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忙出声表示感谢。
“那接下来就辛苦徐教授和大家。”
关于最佳的发射窗口期,早就已经确定下来,按照之前的项目进度,很难准时完成自主交会对接,影响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规划。
所以才不得不,寻求燕大方面的帮助。
眼下眼看只用几个月,便能完成核心算法,心里面怎么可能会不高兴。
恰恰证明找徐铭帮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很快心里又有了主意,抬眼看向徐铭神情认真的提议起另外一件事。
“徐教授。”
“我这里还有一个请求,希望你能答应?”
“梁教授有话直说就好。”徐铭闻言有些疑惑的回答。
此话一出。
梁占军便不再迟疑,当即开门见山,把心底的想法悉数告诉徐铭。
“是这样的,我考虑着为后面工作开展起来方便,希望徐教授能在我们空间技术研究院挂个名。”
“职称上和正教授一样做研究员。”
“这个方法好。”黄振海听到顿时面色一喜。
下意识脱口接上句。
而当话语传进徐铭耳中,对此他则是哭笑不得,没想到这事空间技术研究院竟然也干了。
要知道除去数学教授的身份,他才答应宋院士,兼任了锦设计研究所的研究员,结果就又要多出一个头衔。
当真是身份越来越多。
不过梁占军的提议,倒也确实没有毛病。
何况只是挂名。
于是思维运转至此,最终选择点了点头。
“我答应了。”
“感谢。”梁占军满脸笑容。
他这一下子,给院里拉来一位天才,对于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后的发展只有好处。
许崇兴面对这个插曲,虽没插嘴参与讨论,但对梁占军的做法表示非常理解。
毕竟当初这种事,还是他先做的。
没办法。
面对如此天才,谁不想拐到自己所在的地方。
好在这件事并没有耽误太长时间,确定下来后便又把话题转到正事上面。
“我先领你们,去院里负责算法开发的地方,他们也都等着援军呢。”这时旁边黄振海接过话茬主动提议一句。
使得众人回过神来,不再过多耽搁时间。
徐铭更是没有任何异议,点头道:“早点开始也好。”
说完便同许崇兴他们,跟着黄振海,前往负责自主交会对接算法的部门。
既然都大致有了方向,那接下来的做法,肯定是抓紧时间开始编写,争取早日进行仿真验证,确认此算法是否能保证两个航天器之间的平稳对接。
……
和以前参与北斗卫星导航项目不同,如今徐铭的名气早就传遍了数学界。
国内学界也同样如此。
不说是如雷贯耳,起码也称得上人尽皆知。
纵使以数论专家的身份,来负责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算法的编写,照样不会有人敢有所轻视。
况且能被梁占军亲自请来帮忙的人,在算法上的水平就绝对不会低。
因此当徐铭等人来到目的地,原对接算法人员,纷纷起身热情的打招呼。
“欢迎徐教授指导工作。”
带路的黄振海,不忘主动微笑着开口介绍。
“徐教授。”
“这位是院里的邱副研究员,负责算法相关工作,有事情的话你直接吩咐他就行。”
“邱轩。”
“关于自主交会对接算法的后续工作,院里已经决定全权交给徐教授负责,你这里没有什么问题吧?”
“我保证全力配合徐教授的工作。”约摸三十多岁的邱轩立刻斩钉截铁回答。
他毕业后便进入空间技术研究院,且以三十多岁的年龄成为副研究员,其自身的实力和水平可以说并不差。
有幸加入到国家自主交会对接试验项目,更是感到无比激动振奋,脑海中的念头只有一个,那便是成功攻克这项技术掌握航天话语权。
让全世界知道,在航天领域中,不止只有NASA。
然真正接手之后,他才发现其中的难度,想保证两个航天器在近地轨道这种太空环境下,精准平稳实现自主对接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事情。
毕竟目前放眼全球,也仅有两个国家,掌握着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特别是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相关经验。
