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早安大明 > 第1095章 给这个天下立规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都是自私的。

    每个人的自私都被镌刻在了基因之中,只是表现的手法不同而已。

    帝王的自私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对于皇族,帝王的态度是厌恶又不舍,提防又亲近。

    特别是对自己的儿孙,除去太子之外,都是以上的态度。

    厌恶是因为皇族就是活脱脱的米虫,不小心还会反戈一击。这等教训历史上比比皆是。

    所以历史太悠久的民族包袱太重,那些包袱来自于历史上无数发生过的教训。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类从历史教训中唯一学到的便是人类不会从历史教训中汲取教训。

    前汉是分封制,老刘的初衷是好的,他觉得都是自己的儿孙,大伙儿分封各处,镇守大汉江山,比臣子更为忠心。

    可他尸骨未寒,诸王就蠢蠢欲动。

    这是教训吧?

    到了大明,老朱也来了个分封制,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处,特别是边塞,美其名曰皇族戍守国门。

    这个决断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彼时老朱看臣子怎么看都怎么不顺眼。

    文官居心叵测,娘希匹,该杀!

    武将野心勃勃,麻蛋!该杀!

    大明疆域广阔,文官武将不靠谱,朕要靠谁来戍守边疆呢?

    老朱目光转动,看着那些儿孙,心中一动。

    就他们了!

    外人不可靠,还是亲人靠谱。

    于是老朱大手一挥,把儿子们分封到了边疆各处。

    果然,诸王在边疆大多干出了一番事业,特别是燕王。

    等老朱双脚一蹬,建文帝登场后,看着那些叔叔们就觉得脊背发寒。

    娘的!

    这些叔叔都手握重兵,若是作乱……朕该怎么办?

    黄子澄等人也顺势建言:陛下,当今大明的大害不是什么贪官污吏,不是什么蒙元残余,而是野心勃勃的诸王啊!

    前汉便是前车之鉴!

    削藩吧!

    建文帝本就是个优柔寡断,缺少定力的帝王,被这么一鼓动,就一拍大腿。

    娘的!

    削藩!

    随后就是大伙儿都熟悉的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踪,燕王朱棣逆袭成功,登基为帝。

    燕王是藩王逆袭成功的极少数代表,登基后,对诸王的提防有增无减。

    但他的手段比建文帝那伙人强多了,软硬兼施,把诸王的武装给解除了。

    没有了威胁的诸王才是好亲戚。

    若是一切不变,诸王的日子也还算是不错。

    可宁王却不甘寂寞,大旗一举,哥造反了!

    不!

    清君侧!

    轰隆一声,王圣人闪亮登场。

    一巴掌拍死了宁王。

    朝中君臣反思,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宗室必须要严加限制。

    那么就把他们当猪圈养吧!

    君臣默契的达成了一致。

    从此藩王就成了囚犯,封地便是囚笼。

    娘的!

    把老子当猪养?

    藩王们怒不可遏,可手中无兵,只好两眼望穿,高歌一曲铁窗泪。

    既然日子没指望了,那就及时行乐。

    喝酒作乐,喝多了便睡,睡了就有孩子……

    一窝窝孩子出生,每个孩子从出了娘胎开始就得花钱。

    咱们按照祖制来……藩王们上报,朝中咬牙封赏,按时给钱粮。

    刚开始还好,某日户部那边突然惊呼一声,“卧槽!每年竟然在宗室身上耗费如此多的钱粮?”

    大伙儿一看,还真是。

    一番算计后,户部禀告:陛下,宗室人口太多,户部撑不住了!

    若是大公无私,帝王就该给个解决方案。

    对于宗室,帝王巴不得一巴掌尽数拍死。但拍死好拍,拍死了宗室,轮到自己的儿孙时怎么办?

    您对宗室的态度是自生自灭,那么……皇子也是宗室啊!陛下!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所以帝王只好捏着鼻子糊弄过去。

    嘉靖帝登基后也想对宗室开刀,但终究没能下手。

    为的依旧是自己的儿孙。

    “帝王自私!”

    蒋庆之在直庐自己的值房里幽幽的道。

    先前他的建言被道爷以朕需要思忖一番搪塞了过去。

    朱希忠喝着茶水,满不在乎的道:“此事自有户部急,你急什么?”

    “藩王在各地兼并土地,肆无忌惮之极。若是不约束,上行下效,兼并土地之风必然会重燃。”

    蒋庆之叹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旦和自己相关,艹!”

    永寿宫,道爷静坐了许久。

    黄锦有些胆战心惊,就在先前,蒋庆之强项的说:“让宗室世代富贵看似好事儿,可陛下却忘了,天下从未有白来的好处。此刻好处越多,此后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这话里话外,都在暗指若是不约束宗室,这大明国祚……怕是不长久了。

    进一步品味这番话,黄锦品出了另一番味儿。

    “那瓜娃子这是在暗示朕,大明若是覆灭,朕的儿孙下场怕是不会太好。”

    陛下,不是不会太好,而是会很惨烈啊!

