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沙盘上的大宋 > 第368章 为大儒讲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商船继续沿着应该运河向北……

    傅崧卿一路上发现,京杭运河上的船只,好多!

    这根本就不像是战乱中的两国之间的河流,而像是同一个国家里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运河,各种各样的商船,在河面上忙忙碌碌。

    有运棉布的、有直接运棉花的、有运棉线的、也有直接运棉衣的。

    还有从北方运粮食往南边去的……

    有从南边运丝绸往北边去的……

    除了大商船外,还有小商船,只能乘几个人的那种小舢板,它们不能跑长途,只能跑短途,船上运的也只有少量的商品,其类别极为丰富,不光有吃的,也有针线一类的生活用品。

    河上还有大量的渔船,百姓们在河面上开开心心的捕鱼,河岸边能看到有渔民在用生鱼与农民们交换粮食。

    傅崧卿以前只偶尔在扬州城的码头看到一眼商船,没有亲自来京杭运河上仔细看过,现在才惊觉,这里已经变成这样了。

    “正在打仗呢,怎么会这样?”

    岳文轩笑道:“因为南北宋的老百姓不想打仗,所以就变成这样了。”

    傅崧卿喃喃地道:“老百姓不想打仗?老百姓不想打仗?”

    他反复叨念了好一会儿,叹道:“我刚被革职时,还觉得冤枉,但现在听你这么一说,似乎我被革职也并不冤枉了,我催促张俊和刘光世向北宋用兵,是在坑害淮东百姓?”

    岳文轩轻叹一声:“是的!可以这样说。”

    傅崧卿:“……”

    岳文轩:“南北宋,其实都是宋,皇子们争夺大统,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哪个皇子继位都不会改变我大宋国祚。和金国、伪齐那样的外敌比起来,不是一个概念。”

    这一点傅崧卿倒是同意的,点了点头。

    岳文轩道:“所以,对于百姓来说,哪个皇子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哪一个就更适做皇帝,不是么?”

    傅崧卿:“话可不能这样说!当今官家乃是孟后指定,得国极正,而十七皇子却是被胶东地区一群乡绅拥立自称为帝,名不正言不顺……再说了,就算以长幼之序来排,也是当今官家排行第九,排在前面,十七皇子就排得更远了。”

    岳文轩听他这样说,倒是不急和着他争了。

    关于什么长幼有序一类的理论,传统文官扯起来能和你扯上几年,扯不完的。

    没必要和他辨,让他等着瞧吧。

    两人聊着聊着,时间已经过了许多,一路看着京杭运河的繁华。

    到了傍晚时分,楚州码头到了。

    此时的楚州码头旁边,已经建起了三个造船厂。

    其中一个是北宋官方造的战船厂,已经开始生产小型和中型的水师战船。

    另外两个则是民间资本建的小造船厂,都是负责造渔船和商船的。

    傅崧卿看到大量的船工,正在造船厂里敲敲打打,把木板镶嵌到船梁上,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

    他一眼就看到了“蜈蚣船”,这种船不光有帆,还有浆,船身两侧预装的十几把船浆,就像蜈蚣的脚,沿着船舷密密麻麻的向后伸出。

    傅崧卿心中一惊:“这船看起来就跑得很快。”

    岳文轩笑:“没错!这是比伪楚国的车船更快的船。”

    傅崧卿:“!!!”

    岳文轩:“伪楚国的车船采用轮浆的形式,但是轮浆这个东西,在轴承与密闭性这两个基础都没搞好的情况下,并不是最优解,我们北宋的蜈蚣船,才是最优解。”

    技术上的东西傅崧卿听不懂,但他看得出来岳文轩的自信。

    如果他的自信不是自大,那北宋的水军就会比伪楚的水军更难对付。

    傅崧卿感觉到头皮发麻,伪楚国的水军可是很厉害的,南宋派了数位大将去围剿伪楚国水军,都被杨幺击败,搞得官家十分头疼,现在正盼着岳飞尽快平定了江西的流寇,就把岳飞调去洞庭湖收拾伪楚呢。

    若是北宋的水军比伪楚强,那南宋真的是要被吊起来锤。

    他强作镇定在码头上了岸,对岳文轩道:“你既是向导,那就请你带我去见宫枢密使吧。”

    岳文轩:“随我来!”

    带上傅崧卿入城……

    就和秦桧第一次来楚州一样,傅崧卿刚一进城,就感觉到了楚州城里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虽然城市正在建设,到处都还在大兴土木,整个城市都有一种“要飞起来”的感觉。

    城中看不到一个乞丐,每一个人似乎都能吃饱。

    街上商人很多,个个行色匆匆,很明显,有许多商人是从外地来的,这些商人有大有小,大商人用车拉货,小商人用担子挑货,其热闹繁华的程度,不输给宋国的都城,

    按传统文人的想法,无奸不商,一个城市里满满的全是商人,那岂不就等于满城都是奸人,那老百姓不得被整死啊?

    但傅崧卿看得出来,这里的百姓个个快活,并没有被满城的奸商整死。

    岳文轩笑道:“商人多,所以这里物价更低,工钱更高。”

    傅崧卿:“物价低的事,女侠在船上说过了,本官也已经理解。但工钱更高又是何说法?”

    岳文轩:“商人少时,一百个脚夫可能只有十个能被商人雇佣,另外九十个揽不到活,就降低自己揽活的价格,然后工钱就不断地降低……最后大家都穷死。而商人多起来,他们有可能需要雇佣一百一十个脚夫才够搬货,还缺十个脚夫的脚力呢,那他们就得抬高工钱,抢夺脚夫,否则他们的货就没人搬运……脚夫是这样,纺织工也同理、酿酒工也同理……”

    傅崧卿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如此!

    但他马上又有疑问了:“商人要多起来,就必须商品多,对吧?”

    岳文轩笑:“恭喜你,抓住了本质了!想要吸引这么多商人进来进货,楚州就必须有更先进的生产力,也就是说,生产这个环节,也是要抓起来的。楚州的粮食、粮花、棉布、酿酒、陶瓷、海盐,都在拼命提高产量,远超淮南东路的各个城池,商人们自然就会来蜂涌而来楚州……而商人多,生产出来的商品出手周转得就很快,也就鼓励了生产者,更努力的提高产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