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我父刘玄德 > 第606章 战后收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经过清点,赵韪军共损失一万两千余人,其中战死两千八百余,被俘九千余人。赵韪军开战之初共有五万三千余人,其中有四千余人是重伤员,没有战斗力,可用之兵仅有四万九千人,其中一万人还是强征的蜀郡青壮,战力十分羸弱。

    可即便如此,此战赵韪军的表现也堪称灾难。

    无论陆逊再怎么看不上赵韪军的实力,他也委实想不到能孱弱成了这般田地,仅仅两个时辰不到,竟然连大营都快丢光了。

    经此一役,赵韪军折损四分之一,战力更是损失过半。

    倘若不是陆逊及时领军赶到,哪怕仅仅是再晚上一个时辰,赵韪军必然是全军覆没的结果,能够逃出生天的恐怕十不存一。

    因此,陆逊在收编赵韪军的时候丝毫没有留手,直接大刀阔斧的开始了精简。

    除了伤员外,剩下的赵韪军还有三万七千余人,其中賨兵还有五千出头,蜀郡青壮尚有八千余,剩下两万四千余人都是赵韪部曲和巴郡郡兵。

    首先,陆逊从这剩下的赵韪部三万余人中精选出了一万人,分为了十部千人,然后抽调左幕军军官和士官编入其中,最后将这些别部人马分配给麾下各营。

    如此一来,陆逊麾下诸将,连同广都的吕岱所部届时都将多出一部千人的蜀军配置,兵力一下子增加了上万人。

    随后,又在賨人中征得一千精锐,独立成别部。

    接下来,陆逊又将蜀郡青壮抽调出来独立成军,编为后军,专司转运粮草军械物资,并对其许诺,一旦战事结束,即刻释放他们。

    最后,陆逊开始将被拣选剩下的一万余人尽数遣返,送回江州,交由诸葛亮调度。

    如此一来,陆逊不但有效的扩大了自身的兵力,使得总兵力从两万八千人一下子增长到了四万人余人,另有六千余人的后军转运粮草辎重。

    这还没算被扣留在前线的四千賨兵。

    相比起赵韪所部的人马,賨兵的战斗力最为强悍,甚至还胜过了赵韪本部人马一线。只是该部人马军纪太差,喜烧杀,好掳掠,为蜀中百姓深恶之。

    好在此战结束之后,很可能两边会进入休整期,有足够的时间来整训賨兵,整顿军纪。

    至于赵韪、李异、庞乐等人,陆逊则是将他们软禁了起来,等待刘封的处置。

    **

    曹昂等人撤退之后,并没有直接撤回雒城,而是在新都停了下来。

    联军此战大获全胜,虽然没能彻底消灭赵韪所部,但经过联军的打击,赵韪所部虽然主力尚存,但真剩不下几分战斗力了。

    曹昂之所以暂时驻扎在新都,一来方便他们接收刘璋给予的补给和报酬,二来也好休整一下军队。

    这些日子来,联军昼伏夜行,一日夜奔袭六十余里,士卒很是疲倦,急于休整。

    新都城池虽小,但颇为坚固,而且因为战事的缘故,新都百姓逃走了大半,倒是腾出了房舍可供联军休息。再来就是这一战俘获众多,光是俘虏就抓了近八千人,也需要时间将俘虏梳理一下。

    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顺利征讨了赵韪之后,曹昂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再加上局势的变化,曹昂居然开始动起了陆逊所部的念头。

    这并非是曹昂盲目自大,胡乱膨胀。

    联军此战折损不过一千余人,其中半数伤员也都已经顺利的带回新都了,真正不可逆的损失仅仅只有数百人,可谓是一场酣畅大胜。

    赵韪所部损失惨重,而且彻底丧失了战斗力,没有数个月的恢复是不具备作战能力的。

    如此一来,陆逊所部的局势立刻就变得恶劣了起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孤立无援。

    陆逊麾下仅仅只有不到三万人,反观曹昂这一边,联军就有三万余人,再加上后方随时可以增援的上万汉中兵马,以及成都城里坐拥三四万大军的刘璋所部,总兵力已经是陆逊两至三倍了。

