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一百四十章 五品入局,以低伐高!有没有先例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静!

    殿宇无声,落针可闻。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过去。

    首当其冲,自是望向吵得脸上生汗的江昭。

    这是真生猛!

    从头到尾,几乎是按着蔡襄打。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齐齐摇头。

    其实,单论实力,也并非不能斗一斗。

    主要是有个猪队友!

    王陶的一句话,愣是让几人陷入了被动。

    以江昭的政斗风格,一旦让他气势占据上风,一人按着一堆打都没什么难度,其他人根本没法打。

    文韬武略、政绩上佳、政斗上佳。

    这种配置。

    不少韩系官员默默相视,暗自点头。

    这是真有机会成为常青树的存在!

    小阁老一称,实至名归。

    不少官员望向蔡襄、杜希、王陶三人。

    特别是王陶,聚焦万千。

    淮东赈灾,须得拨钱。

    具体究竟是从何处迎接抢钱,小阁老给出了答案。

    抢福建路的钱!

    涉及“路”一级的争夺,淮南东路五十余人齐齐上谏,势力之盛,甚至都不弱于支撑一把内阁椅子的底蕴。

    这样的争斗,近十位三品大员入局,一些三品大员都没什么说话的机会。

    王陶,区区五品官,竟然敢主动插话!

    五品入局,以低伐高!

    有没有先例呢?

    有!

    先例在哪?

    就在王陶的对面,小阁老!

    事实证明,不是谁都有小阁老的水平,有资格插手三品以上的争斗。

    王陶入局,仅仅说了几句话,尽是破绽,几句话就被秒杀了!

    王陶垂首低眉,面生虚汗,心中懊悔,实是难言。

    他似乎,闯祸了?

    早知道就不出头了!

    余下的蔡襄、杜希二人,面色沉沉,一时为江昭所震,不知如何应对。

    文武百官,议论蜂起。

    足足过了十几息。

    “为了淮东百姓,工部可腾出五十万贯。”工部左侍郎杜希咬咬牙,退了一步。

    工部合千万贯预计支出,七八百万贯都是禘袷祭祀的预计开支,余下两百万左右,须得有二三十万贯兴修福建路以外的十三路的水利工程,适当装装样子。

    唯有一百七八十万贯左右,可拨到福建路。

    而今,福建路一旦让出五十万贯支援淮南东路,便是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少三分之一,便让底下人严厉一点。

    马马虎虎,也能维持福建路应该施行的政策。

    他们的脸面,还能勉强维持。

    “工部六十万贯,户部可腾出余钱百万贯,合一百五十万贯。”

    蔡襄面色难堪,沉声道:“赈灾之时,让底下人找些野菜混着煮,煮得稀一点,节省三成粮食。一百五十万贯,也能撑起百日赈灾。”

    少了四分之一,相当于一户灾民从四日四升米,变成了四日三升米。

    赈灾煮粥,要求往往是“入肚能填饿,久饿不至虚”,起码也得是“以勺舀之可成线”的程度。

    稀上一点,添上些野菜,便是可勉强挂糊。

    一日两顿,饿不死人!

    江昭瞥了一眼工部,没有说话。

    一百五十万贯,已经足矣。

    哪怕再争,也争不出来什么。

    说到底,除了工部以外,三司五部的预算就四百万贯,的确是没啥余钱。

    相反,工部倒是还能榨一榨。

    “河道疏通也得耗费百万贯。”工部右侍郎周孟阳领会意思,出声插话道:“既然都是兴修水利,不若工部的钱拨出一百万贯单独修建淮南东路的水利。”

