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七百三十九章 二请封禅,不准!(今日第一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仪殿中,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身侧坐着皇后苏淑。

    前方的平陛上,坐着太子李象和文成公主。

    大殿左侧坐着长孙无忌,李勣等一干朝中宰相和无数朝臣。

    大殿右侧左侧梁建方,苏定方,契苾何力,李君羡,李德謇,席君买,裴行俭,甚至还有狄仁杰等一干军中将来。

    在整个两仪殿外,还有无数张桌几上摆着美酒佳肴。

    大军班师,献俘太庙。

    皇帝大宴群臣和军中有功将士。

    ……

    李承乾目光扫过梁建方,梁建方的脸上依旧带着一丝没有收拾起来的哀切。

    祭祀太庙,面对先帝。

    对于他们这些老臣来讲,冲击太大了。

    李承乾收回目光,看向群臣叹声道:“吐蕃遗孽,虽频有负恩,其今则然,其人何罪?且全其生理,遂彼物情,鸿胪寺择地安置,以其归养长安。”

    鸿胪寺卿李义表站了出来,拱手领命。

    殿中群臣神色也全部收敛起来。

    善待俘虏,这是应有之情。

    历代对于献俘太庙的俘虏,都会有所优待。

    李承乾再度抬头道:“此番军中大胜,诸将各有功劳,吏部兵部都已经查实功劳,有所封赏,孙卿!”

    侍中孙伏伽站了出来,从托盘之中拿起圣旨,然后看向群臣道:“惟永惟十五年,岁次癸亥,七月庚申,朔初三壬戌日,皇帝若曰:

    於戏!

    周礼命卿,六师成务,汉图拜将,三杰雄才。

    逻些道行军大总管,逻些道安抚使,蕃州大都护,蕃州都督,检校蕃州刺史,代国公梁建方,识度宏远,才略优赡,博综机务,兼资文武。

    可辅国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领太子宾客。

    诸勋如制。

    钦此!”

    “谢陛下隆恩。”梁建方快步地从桌几之后走了出来,然后叩首谢恩,然而他的话音还没有落下,他就突然一顿,抬头道:“陛下,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宰相。

    梁建方满脸愕然,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被授封宰相了。

    李承乾坐在丹陛之上,看着梁建方愕然的模样,不由得轻轻笑了起来。

    片刻之后,李承乾才开口道:“爱卿听的没错,的确是同中书门下三品。”

    “陛下,臣何德何能!”梁建方满是惶恐的拱手。

    “怎么,你以为真的宰相,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吗?”李承乾摇摇头,说道:“且不说你灭国西突厥,灭国西吐谷浑,灭国吐蕃这样绝世之功,光是吐蕃治理诸事,就需要蕃州大都护需要宰相身份。”

    李承乾抬头看向群臣,神色已经凝重起来:“吐蕃方圆广阔,内外有民两百余万,治理颇为不易,稍有不慎,朝中数十年辛苦就会化为乌有,所以治理之事,必须慎之又慎,所以才有了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兼理吐蕃。”

    吐蕃方圆广大,内中部落无数,谁也不知道哪天就会有什么矛盾发生,甚至在最后导致吐蕃动荡在一起。

    一旦有枭雄出世,说不定大唐会再度被赶出吐蕃。

    那么这样一来,朝中几十年的辛苦就彻底化为泡影。。

    说没有就没有了。

    “另外,朕不仅让你同中书门下三品,还让你兼任太子宾客,蕃州诸事,东宫诸卿虽不参与治理,但出谋划策正是他们擅长,如今整个让他们帮你筹划,已尽全功。”李承乾看向一旁,低声道:“太子!”

    李象赶紧站了起来,对着梁建方拱手道:“梁师!”

