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 第51章:朱载堉知道哥白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见状,李时珍嘴角勾勒一抹弧度,然后继续解释:

    “小世子,怎么这幅表情?”

    朱载堉反应过来,连连摇头,表情比之前愈发严肃且认真。

    “老师,您继续!”

    “嗯,乐器中琴弦的振动、鼓面的振动等都会产生声音。”

    “这些振动通过介质;如空气为介质、水为介质,或硬物固体为介质进行传播。”

    “然后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也就是四面八方都能听到你的乐器声,这个就是【声波】。”

    “这个【声波】朝着四面八方扩散。”

    “在扩散的过程中,被附近的人与动物们听到。”

    “这就是【声音】。”

    随着一连串的解释落下,朱载堉一时间怔住,愣神地看着李时珍。

    他之前一直听说大明有个李神医,谪仙降临。

    没想到,对方不仅医术通神,竟然连一个小小的【声音】都能研究得如此透彻。

    若非是他,朱载堉只是知晓是【空气】与【器官】的结合才产出了声音。

    没想到...没想到...

    【格物致知】这四字在李时珍老师的认知中如此清晰!

    “介质,我们日常生活说话也需要介质,介质是【空气】。”

    “在水里说话时,外界的人听我在水里说话时声音很小;说明通过介质:【水】时,声音会减弱。”

    “既然声音会减弱;那有没有什么介质,能够让我说的话,让百里之外的人听见呢?”

    说出这话时,朱载堉突然意识到自己煞笔了。

    声音怎么可能出现在百里之外呢?

    没想到,下一刻,李时珍一脸好奇,“你怎么会考虑到这个的呢?”

    朱载堉问:“老师不怪我异想天开吗?”

    “怪你异想天开?为什么要怪异想天开,你非常有钻研精神;话说你是如何想到的【让声音出现在百里之外】?”

    “【介质】,既然空气为【介质】时,声音传递得中规中矩。”

    “而水为【介质】时,声音却传得非常近!”

    “我就想到了,既然介质不同,声音传递的强与弱不同。”

    “那么肯定还有一个【介质】让声音传递得更远,所以老师,我问了先前那犯糊涂的问题。”

    看到这一幕,江哲忍不住笑着感慨:“果然是科学家,虽然你是音乐学家;但你一股钻研精神;这电磁波概念不就出来了么?”

    闻言,李时珍一愣,而后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哈哈哈!”

    “老师,怎么了?”

    “没什么,老师只是认为你前途不可限量。”

    “我教了1年的书,没有学生对我提过该问题,只有你第一个提问了出来。”

    听到这话,朱载堉也露出了笑容,感到自己刚才的问题,老师似乎非常喜欢!

    “老师请教我,有让声音传递到百里外的【介质】吗?”

    李时珍笑着点头,“有,很有。”

    “是什么?”

    “电磁波,当声音以【电磁波】为介质时——”

    “声音不仅可以传百里之外,甚至可以【三瞬间】飞跃60万里之遥。”

    “就连商朝的神仙人物【千里眼,顺风耳】都可以做到。”

    “甚至你在此地,我在湖广,我们都能面对面的联络——依靠电磁波。”

    听着这些,朱载堉眼前一亮。

    “电磁波,三个字我都懂,但连一起就不懂了。”

    “这难道是肉眼看不见的一种【介质】吗?”

    李时珍顿时竖起大拇指,“不愧是小世子,聪慧,真的聪慧!”

    “你难道没有怀疑我在诓骗小世子?”

    朱载堉一脸坚决地摇了摇头,“先生谬赞;诓骗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您跟外界的俗人不一般。”

    “您能将宇宙万物规律简化,让我听懂,就算您不是谪仙,您的百家学术造诣也是非常之高的;我愿意相信您!”

    “您甚至比波兰立陶宛王国的三十多年前提出《日心说》的尼古拉斯·哥白尼更厉害!”

