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数字化 > 第三十六章:以正御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了研究院内部统一的支持,姜窈开始主动出击。

    她首先安排了一次面向媒体的沟通会,没有回避近期的争议,而是主动公布了《“数字敦煌”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她亲自上台,从容不迫地阐述了项目的初心、理念以及未来的商业合作原则。

    “……我们拥抱科技,也欢迎商业合作,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尊重敦煌文化不可复制的价值。”姜窈站在台上,灯光下她身姿挺拔,语气清晰而坚定,“我们拒绝的是短视的、掠夺式的开发,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的、共赢的、能够真正赋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敦煌不是快消品,它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甚至几代人去守护和品读的经典。”

    她的发言,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瞬间赢得了现场大多数媒体的理解和好感。之前那些负面报道带来的阴霾,被这番光明正大的表态驱散了不少。

    同时,研究院官方也发布了声明,坚决支持姜窈团队的方案,并谴责了某些不负责任的猜测和诽谤。

    另一方面,姜窈开始主动接触那些真正对文化项目有长期耐心、注重品牌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合作方,比如国家级博物馆、有口碑的设计师品牌、注重教育功能的科技公司等。她严格遵循方案中的筛选标准,宁缺毋滥。

    赵凯那边,又尝试联系了几次,提出可以修改方案,但姜窈态度明确地拒绝了:“赵总,我们的合作原则已经公布,如果您认可我们的理念,我们欢迎在框架内探讨;如果还是追求快速变现和绝对主导权,那恐怕我们没有合作的基础。”

    她的强硬态度,让赵凯意识到这个女人和她背后的研究院并不好拿捏,加上舆论形势开始转向,他只好暂时偃旗息鼓。

    在这场与资本的初次正面交锋中,姜窈和秦漠联手,凭借清晰的理念、坚定的立场和智慧的策略,成功地抵御住了短视的商业化压力,为“数字敦煌”的未来发展,奠定了一个健康而可持续的基调。

    风波暂时平息。傍晚,姜窈和秦漠再次走在研究院的小路上。

    “这次,多亏了你。”姜窈由衷地说。如果没有秦漠在关键时刻的坚定支持,她独自面对内外压力,会艰难得多。

    秦漠看着她,夕阳的余晖在她眼中跳跃:“是你自己守住了底线。我只是……说了该说的话。”

    他的语气依旧平淡,但看向她的目光,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柔和,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支持。

    经历了这场风雨,两人之间的纽带更加牢固。

    成功击退了急功近利的资本,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但一个现实的问题依然摆在姜窈和研究院面前:钱。

    数字化项目如同一个吞金兽,高精度扫描设备、庞大的服务器集群、顶尖的算法研发、专业的人才……无一不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仅靠研究院有限的拨款和之前争取到的项目经费,如同杯水车薪,难以支撑长远的发展。姜世维那边显然也不会再轻易拨款。

    必须找到一条能够自我造血的路径,而且要快,要能迅速证明“文化+科技”模式商业上的可行性,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也为后续发展积累资本。

    深夜的数字化实验室,姜窈、秦漠、周韵、马跃四人再次聚在一起,气氛比攻克技术难题时更加凝重。

    “我们必须做一个示范,一个能立刻产生现金流,又能完美体现我们理念的示范。”姜窈的目光扫过团队成员疲惫却坚定的脸,“不能是简单的图片授权,那价值太低;也不能是VR游戏那种歪路。它必须高端、独特、具有稀缺性,并且能直接展现我们数字技术的艺术再创造能力。”

    周韵挠了挠头:“高端、独特、稀缺……那不就是奢侈品路线?”

    马跃推了推眼镜,尝试提出想法:“或者……我们自己做平台?发行一些独家的数字内容?”

    “数字内容……”姜窈喃喃重复着这个词,脑海中仿佛有电光火石闪过。她猛地看向秦漠,“秦漠,你还记得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关于将一些非核心但极具美感的图案元素,进行数字化艺术再创作吗?”

    秦漠点了点头:“比如藻井图案、边饰纹样、菩萨的璎珞华盖……这些元素本身就极具装饰美感,脱离具体佛像语境后,进行艺术化处理的伦理风险也小很多。”

    “对!”姜窈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快速在平板电脑上勾勒着思路,“我们不卖原画,我们卖‘数字艺术品’!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限量版的、经过顶级艺术再创作的‘数字藏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独立的数字身份证书!”

    她越说越兴奋:“我们可以精选一批最具代表性的藻井图案,用我们的AI技术和艺术团队的再创作,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和现代审美意趣,但绝对保留其核心的文化基因和神圣感!每一件藏品都附带由你和李老这样的专家撰写的详细文化解读,讲述其背后的故事、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这不是简单的商品,这是一件承载着千年文化信息的、可收藏的‘数字文物’!”

    这个想法让周韵和马跃都激动起来。限量、独家、高端艺术、文化内涵、科技赋能……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确实充满了吸引力。

    秦漠沉思了片刻,提出了关键问题:“思路很好。但如何确保‘艺术再创作’的品位,不至于流于俗套?又如何定价和发行,才能既体现其价值,又不至于沦为炒作?”

    “艺术把关,离不开你和李老。”姜窈看向秦漠,眼神恳切,“我们需要组建一个顶级的艺术评审委员会,由你们来审核每一件数字藏品的再创作方案,确保其神韵不失,格调高雅。至于发行,我们采取小批量、精品化策略,首批发售数量要极少,制造稀缺性,但定价要合理,面向真正懂得欣赏其价值的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而非投机者。”

    她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坚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引爆市场的金融产品,而是一场高品位的、关于敦煌美学的数字艺术展。我们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文化的商业价值,源于其不可替代的内涵与美感,而非炒作和流量。”

    一条清晰的、闪烁着理想与现实双重光芒的路径,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