    “不敢!”梁建方赶紧对着太子行礼。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便如此吧。”

    “是!”梁建方一愣,随即苦笑着拱手道:“臣领旨。”

    他成了宰相,他梁建方这么个大老粗竟然也成了宰相。

    走回桌案之后的一瞬间,梁建方的目光无意间扫到了一旁,苏定方,李君羡,李德謇,裴行俭等人,个个眼睛发亮。

    ……

    李承乾对着孙伏伽微微点头,孙伏伽再度躬身,同时拿起了新的圣旨,然后高声道:“惟永惟十五年,岁次癸亥,七月庚申,朔初三壬戌日,皇帝若曰:

    於戏!

    夫成俗康邦,寄深于岳牧;宣风阐化,任重于循良。

    惟尔逻些道行军前军总管,左屯卫大将军,武邑县公苏定方,体量凝整,理怀贞赡,能官著于纲纪,令德表于平反。

    可西昌州都督,右卫大将军,武邑郡公,诸勋如制,

    钦此!”

    苏定方从桌几之后站了出来,然后单膝跪倒在地,沉沉拱手道:“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李承乾微微点头,看着苏定方道:“西昌州位置要害,南接蕃州,东临兰鄯,北过祁连山而至沙肃,西抵安西大都护府,甚至西突厥西域诸国,另外还有羊同苏毗,亦在你的统辖之内。”

    如果说梁建方需要治理蕃州两百万前吐蕃百姓,局势艰难,那么苏定方治理西昌州,也绝对不会轻松到哪里去。

    最直接的,就是羊同苏毗。

    因为唐古拉山的阻隔,蕃州对羊同苏毗的治理可能有些鞭长莫及。

    只有西昌州,西昌州通往蕃州的道路,全部都要通过羊同和苏毗,只有他最好插手其事。

    尤其苏定方还是羊同国相,所以此中诸事,以他为西昌州都督最为合适。

    “臣明白,陛下放心。”苏定方很郑重的拱手,这里面的难点,他看的清清楚楚。

    李承乾笑笑,说道:“苏毗羊同,党项吐谷浑,哪怕西突厥,朕都并不担心,朕需要你额外关注的,是波斯和大食,一旦西域有变,西昌州要随时能够出兵,知道吗?”

    “臣明白。”苏定方重重躬身。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笑笑,说道:“爱卿心思缜密,只要谨慎一些,朕便无比放心。”

    “臣谨遵陛下教诲。”苏定方认真躬身。

    李承乾微微摆手,苏定方这才退回到了桌几之后。

    ……

    孙伏伽继续拿出一封圣旨,对着群臣高声道:“惟永惟十五年,岁次癸亥,七月庚申,朔初三壬戌日,皇帝若曰:

    於戏!

    姬历初冲,是资方郡之列;汉国攸永,往隆南北之军。

    左金吾卫将军,武昌郡公李君羡,执心刚强,临事果决。

    可洪国公,左金吾卫大将军,授镇军大将军。

    诸勋如制。

    钦此!”

    李君羡深吸一口气,从桌几之后走出,跪倒在地,沉沉叩首道:“臣,李君羡,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话到最后,李君羡的声音,有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和哽咽。

    李君羡是不同的,他和所有人都不同。

    当年一句“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自立”,差点将他打入深渊。

    如果不是皇帝在最后关头替他说了话,说不定李君羡早就成了刀下冤魂。

    然而即便如此,李君羡也不得不躲到通天河畔,待了十五年,两任吐蕃大军统帅,全部都死在他的手上,如今又有灭国之功,这才得以重返长安。

    李承乾轻轻点头,叹声道:“爱卿辛劳,朕心中有数,如今回了长安,就好好的替朕看着整个长安城吧。”

    “臣领旨,谢陛下!”李君羡这才稍微收敛,回到了班列之中。

    孙伏伽再度拿起圣旨,宣读奖赏。

    从契苾何力,到辛獠儿,到殷元,到裴行俭,到韦待价等等军中诸将都各有封赏。

    甚至就连狄仁杰,也从殿中侍御史,升任侍御史,并被授从五品下朝散大夫,可以说他从侍御史到五品官,不管是地方州长史,还是六部郎中,九寺寺正,又或者御史中丞,给事中,中书舍人,或者太子舍人,起码这条路打通了。