    李时珍有点受宠若惊,同时又有点差异。

    “小世子竟然知道已经离世8年的哥白尼?”

    朱载堉嘿嘿一笑,“嗯嗯!”

    “知晓的。”

    “父亲曾宴请过来自海外的商人,商人们每次来都进献一些奇珍异宝。”

    “父亲也知晓我喜欢学习;所以让我了解了各个外国的知名学者。”

    “我那时就知晓,海外不是一毛不拔之地;也是有大贤的。”

    “而我却不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我也不认为脚下大地是宇宙中心。”

    此刻,看着电视的江哲懵了。

    “我是不是学了个假的历史?”

    “虽然哥白尼比朱载堉你大三十多岁;但你为毛能认识哥白尼啊!”

    “难不成...历史书误我?”

    这时,李时珍恍然地笑了,“哦?那小世子认为宇宙是何样?”

    “无边无界。”

    “额...很肤浅,但答案也算可以。”

    朱载堉嘻嘻一笑,“老师,其实我也说不上来一二。”

    “话说老师,为何有的声音人耳听不见,而有的声音却能听见呢?”

    李时珍立马知晓其用意。

    “你是观察到或看到了古书中写的【地龙翻身】,然后小动物们四处逃散危险;但我们人类却不知理解其中缘由,对否?”

    朱载堉顿时眼前一亮,连连点头:“不愧是先生,竟然能看穿我心!”

    跟聪明人说话,人家甚至都不问自己,就知道自己想问的是什么!

    李时珍不假思索地解释:“主要是【赫兹】。”

    “我们人类,以及猴子,黑猿的听觉范围主要集中在20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

    “什么是【赫兹】?”

    “赫兹,实际上是过海外的一位科学家,他现在可能还没出生呢。”

    朱载堉有些懵,海外的科学家在嘉靖年间还未出生,老师就提前知道了?

    好奇怪哦!

    总感觉老师什么都在隐瞒,仿佛什么都未隐瞒似的。

    “赫兹,是声波的单位,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或许这有些难以理解,但小世子你只要知晓——”

    “当我们人类正常说话时我们的喉部肌肉震动次数,每秒钟达到120次:也就是现在,你我交谈的声音是120hz左右,不大不小,令人舒适。”

    “如果我现在选择学习‘海猪’(海豚)的声音,它的尖叫声异常嘹亮,那么我的声音频率,可能就会达到2000赫兹至4400赫兹。”

    听到这话,朱载堉面露沉思。

    他随父亲去过江浙一带,在海岸边确实偶尔能听到海猪的尖锐的声音。

    那声音令人舒适,却不刺耳。

    甚至能够净化心灵。

    原来...

    是海猪的声音频率太高,高过人类正常说话时的几十倍。

    这一刻,朱载堉对音乐之道隐约更上一层楼!

    “原来如此,谢谢老师解惑;我全明白了。”

    朱载堉目光火热地问:“那如果比海猪的声音频率还高呢,会发生什么?”

    李时珍轻轻点头。

    “比如比海猪的声音频率再高一些,那么就能震碎琉璃杯。”

    “震碎琉璃杯,这不可能吧!”

    “没什么不可能的;那是因为你没听过,我听过。”

    “嗷...”

    至此,朱载堉默默点头,谦虚地接受答案。

    见状,李时珍继续开口:

    “所以你关心的让人喜怒哀乐的音律与声音,全都是这些学问。”

    “我唱一首摇篮曲,慢慢的,轻轻的;欢乐的,你就会感到开心,那是因为赫兹很低,让你安静!”

    “倘若我唱一首节奏特别快的歌曲,且词曲慷慨激昂,就像大唐破阵乐再配上合适的词,那么你就会感到热血沸腾,战意充沛,想以1敌10。”

    “当下雨天之际,雨水滴落在泥洼之中,雨滴与小水池的声音,会让你感到安心的睡意袭来;这就是【声音的力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