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涛一边脱下常服外套,一边啧啧称奇:“不过话说回来,今天真是开了眼了。陈教授果然名不虚传,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压得人喘不过气。”
李振倒了杯水,点头附和:“是啊,早就听说陈国华教授是咱们学校战略指挥领域的泰山北斗,参与过多次重大演习的导调评估,带出的学生很多都成了部队骨干。今天一见,这气场,这水平,确实厉害。”
刘斌补充道:“我听说陈教授对学生要求极高,很少公开表扬人。今天他对苏寒的那番评价,虽然没直接夸,但‘唯一可能扭转局势’、‘创造战机’这几个字,分量已经很重了。”
正当几人感慨陈教授的权威和严格时,宿舍门外传来了礼貌的敲门声。
“请进。”李振应了一声。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学员军装、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上尉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个看起来颇为沉重的纸箱。
他肩章显示是研究生学员,神态恭敬。
“各位班长好,打扰了。”年轻上尉目光在宿舍内扫过,最后落在苏寒身上,语气带着一丝客气,“请问,哪位是苏寒同志?”
宿舍内瞬间安静下来。
李振三人都有些诧异,看向苏寒。
苏寒站起身:“我是。请问你是?”
年轻上尉立刻露出笑容,上前一步,将手中的纸箱小心地放在苏寒的书桌上:
“苏寒同志,你好!我是陈国华教授的助理,我叫杨帆。陈教授下课后特意吩咐我,把他整理的这些学习资料送过来给你。”
“陈教授给我的?”苏寒有些意外。
“是的。”杨帆助理指了指那个纸箱,语气带着羡慕,“这里面有陈教授多年教学积累的战略学、战役指挥方面的核心笔记手稿复印件,还有一些他精心挑选、认为非常重要的内部参考书籍和战例分析集。”
“陈教授说,你基础很好,思维活跃,希望这些资料能帮你更快地构建起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让你在现有的基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李振、王涛、刘斌三人瞬间瞪大了眼睛,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个看似普通的纸箱,仿佛里面装的是什么稀世珍宝。
陈国华教授亲自整理的笔记手稿?!
内部参考书籍和战例分析集?!
要知道,陈教授在国防科大乃至全军战略指挥领域都是权威人物,他的讲课笔记和内部资料,不知道有多少人挤破头都想看一眼而不可得。
现在,他居然主动让自己的助理,亲自把这些珍贵无比的学习资料送到一个刚上一节课的新学员宿舍?!
这待遇……简直闻所未闻!
王涛忍不住凑近了些,看着那沉甸甸的纸箱,咽了口唾沫,小声对李振说:“老李,我……我没听错吧?陈教授的私人笔记?还是手稿?”
李振也是一脸震撼,喃喃道:“错不了……杨助理亲自送来的。这……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看好了,这是把苏寒当关门弟子在培养啊!”
刘斌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羡慕,但更多的是一种了然。
他低声道:“看来,陈教授是真的从苏寒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这种重视程度,恐怕咱们这一届,不,往前数几届,都找不出第二个了。”
杨帆助理将三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跟着陈教授几年,深知教授的脾气和眼光有多高,能让他如此主动赠予私人资料的学员,苏寒是第一个。
他客气地对苏寒说:“苏寒同志,陈教授让我转告你,这些资料仅供你个人学习参考,注意保管。另外,教授说如果你在学习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在他每周三下午的固定答疑时间去办公室找他探讨。”
“谢谢杨助理,也请你代我转达对陈教授的衷心感谢!我一定会认真研读,妥善保管这些资料。”
苏寒郑重地说道。他明白这份馈赠的重量,这不仅仅是几本书和笔记,更代表着一位学界泰斗的认可和期许。
“好的,我一定转达。那不打扰你们休息了。”杨帆助理笑着点了点头,又对李振三人示意了一下,便转身离开了306宿舍。
宿舍门一关上,王涛第一个蹦了起来,冲到苏寒书桌前,想碰又不敢碰那个纸箱,围着它转了两圈,激动得搓手:
“我靠!苏寒!你小子这下牛逼大发了!陈教授的私人笔记啊!快,快打开看看!”
李振和刘斌也围了过来,眼神火热。
苏寒在三人期待的目光中,小心地打开了纸箱。
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十几本装订好的复印件和七八本封面朴素的书籍。
随手拿起一本复印件,封面上是手写的《现代局部战争战役指挥特点析要——陈国华》,字迹苍劲有力。
翻开里面,密密麻麻的手写批注、图表、思维导图穿插其间,显然凝聚了陈教授大量的心血和思考。
又拿起一本内部参考书,书名是《外军联合战役理论发展与实战应用评估》,封面上印着“内部资料,严禁外传”的字样。
这种级别的资料,通常只有一定级别的研究人员或高级指挥员才能接触到。
“嘶……《外军联合战役理论》……这可是好东西啊!”
刘斌一眼就认出了那本书,语气充满了渴望,“很多观点和数据在外面根本看不到!”
