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告诉雍正何为大清之本,获得中枢执政一众好评!

第三百一十九章 告诉雍正何为大清之本,获得中枢执政一众好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弘历没想到雍正又考验自己。

    但他也能理解雍正为何这样做。

    弘历知道,雍正现在很需要更多人理解他,而不只是老十三允祥一人。

    而弘历也知道,雍正这种认知很高的皇帝,自己给的答案如果太粗浅,是打动不了他的。

    唯有用更加高屋建瓴的话,才能让雍正高看自己。

    再加上,现在是清廷核心权力层的内部会议,他也就不必忌惮什么,也就直言道:“以儿臣愚见,要明晰大清的本是什么,就得先明晰汉学的本!”

    雍正听后两眼一亮。

    “而要明晰汉学的本,得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正如《汉书》评价河间献王刘德时,提到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一句话一样。”

    弘历说到这里,雍正和诸议政王大臣皆一脸新奇地看向了他。

    雍正甚至还再次拿起笔,继续践行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件事来。

    “而实事求是的说,汉学之本,在秦以前,是未能一统的。”

    “所以,在秦以前,还不能具体概括何为汉学之本,因为他是百家争鸣之时。”

    “而秦虽统一六国,但很短暂,所以,真正统一汉学之本的是在汉朝开始,而纵观汉朝之学,讲究的便是实事求是。”

    “因为,汉在恢复民生时,以黄老之术为本;在消灭匈奴之患时,便以儒术为本。”

    “至此以后,汉学之本一直在根据实际在变。”

    “我大清之本,其实也一直根据实际在变。”

    “太祖最初设立八旗,只有满洲八旗,那时,满洲是八旗之本。”

    “后来,太宗增设蒙古八旗、汉军八旗,那时,八旗之本便扩成满蒙汉八旗,更加不以族别分之。”

    “再到入关后,以剃发易服定顺逆,剃发易服者才是自己人,才能参加科举,入朝为官,进而与我八旗一同治天下,而成为大清之本,我大清也不再只靠八旗子弟治天下。”

    “所以,可以说,我大清之本是一直在变的。”

    “至于现在,汗阿玛问儿臣,什么是大清之本。”

    弘历说到这里,就抬眼瞅了瞅雍正,然后道:“那以儿臣愚见,自然是愿意拥护且团结在圣天子周围的人,才是我大清之本!”

    虽然,弘历清楚,八旗依旧是大清的基本盘,但他知道,雍正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其实对皇权有更高的要求。

    他希望的,不只是让八旗这个基本盘替他制衡汉人士绅,他还需要让八旗贵族集团彻底臣服他,对他绝对的忠诚!

    而这也是专制君王都有的理想。

    所以,在满清特色的八旗共治和君主集权进一步出现根本分歧时,弘历才说,绝对忠诚天子的人才算是大清之本,而不是要求雍正这个皇帝只以八旗为本,进而只为八旗整体的利益做事。

    那样,就会和马齐一样,把八旗整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乃至高过皇帝本人的利益。

    可事实上,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都只想唯我独尊,只想让八旗帮着他们拥有历史上比任何帝王都还要大的统治力。

    也就是说,即便是八旗,也得对皇帝足够忠诚,才是皇帝自己人!

    皇帝要操控八旗为自己的集权统治服务,不是皇帝为八旗服务。

    因而,弘历这话说出来后,雍正已忍不住停笔,且托腮而思。

    “那么,什么人才算是愿意拥护且团结圣天子周围的人呢?”

    “以种族论,还是乡党论,或者是以亲疏论?”

    弘历这时还主动问了起来。

    老十六允禄这时忍不住插嘴问道:“对啊,什么人才算是呢?”

    其他议政王大臣也都朝弘历看了过来。

    雍正也瞅了弘历一眼:“别卖关子了,把你的想法都说出来!”

    “嗻!”

    弘历知道,雍正这种皇帝,不靠一点旷古绝今的大论是不足以让他信服的。

    何况,他要说的,其实在历史上,雍正自己在《大义觉迷录》里就提出来过。

    要不然,雍正也不会有信心去全国推广《大义觉迷录》。

    明显是因为雍正对自己的思想很有信心。

    只是,雍正的认识虽然是在这个时代很有水平,但还不算太成熟。

    所以,历史上连乾隆都一开始都很不理解雍正,而且心里还没瞧得起雍正的做法,而更佩服他的爷爷康熙,对雍正的做法大为鄙夷,直到后来,被宗室权贵和官僚们坑了很多次后,乾隆才明白过来,他跟雍正在内政上没法比。

    而那时,乾隆已经无法再彻底掉头,毕竟保守派已经被他自己养的尾大不掉,也就只能在军事上找自信。

    不过,现在还不算晚。

    毕竟,现在他还没登基,而他也不再是历史上的乾隆。

    所以,他可以给雍正灌输一些更加成熟而又跟他一致的理论。

    “那就看圣天子愿意站在什么立场,愿意与谁团结在一起?”

    弘历也就回答出了自己这一句话。

    雍正这时也自言自语说:“朕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大清之本一直在变,汉学之本也一直在变,但实际上,也都一直未变,都一直在遵循实际。”

    雍正说着就看向弘历:“这么说,我大清历代先祖治国也一直是从于汉学之本?”

    “阿玛说的是,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要看怎么选择。”

    弘历回道。

    雍正点头:“这是要选择的。”

    “但朕认为,大清如今已为中国之朝,当以民为本。”

    弘历对此没有多言。

    他知道,雍正这么说,只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表述,来掩盖他希望君主更加集权的真正目的,而不是真的要把各族百姓看得无比重要。

    当然!

    这两者之间既然已互为表里,所以,雍正即便说的是假话,而说的多了做的多了,也比不这样说,比不这样做,要好的多。

    毕竟,皇帝真要是只在乎八旗贵族,不管各族百姓死活,放任八旗贵族盘剥百姓,那大清估计能不能撑过百年都是个问题。

    而雍正说到这里,就抬手指了弘历一下,笑道:“弘历说的没错,难得和朕一致!而圣人之言也不可只能拿来说说,还是要根据实际,如果需要圣人之言治国,那自然还是需要用一用圣人之言。”

    雍正这时看向其他议政王大臣:“你们也说说看。”

    “还是弘历学汉学学的透彻,也只有弘历才深谙四哥的智慧。”

    “我大清之本,毋庸置疑,如今就是本国各族百姓。”

    “这样的话,而圣君自当是以天下各族百姓为本,这样即便圣天子废剃发易服之制,那也是从民意,不属于坏我大清之本!”

    允祥这时回答起来,也同样没有拆穿雍正的真正心思,而也跟着同意大清之本当变为各族百姓。

    允礼也跟着道:“是啊,四哥让弘历管礼部,现在看来的确是圣明之见!”

    “只是现在,需要让更多人认识到,我大清之本已经变了才行,这样要停止剃发易服,也能少一些愚昧迂腐者去反对。”

    “那就不能太禁锢言论,而免得浑浑噩噩者太多,进而更加糊涂。”

    允祥跟着说道。

    允祥和允礼说到这里时,雍正看了马齐一眼。

    马齐则在这时咬牙跪了下来,取下了顶戴:“奴才老矣,乞请主子恩准致仕!”

    弘历微微一愣。

    他没想到,马齐会因此直接请求致仕,这摆明了是想用一种体面的方式来表达他反对的意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