    狄仁杰脸上虽然有所喜色,但是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从今日开始,他的官职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突飞猛进了。

    说不好从六品到五品这段过程,他需要起码十年的磨砺。

    朝制是一回事,真正让狄仁杰明白的,是皇帝的用人方式。

    皇帝如果真看重一个人的话,他会尽可能的对他进行磨砺。

    当然,五品以下的时候,官职的提升是很快的,但是到了五品,就不仅仅是磨砺,而是考验也要来了。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了狄仁杰一眼,收回目光,然后才看向群臣,微微举杯道:“诸卿,如今四夷震服,百姓安定,虽然说军中日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今日,诸卿可以将一切居安思危之心放下,尽情畅饮,来,举杯,同享盛世。”

    “喏!”群臣点头,然后笑着将杯中酒举起,同时道:“贺长安盛世,贺陛下万年!”

    “同贺!”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将杯中酒举起,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李承乾目光看向前方道:“来人,舞!”

    李承乾话音落下,鼓乐声瞬间响起,同时数十名穿着妙曼襦裙的宫中姑娘从两侧进入殿中,然后与鼓乐相应,在整个大殿之中,开始翩翩起舞起来。

    整个大殿之中,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李承乾脸上也不由得满是笑容。

    ……

    不知不觉当中,宴席已经到了尾声。

    觥筹交错之后,众臣的脸上已经满是酒红一片,眼神迷离。

    鼓乐间歇,一道身影从桌几之后站了起来,然后在众人不经意间走到了大殿之中跪下,然后拱手道:“陛下,臣,兵部侍郎韩瑗有奏。”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韩瑗微微眯眼道:“韩卿啊,有什么话,直言便是。”

    “是!”韩瑗躬身,然后认真的拱手道:“陛下,如今大唐军威凛冽,四夷敬服,天下安定,百姓安居,臣以天下万民,请陛下封禅嵩山!”

    说完,韩瑗直接在殿中跪了下来。

    一时间,整个大殿之内彻底的安静了下来,殿中群臣看向韩瑗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羡慕,一丝嫉妒。

    这个家伙,可真的是会抓时机啊!

    自从三月份刘应道第一次请奏皇帝封禅被拒以来,朝中群臣虽然上奏不少,但是当朝提出却是没有的。

    毕竟这种事情,还是需要和皇帝有一些默契的。

    不是随便谁都能提请皇帝封禅的。

    一个惹恼了朝中大臣,说不好谁一个小绊子,就能让跌第一个大跟头。

    群臣的目光微微看向长孙无忌,朝中,谁都知道,韩瑗是太尉的人。

    尤其他还是多年的兵部侍郎,今日出言请封禅嵩山,实际上和东宫旧臣等刘应道是一个道理。

    李承乾坐在丹陛上,敲敲桌几,神色淡然的说道:“爱卿所言虽然有理,但蕃州新归,人心远未安定,还有东西突厥,内部一样人心蠢动,此番大战归来,军中将士的赏赐还没有完全发放到位,里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远未到圆满之时,所以,所请不准。”

    “是!”韩瑗躬身,神色凝重的退回班列。

    群臣面色凝重的低头,皇帝说话,从来不说无用之言,做事也不做无用之事。

    刚才所言诸事,怕是要好好的整理一番了。

    李承乾平静的笑笑,然后举起酒樽,看着殿中群臣说道:“今日大军班师,献俘太庙,有无限欣喜,来诸卿,一起举杯,贺大唐江山万年,永世昌盛!”

    群臣立刻齐齐举杯道:“陛下万年,大唐万年!陛下万年,大唐万年!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轰然的声音从整个大殿之外传来。

    甚至蔓延到了整个长安。

    李承乾淡淡的举起酒樽,将杯中酒缓缓的一饮而尽。

    他的眼神,在这一瞬间,闪烁起凌厉的寒光。

    是时候该进行下一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