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虎贲郎 > 第345章 换了天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魏越返回吕布军中时,一切都已经失控了。

    已说不清楚是军队裹挟着灾民,还是灾民裹挟军队。

    整个南阳陷入巨变,不仅三辅灾民起兵反抗南阳大姓;就连南阳大姓家中祖传的老奴也开始作乱。

    面对奉天子而来的吕布大军,南阳大姓毫无还手的余地。

    李通更是出城三十里迎奉吕布入据宛城,宛城就这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宛都。

    吕布中军秩序井然,外围灾民难以影响到了这里。

    可其他军队的秩序就彻底乱了,灾民组成的势力大抢特抢,吕布的军队又怎么能束手坐视?

    他耗费心思建立的鹰扬军,兵源本就是从梁沛灾民中选拔青壮。

    现在鹰扬各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抢不到也就算了,军队建制还在;若是抢到了,就丢弃编制,汇入灾民大军之中。

    南阳不小,可在鹰扬军为骨干的流民军席卷之下,被彻底打碎。

    应对不足的南阳小姓顷刻间被席卷而灭,哪怕是有准备的大姓,也有可能因为内部奴变而旦夕消亡。

    即便有顽强生存下来的大姓,也会遭到吕布军队的正式打击、围剿。

    吕布的军队也是需要发放军饷、粮食的,尽可能搜集资源到中军,才能一点点增加吕布对全军的控制力度。

    就这样,魏越进入宛都时,南阳已然秩序翻覆,换了天地。

    吕布,也以绝强之姿,成了赵基眼中另一个大号的张绣。

    魏越的返回,让吕布紧绷的情绪稍稍缓解,但也没什么好脸色。

    魏越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吕布甚至不敢分兵搞什么大动作。

    分兵少了没意义,分兵多了,对方就有失控的风险。

    张辽、高顺的家眷都不在朝中,张辽是合作者,没必要给他人质;高顺这种人一门心思要在乱世创业扬名的人,在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之前,高顺连孩子都不想要。

    单纯论对自己狠,吕布都感觉不如高顺。

    宛城……宛都,吕布的大将军幕府也以原木为骨,垒土板筑而成,成了城中之小城。

    他不信任城中大姓遗留的豪宅,也只是在几座豪宅废墟之上重建大将军幕府。

    这样军营模式的幕府,让吕布感到心安。

    原木垒砌的营房偏厅里,吕布端酒自饮,聆听魏越的讲述,随后就说:“赵元嗣有革新之意。”

    魏越听了不做反驳,说的好听那边是锐意革新,说的难听就是在造反。

    赵基正用军队绑架太原、河东的百姓,想过好日子,这些地方的人只能从军。

    不从军的话,也就河东人有优待,掌握很多土地。即便这样,结束十年免税后,也要缴纳重税。

    太原就是给以后其他郡国的榜样,不从军的家庭,大概率只能沦为官佃。

    就名义上来说,官佃受到的盘剥、压榨比秦人还要高。

    可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汉初时能养那么多常备兵,靠的绝不是十五税一、三十税一,这个税率下,七国未灭的情况下,中枢根本养不了能抗衡七国的中枢常备兵、戍边兵。

