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然,餐桌上还有波琳娜的丈夫路易·维亚尔多。伊万·屠格涅夫与这对夫妇共同生活多年,几乎成了一家人。
仆人把刚刚买到的《费加罗报》送到了餐桌上。
才华横溢的女歌唱家波琳娜看了一眼报纸:“伊万,看看这个,你的年轻朋友在圣彼得堡弄出了不小的动静。”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报纸推向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放下刀叉,拿起报纸,戴上眼镜,仔细地阅读起来。
他阅读得很慢,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平静,逐渐变得凝重,继而流露出感慨、落寞的神情。
他久久没有说话,直到将最后一个字看完,才缓缓摘下眼镜,轻轻将报纸放在桌面上。
他的声音低沉而肃穆:“波琳娜,我必须承认,莱昂纳尔,他比我,也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灵魂。”
波琳娜和她的丈夫都有些惊讶地看着他。
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的友谊与矛盾,在文艺圈内并非秘密。
屠格涅夫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这简直不是一篇悼词,这是一封写给未来所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读者的信。
他告诉后世的人,为什么要读他,能从他那里得到什么——不是答案,而是对困境的认知和直面真实的勇气。”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窗外暮色渐深的庭院:“波琳娜,如果,当我死去的那一天来临……
我希望,莱昂纳尔会为我致悼词。我希望他能像总结福楼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为我一生的创作画下句号。
只有他,才能看清一个作家在时间长河中的真正位置。”
波琳娜怔住了,她了解屠格涅夫的高傲,也明白他此刻的认真。
她伸出手,轻轻覆盖在屠格涅夫的手背上,没有说什么,但眼神里充满哀伤。
她知道屠格涅夫为何会这么说,脊柱的肿瘤已经让他预见了自己的死亡,他甚至已经无法承担往返法、俄的旅途了。
路易·维亚尔多也站起来,默默拍了拍这位老友的肩膀。
——————
对悼词的赞美过后,莱昂纳尔前往圣彼得堡的目的,也随着媒体的深挖,浮出了水面。
“索雷尔先生远赴俄罗斯,不仅为了向文豪致敬,更是为其惊世新作寻求革命性的舞台灯光!”
类似这样的标题开始出现在报端。
好奇与期待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莱昂纳尔·索雷尔的新作!
继大获成功的《合唱团》之后,他又将带来什么?
似乎还与某种新颖的、来自俄罗斯的“电蜡烛”技术有关?
就在这舆论热度持续攀升的当口,法兰西喜剧院适时地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法兰西喜剧院院长埃米尔·佩兰通过报纸正式对外宣布:
【为迎接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的全新力作,并实现其独特的艺术构想,法兰西喜剧院将于二月底开始,对主剧场进行为期约两个月的大规模技术改造!】
埃米尔·佩兰面对记者,声音洪亮、充满自信:“改造后的首演剧目,毫无疑问是莱昂纳尔的新作,《雷雨》!”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了轰动。
为了一出尚未完成的戏剧,改造一座拥有悠久历史、代表法国戏剧最高殿堂之一的剧院?
这是何等的投入和魄力!这在巴黎,乃至整个欧洲的戏剧史上,都堪称罕见。
《高卢人报》惊呼:
“这是戏剧界的‘奥斯曼计划’!索雷尔与喜剧院联手,即将重塑巴黎的戏剧舞台!”
《两世界评论》则带着一丝怀疑:
“巨额投入能否换来相应的艺术革命?我们拭目以待,但无疑,索雷尔再次成为了话题中心!”
无论评论是褒是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两个名字上:莱昂纳尔·索雷尔,还有他的《雷雨》。
期待值被拉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们开始猜测着《雷雨》究竟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才能配得上如此规模的造势与投入。
公众开始翘首以盼,盼望这位年轻作家能早日结束在俄罗斯的旅程,回到巴黎,亲自揭开《雷雨》的神秘面纱。
——————
1881年2月6日,莱昂纳尔终于回到了圣日耳曼大道117号的公寓。
迎接他的是几乎要满溢出来的热情与思念。
佩蒂第一个冲过来,几乎要扑到他身上:“少爷!”
她的眼圈红红的:“您可回来了!”
苏菲手脚利落地接过他的帽子和手套:“欢迎回家,莱昂。我们每天都看报纸,担心极了。”
艾丽丝也提前从“打字合作社”回来了,语气中也全是关心:“旅途还顺利吗?事情办得怎么样?”
莱昂纳尔点点头:“一切都好,比预想的顺利。”
他简要说了说与亚布洛奇科夫达成协议的情况,至于葬礼和盗版商阿道夫·马尔克斯,他暂时不想多谈。
然而,外界的关注并不会因为他的疲惫而停止,没几天公寓就再次变得门庭若市。
莫泊桑几乎是踩着点来的,他一进门就用力拍着莱昂纳尔的肩膀:“好家伙!莱昂!
你在圣彼得堡可是出尽了风头!现在全巴黎的沙龙都在传诵你的悼词!”
紧接着他就宣布了一个他自己的“好消息”:“莱昂,我从「公共教育与艺术部」辞职了!我自由了!”
莱昂纳尔一口咖啡差点呛出来:“辞职了?什么时候的事?”
去年福楼拜去世以后,莫泊桑就向部里请了一个半年的长假,算起来圣诞节以后应该就回去上班的。
结果他竟然直接辞职了!
莫泊桑得意洋洋地说:“刚刚没几天。我和《高卢人报》签约了,每个月我给他们四篇,他们给我500法郎!
还有《吉尔·布拉斯报》,也向我约稿,稿酬可以预付;还有《费加罗报》《巴黎回声报》《文学界》……
我要写不过来了!莱昂,我成功了!你是我第一个想分享这个消息的朋友!”
莱昂纳尔很感慨,《梅塘之夜》的成功,终于让莫泊桑登上了他的宝座。
接下来的10年,他将进入创作的全盛期——但也一步步接近疯狂与死亡。
莱昂纳尔有些忧虑地看着莫泊桑,询问道:“辞职了……那你接下来准备怎么样?我是说,除了写作以外。”
莫泊桑正在兴头上,没有发现莱昂纳尔的表情:“除了写作以外?哈,我先准备搬家,搬到和这一样的公寓里去。
然后,我要买一条船,一条帆船!夏天,我要去意大利或者西班牙旅行!”
莱昂纳尔头疼起来,莫泊桑还是要踏入历史上那段狂浪、风流的时光当中,福楼拜的叮嘱似乎已经被他抛之脑后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