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从1984开始的淘金生涯 > 第180章 水银提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山里的雪,零零散散下了三天,又阴沉了两天,阴霾才渐渐消散。

    已经到了三月下旬,太阳已经有了温度。

    尽管钳形山坳所在的位置在阴坡,却也因为是荒坡,没什么遮拦,只是两天时间,矿点上的雪就已经化得七七八八。

    因天气原因,周景明并没有催促众人干活,直到天气真正好转起来,他才有让众人动工,所做的事情,还是只有一件,那就是将后山那些草坡表层揭开,将挖掘出的矿料往河岸边运送,并沿河堆放。

    其实,阿尔泰山的河流,因为不少水源是源于地下水,水温稍高的缘故,除了少数一些地段,稍微大点的河流,也就是河流两岸会结上一些冰块,但不会完全封冻,河流常年川流不息。

    周景明完全可以将柴油机发动,用抽水机在铁皮溜槽里进行冲洗。

    但不管怎么做,都少不了淘洗这个环节。

    这种时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淘洗,太容易将人的手脚冻伤,与其这样,还不如备料,等天气更暖和一些再进行,大不了到时候,增派些摇金斗子的人手。

    当然,这些天周景明也不是毫无所获,在挖掘矿料的时候,或多或少,总会捡出些金豆子或是小块狗头金。

    矿点上的事情,周景明交给武阳和白志顺领着,苏秀兰负责统计。

    武阳和白志顺盯得紧,谁有点小动作,大都会及时发现,将他们试图藏匿的金豆子给收集起来,自然也免不了一番警告,或是给上几脚。

    人多手杂,不可能每一个都被盯着,周景明知道藏匿金豆子的事情无法避免,他也没有刻意去过分责难,只要事情不是做得很过分,量不大,被发现了交出来就行。

    水至清则无鱼,太严格苛刻了,反倒容易将人逼走,当然,一次警告无用,再出现,也不会跟他们客气。

    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金豆子和小块狗头金,他没有具体称量,估计能有二两左右的样子。

    太阳出来以后,周景明就没有一直待在矿点上,他带了猎枪、锤子,短柄镐头,领着金旺进了山,去山里寻找汞矿。

    找汞矿,自然是为了提炼水银,然后用来将去年积攒的那些精砂中的金子弄成金汞齐,再进一步提炼出金子。

    汞这东西,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不只是某个地方才有,只是多寡的问题。

    最简单得到水银的法子,自然是直接购买,或是购买辰砂来提炼,但辰砂通常是被被当成药品在一些药店售卖,周景明所需要的水银分量不少,算来算去,觉得有些不划算。

    山里就能寻到汞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纯属是捡拾起一些瞎折腾的爱好,就把事情给做了,当是一种消遣。

    他每天进入山沟,专门寻找着那些荒坡、岩层搜寻。

    前三天,毫无收获。

    直到第四天中午,他终于在一道山沟里的岩层里,看到了些暗红色的夹层。

    寻找汞矿,周景明有自己的鉴别技巧,最主要的,就是看外观特征。

    真正的汞矿石通常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棕红色,颜色比较均匀,并且经常呈晶体状,有的像立方体,有的是菱面体,在无釉的碗里划动,会留下红色的划痕。

    周景明找到的这片地方,按照专业的术语来说,是一片角砾岩,这是一种呈灰白色,主要由方解石、辰砂、燧石等东西混合组成。

    跟金子打了半辈子交道,加之他本身就是地质勘探出身,对各种矿物的分辨称得上精通。

    北疆虽然不是汞矿的主要产区,但还是能在山里寻到。

    周景明寻到的这些,品位不高,但一片山坡上,有好几处夹层里都有,多采挖一些回去,就够用了。

    距离矿点不是很远,当天,他用短镐头,采挖了一些用带来的麻布袋子做成的简易背包背了回去。

    到第二天,他干脆叫上几人,拉着架子车寻到那片山坡,挑着质地好的汞矿,挖了两车回去。

    接下来的日子,他像是处理岩金矿一样,用锤子将那些运回来的矿石,捶打成细末颗粒。

    干得动就干,觉得累了就闲着。

    就这么断断续续地干了数天,终于将那些矿石全部处理出来。

    山里条件有限,周景明采用的是古法炼汞。

    通常情况下,他需要在山上弄来些藤条,编了个简易的摇篼。

    将那些敲碎的细末颗粒运到河边,让往摇篼里装入矿料,从河里舀水冲洗。

    在不断摇晃中,细沙落入下方的,跟稍微大块的颗粒分开。

    用金斗子把那些细砂在河流浅水里淘洗,被滤过的浊水在金斗子里沉淀,沉淀物里就混合着辰砂,其实跟淘金摇金斗子的操作差不多,到最后剩在金斗子底部的,就是红色的辰砂。

    但周景明本就是为了提炼水银,又不是为了要刻意分离出辰砂,自然没了这些步骤。

    苏秀兰一直很好奇,周景明到底要干什么,问了以后得知是准备提炼水银,她对水银的了解,大概就是发烧的时候用来量体温的温度计里那一丁点东西,周景明倒是想跟她解释,说了半天,还是一脸莫名其妙,最后干脆让她等着看得了。

