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更多的江南士绅代表赞同,顾宪成知道大势已去。
紧接着工部的代表官员也表示支持,毕竟铁路在这个时代,是一件非常有技术的事情,如果选个外行来领导直吴铁路公司,那么负责营造铁路的工部也要吃苦。
而在场最高兴的,莫过于房山铁路的董事长范宝贤了。
如今整个大明,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只有房山铁路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
那么直吴铁路要从聘请职业管理人,那也只能从房山铁路挖人了。
而对于范宝贤来说,无论是挖的是谁,这都代表了房山铁路势力的影响力控制了直吴铁路。
这正是范家一直以来追求的事情。
江南的士绅代表对此也满意。
经营铁路可和收租子不同,这绝对是个苦差事,在场的士绅代表也未必擅长。
但是如果让他们作为董事,监督外聘的经理干活,那就没什么难度了。
不就是清流言官干的事情吗?
在场的官绅代表中,本就有致仕的言官,这工作还不容易吗?
这种监督制衡工作,就是他们的老本行!
拥有权力(董事的监督权和否决权),不需要亲力亲为处理各种工地的庶务,铁路办成后还能稳定获得分红,加上铁路董事带来的社会地位。
在场的江南士绅纷纷表示支持,这场协商在唇枪舌战中开始,却在一片祥和中结束了讨论。
工部趁热打铁,立刻将协商的报告上报给皇帝和内阁。
这一次皇帝和内阁也保持了隆庆朝决策的高效,立刻批准了直吴铁路的运营模式,只等到招募到合适的“经理”,直吴铁路就立刻开工。
——
直吴铁路工部协商之后,倭银公司取代江南士绅,成为京师的头条。
倭银公司从倭国获得巨量白银的消息,让那些没有认购倭银公司的人拍断了大腿。
而那些倭银公司的股东们,则看着倭银公司的股票求购价格一路升高,计算着自己股票的新价值,乐的喜笑颜开。
十一月二十五日。
直吴铁路的董事会组建完毕。
李文全当选董事长,另外还有十三名江南士绅代表,五名京师和直沽代表,入选董事会。
李文全召开了直吴铁路的第一次董事会,很快就就通过了决议,向整个大明公开招募,适合建设运营直吴铁路的“经理”。
第二个议题则是直吴铁路的总部设在哪里。
这个议题刚开始的时候众说纷纭,江南的股东都想要将直吴铁路的总部设在自己的家乡。
李文全和北方董事则保持沉默,等到江南的董事们争到面红耳赤的时候,他们才提出来,要将直吴铁路的总部设在京师,方便和工部沟通。
李文全这个方案,迅速得到了北方股东的支持,而几个江南股东也投了赞成票。
而其他的南方股东,因为票数太分散,也没能形成多数,最后被李文全一番操作下,捏着鼻子同意了这个结果。
就这样,第二项议程也确定,直吴铁路的总部在铁路建设期间设在京师,等到铁路正式运营后,董事会再讨论总部地点。
高攀龙得到了会议消息,冲回了无锡会馆。
“叔时兄!你料的果然没错!这帮董事都是软骨头,全都遂了李文全的愿!”
听完了高攀龙的话,顾宪成却面无表情。
“叔时兄,你怎么不愤懑?”
顾宪成说道:
“当日江南士绅不肯联手,云从兄还料想不到今日事吗?”
高攀龙低下头,也对,顾宪成早就骂过了。
这一次无锡士绅可谓损失惨重。
原本顾宪成是想要获得影响力,主导直吴铁路的,却因为风头太过,引起了江南其他士绅的猜忌。
结果是无锡都没能获得一席的董事资格。
对此,顾宪成倒是十分的淡定,他整日就窝在无锡会馆中读书,也谢绝了所有人际交往。
“那叔时兄还有什么打算?”
高攀龙看向顾宪成,他知道这位好友,从来就不是轻易屈服的性格。
顾宪成放下书说道:
“我打算去直沽。”
“去直沽?”