“还有这个,《经典战例复盘与逆向推演》……”
李振指着一本厚厚的复印件,“我听说陈教授的这个复盘推演,角度极其刁钻,能颠覆很多传统认知!”
王涛已经羡慕得眼睛都快红了,抓着苏寒的胳膊:“兄弟!苏寒兄弟!咱们是不是好战友?是不是好室友?这些资料……你看完了,能不能……让哥哥我也沾沾光,瞅两眼?就两眼!”
看着三位室友那如同看到绝世武功秘籍般的眼神,苏寒不由得笑了。
他本来就没打算藏私,更何况是一个宿舍的战友。
“当然可以。”苏寒爽快地点点头,“陈教授给我这些是让我学习的,我们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嘛。不过,就像杨助理说的,这些资料很重要,我们只能在宿舍内部传阅,绝对不能外泄。”
陈教授不是叫他过去拿,或者在某个地点查阅学习,而是让助理这样直接送过来,很显然,也没有规定死不给其它人看。
只要他们能学得会,看得懂,陈教授自然不会说什么。
苏寒也明白陈教授的意思,所以并不没有拒绝三个舍友。
“明白!明白!规矩我们都懂!”李振三人异口同声,忙不迭地保证,脸上乐开了花。
能接触到这种级别的学习资料,对他们来说同样是巨大的机遇。
王涛兴奋地一拍大腿:“太好了!这下咱们306真要起飞了!有苏寒你这个‘人形外挂’,再加上陈教授的‘独家秘籍’,我看这回进修考核,咱们宿舍必须包揽前三!”
兴奋过后,李振看着那箱资料,又看了看面色平静已经开始整理书桌的苏寒,心中不禁再次感叹: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真的比人和……都大。
苏寒这才来第一天,不仅震动了整个中队,如今更是得到了学科权威的如此青睐。
----------
国防科大,陈国华教授的办公室。
与其说这是一间办公室,不如说是一个小型的军事图书馆和作战研究室。
四壁皆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各种中外军事典籍、战史档案和内部刊物。
房间中央是一张宽大的实木书桌,上面除了电脑,还摆放着一个精致的战区地形沙盘。
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墨水的独特气味,静谧而肃穆。
陈国华教授刚结束下午的课程回到办公室,他脱下军帽挂在衣架上,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
茶水氤氲的热气稍稍柔和了他脸上惯有的严肃线条。
他并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坐回椅子,打开了桌上的加密视频通讯设备。
几秒钟后,屏幕上出现了粤州军区副司令赵建国那张不怒自威的脸。
“老陈!”赵建国洪亮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笑意,“怎么样?我推荐给你的那块‘璞玉’,今天算是正式交到你手上了,没让你失望吧?”
陈国华端起茶杯吹了吹气,嘴角难得地牵起一丝明显的弧度,语气却故意带着几分埋怨:
“老赵,你还好意思说!你这哪是送块‘璞玉’过来,你他娘的直接扔了颗‘核弹’进我的课堂!”
“哦?怎么说?”赵建国兴趣更浓,身体微微前倾。
“今天第一节课,《战役指挥概论》。”陈国华抿了口茶,缓缓道,“我随便抛了个红军防御、蓝军突击的想定,又临时加码了个先锋营陷入绝境的刁难局面。你猜怎么着?”
“别卖关子,赶紧说!”赵建国催促道。
“这小子……”陈国华放下茶杯,眼中精光闪烁,“思路天马行空,却又精准地踩在战术关节上!”
“避实击虚,强行穿越,在所有人都觉得死局的情况下,他能想到反向冲锋抢占高地,集中残存火力形成局部铁拳,甚至还能瞬间考虑到战役层面的影响,向上级提出牵制性打击的建议!”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那份临危不乱的冷静,那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断魄力,还有远超年龄的战略眼光……”
“老赵,这根本不是一个十九岁新兵该有的东西!这小子脑子里装的,简直就是为一个庞大复杂的作战数据库和一颗天生为战场而生的心脏!”
“哈哈哈!”赵建国在屏幕那头畅快地大笑起来,满脸的与有荣焉,“老子早就说过,这小子是怪物!是宝贝!现在信了吧?”
“我把他塞到你这里,就是让你这老家伙帮忙,把他这块好钢,再淬淬火,打磨成真正的帅才!光会打仗不行,得懂得为什么打,怎么打得更好,怎么赢得更漂亮!”
陈国华点点头,神色恢复了严肃:“我明白你的用意。他的实战经验和直觉已经满格,甚至溢出了。现在缺的就是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战略层次的思维梳理。”
“把他困在基层部队,重复那些他已经登峰造极的战术动作,是浪费。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完成从‘剑’到‘执剑人’的蜕变。”
“没错!”赵建国一拍桌子,“‘磨刀石’部队的构想,他跟你提了吗?”
