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楚史有八百年,根据周天子时期可以分为前四百年与后四百年,也可以从周昭王南征开始确立楚国的建立。
范增老先生是最喜楚辞的,并且他老人家很喜老庄道家。
直到始皇帝三十九年,春。
一直到了二月,琅琊县的阳光终于温暖了许多。
海风吹过的时候,也不像冬日里这么冷了。
经过一个冬天,海边的海鸟也多了。
高走过渔村,见到了正在教书的稂,随着稂一声声的念,孩子们也在跟着读。
“劳有所得,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辨是非,知荣辱……”
孩子们齐声念诵的声音很动听。
听着他们的读书声,高面向大海,又想起了如今正在治理的国家的秦廷,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明辨是非,让他们知道保护国家与家人,维护天下和平是正确的事。
这些孩子们自小就要知道,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
如此一来,这些孩子也懂得如何处世,如何成为一个活得更好的人。
当然了,就是这劳有所得四个字,就足够秦廷这么多人,奔波大半生。
稂结束了一堂课,走到外面就见到了公子高,他行礼道:“公子。”
高回道:“刚听你讲课了。”
稂道:“每年教来教去就是这些学识。”
“我觉得这些学识很重要。”
稂问道:“近来与范增老先生相处得如何?”
“挺好的。”高望向南方,又道:“老先生告诉了我很多在典籍中没有记录的事,可要编写更好的楚史,我觉得还要亲自去楚地看看。”
稂道:“我在楚地有一些朋友,曾经有一个朋友叫萧何,不过他如今在关中,还有一个朋友叫作刘季,你去了楚地可以去中阳里乡的泗水亭。”
“好,我记下了。”
打量着公子高,稂眼神中多有感慨,他还记得当初公子高还在敬业县读书,那时他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没想到如今已是二十余岁的年轻人,大抵是编写史书的缘故,这位公子看起来更加的平静。
读史书,看多了兴与亡。
多半正是如此,才会让公子高改变这么多,神色上时常是平静的。
公子高又道:“有时,我不同意老先生的观点,老先生觉得秦一统天下是因秦有王翦与商君,但在我看来秦的东出大军是关中的老妇老农用一亩亩的田养大的孩子,大军是老秦人用一碗碗的粮食养出来的,是老秦人的血和汗水种出来的粮食,正是这些粮食养大了一个个的秦军。”
“这些血汗,才是史书上不能忘记的,才是兄长让我寻找的历史,这天下的人们才是历史,我该如此看待历史,这才是史书最不能忘记的事迹,不是吗?”
稂颔首,道:“我与公子一样都是在商颜山下长大的,我们自小就明白这天下绝大多数的人是庶民,而非贵族……就算是选用官吏,公子都是偏向庶民的,庶民因此为荣,身为庶民而觉得骄傲。”
公子高点着头,道:“我打算走了。”
“几时走?”
“我将豆腐的制作方法留下,我就走。”
稂迟疑地看着他,疑惑道:“还会做豆腐。”
公子高道:“我在敬业县看过学过,没什么难的。”
稂笑道:“太好了。”
与稂谈完,公子高就去了徐福的县府告别。
在临走之前,公子高将豆腐的制作方法告知了徐福。
徐福也亲手点出了豆腐,还有那句神奇的话,看花点卤。
临近三月的时候,徐福与稂都吃到了他们做出来的豆腐。
公子高又回到了琅琊台,整理了他自己的行李之后,最后看了看那个巨大的浑天仪,在秦军的护送下离开了琅琊县。
从琅琊县前往楚地的路上,公子高还在看着有关项梁的事迹。
公子高沿途问询了一些官吏,他们都还在追查项梁的下落,项梁最近的一次踪迹是在江东。
公子高没有去江东,而是来到了稂所言的中阳里乡,泗水亭。
在中阳里乡县令的带领下,众人都见到了这位皇宫的公子。
他虽不是公子扶苏,但却是公子扶苏的弟子。
公子高也在众人的目光下先来到了泗水亭。
亭长刘季亲自迎接着公子走入村子里。
公子高看着刘季,询问道:“你今年五十?”