高攀龙愣了一下,不明白好友的选择。
只听到顾宪成说道:
“我准备去报名铁路学院。”
?
这下子高攀龙傻眼了。
两人都是秀才,今年的南直隶乡试没有中举(前章勘误,顾宪成是秀才),这次来京师没能刷上声望,按理说应该是返回家乡继续读书,准备四年后的乡试。
铁路学院是什么?
高攀龙拿起顾宪成递过来报纸,铁路学院的消息登在《商报》的广告栏上,版面倒是不小,大概是铁路学校预备开张,欢迎报考之类的广告词。
什么“房山铁路资深工匠亲自授课”,“房山铁路深度合作关系,铁路现场实操学习”,“优秀毕业生自动获得房山铁路工作岗位,入学就职一条龙”。
高攀龙知道,这类的学校,江南也涌现了很多。
什么纺织学校等等,这些都是民办的学校,很多都是骗人的。
“叔时兄你?就算是此次进京受挫,也不用自暴自弃吧?”
顾宪成说道:
“我已经打听过了,这铁路学校的广告虽然有所夸大,但是办学的大同范氏,是房山铁路的董事长范宝贤。”
“《商报》也是范氏的产业,这范氏在北方影响巨大,这学校是要教授真东西的。”
高攀龙道:“可叔时兄,科举方是正途啊!”
顾宪成站起来说道:
“科举什么时候都可以考,但是铁路发展就是这么几年时机了!”
“李文全有一点说的没错,铁路是专业的事务,如果要在铁路上有所作为,必须是要懂铁路的!”
“若是我江南士绅都不懂铁路,岂不是都操持在北方人手里!?”
高攀龙看着好友,也不知道他是这次入京被打击到了,还是被铁路搞魔怔了,竟然要暂停科举去读什么铁路学校。
可他要知道,顾宪成认准的事情,就不会回头,也只能由着他去了。
——
等到了十一月底,东宫也到了放寒假的时候。
詹事府封上大印,清空了官署,东宫也停了课,准备过年了。
詹事府停课后他就不能随便见到苏泽了,小胖钧有些舍不得,但是想到不用继续读书,小胖钧又高兴起来。
但是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李贵妃派遣宫人来传信,要小胖钧搬回皇宫内居住。
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苏泽更加忧心了。
“贵妃召太子回宫居住,子霖兄忧心什么?”
罗万化见到苏泽听到消息脸色难看,问道。
苏泽说道:
“近些日子有关陛下病情的消息在坊间流传,贵妃让殿下入宫陪伴,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
苏泽点到即止,罗万化也不是政治新人了,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隆庆皇帝的身体不好,所以贵妃才召太子入宫,这也是希望皇帝看到太子心情能好一点,病情能有所好转。
如果再往坏处猜测,那就是皇帝身体不太好了,要多点时间陪陪太子。
罗万化喃喃道:
“怎么会这样。”
苏泽也叹了一口气。
“李神医也束手无策吗?”
苏泽说道:
“听说李神医入宫后,至今还没有开药方,怕是陛下的病很棘手。”
其实苏泽从司礼监太监张诚那边,已经知道了隆庆皇帝的病情。
纵欲过度加上慢性疾病,以及皇帝所食的丹药毒性,摧毁了皇帝的身体健康。
而且皇帝的身体一旦好转,又立刻瞎折腾起来,李时珍不敢开药方,就是怕皇帝继续折腾自己的身体。
唯一的好消息是,大概这一次病情严重,隆庆皇帝终于怕了,总算是停了那些壮阳的丹药。
但是按照李时珍的说法,皇帝亏虚太多,需要节欲加调整饮食,才能慢慢将身体养回来。
目前看来,隆庆皇帝还是遵循了医嘱的,就是不知道皇帝本人能坚持多久了。
原时空,隆庆皇帝也是这么折腾自己身体的,稍有好转就变本加厉,最后将自己作死了。
讨论皇帝健康问题,这是一件很犯忌讳的事情,两人很有默契的结束了这个话题。
苏泽将话题转移到了报纸上,他问道:
“一甫兄,近日来《乐府新报》还没能有合适的报道吗?”
