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38章 清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汴梁,少宰兼中书侍郎唐恪府上。

    院中凉亭卷着透气的薄帘,坐着几个当朝高官。

    主人家唐恪此时大约三四十岁,脸大、肚皮微微隆起,戴着东坡巾,两鬓的头发看起来很稀疏,嘴上的胡须也没几根;

    还有几个,全都是差不多的打扮,分别是徐处仁,白时中。

    这两位老兄,去年因为主和,被李纲弹劾。

    后来因为宫变中,李纲一派占据优势,将他们一一罢免。

    别看赵桓胆小如鼠,又庸碌无能,但他是个还算坚定的主战派.

    至少前期是。

    只是后来发现,那些文臣武将,是真打不过,这才慌了神。

    搞出那么多笑柄来。

    不远处的阁子里,有歌女舞姬,全都穿着一件件薄薄的浅红的长裙,腰身苗条婀娜,在那里奏乐起舞。

    她们舞得辛苦,弹得更是用心,只是为了那些公卿士大夫老爷们,偶尔瞥过来的时候看一眼,带给他们片刻的欢愉。

    大宋的公卿,就是这般舒服,这几年还是降低了一些。

    因为大宋出了个太能花钱的官家,又有一个忒会敛财的宰相,把他们手里的财计好处,全都卷到皇帝那里去了。

    好不容易能花钱的官家赵佶,被人扳倒,但是如今的朝廷更是过份。

    那蔡京把财计攥的死死的,全都支援到前线去,打仗而已,真需要那么多钱么?

    原本西军打仗,已经是耗费日巨,也没说需要这么多钱啊。

    这三个在歌女们眼中,依然是高高在上,不敢直视的大人物。

    但在熟悉朝堂局势的人眼里,就是三个失意人。

    如今聚在一块,无非是诟病朝廷的政策,骂一骂正当权的几位。

    唐恪比起其余两位来,还要好一些,因为他还没有被罢官。

    “杜公美,死的冤啊!”徐处仁叹了口气,说道:“绍圣年间的进士!竟然被一个武夫给杀了,还安插上如此荒谬的罪名!”

    “如今这世道,确实是道德沦丧,礼崩乐坏!”

    白时中叹了口气,说道:“太祖、太宗皇帝有鉴于五代兵灾为祸、武夫猖獗,故大兴文教。

    上皇却非如此想法,早在做端王的时候,便受了那童贯的蛊惑,后来武赖童贯,文靠梁师成,都十分信任重用宦官。

    宦官们因此,日渐成了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在朝廷和军中作用很在宫里却不容忽视。于是便有蔡京这样的士大夫败类与之沆瀣一气,投靠宦官,谋取权力。

    当今朝廷,西北陈绍的爪牙、河东派的小人、阉人残党、蔡京一党、李纲等好战派系争斗不休,因此方有如今这种乌烟瘴气的朝堂啊。”

    “没错,杜充就是因此被杀,我等也是因此得祸。”

    三个人正在疯狂议政的时候,突然唐府的管家走了进来,在唐恪耳边低语一番。

    唐恪登时站起身来,瞪大眼睛,“当真?”

    “小人岂敢哄骗相公。”

    白时中和徐处仁对视一眼,问道:“何事?”

    唐恪啧了一声,沉吟道:“上皇.请我们去相见。”

    两人一听,顿时就怂了。

    这个时候,去上皇那里,要是被人知道了,可不是一件小事。

    但是唐恪接下来一句话,又让他们再次犹豫起来,“有吴敏带路。”

    吴敏如今,掌控着一部分权力,其中就有对艮岳的看管。

    因为他是官家的嫡系心腹,又有拥立之功,所以赵桓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毕竟李纲常年在外统兵,而宇文虚中又时常奔走于各地,三人组里只有吴敏待在汴梁。

