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让你相亲警花,你逮通缉犯! > 第312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别人不在意,不要紧。

    系统技能【蛛丝马迹】发现的东西,肯定能在破案上起到作用。

    陆诚把塑料片小心放进证物袋。

    卫广军轻轻摇了摇头,也去忙自己的了。

    至于陆诚,只要他不破坏现场就行。

    陆诚退后几步,看着那堵墙,又回头望了望杂草丛和枯井,在脑子里进行一些构图和推演。

    系统技能【抽丝剥茧】效率运转。

    没一会儿,得出结论。

    凶手运尸,大概率不是正门进来的。

    在这堵墙外面,先把尸体弄进来,放在小推车上,再推到井边。

    陆诚看着墙上几处不起眼的、新鲜的刮擦痕迹,以及墙头一些被碰掉的浮土。

    关联起来。

    这些痕迹,高度和力度,像是重物从墙外递进来时剐蹭的。

    结合杂草丛那里的推车印,这条路径能完美避开从正门到井口那段相对开阔、可能被偶然看到的区域。

    他又再琢磨一遍分析,合理性强。

    而刑侦支队的人,他们光盯着井口和明显的路径了,完全没考虑凶手会绕这么大个圈子,玩这种“暗度陈仓”的把戏。

    陆诚摸着下巴,凶手对这片地形不是一般的熟悉,而且心思够缜密。

    两人以上合作作案的可能性很大。

    案件似乎有了点方向,但依旧缺少很多东西。

    很快,社会关系摸排有了重点嫌疑人——孙浩。

    他是刘硕文的酒肉朋友,也是最后联系刘硕文的人。

    传唤孙浩,这家伙是个老油条,一上来就大呼冤枉。

    “警察同志,我冤枉啊!我是约了老刘吃饭,可他根本没来!我在‘老地方’饭店等了他一个多钟头,人影都没见着!你们可以去查监控啊!”

    孙浩表情委屈,语气激动。

    一查饭店监控,果然!

    监控清晰显示,孙浩在约定的饭点前后,确实一个人坐在饭店大堂的卡座里,时而看手机,时而张望门口,表现焦急,期间除了上厕所,就没离开过座位。

    服务员也能作证。

    “卫队,这……这不在场证明很硬啊。”一个刑警挠头,“难道真不是他?”

    “不可能!”另一个老刑警皱眉分析,“太巧了!偏偏他约的人就死了?肯定有鬼!”

    但怀疑归怀疑,没有证据。

    孙浩的口供和监控完美契合。

    案情陷入小僵局。

    分析会上,众人争论不休。

    有的坚持孙浩是凶手,认为他用了某种未知手法。

    有的开始怀疑侦查方向错了,真凶或许另有其人。

    陆诚坐在角落里,他从技术员那里借了个笔记本电脑,一直在看监控视频。

    是“老地方”饭店当天,所有垃圾清运车辆的进出记录,包括后厨区域、员工通道、垃圾堆放点附近所有能找到的监控,陆诚全让人调过来了。

    很多人不解,垃圾车的监控?这是什么路数?

    孙浩在饭店大堂,跟垃圾车有半毛钱关系?

    但卫广军没阻止,毕竟人家刚在抓贼方面大杀四方、成绩无比亮眼,还荣获了一等功。

    再加上人家是外来的,你也不好抹杀他的自信心不是。

    一个性子比较直的刑警没忍住:“我说陆警官,知道你抓贼厉害,可这破案……孙浩人在大堂坐着呢,你查垃圾车干嘛?难道凶手还能是垃圾车司机不成?”

    这话引来几声低笑。

    大家都觉得陆诚这思路有点跑偏了,甚至是异想天开。

    卫广军微微皱了皱眉,他承认陆诚在现场观察力惊人,但现在他执着的方向,确实有点不着边际。

    陆诚没在意,继续盯着电脑屏幕。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到时候会小丑角色互换的。

    见陆诚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众人也不再管他。

    海量的监控录像,好几个T。

    工作量是无比巨大的。

    但陆诚的脑袋不是普通脑袋,直接三十二倍速疯狂进行。

    这个过程枯燥无比,画面里多是厨师、服务员忙碌的身影,以及定时到来的、脏兮兮的垃圾车。

    看了足足两个小时,饶是陆诚的体质异于常人,眼睛也有点干涩。

    他起身去洗了把冷水脸,回来继续。

    刚才那个直性子的刑警摇了摇头,心说:“看吧,我就说没啥用,纯属浪费时间……”