    黄锦觉得蒋庆之就是这个意思。

    但若是按照蒋庆之的建言去办,宗室会沸反盈天。那群人打不得,杀不得,他们一旦闹腾起来,士大夫们顺势出手……

    这天下,就会风起云涌。

    野心家们的眼中,宗室就是一面大旗。

    若是有人借着宗室的名义,不,是推出一个宗室为代表,扯起靖难大旗,或是清君侧的大旗……

    黄锦不敢想。

    “此事……”道爷沉吟良久,最终幽幽一叹。

    ……

    “此事你操之过急了。”

    伯府,蒋庆之回到家中后,心情郁郁,便拉了夏言喝酒。

    “宗室每年耗费钱粮越来越多!”蒋庆之喝了口酒水,不满的道,“陛下却视而不见。”

    “你只看到了宗室耗费的钱粮,却没看到若是动了宗室,陛下的处境会如何。”夏言吃着腌蚕豆,悠哉悠哉的看着蒋庆之。

    “你是说……”

    “帝王称孤道寡,可若真是孤家寡人,一旦遇到事儿,帝王靠谁?”夏言拿起酒杯,滋的喝了一口,美滋滋的回味了一下,“前汉末年,若无宗室在,那些藩镇可会顾忌少帝?”

    夏言突然一怔,缓缓看向蒋庆之,“你这小子做事儿总是喜欢留后手,你这般急切……这不像是你的手段。让老夫来猜一猜。”

    蒋庆之拿出药烟在桌子上顿了顿。

    “若是宗室沦为平民,看似减轻了负担,可也削弱了帝王臂膀。一个孤家寡人般的帝王,如何与群臣争斗?君王威权渐渐旁落……臣子空前强大。”

    夏言的老眼中多了惊骇之色,“你这是想……虚君!”

    蒋庆之点燃药烟,眯着眼,仿佛透过烟雾在看着历史。

    “老夫曾无意间听到你与徐阶谈话,以一人身系天下,若此人了得也就罢了,可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谁能保证他的儿孙世代贤明?”

    蒋庆之笑了笑。

    “你小子!”夏言见他并未否认,不禁叹口气,“以陛下的聪明,若非太过信任你,迟早会醒悟。你就不怕被……”

    “夏公,对于帝王而言,是国祚重要,还是权力重要?”蒋庆之问道。

    “看人。”夏言谨慎的道:“有人看重权力,有人看重国祚。”

    “我赌陛下看重国祚!”

    “赌输了呢?”

    “赌输了,我便带着妻儿出海。”

    “那么大明呢?”

    “我只是一人,最大的支持者便是陛下。他若是抱残守缺,新政有何用?”蒋庆之自嘲一笑,“就算是看似成功了,最终也会走上人亡政息的老路。”

    “所以你想虚君,可臣子们对新政的态度你难道不知?”

    “所以需要牵制。”

    “平衡?”

    “对,重新分配权力,相互牵制,在虚君基础之上,重新达成平衡。”

    夏言倒吸一口凉气,“你这是要重塑大明,几乎是重建大明,好大的格局,此事……不成即死,你就不怕祸及儿孙?是了,有陛下的支持,你敢放手一搏。若是陛下不支持,你便撂挑子。”

    “嗯!”蒋庆之轻轻点头。

    这是顶层设计,也是蒋庆之无数个夜晚在书房里的谋划结果。

    “用利益为导向!”

    每一次新旧交替,都会伴随着利益的再分配。

    蒋庆之要做的便是先打破旧有利益格局,再重新分配利益。

    “新政拿儒家,拿宗室开刀,便是打破旧有利益格局。”蒋庆之举杯一饮而尽,夏言不由自主为他斟酒,催促道:“后续呢?”

    蒋庆之说道:“在新的利益格局之下,根据大明的未来发展方向重塑权力构架。”

    “虚君之后,臣子们如何压制?”

    “虚君,可君王却不是摆设!”

    “君王对权力的渴望如同饕餮,一旦让他们掌握了足够的权力,随时都有可能反复。”夏言警告道。

    “我知晓,所以这个构架必须要足够坚实。帝王高高在上,就如同是裁判……仲裁。各个部门的权力必须要能互相牵制。权力在手,臣子会警惕帝王,帝王也会警惕臣子……”

    “如此,君臣平衡。”

    “这是个框架。”蒋庆之说:“在这个框架之内,权力不得越矩。如此,君臣就如同带着镣铐跳舞。他们失去了扩张权力的机会,便会不由自主的往外看……”

    “看什么?”

    “既然权力无法扩张,那么,把疆域扩大,如此,量会变!”

    蒋庆之放低声音,“量变引发质变。享受权力的甘美……依旧不变。”

    “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规矩。”

    “所以,在我心中,新政的最终目的,便是给这个天下立规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