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没钱赛什么车? > 277 从零开始的赛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游戏终究是游戏,相较于赛车模拟器有着本质的区别,F1也不可能出现什么氮气加速的场景。

    如果硬要类比的话,飞轮释放动能或者后世的DRS模式,勉强能起到“氮气加速”的效果。

    会心一笑之后,陈向北正式进入到模拟器训练状态。

    灵岩赛道总共有十八个弯道,同时遵循着设计师赫尔曼的一贯风格,必然带有高速重刹弯道,某种意义上符合陈向北的驾驶习惯。

    另外这条赛道的高低落差非常大,足足有41米之多,相当于十来层楼那么夸张,车手需要动态调整自己的速度。

    就好比同样的赛道长度,上坡跟下坡带来的加速时间以及刹车距离截然不同,意味着着陈向北除了弯道角度外,还得把赛道每一处高低落差记在脑海之中。

    不过开着开着,陈向北发现灵岩赛道并没有外界风评那么差,它的下限点更多在于安全冗余跟工程质量,赛道本身布局除了维修区入口的缺陷外,其他都还算在能接受范围之内。

    特别相比较欧洲一些古老赛道,新赛道要更为全面跟科学。

    偏偏陈向北喜欢危险跟挑战,甚至于刀尖上跳舞能给他带来热血沸腾的感觉。

    可能逐渐习惯极致的速度,就需要更危险的东西来刺激感官,就如同舒马赫会选择滑雪一样。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陈向北退役之后为了寻求刺激,选择去挑战曼岛TT也说不定。

    只可惜刺激归刺激,并不意味着能轻松统治。

    灵岩赛道的最快单圈为1分35秒585,红牛车手维特尔于2010赛季跑出来。

    历史上四届韩国F1大奖赛,恰好撞上了第一个红牛王朝时期,基本上这条赛道由维特尔给统治了。

    陈向北模拟器一圈跑下来,最快单圈为1分38秒874!

    说实话,当看到自己圈速成绩卡在1分38秒的区间,陈向北着实有些不敢相信眼前的数字。

    要知道F1中国大奖赛陈向北完成了帽子戏法,赛道记录、杆位、分站冠军全部掌控在手中,甚至于可以说打破了对历史级车手的仰望心态。

    结果能比维特尔慢了足足3秒?

    并且赛车模拟器的难度,要远低于真实赛道试跑,比如说高低落差以及防护墙视野盲区,还有可能出现的交通状况跟意外等等因素都没有,相当于理论上的最好赛车环境。

    按照这个成绩真到赛道上面试跑,陈向北能慢4秒开外!

    4秒差距,已经触发了排位赛107规则,也就是自身圈速比最快车手慢了超过107%,为了保障赛道安全FIA有权禁止该名车手参加正赛。

    毫无疑问这种结果,对于刚拿到分站冠军的陈向北而言,着实是有些难以接受。

    但陈向北性格有几个优点,情绪极其稳定算其一,其二便是“勤能补拙”。

    既然十圈跑不出圈速,那我就跑百圈。

    如果百圈不行,我就重复练习上千圈,直至触碰到天赋的上限!

    事实上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就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无非就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一个合理借口。

    陈向北不找借口,他会竭尽全力!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

    当HRT车队各项设备从集装箱里面弄出来完成装备,奥德托等人这才注意到陈向北还没从车手休息室里面出来,心中不由感到有些疑惑。

    莫非这小子趁人不注意先走了?

    哪怕奥德托见识过很多努力型车手,他都没有想到在大奖赛前夕设备组装环节,有一名车手能沉下心来默默驾驶数个小时模拟器。

    别忘记了,陈向北也仅仅是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正处于挥洒青春的阶段。

    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展现出自制力很正常。

    问题是现在没有,奥德托不认为陈向北能如此自制!

    可是当他来到车手休息室,看到陈向北坐在赛车模拟器前聚精会神驾驶的时候,奥德托着实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这小子的生命中,难道只有“赛车”一个选项了吗?

