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奥多看了看时间。
距离跟教授通话马上要过去半个小时了。
连教授的影子都没看到。
西奥多对此丝毫不觉意外。
比利·霍克从兜里掏出笔记本,念了几个外号。
沃尔特·普里切特在一旁进行简单介绍。
这几个名字是他们在老好人埃迪的酒吧里的收获。
算上伯尼手里的名字,他们现在一共有5个皮条客的名字跟17个妓女名字。
又等了一会儿,临近三点半。
教授已经迟到近二十分钟,依旧不见人影。
西奥多决定不再等下去。
他们跨过梅因大道,朝一栋一栋灰扑扑的五层办公楼走去,然后在门口被卫兵拦下。
西奥多出示证件并说明来意后,在值班士官的引领下,一行人穿过充斥着无线电通话声和咖啡味的走廊,来到行动中心旁边的办公室,见到了行动中心的值班军官,迈克尔·安德鲁斯少校。
少校身高约6英尺,皮肤粗粝,体格魁梧,剃着紧贴头皮的短发,袖子卷到胳膊肘上,露出肌肉虬结的小臂。
伯尼跟少校认识,他们有一位共同的朋友,艾美莉卡大学校园安全主管。
少校也是一名二战老兵,曾经在太平洋战场服役,在登陆舰上担任军官,负责两栖支援任务。
两人笑着拥抱,把对方后背拍得啪啪作响。
西奥多看得直咧嘴。
他怀疑换个瘦弱点儿的上去,光打招呼见面,就会被拍得背过气去。
放过彼此后,伯尼为双方做介绍:
“这是西奥多·迪克森·胡佛探员,我们在费尔顿就是搭档。”
“这是比利·霍克探员,以前在北卡罗莱纳州勒琼营海军陆战队服役。”
“这是沃尔特·普里切特,第七分局风化组的警探,协助我们调查一起命案。”
少校一一与众人问好,轮到比利·霍克时,目光古怪。
比利·霍克根本不用眼睛看,都知道少校在想什么。
少校收回目光,转身直接问伯尼:
“什么情况,伯尼?需要帮忙?”
西奥多喜欢这样直奔主题的风格:
“安德鲁斯少校,我们正在调查一起凶杀案,需要你的部队协助进行水下打捞作业。”
“目标是一条宽0.5英寸(约1.2厘米)的绳子,绳子另一端捆绑有重物,足以将一具尸体坠入河底的重物。”
海岸警卫队经常协助执法机构进行证物打捞作业,对此非常熟悉。
他点点头,没有询问案情相关的问题,直接转身从墙上取下波托马克河的航道图铺在桌上:
“位置?”
西奥多稍加辨认,然后用手指在地图上划出教授在电话里描述的范围。
少校盯着包含数英里的水域沉默片刻:
“范围太大了,能再缩小一些吗?”
他点了点地图上的那片区域:
“我最多可以派给你们三组打捞队伍。”
“即便是这样,也需要昼夜不停地作业五到七天。”
“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时间可能会延长不说,还可能把你们需要的证物冲走。”
“现在已经是五月了,天气说变就变。”
“最好能更精确一点。”
伯尼摊摊手:“迈克尔,相信我,如果可以,我们早就这么做了。”
顿了顿,他把教授边打捞边缩小范围的想法说了一遍。
少校将信将疑。
不是不相信伯尼。
他在海岸警卫队干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方式。
如果不是伯尼提到,提出这种方式的人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他都要怀疑西伯尼是遇到骗子了。
少校问伯尼:
“你们的‘教授’什么时候能到?”
