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此事,赵基咨询贾诩。
去年李傕、郭汜就联军威逼,迫使段煨上交了人质,暂时隶属于李傕。
秋收后,段煨用粮食换走了人质。
因此李傕、段煨之间即将爆发的战争,也可以理解为军事讹诈。
李傕可以通过敲打段煨,强化自身权威,进而操控其他武装势力。
就动员潜力与持久作战来说,李傕已经大大的落后于赵基。
可这不是李傕束手等死的理由,他也要反抗一下,尝试能否聚集关中各军。
贾诩没有急着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三辅残破,破李傕后,将与马腾、韩遂接壤。此二人感情莫逆,情同手足。若是联军来犯,三辅又将陷入动乱之中。”
“是,我也顾虑这个问题,更担忧今年气候再次大旱。”
赵基语气平静,虽说大旱三年,他也这么安慰麾下文武吏士、百姓的,可万一今年再次大旱,成为大旱第四年呢?
就耕种、游牧恢复来说,河东、太原今年有抵御干旱、蝗灾的能力,勉强能撑过今年的冬季。
唯有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恢复正常,那么才拥有拉三辅一把的可能性。
匀出粮食拉了这一把,那明年秦晋就要一起接受气候考验,要崩就是一起崩,会连着自己一起崩掉。
今年赌赢了,在赌明年,这风险有些高。
除非不当人,暂时将三辅土地归为牧场、草场,执行官牧,只在利于灌溉处进行农耕。
彻底平定关中诸将后,对关中执行高度高压统治,将生产力拉满,打倒各种寄生团体。
应该大概率不会出现赤地千里那种灭国级别的干旱,进行游牧的话,还能收割自然资源,养育一些人口。
眼前的局面,让他想起了一个叫阿提拉的全战游戏。
不仅要时刻计算自己的粮食度支平衡,还要警惕各种因寒潮、粮食减产而迁徙、沦为流寇的蛮族。
一个产粮基地崩了,就是全局崩,轻则几年白干,严重一点身死族灭,要么成为流寇之一,去祸害其他人。
比如吕布,现在已经跟南阳人、汝颖人彻底撕破脸。
如果吃掉南阳把地洗干净后,若不能恢复生产,等待吕布的,就是更大规模的崩塌。
三辅灾民在南阳,汝颖、梁沛等中原难民也跟着吕布、朝廷迁往南阳。
恢复生产力的话,这就是百万人口的基业。
还都是青壮为主,少有老弱的黄金人口,轻易能动员十万大军。
见赵基也担忧粮食不足,贾诩内心却觉得安宁。
虽然看起来赵基视三辅百姓如负担,原因是赵基将那里的人口当人,有救助的心思,才视为负担。
换个豪横一点的人,人口怎么能会是负担?
贾诩斟酌衡量,又说:“三辅士民久历暴政,如干枯之禾苗,盼大司马如盼甘霖。今太原、河东乏粮,也是不争之事实。大司马若是能为三辅男女除其暴政,必可收得秦川之心。”
不需要额外的粮食输运,只要打掉李傕、郭汜这两个带头的压榨团体。
以关中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恢复秩序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顿了顿,贾诩又说:“马腾、韩遂貌合神离,韩遂根基在于西凉,马腾在陇西。韩遂又怎么会舍弃故土,为马腾开拓关中?是以,老夫认为大司马此番定西河屠各纷争后,当征其勇健为仆从。合虎步精锐,顺汾水而下,出汾阴,入据泾渭之间。则段煨起于渭南,梁兴、张横呼应于泾川两岸。”
他看向赵基:“旬月间,李郭二贼可定。再倚仗天水豪杰,凉州可定。”
见赵基意动,贾诩又说:“今吕布奉天子入南阳征刘表,海内震动。而曹操、袁术造乱在即,在此之前,朝廷威望日益高涨。大司马能一战定关陇,定下君臣名分,此二地纵是羁縻,也归于大司马治下,今后从容征讨不臣即可。”
“明白了,先生一席话语,如拨云现日,令我豁然开朗。”
赵基感慨着,端起茶继续说:“此前我就担心辜负关陇士民,又使河东、太原陷入拮据窘境。”
那就听贾诩的,只负责军事行动,让地方自行休养。
如果可以的话,一个三年免徭役、口赋与税租,就能激起关中的生产积极性。
贾诩笑而不语,他可不会向赵基进献什么免税的提议。
虽然屋内就他们两个人,没有第三人。
可这种事情太过于忌讳,能决定免税的只有赵基。
告别贾诩后,赵基又返回西阁。
一直犹豫扩大的地盘的两个难题对他来说只能靠时间来磨,没有取巧的办法。
第一个难题就是大旱之后的粮食供应问题,这个可以按贾诩说的那样,除其凶暴,使之自行休养即可。
别的不说,仅仅是河东盐池的低成本、大量供应,就能让关中男女感激不已。
三辅大乱以来,盐运虽然存在,但受到李傕以及大小军阀的苛刻盘剥。
三辅百姓吃不上饱饭,也吃不起盐,纺织业更是毁坏的一塌糊涂。
衣物会磨损,这是个消耗品。
没有新的丝织品补充,那只能去挖死人的衣服。
第二个问题就是缺乏可靠的人手去接管三辅,虽然预定了京兆尹裴茂、左冯翊张绣、右扶风毌丘毅。
可下面的县令长派谁去?