    这样从岩层里挖掘矿料淘洗出的辰砂通常被叫做岩砂,在山沟溪流中淘取的辰砂被叫做河砂,而在岩洞地下河流中淘取的辰砂则被叫做洞砂。

    周景明只是将那些矿料砸出来以后,装入袋子,提到地窝子边放着。

    他第二天早上开着多日未曾动过的拖拉机,往铁买克去了一趟。

    隔天傍晚,周景明回来,除了带回来不少洋葱、白菜、洋芋外,还带了两口铁锅、一根薄铁管和两个坛子回来。

    第二天早上上工,苏秀兰完成人员登记后,他领着苏秀兰在矿点上选了一个比较平整的地方,开始提炼水银。

    两口铁锅,一大一小,其中小的那个铁锅被他在底部敲了个洞。

    两人到稍远的杨树林边,挖了个土灶,大铁锅架在土灶上,装上矿料,小铁锅扣在上面,将矿料罩住,为防止边缘漏气,用稀泥厚厚糊了一层封住。

    然后,周景明将那根弯曲好的铁管插入小锅底部的洞口,用泥封住,另一端被他插入坛子,坛子里装冷水,口沿一样用泥封住,然后两人将灶火点燃,大火烧矿。

    达到一定温度时,矿料中的硫化汞受热,就会转变成汞蒸汽,顺着铁管导入坛子中,遇冷凝固,就成了水银。

    炼一锅矿料,也就大概一炷香的时间。

    等到第一锅差不多时候,周景明撤了火,稍微等了一会儿,才打开坛子的封口,看到坛底那些泛着银光的金属液体时,心里挺满意。

    这矿料比他预料的,品位还要高一些。

    苏秀兰也凑过去看,见到那些水银的时候,觉得神奇无比。

    她看着周景明的眼神,变得越发崇拜。

    既然效果不错,接下来如法炮制就行,将那些矿料换上新的,封口后继续大火提炼。

    足足花了两天的时间,周景明收集了两罐头瓶的水银。

    为防止蒸发消散,分装在三个罐头瓶里,用水封着,放入地窝子。

    隔天下午,刘老头从河谷下游回来,带回来一只狍子。

    这只狍子不算大,估摸着也就四十来斤的样子。

    在矿场上看着众人挖料的周景明靠了过去,给他发了一支烟:“大爷,哪里打的?”

    “往下游走,本来是去看昨天下的野鸡扣子,结果在河谷里撞见了,狗日的见到我居然不跑,我当然不跟它客气,抬枪就给了它一下,白得一顿肉。”

    刘老头乐呵呵地说:“安排人把它打理出来,趁着新鲜,晚上一锅熬了!”

    “行!”

    周景明立即冲着武阳、白志顺吩咐:“武阳、顺仔,安排两个人过来打理狍子,晚上吃肉。”

    打理狍子,比起挖矿料可简单、舒服多了,可以借机休息,众人纷纷看向白志顺,期盼着自己被点名。

    武阳和白志顺平日里看着他们呢,知道谁老实,干活卖力,当即一人叫了一个干活得力的去打理狍子。

    这玩意儿,跟杀个羊没什么太大区别,无外乎就是剥皮,开膛坡度,至于下水,完全不用打理,他们知道,肯定会被周景明用来喂金旺这条不跟着刘老头打猎,整日在矿点周围溜溜达达的懒狗。

    在那两人拿了刀子给狍子剥皮的时候,刘老头记起一件事情来:“忘了跟你说了,下边来了一帮人,已经在你插了木牌的矿点上,挖地窝子了。”

    周景明没有每天去看,只是隔三差五的时候会去溜达一下,自然不会第一时间知道有没有人到那些矿点上,上下游绵延两三公里呢。

    他听到这话的时候,笑了起来:“这是生意要上门了,大爷,他们有几个人?”

    “不多,十来个!”

    刘老头笑笑:“我问他们是不是没看到插在矿点上的木牌,人家直接不理,像没听见一样。”

    “装聋作哑是吧?”

    周景明当即回头冲着武阳招呼一声:“武阳,跟我走一趟,下面有矿点来人了!”

    武阳闻声,立马小跑过来,和周景明一起去了地窝子取枪。

    周景明检查了自己那把鹰兔牌猎枪的子弹,往兜里装了几颗子弹,快步出了地窝子,看到武阳已经先一步到外面等着了。

    那十三把猎枪,大部分都放在周景明和苏秀兰居住的地窝子里,集中保管。

    只有武阳自己拿了一把,至于刘老头那把,那是他自己的。

    这种小事,还不需要刘老头出手。

    两人领着金旺,顺着河滩就往下游寻了过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