伯尼看了看时间:
“最迟半小时。”
少校点点头,拿起对讲机,对作战中心值班员下达命令:
“通知‘Chesapeake’号,‘UTM-41’号跟‘UTM-43’号保持待命状态,补给燃油,检查装备,引擎预热,准备执行水下打捞任务。”
对讲机里传来‘收到’后,少校又联系了潜水队主管:
“让你的人检查所有潜水装备和水下通讯设备,准备随打捞船出发,进行水下拖拽和打捞作业。”
“去看看‘河口佬’在不在,让他的小队随船出航。”
少校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一句:
“‘河口佬’是我们的一个潜水员队长,很厉害。”
他接着又联系了后勤,让人将声纳及大佬工具运往码头装船,并通知打捞组,15分钟后在码头进行任务简报。
等待的时间里,伯尼向少校借用电话,联系了第七分局风化组组长斯坦·沃森。
伯尼将手里掌握的皮条客跟妓女们的名字念了一遍,请斯坦·沃森帮忙拿给档案室那边。
斯坦·沃森什么也没问,很痛快地答应了。
又等了十几分钟,教授终于姗姗来迟。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铺开,露出上面密密麻麻的等高线,洋流走向箭头以及一堆看不懂的标记符号。
伯尼抢在他开始长篇大论地解释原理之前开口:
“教授,船跟打捞队员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差你的范围,就能开始作业了。”
“我们得快点儿。”
他把少校那套理论拿来用:
“马上就要进入六月,随时可能变天。”
教授点点头,对此表示认同:
“没错,所以我们得加紧速度。”
“为了节约时间,我觉得我应该跟随打捞船一起行动。”
“这样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打捞方向。”
西奥多问他:
“你准备跟哪艘船?”
教授没听懂,疑惑地看着他:
“什么?”
西奥多指指少校:
“安德鲁斯少校准备派三条打捞船配合打捞。”
教授有些吃惊地看向少校。
少校摇摇头:
“不管我派了几艘打捞船给你们,非专业人员都不能上船。”
他解释道:
“打捞作业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安全,尤其是考虑到时间紧张,可能需要夜晚作业。”
“你们都不能上船。”
教授顾不上纠结三组打捞队伍的事了:
“少校先生,我对波托马克河进行了数月的跟踪研究。”
“我每天都会来河边记录数据。”
“我对波托马克河了如指掌。”
“而且我有过跟船打捞的经验。”
少校打断他:
“既然你了解波托马克河,就应该清楚,它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温顺。”
“而且让平民跟船出航,是违反规定的。”
他指指地面:
“你可以待在这儿。”
“打捞船会每隔一定时间向这里进行一次汇报。”
教授还不死心,摇着头表示,在这儿跟在船上是不一样的。
少校盯着教授,提出反驳:
“相信我,在这儿得不到的信息,在船上一样的不到。”
如果教授不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如果教授不是伯尼找来的河流专家顾问,少校早让人把他丢水里去了。
教授沉默数秒,点了点头。
少校也点头:
“很好,现在我们再来确定一下打捞范围跟打捞边界。”
教授将地图铺在航道图旁边,就着上面的标记讲述。
少校则拿着笔,对西奥多指出的范围进行修正。
教授在电话里只提到了几个标志性方位,它们的连线圈出的区域并不等于其得出的实际打捞范围。
实际打捞范围是一个完整的,不规则的封闭几何图形,受波托马克河复杂的水文情况影响,它的边缘参差不齐。
少校跟教授商议后决定,将打捞范围划分成了三片区域,分别由三组打捞船负责。
第一片区域位于潮汐湖西南侧,打捞船将沿着俄亥俄大道西南段沿线的岸边进行作业。
第二片区域在东波托马克公园的整个沿岸,打捞船将从北侧出发,一路搜索。
最后一片区域位于亚历山大港一侧,打捞船会从斯莱特港码头下游出发,途经亚历山大港造船公司,一路向南,最终抵达琼斯角公园上游区域。
…………
下午四点半,雪佛兰驶入第十街。
街道两边已经陆续有妓女在工作了。
伯尼开着车,询问沃尔特·普里切特街上的情况。
沃尔特·普里切特摇摇头,表示他对这里也不熟悉。
他告诉众人,以前这里很热闹,尤其到晚上七八点钟时,街道两边会站满姑娘,以供顾客挑选。
比利·霍克神情古怪地指指前方,问他:
“像这样的‘老姑娘’吗?”
