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 第324章 狂热的巴黎,狂热的伦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莱昂纳尔无奈自己去开了门,发现来访者是阿纳托尔·法朗士。

    这位作家脸上洋溢着充满使命感的红晕:“莱昂,太好了,你在家!”

    莱昂纳尔与他握了握手:“蒂波,请进吧!这两天吹的是什么风?

    好像把半个巴黎的作家都刮到我家来了。”(法郎士本名蒂波·法朗索瓦)

    法朗士快步走进客厅,语气难掩兴奋:“是时代的风,莱昂纳尔,是共和国的风!”

    我猜你最近忙于剧本和喜剧院改造的事,可能没太关注报纸上的热闹?”

    莱昂纳尔请法朗士坐下,给他倒了杯咖啡:“确实,从俄国回来后就一直在处理积压的事情。

    报纸倒是看了,但你说的是?”

    法朗士的声音提高了八度:“雨果!维克多·雨果先生!这个月26日,是他八十岁的生日!

    共和国将为他举行前所未有的盛大庆祝游行!整个巴黎,不,整个法国都在为此做准备”

    莱昂纳尔微微一怔,随即恍然,最近忙昏了头,确实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历史上这场为雨果举行的庆典确实规模空前,堪称十九世纪文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耀。

    他点了点头:“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政府似乎想把这次活动办成一场盛会。”

    法朗士的语气更加热切:“不是似乎,而是一定!这不仅仅是给一位伟大作家的生日礼物,这是共和国精神的展示!

    是向君主派、向教会、向所有旧时代的幽灵宣告,法兰西拥有她新的、世俗的圣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巴齐尔、让宁、卡特勒·门德斯、古斯塔夫……足足有三十多位年轻作家已经联合起来!

    他们将在26日当天,排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手执蓝色和白色花束,高唱着《向雨果致敬》的新诗篇!

    门德斯还新写了一首儿童诗《致祖父》,到时候会有个小男孩在雨果先生的窗下朗诵……”

    他滔滔不绝地描绘着那即将到来的盛况,眼神闪闪发光:“莱昂纳尔,我们需要你,共和国需要你!

    我们希望你能和让宁、卡特勒·门德斯他们一起,站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

    让你的形象,你的声音,为这场伟大的庆典增光!”

    莱昂纳尔安静地听着,脸上没有太多表情。

    等法朗士说完,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蒂波,感谢你和朋友们的盛情邀请。

    雨果先生是值得敬仰的文学巨匠,他也曾经在我一文不名的时候慷慨帮助过我。”

    法朗士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但莱昂纳尔接下来的话让他的笑容凝固了。

    “但是,像这样‘生前封圣’活动,请原谅,我不想参加。”

    法朗士错愕地问:“为……为什么?这是对文学的致敬,对共和理念的弘扬!”

    莱昂纳尔摇摇了头:“我理解你们的初衷,我也知道,这是共和派凝聚人民信念的一场活动。

    但用对一位文学巨匠的世俗崇拜,来取代过去对宗教圣徒的崇拜;用游行、献花、朗诵来代替教堂的礼仪和祈祷……

    这太像是共和国急切地为自己寻找可以替代教会的新信仰了——我们去年才刚刚宣布解散‘耶稣会’吧?

    我支持共和派的一些政策,但不认为文学就该这么直接地捆绑在政治的马车上,即使马车上挂着‘共和国’的旗子。

    所以,我会以私人身份,向雨果先生表达我的祝贺与敬意,但这场公开的游行,我不会参与。”

    法朗士脸上的热情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望和不解。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反驳,但看到莱昂纳尔的眼神,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他站起身,拿起帽子,语气变得有些生硬:“我明白了……莱昂纳尔。

    很遗憾你不能与我们一起分享这份荣耀。打扰了。”

    莱昂纳尔也站起身,将他送到门口:“感谢你的来访,蒂波。”

    法朗士没有再说什么,点了点头,转身快步离开了,背影显得有些落寞。

    莱昂纳尔关上门,轻轻吐了口气。

    他并非不尊重雨果,也并非不认同共和理念,只是他本能地对这种将个人神化的宏大叙事保持警惕。

    他知道,狂热,无论源于何种崇高的名义,往往都潜藏着危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雨果的八十岁生日庆典果然成为了整个巴黎,乃至全法国当之无愧的“主旋律”。

    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相关的报道和评论,舆论机器全力开动,将公众的期待值推向了顶峰。

    「公共教育与美术部」率先宣布,庆典当天,全国所有小学放假一天,以便让孩子们也能参与到这场盛事中来。

    这一举措被普遍解读为共和国从小培养公民对共和价值的认同。

    最高兴的当然是佩蒂,毕竟可以多放一天假。

    不过她也被选入了学校的游行方队当中,到时候会从雨果的窗下经过。

    这假放了,又好像没放……

    ——————

    就在法国为了一个伟人的生日庆典陷入狂热的时候,海峡彼岸的英国,也有一场狂热的风暴即将席卷伦敦。

    不过,伦敦人民的狂热,是为了一本杂志。

    一八八一年二月十五日,伦敦。

    晨雾尚未被朝阳完全驱散,各大书店和报刊亭门前,却已经排起了蜿蜒的长队。

    空气中弥漫着等待的焦灼,比《血字的研究》连载时的盛况更为热烈。

    “来了!来了!”报童清脆的吆喝声划破清冷的空气,人群骚动起来。

    崭新的《良言》杂志被一捆捆卸下,迅速摆上柜台。

    硬币与柜台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被急切地取走。

    几乎是在拿到杂志的瞬间,人们便迫不及待地翻找起来——啊,《四签名》!

    新的冒险开始了。

    在圣詹姆斯区一家绅士俱乐部的阅览室里,几位早早到来的会员人手一本《良言》,沉浸在莱昂纳尔构筑的世界里。

    室内异常安静,只有翻动书页的沙沙声,间或响起一两声压抑的惊叹或会意的低笑。

    一位鬓角斑白的老绅士对邻座低语:“瞧瞧,我们的福尔摩斯先生又开始‘折磨’可怜的华生了。

    仅仅通过一枚金币上的磨损,就推断出它的主人经历了什么……”

    邻座用手指点着杂志上的段落:“关键是,他写得让人信服!你看这段对伦敦码头区气味的描写……太准确了!

    我上周刚去过那边,就是这味道!比起那些只会让侦探开枪追女人的冒牌货,这才是真正的‘福尔摩斯’!”

    类似的讨论,在伦敦无数个角落上演着,《四签名》的开篇再次成功地抓住了所有读者的心。

    神秘的委托、来自东方的遗产、诡异的木腿……莱昂纳尔铺设悬念的技巧愈发纯熟,挠得读者心痒痒。

    而这股狂热的风潮,甚至吹到了帝国权力的最高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