“还没有详细谈。但能提出这种构想,本身就已经证明他的眼光超越了单纯的特种作战。”
陈国华沉吟道,“这需要极其深厚的军事理论功底和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洞察。让他来科大,正是为了给这个构想夯实地基。”
“嗯,这事你多费心。”赵建国正色道,“关于他的培养方案……”
“我已经让助理把我这些年整理的笔记和部分内部资料给他送过去了。”
陈国华打断他,“算是见面礼,也是投石问路。我倒要看看,这块海绵的极限在哪里,能从我这里吸走多少东西。”
赵建国闻言,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你老陈的压箱底宝贝都舍得掏出来,我就彻底放心了。交给你,我一百个放心!不过……”
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戏谑,“你可别把这小子给教成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了,那我可跟你急!”
“放屁!”陈国华笑骂一句,“我陈国华教出来的学生,哪个不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铁血指挥员?倒是你,老赵,把人塞过来,后续的支持可得跟上!别等我把他培养出来了,你那边又掉链子。”
“这还用你说?”赵建国眼睛一瞪,“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只要他苏寒真能给我弄出一支像模像样的‘磨刀石’,老子把家底掏空了都支持!”
两位老战友,一位是军区实权派,一位是学府泰斗,隔着屏幕,为了一个共同的“宝贝”,开始了新一轮的“密谋”和规划。
办公室里的灯光,久久未熄。
夜幕彻底笼罩了国防科大。
进修学员公寓楼的大部分窗户都陆续熄灯,唯有三楼走廊尽头那间通宵自习室,以及零星几个宿舍还亮着灯。
306宿舍,便是这“零星”之一。
与自习室的安静不同,306宿舍里弥漫着一种火热的“学术”氛围,还夹杂着……泡面的香味。
四张书桌被拼凑在一起,上面铺满了教材、笔记本,以及那箱珍贵无比的陈教授资料。
正中央,则摆着四桶不同口味的泡面,热气腾腾,是熬夜学习的标配“军粮”。
“来来来,先垫垫肚子,补充弹药!”王涛撕开调料包,豪气地招呼着,“吃饱了才有力气跟这些‘之乎者也’干仗!”
李振吸溜了一口面条,目光却还死死盯着手里那本《现代局部战争战役指挥特点析要》的复印件,含糊不清地赞叹:
“我的老天……陈教授这笔记,真是绝了!你看他对沙漠风暴行动中联军空中战役阶段的指挥节点分析,一针见血啊!我以前只觉得炸弹扔得准,没想到后面的指挥协调这么复杂!”
刘斌则捧着一本《外军联合战役理论发展与实战应用评估》,看得如痴如醉,连泡面都忘了吃,手指在书页上轻轻敲击:
“原来外军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强调‘多域融合’了,我们在某些方面的理念,确实需要加快追赶步伐……”
苏寒面前摊开的是那本《经典战例复盘与逆向推演》,他一边快速浏览,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词和思维导图。
他的速度极快,仿佛不是在阅读,而是在扫描录入。
“苏寒,你看这么快,能记住吗?”王涛忍不住问道。
苏寒头也不抬:“还行,主要抓框架和核心观点。细节可以慢慢反刍。”
三人对视一眼,再次感受到了“学神”与“学霸”之间的壁障。
“对了苏寒,”李振放下复印件,想起下午的疑问,“你下午课上那个反向冲锋的思路,还有抢占高地后的火力调整,是不是从陈教授这些战例里得到的灵感?”
苏寒这才抬起头,想了想,说道:“不完全是。陈教授的笔记更多的是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具体的应对,更多是基于……嗯,一种感觉。”
“感觉?”王涛瞪大眼睛。
“就是对战场态势的直觉判断。”苏寒试图解释,“比如,当你处于绝对劣势,常规手段无效时,唯一的生路往往存在于对手的‘盲区’或者‘认为不可能’的地方。”
“抢占高地看似冒险,但在那种地形下,反而是将分散的被动作战,转化为集中兵力占据局部主动的唯一机会。火力调整则是基于对剩余装备性能和反应时间的估算。”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李振三人却听得心惊肉跳。
这“感觉”背后,是对敌我心理、地形利弊、装备极限的精准把握和超强计算,是无数次在生死边缘锤炼出的战场嗅觉!
“得,当我没问。”王涛悻悻地扒拉了一口泡面,“跟你讨论战术,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刘斌推了推眼镜,认真道:“不过苏寒说得对,理论是骨架,直觉是血肉。陈教授的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坚实的骨架,而苏寒的……‘感觉’,则告诉我们血肉该如何生长。两者结合,才能真正理解战役指挥的精髓。”
“有道理!”李振重重点头,拿起另一份资料,“那咱们也别光看不练。来,把这个‘红蓝电磁对抗想定’一起推演一下?看看按照陈教授的分析方法,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好!”
宿舍里的气氛再次升温。四人围着资料和沙盘草图,时而激烈争论,时而埋头计算,时而因想出一个妙招而击掌相庆。
泡面的香气与思想的火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306宿舍独特的“深夜食堂”风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