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复山河 > 第三百五十九章、摊派军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南威胁摆在了台面上,广西巡抚的求援信也来了,出兵就提上了日程。

    在场一众官员,都是经历过白莲教叛乱的,非常清楚军事上的问题拖不得。

    “侯爷,您准备什么时候出兵,需要我们准备些什么?”

    安庆丰强忍着肉疼问道。

    伸头是一刀,缩头还是一刀。

    安南入侵,广东省大出血是不可避免的。

    与其被逼着出钱出粮,不如自己主动提出来,还能给自己竖立顾全大局的形象。

    官职到了他这位置上,再往上就要从大虞的全局考虑问题。

    “广西局势虽然危险,但还能够支撑一些时日。

    考虑到实际情况,本侯计划春耕之后出兵。

    在此之前,以筹备钱粮为主。

    安南人实力不弱,战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结束。

    两广都不是产粮大省,前面支持收复湖广、江西,就耗尽了地方存粮。

    民间粮价居高不下,这一次就不地方上筹粮,改为从外界采买,你们只需筹备军饷即可。

    前期先准备三百万两白银,广西自筹两成、广东承担六成,另外两成向朝廷申请拨款。”

    李牧的回答,让众人松了一口气。

    只提供军饷,不用筹集粮草,大家的压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分摊的一百八十万两,固然是一个大数字,可凭借海外贸易带来的红利,筹集这笔资金并非无法完成。

    筹钱的路子,前面舞阳侯给大家淌了出来,没钱向海商征收厘金即可。

    虽然这波操作,一定程度上让海贸合法化,违反了朝廷的禁海政策,但特殊时期特殊处理。

    征税的又不光是他们,隔壁的福建、浙江两省,同样在向海商要钱。

    倘若平定了叛乱,估摸着南直隶那边,一样会向海商征税。

    勋贵集团不是海外贸易的既得利益者,却是征收关税的既得利益者。

    一众勋贵系将领麾下部队的钱粮,半数都是海商贡献出来的,这就是大家征税的动力。

    在场的一众官员都是外来户,私底下收了海商的好处,但这不足以让他们跳出来对抗大势。

    海商贸易利润足够丰厚,即便是增加一笔税款,大家依旧能赚的盆满钵满。

    毕竟,大虞的商品处于垄断地位,并且拥有不可替代性。

    作为海外贸易的参与者,李牧非常清楚大虞两个字,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甭管什么商品,只要是大虞生产的,到了海外都是奢侈品。

    哪怕是民间用的夜壶,到了海外都能卖出天价,深受各国权贵们的热捧。

    “侯爷,军饷我们可以尽快筹集,可是军粮短时间内怕是买不到。

    现在全天下都缺粮,湖广、江西的粮食又要优先供应平叛大军。

    以往我们从海外采购粮食,现在安南入侵广西,怕是南洋的粮道也会受影响。”

    安庆丰当即提醒道。

    在广东任职的官员,要比其他地区官员眼界开阔的多,非常清楚大虞之外也有广阔天地。

    从南洋采购粮食,也不是什么秘密。

    相较于粮价不断攀升的大虞,南洋地区粮价要便宜的多。

    最关键是可以以物易物,大虞的商品都是高溢价产品,中间有丰厚的利润。

    官军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叛军发起反攻,外购的便宜军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战火点燃,少了中南半岛粮食输入,外购军粮的难度大增。

    即便是能够买到,成本也会增加。

    安庆丰非常担心李牧估计不足,没买到足额的军粮,最后又向他们摊派。

    “安大人放心,那帮商人比我们的嗅觉灵敏。

    据本侯所知,安南使团案刚爆发,就有人预料到大虞和安南必有一战,提前开始囤积粮草。

    本侯派人过去交涉,他们都是大虞的忠贞之士,愿意平价卖粮食给朝廷。”

    李牧笑着说道。

    普通的海商,自然无法预测局势发展,更不可能判断出准确的开战时间。

    可他麾下的海商例外。

    得到了确切消息,还不赶紧囤粮,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以广东地区的粮价,就算是平价卖粮,一样有丰厚的利润。

