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声音温润,尾音轻得像羽毛拂过心尖。
“能麻烦帮我拿一下书架最上面的那本书么?”
这声音?
有点耳熟。
楼梯间未听个真切的《无锡景》突然在耳畔回响,“天下第二泉呀,惠山脚底下……”
那未唱完的婉转调子,与眼前的声线别无二致。
他下意识地开口,声音里还带着几分沉浸在论文里的怔忡:“你是……昨天在西楼梯旁边屋子里唱《无锡景》的女生?”
说完到是有点后悔,
来到这个年代,日子虽然过得虽然清贫,但是乐得其所,
颇有几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心”的境遇,人也跟着少了几分谨慎和圆滑。
《无锡景》虽是民乐,但是女孩唱出来免不得有人会说闲话。
碰到些爱“举报”、爱说闲话的,一句靡靡之音是跑不了的,
要知道,
《金陵十三钗》里的《秦淮景》就是这首无锡小调重填的词。
当然,两者的性质不一样就是了。
姑娘寻书的动作顿住,缓缓转过身来。
午后的阳光恰好漫过她的发梢,在鹅蛋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杏眼先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漾开浅浅笑意,唇角梨涡轻现,到是大大方方地道:“是我呢。原以为那时屋里没人,倒被你听去了。”
大大方方,也没什么遮掩。
带着点这年代少见的自信和大气。
她向前走了两步,布包带在肩头轻轻晃动,露出袖口绣着的细小兰草。
“我叫苏曼舒,苏州的苏,‘曼睩凝波’的曼,‘云舒霞卷’的舒。”
“在经济系,开学读大三。”
话音落时,
她伸出手,指尖纤长,指甲透着健康的粉润,“同学你呢?看着面生,不常来资料室吧?”
指尖相触的刹那,微凉的触感像雪落在掌心。
女生几句话带过了唱曲的事,
大方又利落的转移了话题。
许成军也干脆利落地起身回握:“许成军,安徽来的,后天要来参加中文系面试。”
“许成军?”
苏曼舒的眼睛倏地亮了,杏眼弯成月牙,“写《向光而行》的许成军么!”
许成军够下她指的书,是本泛黄的《沧浪诗话》。
望着女生,笑道:“应该是我。当时写给青年专栏,原本是想给同龄人添点劲,倒没想到会传到复旦来。”
“连我自己都很意外。”
“可不止添劲儿呢。”苏曼舒合上书,歪头看他,“我读‘所有鲜花会相继盛开’时,总觉得眼前真有千万花盏在风里次第绽开,这可不是寻常笔力能写就的。”
“给别人鼓劲鼓早了。”
许成军笑着指了指桌上的稿纸,“现在该给自己鼓劲,为面试准备了篇论文,正愁参考文献不全。”
苏曼舒走近了几步,低头看了眼稿纸。
《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从“文以载道”到现实主义的本土路径》
大标题列在一沓稿纸的第一页。
她轻轻读出声,眼眸里带着几分讶异,
虽然是经济系的,但是家学渊源,对中文系当前的学术焦点到是有些了解。
甚至可能不止于了解。
这可不像一个知青能写的论文,即使是写了《向光而行》的知青。
不是对知青有意见,
事实上,工农兵学员的学业水平确实是不如高考生。
“光看这题目,这论文就差不了。”
她说话时指尖无意识摩擦书脊,指甲微长,修剪得圆润整齐。
“现在学界正热论西方理论,你反倒扎根本土,倒是独辟蹊径。”
许成军挑眉:“经济系的同学也关注文论?”
“家里书架上这类书多,耳濡目染罢了。”
她笑起来眼尾带着弧度,“我爸常说‘学问不分文理’,看你这题目,是想把老祖宗的智慧用到当下?”
“算是吧。”许成军翻了两页论文草稿,“谈改革不一定非要搬西方理论,咱们老祖宗说的‘通变’‘中和’到现在依然能用。”
“比如《沧浪诗话》里的‘妙悟’?”
苏曼舒忽然从帆布包里抽出本线装书,正是《沧浪诗话笺注》,“严羽说‘大抵禅道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用这个解你写的‘月光种影子’,是不是更贴?”
许成军接过书,抬头看着她:“你对古典文论也有研究?”
“谈不上研究,闲时翻着玩。”
她卷了卷衬衫下摆,阳光透过高窗落在她发梢,“不过你论文里要是缺《文心雕龙》的参考文献,资料室西角那排铁柜里有 1957年版的《文心雕龙注释》,比常见版本多了黄侃的眉批,对‘通变’篇的解读特别透。”
他还真缺!
他找这类书找了两天,到是被一姑娘无意间指了路。
引用能更丰富了点。
人美心善!
他抬眼时,正撞见苏曼舒望着他笑,“面试前要是赶不及整理,我可以帮你抄几页关键批注,反正我这两天也泡在资料室。”
“太麻烦你了吧。”许成军连忙摆手。
“举手之劳。”
苏曼舒转身走向书架,“你帮我拿过书,我帮你抄批注,算互不相欠。”
“而且呀,我也是你的诗迷嘛!跟新锐诗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可不多!”
她回头时,发梢扫过肩头,带着清香,“对了,三楼走廊尽头有台旧打字机,看你在誊抄论文,那儿比手写快。”
许成军望着她在书架间穿梭的背影,月白衬衫被阳光照得半透。
一时间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多谢。”
他拿起笔,在论文稿的空白处记下她提到的版本,“等面试结束,我请你去豫园吃点心。”
豫园绿波廊年初刚成立,由松月楼、南翔馒头店等老字号师傅联合组建,主打 14道“亲王点心”。
借西哈努克亲王访沪的典故,服务员会主动讲述“1973年 14道点心宴”的由来,自带谈资。
靠窗座位可赏九曲桥湖景。
价格嘛,人均1-2元,
比涉外餐厅实惠的多,算是这年代外宾同款的“平民化体验”。
苏曼舒从书架后探出头,杏眼弯成月牙:“一言为定。不过你可得加油,别让我白抄批注啦!”
“对了。”
“你要面试的话,三楼会议室最近不常有人,可以提前去踩踩点。”
她抬手看了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而且章教授他们爱提前到,到时候你最好早十分钟去候着。
他刚要道谢,就见苏曼舒踮脚去够稍高处的另一本书。
月白衬衫的衣角被风掀起,露出纤细却挺拔的背影。
“找到了!”
她扬了扬手里的《诗品》,阳光洒落眉尖,“加油呀,许同学。”
她笑起来时梨涡更深,“好文字从来藏不住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