在他们前面十几码的地方,有一个身穿红色紧身连衣裙的妓女正靠在路灯上等待生意。
沃尔特·普里切特摇摇头:
“那时候这儿更多是年轻的姑娘。”
比利·霍克追问:
“那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沃尔特·普里切特沉默片刻,给出回答:
“我也不清楚。”
伯尼跟西奥多齐齐朝他看去。
沃尔特·普里切特避开两人的目光:
“后来市政厅(特区专员委员会)开始到处建大楼,西南区涌入大批的建筑工人,这条街上的姑娘们为了生意方便,都跑去工地附近了。”
“现在留在这儿的,基本都是连建筑工人也不愿意找的。”
伯尼没有为难沃尔特·普里切特,他把车停靠在路边,准备跟这里的妓女接触一下。
这一举动立刻吸引了周围几个妓女的注意。
距离雪佛兰最近的,是那位红色连衣裙的妓女。
她小跑着冲了过来,死死地扒住车窗,急切地向伯尼推销着自己:
“嘿,帅哥!一个人吗?想找个伴儿放松一下吗?”
她的语速很快,笑容勉强而职业,露出有些发黄的牙齿:
“我很便宜的,什么都能做,只要十美元……不,五美元!只要五美元就行!”
她探头往车里看了看,停顿片刻,脸上堆迭起层层迭迭的皱纹:
“四个人?四个人也可以,但是要加一点钱。”
伯尼掏了掏兜,转身看向西奥多。
西奥多与他对视片刻,掏出几张纸币递过去。
看见纸币的妓女更兴奋了,语速再度加快。
伯尼挑了一张面额最小的抽出,递了过去。
红色连衣裙的姑娘迟疑片刻,伸手去抓纸币:
“2美元不行,2美元只能…”
伯尼连忙打断她:
“我们不是来找乐子的。”
女人愣了一下,警惕地看着他。
伯尼把纸币往外递了递:
“我想打听个人,如果你能提供一点信息,它就是你的了。”
他用另一只手指指后座的沃尔特·普里切特,警告女人:
“这位是第七分局风化组的普里切特警探,如果你敢骗我,我就让他跟你交流。”
沃尔特·普里切特配合地往前凑了凑,还摸出警徽亮给女人看。
女人迟疑着松开了扒着车窗的手。
伯尼将死者的信息描述了一遍,静静地等待着女人的回答。
女人欲言又止,犹豫片刻后摇了摇头:
“抱歉,我没见过她。”
伯尼也不失望,摸出两个5美分的硬币递了过去。
女人收起硬币,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之前没抢过她的其他妓女以为伯尼对她不满意,立刻冲了过来。
伯尼将对付女人的那套说辞一遍遍重复。
这些女人比想象中的要更老实,更胆小。
伯尼一路走走停停,花出去几十枚硬币,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见过死者。
回到司法部大楼,正好赶上下班时间。
比利·霍克松了口气,连办公室门都没进,就在停车场跟西奥多与伯尼打过招呼,风一样冲了出去。
伯尼往出口方向看了看,悄悄对西奥多说:
“我敢打赌,他绝对是去约会了。”
西奥多看了他一眼,摇摇头:
“不赌。”
两人回到地下一层办公室,收到了第三分局寄过来的验尸报告。
验尸报告里面掺杂有大量的照片,足足三四英寸厚。
报告保持着第三分局的一贯风格,面面俱到,详细无比。
西奥多盯着死者颈部的照片看了一会儿,递给了伯尼。
伯尼看了看照片,不解地看向西奥多。
西奥多把胳膊抬起,曲肘比划了一下:
“死者是被凶手用胳膊勒死的。”
伯尼又看了看照片,依旧不解。
西奥多指指照片上的勒痕:
“如果凶手使用带状凶器勒死死者,索沟应该呈水平走向,完整地环绕颈部。”
他找出死者脖颈侧面跟背面的照片:
“索沟在这里(颈后部)不应该中断。”
顿了顿,他把报告翻到死亡原因与方式分析那一段,一本正经地指给伯尼看:
“第三分局的法医也认同我的观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