    除了李牧安排的人外,同样有一部分跟风的海商,也囤积了不少粮食。

    派人出去交涉,主要是针对这些海商。

    战争时期,永远不嫌粮食多。

    谈判非常顺利,大虞朝是官本位世界,大家最大的追求永远是做官。

    一番友好磋商之后,这些人就变成了李牧筹粮官。

    不光是海商,一些风评不错的海盗,也被李牧秘密诏安。

    为了吃下安南国,早在两三年前,他就暗自开始做准备。

    ……

    公务处理完毕,大家都没有了兴致,三三两两告辞离去。

    “小心点儿!”

    见妻子健步如飞的走来,李牧急忙提醒道。

    同几个月前相比,景雅晴已经的肚子显怀。

    “走几步怕什么,民间女子怀孕,还能下地干活呢!”

    景雅晴俏皮的说道。

    这些是事实,大虞朝孕妇远没有后世娇贵。

    底层民众都在努力的活着,根本不具备养胎的条件。

    偶尔能吃上鸡蛋,那都是富农家庭,才有的待遇。

    豪门世家不缺物资,生活要舒适一些,却也要遵守礼教规矩。

    汉水侯府例外,上面没有直系长辈,他们两人是规矩制定者。

    步子要怎么迈,仪态必须怎么样,这些约束后宅夫人小姐的规矩,李牧没当成一回事,景雅晴也选择了假装不知道。

    相较于曾经的闺中密友,她日子是最省心的。

    嘴上说表示拒绝,心里对李牧的关心,还是很受用。

    “你丫,就是调皮。”

    见到这一幕,李牧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自家夫人的额头。

    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争辩,理智告诉他,同怀孕期间的女人讲道理不会有好结果。

    “听说安南又出事了,你这次回来,要在家中住多久?”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身处侯门之中,注定脱离不开政治,哪怕内宅也必须对朝中局势保持关注。

    安南入侵,李牧这个两广提督首当其冲,赶赴前线只是时间问题。

    “大概能住到春耕时节,具体还是要看局势发展。

    运气好的话,能够看到我们的孩子出生。”

    李牧略显尴尬的说道。

    这场战争是他一手安排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计算好孩子的出生时间。

    从搜集的情报来看,安南人会选择明年春耕后出兵,可战争要提前准备。

    不可能等敌人大军打了过来,这边才开始准备。

    幸好两地气候存在差异,广东春耕时间结束的略早一些,不然连春耕都来不及进行。

    事实上,李牧也可以选择提前动手,不给敌人春耕的机会。

    架不住两广卫所是最大的地主,下面两三百万军民,全都指着土地吃饭。

    一旦误了农时,卫所的自给自足体系,就会被打破。

    何况他还指望部队能够就食于敌,减轻大军的后勤压力。

    倘若安南人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到时候就算军队打了过去,都不知道该抢谁的。

    “能够留在家中过年,就算不错了。

    我们婚后这几年,大多数时间,都是我一个人过年。”

    景雅晴语气低沉的说道。

    外界只看到她婚后风光无限,日子过的舒心,可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倘若在京师,身边还有娘家人和亲朋好友,可这里是广东。

    李牧不在家中,一众官员过来拜年,都是打发人放下礼物就走。

    后宅之间的联系,因为身份地位的差距,大家接近她都抱有目的性,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

    整日待在府中,甭管侯府有多大,终归还是会无聊。

    “放心好了,往后不会再分开了。

    等打完安南之后,我亲自带兵出征的频率就会降低,有更多的时间陪你和孩子。”