    走近一看,屏幕左上角显示着陈向北最快圈速,已经来到了1分37秒770的圈速。

    相比较三个小时之前,提升了差不多一秒。

    对于这个成绩,奥德托由于没有陈向北的上帝视角,就相当于没有维特尔的对比目标,自然无法第一时间定义快慢。

    不过按照他多年的赛事经验,一条完全没人跑过的5.6KM全新赛道,并且布局比较复杂跟危险,能跑进1分30秒出头的成绩,应该算得上优秀标准。

    “北,训练的如何?”

    看到陈向北一圈跑完,奥德托忍不住开口询问了一句。

    陈向北完全没意识到奥德托站在自己身后,突然听到声音差点吓一跳。

    面对奥德托的询问,陈向北摘下耳机用着略显沮丧的语气回道:“很慢。”

    “很慢?”

    奥德托疑惑不解,这个“慢”的标注从何而来?

    “嗯,这条赛道很多弯道,我都没有跑出过最佳走线。”

    “可能我新赛道适应能力,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好。”

    陈向北深知弱小跟无知不是生存障碍,傲慢才是的道理。

    从始至终,年少轻狂都是他的假象,内心却始终保持着谦虚跟好学的心态。

    但F1中国大奖赛的冠军,依然不可避免让陈向北有些信心膨胀,认为自己的天赋跟操控水平,已经不输于那些历史级GOTA车手。

    毕竟什么舒马赫、阿隆索、汉密尔顿,通通被自己斩于马下!

    哪怕就是开挂,你也得有基础不是?

    当面对韩国这条真正从零开始的赛道,没有了上辈子开挂的经验跟基础,陈向北就发现想要掌控的难度,远超自己的预料。

    就算自己提前做了准备,想方设法把赛车模拟器给运输过来,依旧无法抹平跟维特尔之间的圈速差距。

    说实话,对于维特尔实力的评价标准,至少在陈向北心中是不如目前同时代的舒马赫、汉密尔顿、阿隆索等人。

    原因就在于维特尔太挑车!

    适应能力同样是一名车手硬实力的体现,维特尔离开了红牛车队的赛车,表现可谓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职业生涯末期成绩更是拉胯到让人质疑的程度。

    以至于“水瓦”的绰号经久不息。

    同样是职业生涯末期开养车生,拉胯到惨不忍睹的莱科宁,却从来没有人质疑他巅峰时期的实力。

    区别就在于莱科宁能开迈凯轮单挑舒马赫,开法拉利战胜阿隆索,他的两个世界亚军跟一个世界冠军,含金量高到毋庸置疑的程度。

    如果自己连适应能力偏弱的维特尔都不如,那超级天才的认知可能就要打折扣了。

    “1分37秒770还不够好吗,你的理想圈速是多少?”

    “1分35秒。”

    “为什么有这个标准?”

    奥德托反问一句。

    既然没人跑过的赛道,就意味着不存在硬性指标。

    偏偏陈向北的语气,好像很执着1分35秒,那他怎么得出来这个判断。

    对此陈向北没有回答,他也无法回答。

    总不可能说历史上维特尔的杆位,就是跑出来1分35秒出头吧?

    陈向北只能转而说道:“车队设备已经组装完毕了吗?”

    “嗯,目前还差赛道布线,不过今天才周二时间很充足,明天就能全部完成。”

    “设备组装完成,就可以用中央电脑模拟理想圈,我认为灵岩赛道的最快圈速就在1分35秒左右。”

    每条赛道除了车手的最快单圈,还有用电脑模拟出来的理想圈。

    当初在铃鹿赛车学院的时候,陈向北的圈速比照对象,就是中枢电脑跑出来的理想圈成绩。

    既然无法解释维特尔的成绩,那就只能用电脑理想圈来当说辞了。

    “好,我让水谷翔先行模拟理想圈。”

    奥德托点了点头,就转身招呼数据工程师水谷翔,先用电脑去跑理想圈,再来对照陈向北的圈速成绩。

    短短十来分钟,软件模拟的数据就出来了,中央电脑跑灵岩赛道的理想圈速为1分34秒331。

    正常情况下,电脑理想圈比车手现场圈快个1秒左右,属于合理范围之内。

    不过随着车手熟练度增加,以及出现某些超水平发挥的情况下,现场圈会逐渐接近理想圈成绩,最夸张的时候会拉近到0.5秒以内。

    比如说后世维斯塔潘在25赛季的蒙扎赛道,就跑出了无限接近于理想圈的杆位成绩,还打破了F1历史最快单圈平均时速,达到了264.682km/h。

    灵岩赛道作为一条新赛道,想要第一年就跑出无限接近理想圈的成绩自然不可能,维特尔1分35秒585的圈速,某种意义上就是标杆!

