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唐协律郎 > 0305 太常八署四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洛阳太常寺位于洛阳宫的东城,尚书省官廨的南面。这一片区域张岱也是往来多次,但主要还是去尚书省,倒是没怎么留意太常寺。

    他这里刚刚走进东城承福门,门侧便有一名身着浅青袍服的中年人快步迎了上来,远远便向他拱手道:“张协律,下官乃是太常录事赵岭,奉命于此恭待,引领协律入署。”

    “有劳赵录事相迎!”

    张岱也没想到太常寺安排的还挺周到,于是便走向这录事赵岭,一边与之作揖见礼一边又笑语问道:“请问赵录事,与我同日受命的新任太乐丞王谦已经入署了吗?咱们要不要于此暂候片刻?”

    “王丞他、这位王郎不会来了,其父王左丞日前派遣家人来告家中逢丧、老父病逝,只能敬谢授命、归家治丧。”

    赵岭闻言后连忙又说道。

    张岱听到这话不免一愣,心道琅琊王氏这么有尿性的吗?授的官不合心意,直接宁死不从?

    当然这也只是一时谑想,情况多半还是凑巧。这要是东晋南朝时候,这些世族摆架子,搞什么“安石不出奈苍生何”的把戏也就罢了,但在如今的盛唐,还是抖不起这种威风的,你不当官有的是人。

    就拿中唐对科举深恶痛绝的李德裕来说,他爷爷照样得伸头瞪眼的参加科举考试,要不然就连个出身都混不上。

    既然王谦不来了,张岱便在赵岭的带领下直往太常寺官署而去。途中赵岭又向张岱讲起太常寺的一些渊源与规矩,所讲解的也都非常详细。

    大唐朝廷中枢,三省六部是主管行政决策与执行,九寺五监则就是否则管理具体的事务。

    太常寺作为九寺之首,司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医卜术数等诸事,下辖有八署四院。

    其下属机构有两京郊社署、诸陵署、永康兴宁二陵署、诸太子陵、太子庙署,以及两京齐太公庙署,这就是所谓陵庙群祀,合计起来便是郊社、太庙、诸陵三署。

    简而言之,如果太常寺玩忽职守,李唐这历代先皇们都得断了香火供奉。

    当张岱听到赵岭介绍诸太子陵庙署时,心内不由得感叹到底是我大唐讲究啊,尊重传统。

    这些太子们,往往都是玄武门事变或其他政斗里淘汰出来的失败者,诸如隐太子李建成、章怀太子李贤、节愍太子李重俊等,尽管在斗蛊中被淘汰出局,但也给他们建立陵庙以享供奉。

    除了诸陵庙署之外,太常寺下属还有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太卜署、廪牲署等下属机构,基本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其主管职能,廪牲署就是专门给诸陵署提供祭祀三牲等祭物的机构。

    所以整个太常寺的结构还是非常庞大的,单单在署官吏就有数百人之多,而具体到太常寺所管辖的人员,具体便是太常音声人,太乐、鼓吹等署乐户,诸州番上乐人,太常杂户,诸陵户等等,足足有数万人之多!

    “太常寺居然管辖这么多人?”

    张岱听到赵岭的介绍后,也不由得惊诧的瞪大双眼。原本他还以为畿内也就只有南北衙才能直接管辖这么多的人口,现在看来太常寺似乎也不遑多让啊!

    赵岭眼见张岱这吃惊模样,也颇有几分自豪的笑语说道:“这还是当今圣人将雅俗分流,别置左右教坊以置俳优百戏并按习俗乐之故,若在之前,则教坊所辖之工奴更多。”

    “这么多人,总不会都居住在大内吧?”

    张岱又忍不住追问道,他心里想的是老子管了这么多人,总得知道去哪里召集,来日再跟北衙干仗的时候,就知道去哪里找帮手了。

    “诸署乐奴番上则居于诸内苑之间,平日也散居诸坊,洛北通远、兴义等诸坊,俱内外乐人聚居所在。”

    赵岭倒是不清楚张岱心内盘算,听到这问题后只是耐心作答。

    张岱暗暗将这几个地点记在心中,打算抽个时间就过去探探路。

    唐代长安、洛阳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会,同时也工商发达,但即便如此,单纯的工商业也支撑不起这么大体量的脱离耕织产业的城居人口。

    因此两京之中的市民群体,存在着大量的围绕达官权贵们提供各种服务的官奴婢。而隶属太常寺的乐户、杂户等人口,在其中就占有一个相当可观的比重。

    真要讲人多势众的话,其实并不逊色于南北衙多少。单纯数量而言,在这皇宫内外的乐工人数还要超过了南北衙的宿卫人员,毕竟随随便便一场大朝或宴会,参与的礼乐人员可能就多达数千!