    这时候,陆诚突然有了动作。

    双手放在鼠标键盘上,操作了一阵。

    这里,这个画面。

    垃圾车后车厢侧门关闭的瞬间。

    画面定格。

    那是一段来自后厨通道某个隐蔽角落的监控,角度刁钻,画质也一般。

    屏幕上,穿着工作服的人员正在将大型绿色垃圾桶推上垃圾车的压缩板,车厢侧门正在缓缓关闭。

    陆诚将其放大,车厢侧面,右下角,那个排水孔盖的边缘。

    放大后,画面变得模糊,充满了马赛克。

    陆诚眯着眼使劲看,才勉强看到,在那个肮脏的、毫不起眼的金属排水孔盖的边缘缝隙里,似乎嵌着一点……暗红色的、已经发黑凝固的……斑点?

    如果不放大到极致,并且知道要看哪里,根本不可能发现。

    这锈迹?或者是沾的什么酱料?

    都不是!

    这是干涸的血迹!!

    从颜色和形态上看,是喷溅上去的!

    卫广军见陆诚有不一样的动作,问道:“有发现?”

    “嗯。”

    陆诚点了点头,“血迹。”

    卫广军心头一动,会议室里也瞬间安静了。

    所有人都忍不住站起来,走到陆诚身后看。

    “这么模糊,怎么确定是血迹?这么脏的地方,很有可能是其他污渍。”

    那名直性子刑警道。

    一名技术员仔细看了片刻后,又调整了对比度啥的,一番研究。

    “确实是血迹。”

    但并不一定是人的血迹。

    因为这个地方是酒店后厨,极有可能是家禽鱼蛙的血。

    可如果是人血呢……

    如果有这个可能性,就不能排除。

    一个荒谬却又无比合理的推测,如同闪电般劈中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孙浩确实在饭店里!

    他根本不需要离开!

    他在饭店的某个地方(比如后厨的冷库、储藏室)杀害了刘硕文,然后将尸体塞进了巨大的厨余垃圾桶里!

    饭店每天定时清运垃圾,尸体就这样,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被垃圾车堂而皇之地运走了!

    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不在场证明,瞬间土崩瓦解!

    这他妈不是不在场证明,这是完美利用环境制造的“障眼法”啊!

    卫广军站了起来,把烟头按灭。

    “快!去确认那到底是不是人的血迹!”

    如果是,那就非常关键了!

    三名刑警快速下楼,开着警车呜溜呜溜去了!

    二十分钟后,电话打过来了。

    “队长!确认了,是人血!”

    哗!

    瞬间炸锅!

    差点上当!

    孙浩的不在场证明破解了!

    “我……我艹!”直性子刑警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

    卫广军猛地站起来,看向陆诚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一丝后怕。

    如果不是陆诚坚持,这个隐藏在常规流程下的漏洞,他们可能永远发现不了。

    他为什么能这么笃定,深挖下去会有重要发现?

    直觉?

    自信?

    妈了个巴子的!

    来不及探究,卫广军马上部署接下来的行动:

    “立刻!控制当天那辆垃圾车的司机和跟车工!封锁饭店后厨,尤其是冷库和大型垃圾箱!查!给我掘地三尺的查!”

    垃圾车司机和跟车工一开始咬死不知情。

    但在警方强大的心理攻势和GPS路线追踪下,司机终于崩溃,承认孙浩给了他一大笔钱。

    让他在特定时间,将某个“特别沉”的垃圾桶单独运走,并暗示他不要多问。

    根据司机指认的垃圾倾倒区域——一个大型垃圾分拣场,离枯井不远。

    警方调动了大量人力,在恶臭熏天的垃圾山里进行了长达数天的翻找。

    终于,找到了一个被丢弃的、与现场压痕初步吻合的折叠手推车,以及一些被撕裂的、厚实黑色塑料布的残片,上面检测出了刘硕文的生物成分。

    饭店后厨一个偏僻的、很少使用的应急通道旁的杂物间里,也发现了被精心清洗过,但仍在缝隙中检出刘硕文微量血迹的地面。

    证据链正在一步步收紧。

    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孙浩是如何在不惊动其他人的情况下,将刘硕文从饭店的某个地方转移到垃圾桶的?

