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襄阳郡通守赵优是元家的女婿,可以通过招募军队的方式,将晋王军加入襄阳军中。”
“赵优也是关陇贵族吧!”
元敏点点头,“他是八柱国之一赵贵的子孙,但他是家族庶子,从小不受重视,是元家把他培养出来。”
萧夏眉头微皱,“伪朝成立时,他为什么没有被朝廷清洗?”
元敏微微笑道:“朝廷并没有清洗关陇贵族,都是主动辞职的,但基本上都是朝廷官员辞职,地方官员没有辞职。”
“也就是说,地方上还有不少关陇贵族子弟?”
“正是!”
虽然元孝矩是好心,但他的方案萧夏不能接受,把自己的军队交给赵优统领,怎么可能?
萧夏笑了笑便道:“你们家主的好意我心领了,襄阳我暂时不考虑,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把江淮六郡收回,和荆襄连为一片。”
元敏一怔,连忙道:“殿下若还有什么顾虑,可以直接说。”
“没有什么顾虑,拿下襄阳郡虽然是我的既定方针,但水满必溢,留一个缺口给朝廷未必是坏事。”
元敏立刻明白了萧夏的意思,他不想过早引来朝廷的关注。
元敏笑道:“我过江时,在京口码头看见很多大象,个个体型庞大,殿下现在就是一只体型庞大的大象了,不管殿下怎么低调,都不可能躲过朝廷的关注,我个人觉得,与其低调躲避,不如强大到别人不敢关注。”
好心可以有,可好心管得太宽,那就让人反感了。
萧夏淡淡道:“元兄的好意我心领了,先安顿下来吧!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慢慢聊。”
刚打发走了元敏,陆邈便在门口禀报,“殿下,张通判紧急求见!”
“让他进来!”
片刻,张亮急匆匆走进来,躬身行礼道:“殿下,刚刚接到梁郡的飞鸽传信,陈棱统领五万大军已经抵达虞城县,正向彭城县方向疾速推进,另外,济阴郡的孟海公也率两万军队驻扎在单父县一带,一旦战争爆发,战场很可能会是留县。”
萧夏连忙走到一旁的沙盘前细看,他用三支红旗分布插在彭城县、虞城县和单父县上,形成了一个三角,而这个三角的中心正好是留县。
而留县就是他们的煤田所在地。
萧夏脸色格外凝重,他担心的不是煤田,而是给煤田干活的民夫,战争对青壮的需求是无底线的,大军所过,青壮男子都会一扫而空。
唯一的办法就是守住留县,江南军在留县也有一千驻军,但一千士兵远远不够,必须立刻支援。
萧夏毫不犹豫道:“立刻令尤俊达来见我!”
尤俊达虽然个人武艺一般,但他的组织很强,善于守城,韧性十足,在关键的地方要用关键的人,萧夏想到的就是尤俊达。
很快,尤俊达匆匆赶来,行一礼道:“参见殿下!”
萧夏取一面金牌和一支令箭给他,对他道:“你立刻率五千骑兵赶往留县,把煤田的民夫都保护好,守住留县,不被战争摧毁,你就立下大功了。”
“卑职遵令!”
萧夏又叮嘱道:“你带上二十枚铁火雷用作威慑,另外,留县城内有粮草储备,情况紧急,你最好立刻就出发!”
一个时辰后,尤俊达率领五千骑兵,疾速向彭城郡方向驶去。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彭城县一带,首先是李子通的军队占领了彭城县,尽管李子通严令不许骚扰江南煤田,但煤田还是受到了影响。
采煤是一个体系,从民夫组织,到码头的装卸,船队运输,以及各种钱粮物资保证等等,只要其中一环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煤田的运行。
虽然李子通的军队不敢去骚扰煤田,但依旧会在其他环节影响到煤田,最简单就是往来船队运输,船只同样是江淮地区的硬通货,任何船只从泗水经过,都要被李子通的军队拦截,运煤船队也不例外,虽然运煤船队最后能被放行,但至少要被扣留十天以上,这就严重影响到了煤炭运输效率。
但运输效率降低还是小问题,真正麻烦的是战争到来,大管事郑荣已经提前接到总管府的通知,让他把商行转移到留县。
事实上,郑荣早就转移了,在李子通大军杀来之前,他就抢先一步把五万石粮食和二十万担草料全部转移到了留县仓库,否则李子通大军到来后,肯定会把这些粮草没收。
煤田有一千驻军,刚开始是五百名武士,渐渐变成一千名武士,后来发现朝廷根本不在意,一千名武士就恢复了本相,变成了一千驻军。
一千军队的军营在留县,目前开采的煤田也在留县旁边,留县一大半的青壮劳力都被煤田聘用,可以说,留县基本上就被江南道的煤田养活了。
就连留县县令也是由江南道推荐,在某种程度上,留县已经是江南道的一块飞地。
一千驻军的主将叫李金阳,是一名鹰扬郎将,这天中午,他率领一支军队在煤田四周巡逻,一名骑兵骑马疾奔而至,抱拳行礼道:“李将军,郑总管有急事找你!”
李金阳点点头,喝令道:“我们回城!”
他带着三百士兵返回了留县,刚进城门,大管事郑荣迎上来道:“刚接到江南消息,朝廷军队已过了虞城县,正向彭城县杀来,晋王已派五千骑兵支援我们,要求我们切实保护好煤田青壮。”
李阳金当然知道爆发战争的后果,粮草和青壮都会被抢掠一空。
“大管事有什么方案吗?”
郑荣连忙道:“现在库存煤炭足够多了,我建议暂时停工,把所有青壮撤回城内,并配上弓箭和刀矛武装起来,我是担心李子通会来抢粮。”
李阳金想想也对,李子通已经几次派人来借粮了,战争爆发前夕还真要当心他。
“这就收工回城!”
煤田上当即敲响了收工大钟,“咚!咚!咚!咚!”
六千多名采煤青壮从四面八方向留县撤退。
果然不出郑荣所料,下午时分,一名李子通的采粮官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来到了留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