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三百二十九章:御驾亲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公由司空崔烈代为表态主战了,宗正卿刘虞和大司农曹嵩这两个强相关的九卿亦紧随其后主战,刘辩的目光缓缓扫过尚书台与三署官员的面庞,他需要所有核心部门都明确表态。

    尚书令刘陶身为汉室宗亲,自然是慨然主战,并表示朝廷有充分的法理和大义制裁所有妄图破坏和平的罪人,更有绝对的实力和意志压倒一切妄图分裂大汉的敌人。

    三署之首的五官中郎将伏完并非有主见的人,身为外戚,更深知此刻唯有紧跟圣意,便也躬身附议。

    至于侍中寺诸臣?

    本就是天子近侍,随上意而动,几乎可视为天子意志的直接延伸。

    朝廷重臣尽皆主战,殿内气氛为之一肃,接下来该是拟定具体方略之时。

    而谈及用兵方略前,皇甫嵩起身离席,甲叶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俯身行礼后便急切道:“国家,臣请……”

    但不待皇甫嵩言罢,刘辩就抬手打断了他的未竟之言,沉声道:“此番朕要御驾亲征!”

    皇甫嵩闻言,身体明显一顿,脸上尽是错愕之色,几乎是下意识地再度抱拳行礼,道:“国家,些许跳梁小丑,何须国家亲冒矢石?臣愿为国家前驱,献俘于阙下!”

    他是真的急了!

    每日含饴弄孙,再隔三差五视察中军操演军队的清闲日子虽好,却早已让他这沙场老将感到厌倦。

    先前议征南中,南中瘴气丛生,天子怜他年高,不忍他受瘴疠之苦,故而不让他领兵,他领受了天子的美意。

    剿黑山贼,天子又以“杀鸡焉用牛刀”为由,遣董卓前往冀州。

    如今朝中能总领大军者,除他之外,便只有卢植。

    料想天子不会让卢植再轻易统兵,一位有实无名的丞相权力已然厚重,再得了兵权,非人臣之福。

    卢植亦是聪明人,为避嫌也绝不会来争这主帅之位。

    眼看机会就在眼前,怎料天子竟要亲自挂帅?

    不等皇甫嵩再次争辩,三公九卿纷纷色变,殿内反对声已然沸腾。

    太尉袁滂眼眸眼眸微眯,轻抚着长须,沉声劝谏道:“国家,战场上刀剑无眼,流矢难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陛下乃万乘之尊,岂可以身犯险?”

    “癣疥之疾何需天子亲征!”

    “国家三思,圣驾慎勿亲出!”

    劝谏之声此起彼伏,群情汹涌,但刘辩依旧稳坐御座,面色平静地听着,并未急着回应群臣的劝谏。

    即便是二凤、重八和朱老四这些马上天子,在坐稳天下后若要御驾亲征,也必会遭到臣子们的一致反对。

    坐天下时的皇帝和打天下时的皇帝是不能等同而论的,打天下时逢战必胜的皇帝会令天下一统的速度急剧加快。

    但坐天下时的皇帝,任何一点闪失都可能动摇国本,哪怕只是行军途中害了场病,都有可能使得军队士气涣散,甚至导致帝国的分崩离析。

    因此无论是否真心反对他这个天子御驾亲征,哪怕群臣并不认为刘宠有能耐打到天子面前,更不认为天子莽撞到会以身犯险上前线,但作为臣子,反对天子御驾亲征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怎么,你这么盼着天子御驾亲征,莫不是和逆贼勾结,想要里应外合谋害天子?

    最轻,也难免落个不够忠君的话柄。

    待群臣声浪稍歇,刘辩才抬起手,轻轻向下一压,示意众人噤声。

    只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带着这数年来积攒的威势,让殿内迅速安静下来。

    “行了,收起你们这一套。”刘辩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摆了摆手,朗声道,“朕此次御驾亲征,不为战事,而为巡视地方。”

    “堂堂天子,若终日困守于这京师高墙之内,如何能真正治理天下?朕要借行军之机,亲眼看一看所经郡县的实际情况,观察民生疾苦,去了解那些在奏章上一辈子也看不到的真实。”

