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179章、碎盏试论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范景文很快就调整脸上表情,露出自信微笑。

    “哎呀,本官就没有分心两用的本事。惊扰诸君了,抱歉。不过,盏碎运转,辽东之事,我大明是不是时来运转了?这可是好事啊!邱公公以为呢?”

    邱致中连忙应承。

    “不错,碎碎平安,这是好兆头,诸军出征一定平安顺遂。”

    下面文武官将瞬间反应,一片彩虹屁响起。

    几个精壮士兵将沙盘抬上大堂,堂中文武纷纷起身围了上去,范景文也起身上前,不动声色的把御笔书信还给邱致中。

    总督府参赞鹿继善领着经历武起潜,照磨孙逢奇,杂造孙元化,都事黄蘅若四位属官纷纷拿起小旗,在沙盘上标注。

    这四位属官,鹿继善和孙逢奇是孙阁老的人,武起潜是刘阁老的人,孙元化是徐阁老的人,黄蘅若最扯淡,是首辅长公子,俗称小阁老。

    鹿继善本就是朝廷进士,他辞官前官职已经在讨论给他正五品铨司了。燕山大捷后叙功起复,他得到了个已经有些久远的官职“参赞”。

    大明的参赞可是巡抚的前身,最少都有佥都御史,足见份量。

    不过,鹿继善这个参赞的前置却是平辽总督府,实际上并不能领兵,只相当于范景文的首席参谋,当然这也是他本人不想离开辽东所致。

    他这个参赞都不能定品,鹿继善本人是可以定品的,他同时还有个正五品的奉议大夫散阶,对于成熟的大明吏部来说这问题就不叫问题。

    孙逢奇同样有长城叙功,举人起步已经超拨,他的品级甚至要高过同样是举人的孙元化一级,和进士出身的武起潜一样,孙元化可是徐阁老的亲弟子,而武起潜也是刘阁老的老乡。

    至于啥也不是的黄蘅若,那背景更是了不得。

    平辽初建,啥都未平,朱慈炅苦心孤诣打掉了辽东贪饷集团,辽东概念股直接跳楼崩盘,转眼之间,新的利益集团就已经萌芽,改头换面开始发行平辽基金。

    不能说朱慈炅改了个寂寞,至少军事上平辽完全为他控制,但文官集团那真是无孔不如,不管是出于政治原因还是经济原因,反正平辽股价是一路飘红。

    他们虽然在根据情报布置沙盘,但一个个脸上都憋屈之极,因为圣旨只让总督范景文管后勤,这场仗没有他们的份。

    以文御武的基本原则都被小皇帝抛弃了,朱可贞章世明是你亲信,但张可大可是军头出身,小皇帝你就一点也不怕?

    其实满挂、尤世威、张可大这些人,他们对文官还是基本听话的,不能说予取予求,但原则底线很低。

    陈震亨、章世明这帮天子近臣,那是非常不给文官面子,在平辽除了五总,想让他们先行礼的文官基本没有。

    其中陈震亨遇到脾气倔强、同样强硬的总理吴甡,那敷衍的模样更是演都不演,大有你奈我何的意味。

    至于弹劾,在范景文那里就能拦下。

    大明传统的监察体制已经被朱慈炅彻底破坏,在督政院体制没有成熟之前,大明监察系统会有一段不短的空白时间。

    平辽大法官李邦华对此感受最深,他的位置非常尴尬。原本他隶属的都察院已经没有了,新的督政院却没有把他纳入,他们不知道李邦华是不是属于大理院。

    好在平辽算是一个特区,除了平辽大法官系统下面的人一片迷茫,基本没有啥大问题。

    李邦华是文震孟这个天下笑饼起复的最后一名官员,别人讲文状元的笑话,总会带上他。他在工部就地位尴尬,来到平辽后其实也是位高权低,没有啥发言权。

    读过几册《朕问》读过后,他更是越发沉默寡言了。他也曾给《朕问》两度投稿,可惜他的文章落于平凡,《朕问》一篇也没有采用。

    此时看向沙盘,李邦华脸色一惊,忍不住开口。

    “督师,陛下给中路军定的目标可是沈阳?这如何到沈阳去?冬日补给本就困难,要维持大军,这需要多少人力啊?”

