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 第315章 怎么死是个难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十九世纪,一月份去俄罗斯,哪怕是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即使是屠格涅夫这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一般也只在春天回去,一到秋天就返回巴黎。

    但是如果把时间拖到了春暖花开,《雷雨》的首演就会错过演出旺季,无论是票房还是影响力都会大打折扣。

    委托其他人前往,又估计很难说清楚他的要求,到时候自己恐怕还要再跑一趟。

    “亚布洛奇科夫蜡烛”是解决高强度舞台闪电效果的关键。

    特斯拉擅长的是系统设计和控制,而亚布洛奇科夫掌握着特定光源的核心。

    没有合适的“灯泡”,再好的电路也是空谈。

    犹豫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

    莱昂纳尔知道,要想实现他心目中的《雷雨》,就必须掌握最好的技术资源,无论它们在哪里。

    他下定决心,要去圣彼得堡一趟。

    他先给埃米尔·佩兰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告知自己需要短暂离开巴黎,为剧院改造寻找关键的技术支持。

    然后,他又向苏菲和艾丽丝说明了情况。

    艾丽丝的担忧之色溢于言表:“你要去俄国?冬天?我听说那里冷得能冻掉耳朵。而且,那么远……”

    苏菲则更实际一些,她知道莱昂纳尔已经下定了决心:“路上小心,莱昂纳尔,我会帮你收拾行李。

    还有,‘奥尔比贸易公司’去圣彼得堡有专门的线路,也有办事处,你需要帮助的话可以找他们。

    我们的打字机和自行车有不少是走了‘奥尔比’的渠道,你现在是他们的摇钱树……”

    苏菲一边说着,一边给在便签上给莱昂纳尔写下“奥尔比贸易公司”圣彼得堡办事处的联络方式。

    莱昂纳尔收起纸条,点点头:“谢谢你,苏菲,这很有帮助。”

    然后又看向艾丽丝和佩蒂:“别担心,我会尽快回来。巴黎这边就拜托你们照看了。”

    佩蒂听说少爷要出远门,去一个“到处都是雪和熊”的地方,小脸上写满了紧张,但她也是最无能为力的一个。

    不过就像德彪西说的,入冬以后前往俄罗斯的列车,几乎一周才有一班。

    莱昂纳尔这次没有矫情,直接预定了最昂贵的座位和卧铺,不仅有暖气管,还有侍从负责茶饮、毛毯、行李。

    他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

    不过趁着出发前的间隙,他也在全力完善《雷雨》的剧本。

    他首先舍弃了《雷雨》原剧本的「序幕」和「尾声」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展示的是“雷雨”的主线故事结束以后许多年,周朴园早将自己的周公馆捐给了教堂当医院。

    而已经疯掉的蘩漪和侍萍就被寄养在这间医院里,由教堂的修女负责照料。

    故事,也是从修女领进来的一对小姐弟,对两个疯女人的好奇探究与讨论开始与结束的。

    曹禺先生当初设计这两幕,主要是为了拉远“雷雨”故事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不至于有人接受不了而惊骇莫名。

    因为对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观众来说,《雷雨》对于“伦理纲常”的破坏,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所以必须要通过序幕和尾声,给全剧笼上一层纱,让观众处于合适的欣赏距离。

    这也让整出剧过于冗长,演出时间甚至要超过四个小时。所以大部分的演出,都没有这两幕。

    巴黎的观众肯定不需要这种心理缓冲了,因此莱昂纳尔干脆也舍弃了这两幕,让故事显得更加凝练、紧凑。

    《雷雨》另一个难处理的是“四凤”和“周冲”的结局,他们是在院子里误触了断掉的电线电死的。

    虽然莱昂纳尔给自己的度夏别墅装上了电灯,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法国人来说,电能电死人还是件新鲜事。

    而这一幕是通过“鲁贵”的嘴转述的,如果大部分观众都不知道“电能杀人”这个常识,肯定会引起疑惑和讨论。

    这样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是演出的大忌。

    但是也不能贸然改成两个人被雷劈死,这样宗教意味就太浓了,会让人联想到上帝降下雷火毁灭索多玛城。

    莱昂纳尔陷入了两难当中……

    ——————

    一周后,1月20日,莱昂纳尔在圣拉扎尔火车站登上了前往圣彼得堡的列车。

    得益于充裕的预算,他全程预订了一等车厢和卧铺,这大大减轻了长途跋涉的艰辛。

    车厢里有温暖的暖气,有侍者提供周到的服务,餐车供应的食物也算可口。

    他大部分时间待在自己的包厢里,继续润色《雷雨》的剧本。

    列车轰隆前行,窗外景致不断变换。

    第一天在法国和德国境内,田野和城镇还带着西欧的生机。

    第二天上午抵达柏林,换乘前往华沙的列车后,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辽阔而萧索,并在夜里抵达华沙。

    在这里,列车停留很长时间,更换适合俄国的宽轨底盘。

    第三天上午,列车终于抵达了第一个俄罗斯大城市,维尔纽斯。

    天气已经变得极其寒冷,莱昂纳尔看到站台上的工作人员都裹着厚重的皮袄,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霜。

    窗外已是一望无际的雪原,白茫茫一片,偶尔掠过几处被积雪覆盖的村庄和黑压压的森林,天地间显得格外寂寥。

    列车在这里停靠加煤、补给,凛冽的寒气仿佛能穿透车厢壁。

    第四天早晨,经过漫长的旅程,列车终于缓缓驶入了圣彼得堡的尼古拉耶夫车站。

    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渐渐变得迟缓,汽笛长鸣,打破了冬日清晨的寂静。

    莱昂纳尔收拾好行李,穿上最厚的大衣,脖子上围着貂皮围巾,头上戴着熊皮帽子,哆哆嗦嗦地走下车厢。

    刺骨的寒风瞬间扑面而来,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站台上人来人往,弥漫着煤烟、蒸汽的味道。

    他正准备寻找指示牌,或者干脆雇佣一个脚夫,目光却被不远处的一幕吸引了。

    一个身材高大、戴着毛茸茸皮帽的俄国男人,正举着一块用俄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写成的牌子,上面清晰地写着:

    “欢迎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

    这意外的场面让莱昂纳尔愣住了。

    他在圣彼得堡没有熟人,亚布洛奇科夫的电报也丝毫没有提及会有人接站。

    屠格涅夫压根不知道自己会来圣彼得堡,难道会是索菲娅?她是怎么知道的?

    莱昂纳尔顿感背上一凉……

    (三更结束,明天再开始补更加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