    说着,他望向工部左侍郎杜系。

    都是工部侍郎,其中门道,他比谁都清。

    说法,也换成了工部的钱。

    既然是工部的钱,修建福建路是修水利,修建淮南东路也是修水利。

    赈灾是户部的职责,工部拨五十万贯赈灾,那是吃亏,一些急需政绩的工部官员可能暗自不满。

    可单纯的兴修水利,那钱财就还是工部在消耗。

    对于需要政绩的工部官员而言,无非是换了个地方干活而已。

    而且,灾区修建,更容易出政绩。

    “这”工部左侍郎杜希面色一沉。

    拢共就两百万兴修水利,已经拨走了起码五十万赈灾,要是再拨给淮南东路一百万,那福建路可真就连喝汤都难。

    “工部掌天下水利工程、交通建设,两京一十四路都得顾忌。”

    杜希缓缓道:“淮南东路水患,实为天灾。不过,既是解决了粮食问题,百姓就可安心耕种。水利一事,或可招选能工巧匠,召集百姓,疏通河道即可。”

    相比起兴修水利,单纯的疏通河道,无疑是耗费极少。

    甚至,可能都不到兴修水利的零头。

    缺点就是上一场大雨已经冲刷掉了绝大部分防护,单纯的疏通,河道防护肯定算不上好。

    来一来大雨,可能更遭殃。

    “彼其娘之,江侍郎已经说了,开仓放粮,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三者齐备可安黎民。堂堂工部左侍郎,听不懂人话吗?”左副都御史吕溱骂道。

    他是真正的耕读起家,自小吃过不少苦头。

    有机会给底下人争取点活路,他肯定要竭力争取。

    而且,大肆兴修水利的机会可不多。

    百万贯级别的财政,已经是大周税收的几十分之一。

    单纯的用作某地兴修水利,不太可能得到同意。

    如今,来了水灾,自是得借机修一修。

    上次大肆兴修淮南东路的水利,可能都是立国之时的事情。

    彼其娘之!

    杜希愣住了。

    “有辱斯文!”

    这什么素质啊?

    “有辱朝纲!”杜希怒斥道。

    丹陛之上,官家赵祯缓缓睁开眼睛。

    吵到这一步,大致结果已经出来。

    作为君王,哪怕他有心赈灾,也得考虑户部的财政问题。

    毕竟,动不动就是几百万贯,可不是小数目。

    此外,他也不可能亲自下场跟户部讨价还价。

    君臣争利,非常不利于君威的建立。

    如今一吵,既然户部妥协,能够给予支持,那他就可定性。

    至于工部?

    如工部右侍郎周孟阳所言一样,既然不涉及跨部门的拨钱,那就是工部内部的事情。

    除了拨给淮南东路赈灾的五十万贯钱,余下的一百五十万贯余钱,已经固定了就是用在工部。

    这一点,作为君王,他也可给出决定。

    官家睁眼,几位有意争吵的官员齐齐一静。

    “事涉百万黎民,户部便更改预算,拨一百五十万贯买粮赈灾。”

    “淮南东路,百姓免税一年。”

    “此外,工部预算单独拨百万贯兴修水利。”

    两句话,让蔡襄、杜希、王陶三人面色甚是难堪。

    户部拨粮不是重点,重点是工部着重拨百万预算建淮南东路。

    这叫他们怎么面对福建路父老?

    龙椅上,赵祯淡淡望向几人。

    从需求上讲,淮南东路赈灾势在必行,关乎来年的税收问题,他心中早就有些偏向。

    说到底,福建路可没人遭灾

    如今,吵上一场,些许妥协,他自可顺水推舟。

    从臣子上讲,江昭创秘密立储法、开疆拓土,自然更得他的偏向。

    至于,蔡襄、杜希、王陶几人的感觉?

    堂堂皇帝,还得顾忌几个不重要的臣子的感受,还治理什么天下?

    大殿之上,江昭上前一步,重重一拜:

    “微臣代淮东一千二百万百姓,拜谢陛下隆恩!”

    五十余位淮南东路出身的官员,齐齐下拜:

    “臣等代淮东一千二百万百姓,拜谢陛下隆恩!”

    “臣等代淮东一千二百万百姓,拜谢陛下隆恩!”

    “臣等代淮东一千二百万百姓,拜谢陛下隆恩!”

    “平身!”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