    而且后方也传来了消息,曹军援军曹仁所部已经进入汉中,并接管了汉中防务,大军正在加速南下,只需月余时间,即刻抵达新都前线。

    到那时候,联军兵力最少也是陆逊所部的三倍,况且陆逊又在平原之上,除了广都县城之外无险可守。

    曹昂不求完胜,只求能够击退陆逊。但凡他能将陆逊从成都城下赶跑,收复广都,那刘璋这里就要好解决许多了。

    刘璋的心思,别说曹操了,就是曹昂也在司马懿的提醒下猜到了七八分。

    刘璋之所以还敢抱着利用曹军,制衡左幕军的心思,完全是因为力量上的平衡。

    可如果曹昂真把陆逊给赶跑了,那局势可就发生变化了,刘璋再想要推诿曹军的调度可就不容易了,甚至曹昂都有可能进得了成都城。

    对于曹昂的意见,司马懿持保守态度,不过既然在曹昂的计划中,要等到曹仁的援军赶到后再行动,他也觉得问题不大。况且万一有所失手的话,也可以退保雒城。

    另外,曹纯、曹休对于曹昂的想法极为支持,尤其是曹纯,此番击破赵韪,骑兵可是立下了大功,伤亡却很小。

    可左幕军的到来,直接将一个骑兵曲给报销掉了,伤亡几倍于击破赵韪时的战损。

    虽然曹操处于中原,采购战马要远比刘封容易。

    毕竟河内、河东就在黄河北边,长安又被曹操给占了。

    颍川屯田成功之后,再加上各地的粮食入贡,曹操的手头可是宽裕了许多,也采购了不少战马。

    虽然没像原时空中那般大手笔的编练虎豹骑,但也委实新增了数千编制的骑军。这次南下,曹操大手笔的给出了一营骑军,而且还是满编,可见其对曹昂的疼爱和期许。

    这次击破赵韪,曹军总共伤亡不过一千,骑军竟然占了一半,这对于指挥骑兵的曹纯来说,算得上是一个莫大的耻辱。

    众人商议已定,决定暂驻新都,同时给刘璋送去文书,详细叙述了赵韪之战的经过和战果,最后则附上了进入成都协防的请求。

    刘璋收到文书后又惊又喜,他没有想到曹军竟然如此干净利落的解决了成都城外的赵韪军。

    别看赵韪军对上曹军的时候脆弱不堪,可在先前攻城的时候,可是给刘璋以及成都城内的蜀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以及极大的压力。

    这一战果,让刘璋对曹军的战力有了过高的判断,同时也让刘璋产生了误判。当刘璋看到文书最后,曹昂提出要进成都城的请求时,他脸色瞬间就变了。

    刘璋虽然有些暗弱,也并没有太大的智慧,可他还是很清楚让曹军进入成都后会有什么后果。

    恐怕下一步就是让他刘璋前往洛阳了。

    思索再三,刘璋下定决心不能让曹昂进成都,只是该如何拒绝对方而又不会激怒对方,这又让刘璋头疼了起来。

    **

    此时刘封正在船上接见法正、孟达二人。

    法正、孟达自成都城中出来后,先是去了广都大营,得到了陆逊的接见。

    在得知了法正、孟达的来意之后,陆逊果断将他们后送,让甘宁备下两条艨艟,十艘早舸,沿途护送他们顺江而下,去迎刘封。

    法正、孟达顺着大江而下,在江阳到僰道的这段江面上遭遇了刘封的船队。在通报了身份,以及转交了陆逊文书之后,两人被接上了刘封的座舰。

    刘封自然是没见过法正和孟达的,历史上也没有这两人的相貌描写。可当法正和孟达出现在刘封面前时,他却一眼就认出了谁是法正,谁是孟达。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封机敏,更是因为这两人的个性特征实在是太明显了。

    法正性格刚强,恩怨分明,智计狠绝,敢断敢行,面容上带着一股既骄傲又自卑的复杂神色。

    法正之祖可是当时关中有名的隐士,受到雍、凉各大士族的追捧,朝廷也多次征辟。父亲出仕便是为司徒掾,这是三公属吏,为三公所征辟担任。

    法正的出身并不差,但等到法正长大时,家世已经衰败了,而且他还背井离乡,南下入蜀,不但受到蜀中士族的排斥,甚至连东州老乡都有不少人敢于轻蔑侮辱他,一度让法正在蜀中生活的极为艰难。