只能自行摸索。
可以说这段时间,对他们整个项目组来讲,都堪称无比的煎熬。
尤其一天天过去,距离空窗期越来越近,留给他的时间越来越少。
另外轨道计算与预测工作,也稳定向前推进着,显得他们似乎在拖整个项目的后腿。
直到从项目负责人梁占军口中,得知要把燕大的天才教授徐铭找来帮忙,才算调整好状态表示期待。
在他所了解的信息中,听到最多的,无疑是新世纪数论天才这种荣誉。
尽管这更应该适合,轨道计算与预测方面工作,但对于梁教授的眼光和作风还是认可的。
不可能去找不符合要求的人,来负责重要项目。
哪怕对方是所谓的天才。
“既然大家都认识了,那就不打扰你们工作,刚好组里还有会议等我主持。”黄振海嘴角浮现着笑容对两人说。
话落。
便不再耽搁时间,当即转身离开。
他主要负责轨道计算与预测,需精确计算,天宫一号和目标轨道的轨道参数,这涉及到复杂的天体力学和数值分析等数学理论。
其中任何微小的误差都会被距离放大。
不能存在半点问题。
很快当房间内只剩下算法课题组的成员,徐铭虽没摆架子却也神色认真。
随即决定先把算法方案确定下来,然后着手编写。
“邱副研究员,趁着距离吃饭还有点时间,要不先安排好后面的工作。”
“没问题。”
邱轩点点头表态,下秒领徐铭前往旁边的会议室。
待大家聚集齐之后,只见邱轩递来一份文件,并微笑着主动开口汇报。
“徐教授。”
“这些是我们的一些项目成果,和当下的进度。”
徐铭伸手接过文件查看,没多久便注意到,邱轩他们采用的算法,存在着一定漏洞会导致误差,可以说就算能够顺利完工,也很难通过任务仿真和可靠性分析实验。
正准备措辞表明自己意见时,旁边的许崇兴终于不再继续保持沉默。
当即主动打开话匣子。
“就按照你的方案来进行吧,你直接给我们大家安排各自的任务就行。”
他在车上听徐铭讲完,便对给出的算法方案,表示非常认可,眼下这时候确实已没有讨论的必要。
而这话也得到燕大信院方面人员的支持。
“我同意。”郭昊强第一时间脱口。
把许崇兴教授的话听进耳中,徐铭很快有了决定,把目光落在邱轩身上说。
“邱副研究员,有件事我要提前通知你,现有的算法进度可能会全部推翻废除,并按照我的方案从头编写。”
伴随徐铭的话音落下。
会议室内先是猛地一怔,接着邱轩以及另外几位项目组内的人,脸上均浮现出吃惊的表情来。
显然没想到会是这种做法。
毕竟正常情况下,选择从新开始,相当于前边的努力全部打了水漂,且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为此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困难瓶颈,无疑会让人更倾向于选择这么做。
约摸顿了两三秒,邱轩最先回过神来,毫不迟疑讲出自己的担忧。
“徐教授。”
“是不是再考虑一下,目前留给我们的时间,可是不太宽裕啊。”
“另外现有算法方案,虽然遇到了瓶颈,但完成度基本上已经过半了。”
“时间上不用担心,根据我的估算,最多四个月,就能完成新算法的编写。”徐铭摆摆手示意对方平静。
他自然理解邱轩的心情。
每位科研人员,在都自己的项目看的很重,可以说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为攻克里面的一个难点,连续加班几天都很正常。
结果却要被全部推翻从头开始,短时间内有些难以接受是正常的事情。
不过为了自主交会对接试验能够成功,存在漏洞的方案哪怕已经完成,照样要毫不留情的将其废除才行。
科研需要的是严谨。
必须尽最大可能保证百分百的把握。
否则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出现丁点的失误,都会为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邱轩听到徐铭说出估算的时间,瞬间瞪大眼睛瞳孔仿佛发生地震,全然忘记了对心血被推翻的低落,反而用难以置信的语气脱口出声。
“最多四个月?”