    三人对视一眼,都看出彼此的心动。

    谁想要再继续坐冷板凳。

    而且大宋站错了队,从来都不会被一棒子打死,再等等就是了,早晚还有可以翻身的一天。

    ——

    前线虽然打的很焦灼。

    但因为后方的支援更到位,人马也更多,定难军的战线一直在推进。

    女真人不想承认失败,但是战绩可以作假,战线却骗不了人。

    容城被猛攻了三天,但是最先进攻容城的女真兵,却一个也没有回来。

    如今双方在徐河对峙,战线已经向南徙了三百多里。

    再退,就到了保州了。

    完颜宗翰的大帐内,他已经彻底明白,将定难军调出来决战,其实并不是一个好计。

    虽然他的两个战略意图都实现了:

    把定难军调出来;

    让宗望的东路军,也参与到对定难军的作战中。

    但是战争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战绩。

    这两个意图全都实现之后,按照宗翰的预计,本该是女真主力合兵一处,彻底击溃金国最大的敌人。

    可被打的连连败退的,却是他们自己。

    如今宗泽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知道他们暂时还无法和女真兵马交锋,便在祁州到望都一带,布下防御阵势,整饬防线,防止他们再次南窜。

    安肃城内,完颜宗翰下令,暂停一切攻城器具的打造。

    他此刻已经放弃了攻占城池的想法,而全面转为突围态势。

    痛定思痛,他放下女真人十年来战无不胜的骄傲,终于开始认清现实。

    想要击败定难军已经绝无可能,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杀出去。

    就算是成功突围,回到金国之后,他宗翰和西路军的这些将领,地位也会骤降。

    至于会下降到什么地步,就要看他们能保存多少实力了。

    宗翰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若是一般人,十年间战无不胜的经历,会让他膨胀的无以复加,根本不会接受任何失败。

    面对如此境地,多半会想着死战,拼死一搏。

    而完颜宗翰,却总结了从第一次南下侵宋开始的所有战阵经验,最终冷静地得出打不赢了的结论。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能够击败这支定难军的希望都很渺茫了,唯一的机会就是他们会主动犯错。

    还得是大错。

    可是定难军虽然有了如今的声势,但他们的上层,依旧是小心谨慎至极。

    用心程度,丝毫不弱于刚刚草创阶段,这样的群体,怎么能指望他们犯大错。

    唯一让宗翰安心的,就是定难军,也还不具备正面冲垮女真甲士的实力。

    征战十年,女真兵马的战斗力还在,其实这多亏了耶律延禧的顽强。

    要不是他死不投降,而且十分能逃窜,女真全军追杀他十来年。

    以大辽帝国的崩塌速度,女真人或许早就在寥廓的契丹疆域上享受起来了。

    ——

    太原府,陈绍正在忙里偷闲,在树荫下看两只猫打架。

    他看着眼前生动活泼的景象,怔怔地发了会呆。

    如此闲趣的时光,似乎是很久不曾感受到了。

    陈绍呵呵一笑,摇了摇头。

    这个大宋,已经再不是从前模样。在北中国卷动的兵戈烽火之中,谁也不知道未来几年的天下,会是个什么样子。

    但是曙光已经出现。

    大乱之后,往往会出现大治,陈绍希望这个大治是自己一手带来的。

    否则的话,如今系在自己身上的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

    代王陈绍此刻作为实力最强,并且有泼天战功,自然成了天下所瞩目的对象。

    谁都知道,如果代王陈绍打赢了这场对女真的战事,哪怕只是把他们逐出河北。

    则定难军之势大再不可制,轻易就有席卷天下之势。

    就算陈绍再怎么耐着性子慢慢浸润,最多十数年后,这个天下国姓就要从赵改成陈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并不希望看到陈绍对女真战事取得胜利,哪怕他本身是汉人。

    甚至是在女真兵临城下时候,吓得魂不附体的一些士大夫,此时也不希望陈绍胜利。

    正常一些的,希望他能和女真鞑子打一个两败俱伤,然后大宋中枢可以摆脱这个武夫的控制,重回原来格局。

    而心地刻毒一些的,甚而希望陈绍惨败于女真之手,只要女真能除掉这个武夫的势力。

    哪怕将黄河以北,割让给女真又能如何?