八百虎贲不是万能的,今年大概也就能挤出二百多人,能让他安插到各处。
挤出的人越多,剩下的虎贲成长效率越低。
现在扩张地盘,毫无意义。
要么壮大裴茂、张绣这些人的党羽,要么对关陇士人进行更深层次的妥协。
不能实控各县,那么打来打去,是自己人流血流汗,却便宜了其他人。
旧日公卿败坏到那种地步,这些人的道德、能力、行为与各地的高门士人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出入。
关陇士人就算比关东士人好一些,也好的有限。
与其去赌这些人的良知,赵基宁肯多等几年。
多等几年,一口气将关中洗干净。
生产关系重新分配的话,革除原有的寄生阶层,他将实控三辅。
就凭三辅、河东与太原五个郡,他就有信心与全天下为敌。
所以清洗三辅,危险很大,好处也很大。
自己洗三辅,吕布洗南阳,隔着武关道、秦岭守望相顾,倒也能算是稳固、合格的盟友。
至于以后若是吕布失败,天子、公卿落到其他人手里,这个人会天然受到各地大姓的猜忌、怀疑!
带着这些想法,赵基在西阁之中询问张昶关中最近的气候变化。
既然决定要打,肯定就不能只带万余人去。
赵基想多带一些人,以方便圈地牧马,并补种小麦、粟黍之类。
至于以后跋山涉水返回关中的百姓,要么从戎应征授发户田、口田与军田,要么成为官佃。
当兵,才有基本的公民权。
否则就是官佃,连入仕、读书的资格都没有。
满足军队上下的利益需求,军队才能让你满意。
多少钱办多少事,就目前来说,军队还是值得信任的。
即便这样,赵基麾下军队也分成了直属五部营、虎步军、骑奴私军与州郡兵。
五月以前补种,秋季收获,从生长周期上来说,完全具有可行性。
见赵基询问关中小麦补种之事,张昶整个人也激动起来:“何止是三辅,北地、上郡四月补种麦豆也不算晚。”
“那就由长史公拣选田吏,以三百人为限。待我调解西河纷争后,就讨伐贼臣李傕。”
赵基也不忘鼓励张昶:“我在前方摧破贼寇,后方还需要长史操心,率领田吏积极劝农补种麦豆、粟黍。”
见自己可以从军,张昶又提醒说:“关中民众多已逃亡,现存男丁多隶属诸将。就是归附大司马,也多是迫不得已,怀有贰心。驱使彼辈补种麦豆时,还请大司马调拨军士,巡查各处,以免彼辈作乱。”
“好,我会注意的。”
赵基应下,心中也有了廉价的处理办法。
让虎步军分别驻屯镇压俘虏,未免浪费,他也不想抽调太多虎步军,虎步军在所属庄镇操持农业,也是农业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最好的镇压兵源是匈奴义从,多带马匹,几十人一队安置在一处,马匹自行觅食提供乳制品;义从也能狩猎采集、抓鼠兔度日,不时再补充一些粮食,就能稳住这些匈奴义从。
匈奴义从,也是有家室要养的。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