    老刘家的天子历来有巡视地方的传统,前汉的孝武、孝宣皇帝皆数次巡视地方以强化皇权。

    而自后汉中兴,世祖光武帝亦多次巡视地方打击豪强。

    孝明皇帝还曾巡幸长安,祭祀前汉陵庙,并召见关中耆老,安抚关中人心,并巡幸荥阳一带视察彼时困扰朝廷的黄河堤防。

    孝章皇帝也曾巡幸泰山祭祀,并至鲁地曲阜祭孔。

    后汉的历代帝王若非稚子在位,必巡幸地方,至少是巡视过雒阳周边一带。

    而刘辩也要借着这一次御驾亲征,带兵巡视途中所经郡县。

    不过既然是带兵巡幸,刘辩自然是要做些事情,但这就没必要告知群臣了。

    “一如当年讨伐黄巾旧事,朕御驾亲征担任主帅,由左武卫将军典君明率左武卫营万人护驾,太尉公随朕一同缓行巡视地方。”刘辩左手撑在桌案上,指尖轻抵下颌,右手则有节奏地轻轻叩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道,“义真公以副帅身份行主帅之实,暂赐‘汉兴剑’,以中护军之职节制右武卫营万人,中坚营六千人,中垒营六千人,游击营六千人及骁骑营六千人,至于余下还需征召多少良家子为战卒、辅卒,调配多少粮草、民夫,这些具体事宜,就交由诸卿商议定夺。”

    言罢,刘辩双手一摊,身躯微微后靠在玉凭几上,竟真的露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悠闲神态,放权给了群臣,顺手端起案几上那盏冰镇酸梅汤,悠然地啜饮了一口。

    那气定神闲的模样,仿佛即将到来的大战与他无关似的。

    但天子这般作态,反倒让群臣不免有些错愕。

    本以为天子年轻气盛,这两年来天下大治,天子难免生了些好大喜功的心思,如今看来只是他们多虑了,国家似乎当真意在巡幸,而非逞一时血气之勇。

    不过倒也不是刘辩没有什么想法,只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他又不是某个叫门天子,既然不懂军事,那就学好圣孙别轻易插手,反正众将指挥得当,大胜而归,武功依旧是天子的。

    只是袁滂眉头微蹙,心中仍存着几分疑虑。

    天子既要他随行,却不让他与皇甫嵩一同在前线,反而将他留在身边。

    陈国袁氏在陈国影响力之大,丝毫不亚于当年汝南袁氏在汝南郡的影响力,若有他这位陈国袁氏家主出面,许多事或许可事半功倍。

    甚至会有不少人愿意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纵然不能如此,领着族中子弟为大军向导亦是帮衬,可为何天子偏偏要将他留在身边?

    莫非另有深意?

    袁滂抬眼看了看从容饮汤的天子,最终将疑问压回心底。

    罢了,他们的这位天子素来极有主见,既已决定,他遵从便是。

    而就在袁滂思忖之际,殿中也一时陷入短暂的沉寂,众人都在思索接下来的部署。

    忽然,司徒刘焉转向皇甫嵩,带着几分探究的语气问,肃声道:“义真,你与老夫交个底,如今中军的战力,究竟几何?”

    皇甫嵩正为自己只能屈居副帅而暗自郁闷,闻听刘焉质疑中军的战斗力,仿佛被触及了逆鳞,顿时有些不悦,眉头紧锁,回道:“中军乃某家与董仲颖和卢子干亲手操练,日日演习战阵,不敢妄称以一当十,但一万左武卫营精锐,若没有三万以上的良家子,绝无可能在野战中与之抗衡!”

    刘焉将信将疑,他并非知兵之人,故有此问,但总觉得皇甫嵩有些夸大,言辞间太过维护中军,目光不由投向知兵的卢植和袁滂。

    卢植同为三名中领军之一,只是微微颔首,不便自夸。

    袁滂身为太尉,名义上的武官之首,自然也时常视察中军的操演,中军几次剿匪行动的战报他也都阅览过,抚须沉吟片刻,向刘焉颔首道:“天下劲旅,可比秦之锐士……不,其精锐程度,犹在昔日秦锐士之上。”

    秦锐士再是劲旅,也是因秦的军功爵制和秦人天生的悍勇,但这一支中军人人皆是从头到脚就差武装到牙齿了。

    而中军的伙食,更是前所未有,肉蛋奶尽皆供应。

    最底层的战卒都按照秩比二百石官秩发放军饷,还有田宅赏赐,以及对军属的补贴,每逢佳节必有恩赐,子弟更是优先录入鸿都门学就学。

    装备之精良、待遇之丰厚、训练之严格,皆是旷古未有。

    若非是从天子的内帑里出钱养兵,朝廷的财政都会被这样一支劲旅硬生生吃垮了。

    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所有将兵之人最梦寐以求的军队,这样一支战力强大、绝对忠诚,又严格遵从命令的劲旅,能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二百发挥出一位将领的军事指挥能力!

    而这样一支旷古未有的劲旅,除非领兵统帅也同样是个旷古未有的无能蠢材,否则袁滂实在是想不到讨伐陈国还能怎么输。

    至于天子的安危?

    若叛军能杀穿前军打到御营所在,那他皇甫嵩也无颜再面对天下人了,还不如直接在中军大帐里自刎归天算了!

    (3015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