    哪怕年年贡献一些岁币,又有何妨,给西夏和契丹送了百年,也没耽误大宋的富庶繁华。

    而这场战事,最开始也确实如他们所愿,进入了相当艰难的境遇。

    但是定难军却越打越猛,根本不怕伤亡,人人奋勇争先。

    结果他们越是不怕死,伤亡率反而越低了起来。

    女真西路军马,已经被困在河北边界,完颜宗翰亲自坐镇最前线,才稳住了局面。

    而在河北东路,汹涌南下的完颜宗望,走的也不是很顺利。

    韩世忠和朱令灵的人马,已经在白沟河的西侧站稳了脚跟。

    以往的白沟河大战,都是你在北我在南,双方隔着白沟河对战。

    如今倒好,你东我西,没有了宽阔的河水做分割,战事势必会更加惨烈。

    不管外界是什么反应,陈绍的意志向来坚定,从入伍参加西军的那一刻起,他的心中就有着阻止金兵的宏愿。

    在亲眼见证了女真鞑子的残暴之后,这个想法更加坚决。这片土地生养他,陈绍两世为人,都为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孕育出的文明而骄傲。

    岂能任由一群鞑虏践踏。

    那些腌臜小人的恶毒言语和龌龊想法,都无法改变他的念头,更无法改变战局。

    即使他们在心中诅咒一万次,也抵不上前线的一根箭矢有杀伤力。

    因为陈绍已经夺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权势。

    即使是在他们的大本营,在大宋的朝堂上,陈绍如今也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整个北中国,都在屏气凝神,看着战事的发展进程,等待着这个暂时相持局面被打破之后出现的结果!

    此时,陈绍的桌案上,突然出现了一封奏报。

    是广源堂在汴京的分部发来的。

    内容很简单,只说赵佶正偷偷密会朝中失势的大臣,或许会有什么阴谋。

    这件事广源堂已经告诉了蔡京,从蔡京那里得到了一些分析,也都一并写给了陈绍。

    本来稍微有些放松的陈绍,心情还不错,从外面回来看到这封奏报之后,冷冷地笑了一声。

    赵佶,我还没去找你的事,纯属是腾不出手来,你自己还沉不住气了?

    在陈绍看来,赵佶这种行为很难理解,他此时到底为什么还要生事。

    但是蔡京这种对赵佶了解至深的人,一下就明白了,上皇之所以如此,纯属是缺钱花了。

    大宋如今有钱,看着那大好的财计,竟然都花给了一群大头兵。

    赵佶心好似在滴血。

    他是心也痒,手也痒,奈何被困在艮岳中,只能是眼巴巴地看着。

    再加上吴敏这个坏种,每天去跟他说如今财计有多好,收入有多高,要是在大观年间有这样的财计该有多好.

    这让赵佶觉得无比煎熬。

    实话说,朝廷财计之所以如此好,一来几次宫变和权力构架的重组,让蔡京趁机打掉了很多利益团体。

    比如以前大宋至少有一半的财计收入,把持在梁师成、童贯、王黼、蔡攸这些人手里。

    如今他们死的死,劳教的劳教,蔡京是什么眼光和手腕,马上就把这些空白区域给补上了相关的律法和规制。

    光是以前被梁师成把持的市舶司,就贡献了大笔财计收入。

    蔡京也是豁出去了,完全不怕得罪人,他笃定王朝会发生更迭,此时得罪的人,就是以后的功勋。

    他这把年纪,没什么好怕的,就怕自己死的太早,这些功劳可就白费了。

    所以陈绍将他孙子带在身边,参与机要决议的时候,蔡京就懂了陈绍的意思。

    从此更加地无所顾忌了。

    财计变好的第一个原因是蔡京放开了手脚,第二个原因就是赵佶这个官家成为了太上皇,被关在了艮岳,没法祸祸了。

    要不然,甭管收入多少,都不够他花的。

    看着满堂的人,千辛万苦,勠力同心,在这里为民族和文明的前途而战。

    这群鸟人还在背后搞事,陈绍眉头一皱,把这封奏报一扔,就迈步走了出去。

    来到不远处王寅的衙堂,一群广源堂的番子赶紧站了起来。

    “王寅呢?”