    好在法正结识了张松,这才在成都城中安定了下来。

    与法正相比,孟达的出身更好,不但自身才华出众,而且父亲还曾经做到凉州刺史这等封疆大吏的位置,本身孟家又是扶风的望族,资历自然相当雄厚。

    不过孟达也并非没有烦恼,其父能够坐上凉州刺史的宝座,乃是依附于阿公张让的结果。

    汉灵帝时期,宦官张让权倾朝野,被灵帝尊称为阿公,孟达之父孟佗倾尽家财贿赂张让的家奴,与之建立密切关系。

    随后,孟佗故意设计在张让府前大庭广众之下,让家奴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他行礼,引发众人误以为他与张让关系极深,纷纷向其送礼。

    孟佗就这样空手套白狼,一举获得了大量的财货。随后,他又将这些礼物转赠给张让,因此被张让推荐为凉州刺史。

    孟佗此人机敏聪慧,擅长钻营,且胆大妄为,他的性格被孟达完美的继承,行事风格又严重影响了孟达,这也使得孟达虽有三公之才,却因私心作祟,反复易主埋下了种因。

    此时此刻,法正、孟达二人俱是年富力强,渴望建功立业的时候。

    两人在士卒的护佑之下,自艨艟登上了斗舰,刚一抬头,就看见一青年正笑吟吟的站在面前看着他们。

    两人先是一惊,随即反应过来,当即下拜:“扶风法氏(孟氏)不孝子诚惶诚恐,拜见左将军。”

    刘封笑吟吟的走上前,先将法正扶了起来:“君应是法正法孝直。”

    随后,不等法正回答,他又将孟达扶了起来:“君应是孟达孟子度。”

    最后,刘封一手拉着一人,笑问道:“不知我可否猜对?”

    法正、孟达二人大吃一惊,没想到刘封竟然知道他们,更没想到刘封竟然还能认对他们。

    两人心中情不自禁的升起了一丝丝的自豪,可随即又有些惴惴不安起来。

    “贱民不足挂齿,唯恐污了将军之口。”

    “孝直、子度何出此言?”

    刘封安抚性的轻轻拍着两人的手腕,接着说道:“二君素有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我深知二君乃是栋梁之材,只恨蜀地偏远,不能得见。今日会面,实慰我平生之愿,我欣喜不及,如何会怠慢二君?”

    饶是法正刚强,孟达善变,也被刘封这番温言细语给感动了,只觉得胸口暖洋洋的,说不出的惬意。

    左将军竟然如此夸耀自己,更发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才干。

    这不仅仅让法正、孟达感到扬眉吐气,更生出了一丝期望,或许在左将军麾下,对方就能使用自己的才干,给予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

    接下来,刘封拉着法正、孟达嘘寒问暖,关怀备至。饶是孟达的善变多疑都十分感动,性情刚强的法正更是早早的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了。

    在入席之后,法正忍耐不住心中的希冀和渴望,当即挺起身体,拱手进言道:“将军,我等此来,乃身负重任,有密事须禀明将军,还请您屏退左右。”

    “哦?”

    刘封正色回道:“此处诸君皆我亲爱之士,孝直可放心直言。”

    如今斗舰之上,尚有徐庶、孙翊等人,负责文书和护卫工作,听见刘封这么说,他们心中也是感激万分。

    法正虽被拒绝,但也忍不住对刘封更加敬慕,只觉刘封心胸广阔,为人豁达,难怪如此年纪便已创下如此基业。

    刘子升,能得人效死力也。

    因此,法正并没有再度请求,而是听从刘封的吩咐,开始将成都城中的情况缓缓道来。

    在法正叙说的过程中,孟达只是端坐在席中,除非刘封发问,否则他并不多言,像是将事情的主导权悉数交给了法正一般。

    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相当微妙。

    孟子度绝非豁达之人,相反,他还相当小气。

    可在法正面前,孟达却从来不与其争锋,甚至愿意甘做绿叶,世事就是如此奇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