他实在无法想象,如此复杂精度要求之高的算法,从头开始竟能在四个月内完成。
这无论咋看,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然他并没有注意到,当他表示震惊时,对面的郭昊强却盯得出神。
就像是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当初自己的样子。
还记得他首次和徐铭参与,奥运核心场馆的无线定位方案项目,在招标竞争最关键的时刻,发现受鸟巢全钢结构的场景影响,导致原本平稳的定位出现漂移,几乎是已经提前预定了竞标失败。
结果徐铭却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硬是编写出曲率补偿模型解决了定位漂移。
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场景。
因此无论后面,徐铭数学天才的光环在多,他依旧不会忘记对方在信息算法上的实力。
别人或许不相信这个时间,但他反倒觉得有点保守。
于是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当即便接过话茬,斩钉截铁的跟在邱轩后面表态。
“我相信徐教授的判断。”
“就按我说的做吧,下面我来具体讲一下。”徐铭向郭昊强投去一个眼神再次抛出一句话。
俨然是彻底拍板,不希望其他人再继续争议。
局面发展到这里,邱轩虽心存疑虑,却也不会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不管怎么说,眼下徐铭才是负责人。
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好的,那么眼下所有决定,均属于非常正确的。
思维运转至此,下秒点头吐沉声出两个字。
“好吧。”
接下来的时间,徐铭讲述了自己的算法方案,包括处理各种信号,识别图像滤波的相对导航算法,以及控制率的设计和故障诊断与重构。
其中控制率设计是根据系统提供的相对状态,计算出需要施加的控制力和力矩。
以确保控制器能够抵挡太空中的干扰,保持平稳无震荡的接近对接。
而故障诊断与重构,更是必不可少的功能。
在太空这种复杂环境下,有一定概率,会导致激光雷达之类的主敏感器失效,这对于任务的正常进行,无疑是堪称致命的威胁。
徐铭为此采用特殊方案,设计多信息源冗余备份和智能切换策略,确保在部分系统故障时,任务仍旧能继续或者实现安全撤离。
这是信息系统中可靠性设计的体现。
中午。
当这场不算长的会议结束,大家一同前往食堂吃饭。
相比较院里其他人脸上的兴奋,邱轩浮现出的神情则颇为复杂。
完全能用四个字来形容。
五味杂陈。
如果说刚开始,他对徐铭作为数论专家,却能那么快拿出的算法方案表示诧异。
那么在听完之后,则属于心服口服。
怪不得能让许教授认可。
而他们原本的方案相比之下,确实显得不完善,应该全部推翻重来。
但正是在详细了解之后,他对四个月完成,更加不太乐观不看好。
主要算法方案完善到这种程度,还专门设计了故障诊断和重构模块,其中的工作量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正常情况下一年时间能属于正常。
所以这让他又不得不担心起来,害怕到时候算法无法按时完成撰写,导致错过明年最佳的发射窗口期。
好在这份担忧,并没有在他心里停留太久。
时间来到下午。
对于自主交会对接GNC算法的编写正式开始,当徐铭坐到电脑旁双手放在键盘上,瞬间整个人仿佛切换成了另外一种状态,十指快速敲击编写代码。
就像是早就把算法的核心代码,给全背了下来。
全程甚至用不到删除键。
如此惊人的场景,除早就见识过的郭昊强不受影响。
其余人皆被硬控住。
身体像木头桩一般,站在各自位置前,目光死死盯着徐铭的动作和屏幕。
瞬间有一道电流从身体窜过,只觉头皮发麻。
下巴都快惊掉到地上。
“这……这是……在编写算法代码?”
邱轩人生头一回,对自己的视觉产生了怀疑,实在难以想象有人能把算法编写做到这种程度。
甚至已经没法,和脑海中的数论专家联系起来。
毕竟任谁看到眼前这幕,也难把徐铭认作所谓的数论领域数学专家,怎么看都更像是信息算法工程师。
还是那种大佬中的大佬。
在经过短暂的怔神后,他很快反应过来,嘴角忍不住上扬挂上笑容。
他现在总算知道,为什么徐铭有底气,表示能在四个月时间内完成自主交会对接算法。
念头想通之下,立刻冲还在发怔的其他人喊了句。
“都愣着干嘛,赶紧开始工作。
“是。”
其他人纷纷回过神来,强压着心中激动,忙按照各自分配的任务推进。
徐铭对于刚才大家的反应,基本看在眼里,对此他只能说完全在预料之内。
凭借自身的算法内化和代码通感,以及参数直觉。
只要确定了具体的方案,编写起核心代码,可以说是件很容易轻松的事情。
且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错误。
避免了来回修改。
在这种状况下,整个算法的开发周期,相比较正常时间必然会大幅度缩短。
他提出四个月完成,严格意义上讲,确实偏向保守。
就这样。
伴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算法进度推进的同时,面板上也时不时浮现出经验值提示信息。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4点。】
【经过……】
距离信息学科提升到4级,可以说已经不差多少。
在自主交会对接算法的开发工作,后续按部就班正式进入正轨之后,徐铭在燕大和空间技术研究院之间,往来的次数明显多上很多。
虽偶尔仍会去镜春园那边的办公室,和许逸阳等人交流探讨代数几何理论。
但对平展上同调的完善工作,进度依旧增长缓慢。
再次证明霍奇猜想,不愧是七大世界数学难题,想彻底证明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数学研究中心,和空间技术研究院那边都在进行的课题,今年他和陈璐以及家里人商议后决定把父母接来燕京过年。
反正他如今在燕京不缺房子,让父母和陈璐母亲来燕京住上一段时间是件好事。
对此徐建国和吴秀兰夫妇以及高雅琴,自然都没有什么意见欣然同意。
不过就在国内享受着温馨团圆的春节时,挪威科学和文学院方面,则正在召开关于新一届阿贝尔数学奖,得主的讨论会议。
作为数学领域三大奖项之一的存在,每年都会有很多数学家进行关注,算是除菲尔兹奖之外的学界大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