    “捉了个女真奸细,王干办去审问了。”

    陈绍坐在椅子上,道:“把他叫来。”

    很快,王寅就匆匆赶来,身上还有些血腥味。

    “代王,您找我?”

    陈绍道:“你收拾收拾,带人去汴梁,找到蔡京,就说如今有些人串联赵佶,此事要处理一下。”

    王寅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等着陈绍继续吩咐。

    陈绍想了一会儿,说道:“我看得杀几个,不然压不住他们。”

    杀士大夫这种事,在大宋其他人眼里,是了不得的大事。

    但在王寅眼里,却不当个事。

    只要代王开口,把赵佶杀了都不难。

    广源堂这封奏报是从王寅这里传上去的,他自己看完,就已经料定代王会出手。

    但是没想到直接让自己亲自去了,这是要狠狠地出手,惩治一下这些鸟官了。

    王寅是跟着方腊起事的,最恨的就是大宋那些官老爷,恨不得把他们全杀了。

    当年杀到杭州城,他就没手下留情,动手蛮狠的。

    在方腊的团伙了,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腐化,看着杭州城的繁华富贵拔不动腿。

    唯有方腊和王寅,是最恨贪官的,真就是恨不得把他们抽筋剥皮的地步。

    陈绍把这么个杀器,解除了他身上的束缚,丢到汴梁去。

    本就是要在汴梁,引动一场腥风血雨,好让他们不敢在自己决战时候,真的发昏使出些手段来坑害自己。

    ——

    在河北和幽燕,紧挨着的地方,各自有一个容城。

    北边容城中的契丹大营,现在已经成了李孝忠驻扎之所。

    原来营盘,已经扩大了两三倍,积储的后勤军需物资,也全部转运到了其他所在去。

    大营之中,夏州兵团的主力战将几乎全在,旌旗密布,兵甲森严。

    他们已经咬住了完颜宗翰,即使是宗翰想去东边和完颜宗望汇合,也不敢轻易撤退。

    因为他们的机动性,没有夏州兵高,说白了,马匹数量不如夏州兵多。

    其实女真鞑子灭掉契丹之后,得到了很多的战马,但是他们完全是只管杀戮和破坏,而不怎么重视生产。

    战马是需要很好的呵护的,草料、兽医、繁衍、培育.

    这些契丹原本齐全的链条,被女真鞑子杀得七七八八,后来虽然发现了之后,开始慢慢重视起来。

    但是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

    让他们战马的迭代和维持,出现了大问题。

    而定难军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个,马场、牧草都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在定难军初期,朱令灵甚至为了培育良种马匹,亲自到夏州和西州寻找良驹配种。

    一个只管破坏和杀戮的势力,与一个生产发展的势力,彼此间的优劣会在后续时间内慢慢展现出来,并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李孝忠自从越过五回岭之后,打法也渐渐地向韩世忠和朱令灵那种狂野的方向发展,准备尽早向安肃方向发动反攻。

    如今涿易二州虽然在定难军手中,但是在北边的燕京城里,依然有女真大军据守。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主动发起攻势,早日结束战争,对定难军有利。

    他本人,也在积极联络女真营中的刘彦宗部,希望能劝降这位汉人军候世家的领袖。

    李孝忠吃过这个好处,知道劝降一个军头,能少死多少人

    当初劝降孟暖,帮他们得到了应州,这可以说是前期战局中最重要的一步。

    后来五回岭僵持时候,郭药师的叛金,让女真人再遭重创。

    此时若是能劝降刘彦宗,他手里的旧辽云内汉军倒戈的话,完颜宗翰就陷入绝境了。

    所以李孝忠驻守在容城,一边不断派人去劝降,一边不停发动猛攻,帮助刘彦宗下决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