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沙盘上的大宋 > 第369章 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傅崧卿听得一愣一愣的。

    作为传统文人,他讨厌商人,但他并不是那种心眼坏的传统文人,而是一个讲道理的文人。

    讲道理的人听到一个自己不了解的说法时,不会急于反对,而是会在脑子里先过一过对方的说法,与自己的看法矛盾的地方,会拿出来进行比较,然后考虑考虑是不是自己错了。

    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可惜大多数人不具备。

    一边聊一边走,前面就是楚州城的衙门了。

    这里严格来说该是颜承平的衙门,但宫二娘子和岳文轩现在也是暂时住在这里的,也就使得这里基本上成为了北宋国真正的“皇宫”。

    楚州城是重新规划的,所以大量的“政府部门”全都被规划到了一起,以知州衙门为核心建成。

    傅崧卿一眼就看到了“楚州工部”。

    在他看来,“工部”是六部之一,非常高端的地方,然而,傅崧卿却看到“楚州工部”的大门,有许多穿着打扮和贫民没区别的人在进进出出。

    傅崧卿大奇:“你们的工部,允许普通百姓随意进出?”

    岳文轩道:“当然允许,工部是要对外教学的,不让普通百姓进出,如何教学?”

    “教学?”傅崧卿听到一个奇怪的词:“工部还负责这个?这不是教谕管的吗?”

    岳文轩笑道:“教谕只能教得了读书识字,却教不了木匠、铁匠、陶艺!”

    傅崧卿大吃一惊:“什么?你们的工部……教百姓这些东西?”

    岳文轩:“要不,进去看看?”

    傅崧卿当然要进去看,想看得不得了呢。

    他是个南宋官员,而给他带路的荆轲版岳文轩是个女人,这样的组合,走进“楚州工部”,居然没有被任何人阻拦,门口的卫兵只是用好奇的眼光瞥了他们一眼,根本没来挡他。

    傅崧卿感觉到不可思议,想要这么轻易走进南宋的工部,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马上就发现了,“楚州工部”与他印象中的工部,完全是两个部门。

    南宋的工部,是一个衙门。

    而楚州工部,其实是一个学校。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许多教室,每个教室都在教授不同的技术。

    傅崧卿随便走到一个窗口向里看,就看到一个神色有点呆滞的工匠,一边唱着歌,一边在打铁,“早打铁、晚打铁、打把菜刀送姐姐……”,在他身后,一大群百姓,正在认真地学着工匠的动作,还有人跟着哼歌。

    岳文轩:“这是铁匠教室!铁匠师傅一次教一屋子学生。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教室去看,随便学,不收学费,不作做任何限制。”

    傅崧卿惊愕不已:“这位铁匠师傅,就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而且还是一次教出来这么多徒弟……”

    岳文轩微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是生产力不够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如果生产力够高,商品流通快,那整个社会就会严重缺乏工匠,在那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饿得死师傅呢?师傅反而会更吃香。”

    傅崧卿仔细一想,可不是么?

    传统话里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通常是发生在小城市里,一个小城市容不下两个铁匠铺,徒弟一旦出师,自立门户,就会抢走师傅的生意。但若是生产力足够高,做不完的活,师傅加上徒弟,活儿都干不完,自然是谁都不会饿死。

    傅崧卿感觉自己又学到了点东西……

    走到隔壁教室,这里是木匠师傅了,他正在教徒弟们打造一个弹棉花用的大木床。

    傅崧卿把睛睛凑到窗户上看的时候,正好看到师傅在演示用新式弹床来弹棉花。

    这一看,傅崧卿的眼光就转不开了。

    弹棉花这事儿,谁不爱看啊?

    一眼就上瘾!

    傅崧卿眼光都移不开了,看着棉花在大弓的弹动下飞扬,不禁啧啧称奇:“这样弹棉花,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岳文轩:“傅大人,抓住重点!你应该关注的是,这一批木匠都学会制作这种弹床之后的事。”

    傅崧卿猛地一醒,对呀!差点抓错了重点。

    这一屋子新木匠,都跟着师傅学会了制作这种大弹床,那得制造出多少大弹床来?

    岳文轩道:“这些木匠,会被城里的各个纺织工坊请去,帮他们制作大弹床。但是很快,城里的工坊就不会缺弹床了,整个城市的弹床饱和后,这些木匠就会散去别的城市,又在别的地方为别的商人制作大弹床,这项技术很快就会推广开来。”

    傅崧卿:“别的地方没有大量种植棉花,也用不上弹床啊。”

    岳文轩嘿嘿笑:“既然楚州适合种植,那气候与土壤与楚州相近的地方,都适合种植……大人仔细想想,一旦纺织技术提高,棉花需求量大增,那附近州县的农民会不会种棉呢?现在棉花的价格,比粮食高得多,许多原本种粮的农民,都会改为种棉。”

    傅崧卿脑门一醒:“棉衣要降价了!”

    岳文轩:“正解!实际上,楚州的棉衣早就已经降价了,大人仔细想想,刚才一路进来,街上的行人有多少是穿棉布衣服的。”

    傅崧卿早就感觉到楚州百姓精神面貌不同,现在仔细一回想,猛然醒悟,自己进城之后看到的百姓,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穿的新棉衣。与他在别的地方看到的百姓们大多穿着破旧的麻布完全不一样,所以才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精神面貌。

    “棉花种这么多。”傅崧卿:“粮食就会种得少,能够吃吗?”

    岳文轩又笑:“粮少了不够吃,粮食便会涨价。农民们一看到粮食又涨起来了,自然又会弃棉种粮,反正咱们北宋的新农作物,都是一百来天便会成熟,调整一下也不怕。这样的调整会使得农产品的价格不断地你涨我跌,你跌我涨,最后稳定下来。这就叫‘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然,完全交给市场自己调节也不行,咱们官府也有‘国营农场’,专门种农民们不愿意种的农作物,进行‘逆周期调节’。”

    傅崧卿“啊”了一声,虽然不是很懂这个新鲜词儿,但是他却大受震撼,官府居然专种农民不爱种的农作物?用来调整农作物价格?

    他开始感觉到了,北宋的官员们,明显更懂内政,比起南宋那群官员强多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