    隶属中军的将官本来一个个都激动振奋的,闻听大法官的话,全部变色,目光集中在广宁一线的建奴防御,愁眉不展。

    登莱总兵侯世禄却是心中狂喜,他也看出了中路军的战略困境。燕山大战,侯世禄就得到了个参与奖,战后他这个总兵最不服众,他最是立功心切。

    “占遇,你们可以做出强攻广宁的样子,吸引建奴增兵,我们右路先取金州。”

    朱可贞摇摇头,中路这群人会同意配合右路攻略就奇怪了,他作为平辽总指挥虽然可以为大局着想,但是人都心有不甘,人心士气还是要要的。

    “陛下的意思是,不计城池得失,杀敌为主,你就算拿个空金州,除非能守住,不然估计也不值钱。”

    满桂皱着眉头,一脸严肃。

    “分兵,我去死磕义州、广宁一线,主力从盖州出发。我至少要有两万人,我还要二十门南京新到的车炮,苍渊要分出一部帮我守锦州。”

    马世龙立即出声反对。

    “不好。大军单单运到盖州就要花费多少时间,不如集中兵力像燕山一样打大会战。难道大家还像以前一样怕建奴不成?

    老子上次就是广宁外碰了一头包,脸上还破相了,当时是苦于兵力不足,但咱们现在集中起来,兵力是建奴两倍有余,倍则击之。占遇,你看如何?”

    山海关参将阁之奇是重启武进士,昭武卫出身,不太计较身份差距,直接开口。

    “马总兵此言差也。秦兵刚刚恢复体力,学会战阵,一个个无论组织士气体力都和老兵有巨大差距。马总兵不能光看人数,他们一遇到大战,搞不好要崩的。

    陛下说过,练一百次也不如上战场一次。以末将看来,此战早期,我们应该尽量小规模作战,以战为练,不能想毕其功于一役。

    燕山那战,陛下也说过,他没有想到洪酋会死磕,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如果广宁守军不出,我们整个冬天恐怕都拿不下广宁,后勤压力更大。”

    马世龙脸上不显,一肚子鬼火。你谁啊?一口一个陛下,燕山战略也是兵部设计的,陛下除了最后那一哆嗦,啥事也没干。一群大老爷们,天天指望一个四岁娃娃,丢不丢人?

    不过,重启武进士团异常团结,其他人纷纷点头。

    脸上一道长长刀疤,有些皮肉外翻的山海关骑兵副将李梦麒也站了出来,他是李化梧下属,天台山血战后从死人堆里捡回来一条命的悍将。

    便是满桂、尤世威这些宿将也对他们这批人充满敬意,都是军中英雄汉,实打实杀出来军功。

    李梦麒受伤后留在了平辽,本来朱慈炅是要带他走的,他只是迎面挨了一刀,虽然很严重,但不影响行动。但太多同袍战死,他心里堵得慌,不想去南京享福了,要留在平辽报仇。

    再说他破相了,往朱慈炅殿门口一站,就算朱慈炅本人不怕,那些宫女太监文官不得吓倒一大片,太影响观感了。

    “阁之奇说的不错。陛下说过,战力的第一要素是组织力,秦兵这方面的确存在许多问题。我赞同以战代练,打小规模战役,积小胜为大胜。

    陛下离开山海关时吩咐过,我们不能看低自己也不能看高自己,胜败兵家常事,要求诸军戒骄戒躁。以我军现有实力,稳扎稳打就是最好的战法。

    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不可耻,连自己实力都搞不清才是失败之源。陛下明令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求的其实就是实现以攻代守的大战略,要让建奴没有办法骚扰后方。”

    文官们一句话都插不上,连范景文都有些吃味了,什么是组织力,他都不懂,不愧是所谓的天子门生。

    他拍了拍不断点头的朱可贞。

    “你们继续讨论,占遇与两位钦差随我入内一趟如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