    虽然说这些人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组织整编,但北门同样也存在大量斗鸡走狗之徒。唐隆政变固然打响了北门万骑名头,但也有许多伶人乐工参与其中,真要斗狠起来,并不逊色北门多少。

    了解到这些后,张岱心内直叹他算是来对了地方。从对抗北衙的角度而言,他就算是到了南衙担任将官,多半也只会是一个挂职的虚名,不可能实质性的掌握兵马。

    因为职权范围和重要性比较高,所以太常寺的官廨规模也是不小,较之北面的尚书都省都不遑多让。官署大门开阔,走进其中布局也是亮堂堂的、让人心旷神怡,看着甚至比中书门下两省都还更气派一些。

    这倒也很正常,因为洛阳宫的东城是武则天年间宰相李昭德所督造,规划格局要比原本的皇城更开阔一些,迁移到这里来的官署便也修造的更加阔大,不必像皇城中那样局促狭窄。

    太常寺官廨前后数进,左右还有通廊并联排的庑舍,前方主要是诸署办公之地,各署令丞判官在堂中判处署务。他们需要穿过前庭,才能进入太常寺的官署正堂,这里便是太常寺直属的官员们办公场所。

    后方还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庭院,又被分隔成大大小小不同的院落,便是存放卤簿文物的仓库,还有太乐、鼓吹诸署乐人居住以及教习排演舞乐的场所。

    “这里便是都寺厅事堂,日常大卿、少卿等必有一人于此直堂。张协律就职后,每日在直时、午前也需坐堂备事,直堂官长言退之后才可归舍自处。”

    听到“坐堂”这个班味十足的词汇,张岱也不由得叹息道一入公门深似海、从此非复自由身啊!

    他在赵岭的引路下趋行登堂,旋即便见到堂案后正有一名身穿绯红官袍的中年人正端坐席中,赵岭入前作拜道:“启禀韦少卿,下官奉命引领新任张协律登堂拜见官长。”

    “下官协律郎张岱,见过韦少卿!”

    张岱也连忙入前作揖见礼,同时打量几眼这位长官。

    太常寺有太常卿一员,便是张说的好基友崔日知。太常少卿两员,一个是前宰相韦安石的侄子韦縚。

    另一个原本曾经是张九龄,张说被罢相时,张九龄作为其心腹也从中书舍人位置上被转任为太常少卿,而在年初那一场政治风波中,张九龄又被外任冀州刺史,但张九龄不愿前往河北而直接辞职,之后又转任洪州都督,业已南下就职。

    如今继任张九龄之职的另一个太常少卿,名为薛縚。

    两名太常少卿不只名字相同,身份也颇有类似,都是当今圣人的亲家。韦縚乃是圣人第四子、棣王李洽的丈人,至于薛縚则就更牛逼一点,乃是当今太子的丈人。

    今日在堂当直者便是太常少卿韦縚,见到张岱登堂后,他脸上便也露出笑容,自席中微微起身道:“日前得悉张郎选授协律郎,将有才倾当时的少年俊才入此处事,某等寺署官员俱甚庆幸,皆盼早至。今日一观,张燕公所亲教授门中贤秀确是可观!”

    韦縚对张岱的态度还算热情,接过张岱呈交上来的授命敕书与告身,勘验无误后便又发给随身鱼符,如此张岱便算是办完了入职手续,正式成为了太常寺下属的官员。

    “不遭礼祀,太常便是闲司。张协律也不必急于就事,且在赵录事引领下周游寺署,熟悉一下衙署人事去罢。”

    韦縚在办理完张岱的人事手续后,便又对他摆手说道。

    张岱闻言后便起身告退,又和赵岭一起走出了都事堂。赵岭站在廊下望着他笑语问道:“张协律打算从何处游览寺署?”

    当然是声色最美、伶人最多的地方啊!

    张岱心中暗自嘀咕一声,但自己刚刚来上任,总要维持一下端庄,他指着都事堂后方一座高楼询问道:“这楼宇危高,立在廨中很是突兀,究竟作何用途?”

    整个太常寺建筑布置有序且格局大气,唯独在这大堂后方耸立着一座高楼,仿佛平地立起一根木棍,瞧着有些扎眼,这自然引起了张岱的好奇,心中暗自嘀咕莫不是什么天文术数又或地理风水的一个阵眼?

    自己可不要因为无知轻率而做出了什么唐突冒犯的举动,究竟是个什么情况自然得打听清楚。

    “这楼宇、这楼宇确是事出有因,下官告事后,请张协律以后在署中也不要轻易谈论!”

    赵岭听到这问话后,脸上便流露出几分尴尬与警惕之色,他向左右望了望,才又凑近张岱小声讲述起来:“这楼为崔大卿所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