刘季想了想道:“四十有九。”
公子高又是错愕一笑,心中暗想与父皇年纪相仿,又道:“我在关中虽未见过萧何,但我从渭南郡守司马欣的口中,听说此人,此人如今是渭北泾阳县的县令。”
刘季点着头,道:“萧何我们中阳里,最厉害的人。”
公子高爽朗地笑着点头。
在场的众人看着公子高与刘季能如此相谈,好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
要说刘季此人确实善言语,但能够皇帝的儿子谈成这样,众人确实傻眼了。
刘季陪在公子高的身边,虽说是满脸的笑容但后背的汗意越来越重。
“听闻在这中阳里谁都愿意听你刘季的号令,在这中阳里你刘季是有名的人,在这县里县外,哪怕是周边路过的豪侠,都要给你刘季几分薄面?”
刘季忙行礼道:“季,不过一介亭长,岂敢。”
公子高望着泗水亭的情形,让众人都散去,也让刘季也回去了。
而后,高找到了这里的支教书舍。
找到了在这里支教的夫子荆。
荆正在给刘肥与刘盈讲解春秋,抬头见到了公子高来了,先是错愕。
两人的年纪相仿,当年大家都是一起在商颜山读书的好友。
他迟疑道:“公子?”
高笑道:“荆,多年不见了。”
“哈哈!”荆上前,拉住公子高的手,朗声道:“数年不见,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相见。”
“我也是听了稂说,你在这里支教。”
荆高兴得眼角泛红,他道:“这些年来,我只与稂有过书信往来。”
公子高道:“近来我在各地走动,就想来看看你们这些支教夫子,当初写字都写不好的人,没想到竟然开始教书了。”
“哈哈,我还记得当年公子不想学儒,还被老夫子数落。”
刘肥与刘盈已十分礼貌地站到了一旁,将位置空了出来,老师这里来了一位很重要的客人。
这个客人应该是老师的玩伴。
荆又道:“刘肥,刘盈你们先回去吧。”
“是,老师。”两个孩子又向公子高行礼,就一起离开了。
公子高瞧了眼这两个孩子,道:“是你的弟子?”
荆道:“整个村子的孩子都是我的弟子,他们两人学得最快,别的孩子还在学论语,他们已在学春秋了,就多教两句,他们也是泗水亭亭长刘季的孩子。”
“我来时就见过刘季,此人在丰邑倒是有些名望。”
荆道:“刘季在丰邑确实有些名望,此人讲信义重诺又多谋,在这泗水亭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不过此人才学实在太浅,底子太差了,就算现在有了升迁令,即便他的功绩被秦廷看到,他的才学多半走不远。”
公子高道:“基础不好。”
荆道:“他常说他都五十岁了,还学什么,而且……”
言至此处,荆又道:“最烦心的,就是刘季的家事,不说也罢。”
公子高递给他一卷纸,又道:“这是咸阳发给你的,你已被任职学士了。”
荆看到这一纸任命,倒也没有太过高兴。
“你不用离开这里,你虽被任命为学士,你依旧能在这里教书。”
“老夫子如何了?”
公子高道:“你还记得章敬吗?”
荆道:“我当然记得,他不是章邯的孩子吗?我走时他才七岁。”
公子高道:“他如今是老夫子门下最优秀的弟子……”
两人坐在书舍内,一边喝着酒,一边说着近年来的变化,书舍外站着一队队的秦军。
毕竟,公子高是皇帝的儿子,也是公子扶苏的弟弟。
秦军不得不重视起来。
听罢,公子高的话,荆道:“章邯大将军戍守西北,章敬一直都由老夫子抚养,说来也是……老夫子与章邯将军也算是生死之交。”
公子高又道:“我来楚地想知道一些有关楚国旧贵族的事。”
说起楚国的旧贵族,荆道:“我见过项籍。”
“项籍?”