    只是相比较陈向北的早有预料,奥德托看到电脑模拟理想圈成绩之后,心中就更为惊讶了。

    陈向北能说出1分35秒出头,就意味着他知道灵岩赛道的现实圈极限!

    而能知道极限圈在哪的前提,意味着无比了解赛道。

    否则根本就不存在的圈速,你怎么会知道它就是灵岩赛道的极限?

    “向北君,灵岩赛道今年才修建完毕,你就能知道如此接近理想圈速的极限数据?”

    水谷翔忍不住问了一句。

    东海国际赛道陈向北展现出非凡的熟练度跟掌控力,还能用主场赛道来解释。

    毕竟F1中国大奖赛举办了七届,有着无数赛道历史数据跟车手走线录像,身为主场车手的陈向北要是有心,确实能做到超乎常人的熟练度。

    灵岩赛道则完全不同,只有设计图纸的纸面数据,没有任何实战经历。

    就连赛道理想圈速,都是临时用计算机模拟出来。

    陈向北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有点太夸张了!

    “不知道,1分35秒只是我的目标。”

    对此陈向北毫不犹豫的否认。

    “是吗?”

    听着陈向北的回答,水谷翔很明显有些怀疑。

    不过这种东西就连怀疑都找不到方向,只能作罢。

    奥德托则没有太纠结,过来拍了拍陈向北肩膀道:“北,先回酒店休息吧,晚上导出模拟器结果进行分析,明天再来训练。”

    从早上借机贝尔,再到乘坐大巴转场灵岩赛道,最后就是趁着组装的时间进行模拟器训练。

    陈向北整个白天,几乎没有停歇一下。

    就算精神上面没什么压力,身体也会不可避免的疲惫。

    更别说韩国跟中国这两场F1大奖赛,属于背靠背赛事,车手们几乎没有多少休息时间。

    “数据可以交由你们分析,我还想要再跑几圈。”

    两秒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距离周五的练习赛也仅剩不到三天。

    陈向北必须找到问题所在,明白为什么维特尔能跑出1分35秒出头的成绩,自己跟他的差距又在哪里。

    否则按照这个圈速,陈向北灵岩赛道排位赛进不去Q3。

    如果说中国大奖赛陈向北拼尽全力拿杆位,是为了不想让国人失望。

    那么韩国大奖赛陈向北想跑出好成绩,单纯就是看棒子不爽,不想让他们高兴!

    取悦自己跟恶心别人,同样属于胜负心的一种。

    “模拟器跟赛道实地差距很大,特别是这种没有足够参考数据的新赛道。”

    “向北君,你的天赋在于车感,说不定现实圈会跑的更好。”

    水谷翔又再次劝说了一句,他不知道陈向北心理状态,还以为是太想要拿好成绩,才对自己这么严苛。

    如果知道陈向北单纯是为了恶心别人,估计会无言以对。

    “水谷,我没问题,你们先回去吧。”

    陈向北笑着回了一句,他这辈子确实车感非常不错。

    但车感是需要赛道熟练度支撑,陈向北觉得自己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水谷,走吧,北不是什么小孩子。”

    奥德托从来不会过度浪费口舌。

    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陈向北决定练习,那就随他去。

    就这样忙碌一天的车组成员,纷纷前往赛道港口处的酒店休息,陈向北独自一人留在了车手休息室进行模拟器训练。

    直至夜幕降临,陈向北才活动了一下浑身僵硬的身体,从赛车模拟器的座位上站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面前的多联屏左上角,显示着最新圈速。

    1分36秒418!

    努力或许不一定会有回报。

    但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

    这是一条从零开始的赛道,不仅仅是陈向北站在起跑线上面,其他车手同样如此。

    曾经没有基础的陈向北,更多是希望自己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面。

    如今时代变了,他要赢在起跑线上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