三百发。不多但是极为珍贵。

    驳壳枪弹:十万发。用于军官和警卫人员的自卫武器。

    另有若干配套的炸药、导火索、发射药包等。

    弹药装上了数辆卡车,由一支混合着后勤部队和少量警卫的运输队押送,离开混乱的南京城,冒着日军飞机不时空袭的危险,沿着颠簸不堪的公路,艰难地向西南驶往牛首山方向。

    与此同时,在牛首山临时构筑的工事里,王林接到了延安总部转来的密电。电文简洁告知:武汉办事处已按计划行动,蒋已批复,一批弹药正从南京启运,望你部做好接应准备,并继续坚守现有阵地,稳定防线。

    王林将电文紧紧攥在手中,长长地、深深地吐出了一口积压已久的浊气。他走到指挥部掩体的瞭望口,望着山下蜿蜒曲折、泥泞不堪的公路,望着远处地平线上不时升起的日军炮火硝烟。

    “政委,参谋长,”他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弹药……有指望了。从南京出来的运输队,正在路上。”

    王光道和钟光邦闻言,几乎同时站了起来,脸上瞬间焕发出光彩,多日来的焦虑和沉重仿佛被这个消息驱散了大半。

    “太好了!太好了!”钟光邦连声道,“有了弹药,咱们这一万六千弟兄,就能真正在牛首山站稳脚跟,让小鬼子啃崩牙!”

    王光道比较冷静,但眼中也满是欣慰:“总部和办事处的同志们辛苦了!这下,我们独立旅,总算能喘口气。”

    王林转过身,目光扫过两位战友,语气重新变得坚毅果决:“通知下去,让各团抓紧时间加固工事,清点现有武器,统计还能作战的枪械。特别是林火旺,让他们后勤保障团组织好接应队伍,一旦运输队到达,立刻清点入库,以最快速度分发到各部队!告诉同志们,援兵或许没有,但打鬼子的子弹,马上就到了!让大家坚持住!”

    命令迅速传达。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独立旅疲惫不堪的阵地。那些抱着几乎打空了子弹的步枪、守在手榴弹箱旁的战士们,那些操作着沉默已久的机枪、火炮的炮兵们,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虽然身体依旧疲惫,虽然敌情依旧严峻,但有了弹药,他们就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底气!

    整个独立旅的阵地,仿佛一株即将干涸的植物迎来了甘霖,虽然依旧身处险境,但内在的生命力却被重新激活,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加残酷的战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