    李牧当即安慰道。

    谋划安南之事,属于高度机密,目前只有几个参与者知道。

    为了安全起见,哪怕是自家夫人,一样要保密。

    尤其是景雅晴还怀着孩子,若是知道了此事,还不知道会怎么想。

    毕竟,相比繁华的京师,安南就是穷乡僻壤。

    能够回到京师,没人愿意去安南。

    就连开发安南,前期阶段李牧都没有寄希望于移民,而是准备利用流放的罪囚。

    想要移民自愿涌入,要么天下大乱,要么北方旱情进一步加重。

    不然故土难离,就算给出再好的条件,也很难吸引足够多的移民。

    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从小就养尊处优的景雅晴。

    纵使嘴上勉强答应,心里很难不埋怨。

    怀孕期间胡思乱想,很容易出问题。

    不光自家夫人要瞒着,李牧的一众手下,以及宗族子弟,全部都是被忽悠着上了战车。

    等到后面谋划成功,朝廷下达了圣旨,那么黑锅就被皇帝背了。

    君命难违,这个理由,足以说服所有人。

    到时候利益一分,大家跟着扎根安南,根基也就稳了。

    李牧研究过历史,大虞当年丢掉交趾,文武之争只是导火索。

    根本原因,还是地方上缺少支持者。

    本土士绅未能融入大虞体系,被朝廷和百官视为蛮荒之地,很少有子弟能入朝为官。

    分享不到权力,获得不了政治地位,自然没有归属感。

    上流社会没拉拢到,下面的普通民众,同样没有获得好处。

    尽管虞军过去,干掉了倒行逆施的军阀,但并未触及社会体系。

    底层民众的生活,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反正都是艰难求生,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

    话语权掌握在地方士绅手中,被他们一挑拨,中立的百姓很快站在了大虞的对立面。

    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自然要想办法改变。

    拉拢本土士绅,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李牧给不起这份好处。

    何况跟着他的那帮小弟,也不能过去白忙活,大家都是要吃肉的。

    光赶走安南王不够,还要清除既得利益集团,才有足够的蛋糕给小弟们分。

    自家小弟吃上肉,再让当地百姓喝上汤,第一步就算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大力移民,增加虞人比例,鼓励民族融合。

    两地文化相近,生活习俗差距不大,抵触情绪不会太大。

    数十年之后,就能不分彼此。

    如果移民足够多,这个进度还可以加快。

    ……

    桂林府。

    “巡抚大人,好消息!”

    “汉水侯从前线返回了广州,将亲自主持接下来的大战。

    这是提督衙门发来了作战计划,按要求我们只需筹集两成军费,合计六十万两白银。”

    贾博一脸欣喜的说道。

    同李牧打交道的时间最长,他对李牧的信心,也是最足的。

    安南人号称举兵百万,哪怕数字打个对折,一样能对广西造成致命威胁。

    换成其他人主持战事,他都不放心,唯独李牧是例外。

    “哦!”

    “汉水侯回来了,看来之前传言是真的。

    朝廷有意让汉水侯代理两广总督,主持对安南的大战。

    这场战争是为了保护广西,按理来说让我们筹集两成军饷一点也不过分,可是这六十万两不好办啊!”

    张思翰皱着眉头说道。

    让李牧代行两广总督职权,他是一点儿也不嫉妒。

    战争突然爆发,谋划调离失败,有能打的统帅顶在前面他才安心。

    分配过来的筹饷任务,也照顾到了广西的实际情况,可他依旧犯愁。

    广西不同于广东,没有吃到海上贸易的红利。

    哪怕暗中开放了港口,在这边落脚的海商,依旧寥寥无几。

    尤其是同安南开战之后,断了通往中南半岛的商路,充当中转站的机会都没了。

    关税收不到多少,省内的矿产也早早被打包了出去,偏偏广西土地还贫瘠,还是叛军的发源地,田亩上也不敢加征。

    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筹饷任务,不是一般的难。

    “巡抚大人,粮饷的问题,想想办法总是能凑出来的。

    只要能保住广西,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周振邦义正言辞的说道。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一直都是省内的三巨头。

    因为工作分工的不同,筹饷任务主要压在巡抚和布政使头上,轮不到他这按察使操心。

    自己不用亲自干活,说起话来自然不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