说到这里,罗万化叹一口气说道:
“好几个选题都被我否了,子霖兄能帮我参详参详吗?”
《乐府新报》搞出了深度调查新闻后,其他报纸也不甘落后,纷纷改革版面,推出了自己的新栏目。
《新乐府报》搞了一个辩论版块,会邀请很多名人写文章,就一个辩题正反发表议论。
这个板块效果很好,加上何心隐在心学内的地位,好几次的辩题都引起了京师的广泛讨论。
《商报》则搞了一个有奖竞猜的活动,每一期会在报纸上刊登一组谜语,读者可以将答案投稿给报社,每个月报社都会公布一批中奖者。
奖品其实也不怎么贵重,一般就是送几个月的免费报纸,或者一些不值钱的小奖品。
但是中奖者的名字会刊登在报纸的版面上,多次中奖的读者还会排在前列,并且公布答对的次数。
这样一来,也激发了读者的热情,每一期《商报》发行后,都会被抢购。
《新君子报》在上一次吴淞铁路之议上怂了一次,被江南士人抵制,听说每天编辑部都会接到谩骂的长信。
办报的陈于陛大概是被骂急了,在《新君子报》新增了一个版面,专门刊登名人墨客的风流韵事。
而众所周知的原因,江南这类的故事特别多。
可没想到的是,这个风流韵事的板块,却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陈于陛终于也想明白了,改变了办报的策略,从原本的半文半白的报纸风格,直接对齐《商报》,搞成了彻底的白话文。
《新君子报》在得罪了自己的基本盘后,却意外的销量大增。
竞争对手在进步,但《乐府新报》的新文章还在难产。
这也难怪罗万化焦虑了。
苏泽看了一眼罗万化的选题,确实这几个报道都不尽如人意。
调查报告是很难写的。
原时空那些调查记者,可能花费几个月乃至于数年时间,卧底搜集资料,最后才能写出一份有分量的报道来。
《乐府新报》又是官报,本身的立场也必须和朝廷一致,能写的题材就更少了。
新闻这东西,能不能爆火其实也很玄学,有的新闻就是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一些深度新闻却无法引起广泛讨论。
就算苏泽是穿越者,又有系统在手,也无法保证哪个新闻能爆火。
苏泽放下选题名单,对着罗万化说道:
“一甫兄,要不然报纸上办个活动吧。”
“活动?”
苏泽点头说道:
“办个征文大赛好了,年底了报馆也有一些结存吧?搞个有奖活动,吸引读者投稿好了。”
罗万化说道:
“这个好!今年报馆的账上存下了不少银元,难道子霖兄是要学《商报》,搞个有奖竞答吗?”
苏泽摇头说道:
“《商报》是民报,搞这种活动自然没问题,而且《商报》已经搞了,《乐府新报》再搞,就是拾人牙慧了。”
“那子霖兄的意思?”
苏泽说道:
“搞一个白话文大赛吧?”
白话文大赛?
苏泽说道:
“用白话文写文章,题材和体裁不限,在年前的时候评选出十佳文章,《乐府新报》发奖金,然后将这些文章作为春节特刊印刷。”
“这样一来,报馆也不用担心过年期间的版面问题了。”
听到这里,罗万化直接叫好!
如今报纸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过年期间也不能长时间停刊,罗万化也在发愁过年期间的版面问题。
如果按照苏泽这个办法,年前就可以将版面定下来了,也能让报馆的众人好好过年。
苏泽建议完,突然想到了什么,他抽出桌上一份空白奏疏。
“子霖兄你要上奏?”
苏泽说道:
“是啊,才想起一件事,报纸都已经这么发达了,这邮政也应该搞起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