    那个小推车和塑料布,他是怎么带进饭店,又是怎么处理掉的?

    大家又开始讨论。

    有人认为孙浩有同伙接应,有人觉得他可能利用了饭店员工的疏忽。

    这时,没有人忽略陆诚了。

    印象改观。

    人家不仅会抓贼,破案也是有实力的。

    卫广军也看向了陆诚。

    只见,陆诚再次拿出了那个之前被所有人忽略的、从墙根捡到的,不起眼的黑色塑料片。

    放在证物袋里,一直在陆诚那儿,没人重视。

    “技术队,能不能用显微镜和光谱仪,再仔细分析一下这片东西?特别是上面的网格状纹路。”

    “好……试试。”

    技术队虽然觉得这塑料片太小太破,估计分析不出啥,但还是照做了。

    结果出来,让人振奋!

    那网格状纹路,经过高清还原和数据库比对,竟然是一种特定品牌、特定型号的大型折叠式露营行李袋内衬的防撕裂网格!

    而这种行李袋,容量巨大,完全足够装下一个成年人,并且便于折叠携带,展开后质地坚韧,能有效防止液体渗漏!

    “我明白了!”一名警员猛地一拍大腿,

    “孙浩根本不是用什么小推车和塑料布在饭店内部转运尸体!”

    “他是直接用这种大号折叠行李袋,在杀害刘硕文后,将其装进去,然后冒充是大型垃圾或者自己携带的物品,直接拖到后厨垃圾堆放处,塞进了垃圾桶!”

    “那个小推车,是他抛尸时,在墙外使用的工具!”

    “墙根的塑料片,就是行李袋在从墙外递进来时,被砖头剐破掉落的!”

    不仅他明白了,其他人也都明白了。

    一切豁然开朗!

    孙浩的整个作案流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以吃饭为名将刘硕文骗至饭店隐秘处杀害。

    用事先准备的大号折叠行李袋装尸。

    冒充垃圾将尸体袋拖至后厨垃圾堆放处。

    买通垃圾车司机将特定垃圾桶运走。

    垃圾车将尸体运至分拣场。

    孙浩或其同伙在分拣场附近接应,用折叠小推车将尸体转运至枯井抛尸。

    这个计划环环相扣,充分利用了环境和管理漏洞,心思之缜密,手法之大胆,令人咋舌!

    这个孙浩,是智商在线的。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陆诚一步一步,很容易的,顺藤摸瓜,破了案。

    现在瞧他那淡定的样子,为什么会有种“破案大神”的感觉?

    如果没有陆诚坚持他那条线,这桩案子指不定会走多少弯路。

    想想确实有点后怕……

    这案子后面就很简单顺利了,几乎已经是明牌了。

    面对重新梳理后的、无懈可击的证据链和推理,孙浩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交代了因债务纠纷杀人的事实,并对整个抛尸计划供认不讳。

    他特意选择了那种带网格内衬的结实行李袋,就是为了防止血迹渗出,却万万没想到,百密一疏,一片微不足道的碎片,成了揭开他整个完美犯罪画皮的突破口。

    案件圆满告破。

    整个刑侦支队上上下下,对陆诚那是彻底服气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观察力强”或者“运气好”能解释的了。

    从最初在杂草丛中发现被忽略的转运痕迹,到提出凶手绕行抛尸的大胆假设。

    从在墙根找到毫不起眼的关键物证,到自信坚持调查垃圾车监控,发现那几乎不可能被察觉的血点。

    再到最后,凭借一片被所有人视为垃圾的塑料片,精准还原出凶手核心的运尸工具……

    陆诚的每一步,都走在了他们思维的前面,甚至是指引出了一个他们完全没想到的方向。

    原本以为陆诚是走错了方向,在自己的思路上钻牛角尖。

    事实却截然相反,陆诚竟是对的。

    真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那个之前直性子的刑警,现在对陆诚竖起大拇指:

    “我服了!真的服了!你这脑子,是真跟我们不一样!”

    另一个老刑警感慨:“哎,办了那么多的案子,思维都固化了,还得是年轻人的脑子……”

    可刑侦支队的年轻干警不在少数。

    听到这话,他们脸臊得不行。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