“嗯,那人叫项羽。”
公子高回忆了片刻,道:“项羽是项梁的侄儿,项梁是当年楚国的大将军项燕之后。”
荆道:“我离开吴中之后,才知道项籍之事,那是一年前的事。”
闻言,公子高就来了兴致,继续问着。
荆曾在楚地的吴中支教,在那里认识了项羽其人。
两人在一些理念上有诸多矛盾,项羽觉得他要带着楚人复楚,但究竟是他要复楚,还是楚人要复楚。
到底是真是楚人的一腔肝胆热血,还是他项梁的一己之私,要带着这么多的楚人重走老路。
现在的楚人当真愿意复活当年的那个楚国吗?
为此,项羽好几次找荆来理论数次。
荆又道:“我觉得项羽还未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我的话一定给了触动,他叔父给他的复楚信念该是动摇了。”
听罢他的话,高又道:“攻心?”
荆道:“救他,发自真心。”
高接着道:“这样的攻心,才厉害。”
荆笑了笑,又饮下一口酒水,道:“我们这些支教夫子就是这样,如项梁那样的人对我们有误解,项梁不让项羽看我们的书,是他害怕且心虚,可惜我现在不知他下落,等到我再见项羽,我觉得我可以劝动他。”
高对项氏的事更有兴致了。
当年的齐鲁博士虽说都已不在了,可这些反秦的六国旧贵族甚是有意思,恰恰是要反秦的人,全是当年的旧贵族。
与荆一直相谈到夜里,公子高就离开了泗水亭,他去了中阳里的县里居住。
而就在夜里,公子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了下来,让人送去的关中,给自己的兄长公子扶苏。
翌日,对刘季而言,今天本是很寻常的一天。
但当公子高来到泗水亭之后,刘季一打开家门就见到了一群丰邑的乡老站在门口,他们手上都带着礼,脸上带着笑容。
眼见对方要进来,刘季急忙上前一步,先拉住了众人,将门关上,自己拦着众人,不让他们打扰自己的妻小与老父亲。
众人的贺礼,刘季没有收下,把人都一一赶走了。
其实众人的贺礼也没什么贵重的,譬如说一匹布,或者是一只活鸡,或者是鸡蛋,其中最好的,就是一块牛肉。
当众人离开之后,刘季坐在家门口还在发愣。
“父亲,我去书舍读书了。”
“去吧。”刘季看着门前的一堆东西发愣。
公子高来了一次,他刘季终究是与以前不一样了,刘季发现就连自己的妻子吕雉都客气了许多。
但吕雉有吕雉的底线,就算是如此,他刘季依旧不能将曹氏请入家中。
刘季整了整自己还显得还算较好的衣裳,对刚出门的父亲交代道:“这些东西一律不得拿进家门,放在外面就好。”
老太公向来是明事理的,点着头答应了儿子。
昨天只是公子高来了一趟泗水亭,他刘季依旧他的生活,今天要去田地里忙农活,种地还是很重要,这年头除非你去烧杀抢掠,否则你若不种地不劳作,你就真的会饿死的。
田地里的晨露还在,刘季踢走一直蹦脚边的小青蛙,见到自己的好兄弟樊哙来了,他便紧了紧裤腰带,与一众乡里的老哥哥们开始种地。
农忙一直到午时,刘肥就来了。
刘季双脚还在田里的淤泥中,见到儿子蹙眉大声道:“你来做什么?”
刘肥递上一个竹筒道:“夫子荆说菊花泡水,可以治内火发作,口齿生疮。”
刘季接过竹筒,道:“你回去吧。”
“嗯,父亲我回家了。”刘肥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又快离开了。
刘季打开竹筒的盖子,喝了一口温热的水,一口气将其喝完了。
樊哙凑上来道:“大哥,肥儿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刘季冷哼一声,神色颇有些得意道:“菊花泡水就能治病了,夫子荆……这世道当真是要变得不一样了。”
……
PS:晚点还有一章,大概一个小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