    现在赵基核心就两个郡,只需要再拿下关中的三辅,虽然只是五个郡,但这是秦晋之核心。

    经营好这五个郡,赵基轻松能养活三百万核心人口,凭赵基那里军队优先的体制,轻易能动员出二十万规模的作战军队。

    不需要将这二十万大军尽数投放到前线,其中三分之二用来维持粮道运输,三分之一负责征战,就能将凉州、并州慑服,再间接获取百万人口。

    以吕布对这些地区的了解,未来十年内,赵基麾下人口规模约在四五百万之间。

    而现在的南阳,已经有百万人口的规模,但处于沸腾、躁动状态。

    吕布更是不能轻动,他只有带着天子静静待在宛都,才能以宛都为核心,由内向外,将各种躁动的流民军安抚下来,等待并组织生产力的恢复。

    不安心生产,再多的人口,也经不起折腾。

    可这样的话,就要看刘表是否配合。

    最关键的是,刘表还敢不敢信任他……而这,几乎无解。

    一口气洗干净南阳大姓,荆北、荆南的大姓已与朝廷离心离德,不敢也不愿意再信任吕布。

    不是刘表敢不敢信任,而是广大的荆楚士人敢不敢信任的问题。

    他们不肯信任,全面合作,组织军队、粮食全面与南阳抗争,这会严重妨碍吕布的休养、恢复。

    拿不到荆楚的粮食,那么南阳这么多的流民军就无法平息情绪。

    为了一口吃的,军民联合起来,也能裹挟着吕布、朝廷对刘表、荆楚发动全面战争。

    搅乱的南阳,吕布还能一点点恢复。

    若真是将荆楚打烂,那吕布大概率会失去对各部的强力控制,形成类似如今刘表与张羡、黄祖的关系。

    最为致命的是目前的外交关系,长沙郡守张羡、交州牧张津可都是南阳人;零陵郡守韩嵩,也是南阳人。

    魏越陈述完出行见闻后,询问心中疑惑:“兄长,南阳韩暨、邓展等人为何生变?难道是兄长走漏了消息?”

    “非我之过。”

    吕布略懊悔:“也是我一时大意,疏于防范。如今看来,是荀彧、邯郸淳等人早有预谋。他们提前制备、伪造军书,许都生变时,韩暨这些人只是推到了前面。荀彧这些人假死伪遁,今后活着也与死了没区别。”

    “竟然提前伪造了军书?”

    魏越瞪大眼睛,可又觉得很合理,也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很多不明所以的军队参与政变。

    只要程序合法,军队参与政变,这在魏越看来也是正常的事情。

    甚至程序合法的情况下,军队会故意忽视其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小细节。

    乱世的乱,就体现在这里,因为遵守秩序的人,很难能拿到好处。

    违背秩序,才能逆流而进。

    近的如高顺,就是很守规矩,所以一直充任吕布手里的救火队长。

    辛苦工作没少干,可就是很难升官、重用。

    再比如太原、上党的大姓,也不是他们守秩序,而是面对奉天子、督王师而来的赵基,这些人只能守规矩,结果就是被赵基生吞活剥了。

    反例子就是赵基,赵基崛起的道路,每一步都是逆势,时刻都在破坏原有的既定秩序。

    谁不羡慕赵基?

    兵变的机会摆在面前,正规调兵文书也摆在面前,你动不动手?

    被约束在军营里的军队,是没有资格参与谈判的,只能事后分些汤汤水水。

    唯有军队武装后出现在街道上,才有资格瓜分遗产,优先选择。

    吕布最大的问题也在这里,魏越不在的时候,他甚至不敢进行大规模的分兵行动。

    好在魏越回来了,现在就看刘表、荆楚士人怎么选了。

    如果不给粮食,那吕布只能打。

    这不是吕布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南阳数十万饥饿军民的共同选择。

    就算不能全取荆楚,也不能冲垮荆楚旧族,但也能拉着刘表一起完蛋!

    赵基也有类似的顾虑,赵彦不从雒都撤离,赵基就不敢离开晋阳。

    当赵云、许褚护卫着赵彦抵达晋阳时,赵基才正式出兵。

    各方势力内部都有野心份子,不一定是勾结外敌。

    而是这种人遇到割据的机会,很难忍住不动手。

    有的人能忍住,可人生在世,谁都有亲戚朋友跟心腹爪牙。

    左右人强迫你干的时候,你不干,事后也可能会遭到株连、影响。

    就比如说贾诩,贾诩的乡党们开始搞事,贾诩自己也不会束手待毙。

    贾诩不是杀乡党以表自清的人,也不是把选择权、审判权交给别人的人。

    他是有多少主动权就抓多少主动权的人,宁肯先反了再谈判投降,也不可能自缚手脚等待命运的裁决。

    所以当赵彦返回并坐镇晋阳时,很多人都能安心做事。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