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以最毒计谋,辅最狠女帝 > 第一卷 第6章 文武百官,皆不如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聆风那句关于‘青楼’的问话落下后,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了。

    凌春的眉头蹙紧,握着佩剑的手,微微用力。

    他并非未经世事的少年,可两个男子,尤其在这等境地下谈论风月,实在有违他的处世之道。

    然而,李聆风那双眼睛,太过锐利,让他避无可避。

    “本将军职责在身,从不去那等场所。”

    凌春沉声回应,试图以威严掩盖那一丝不自在。

    反倒是李聆风,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身体前倾,压低声音,脸上挂着戏谑,“凌统领,你该不会......”

    “真没去过吧?”

    “还是说,嘿嘿......”

    他故意拉长语调,目光在凌春僵硬的脸庞上逡巡。

    “放肆!”凌春低喝,手已按上刀柄,杀气一闪而逝。

    女帝的嘱托在他脑中回响,他强压下想要将这口无遮拦的小子揪出来教训一顿的冲动,只是重重冷‘哼’一声,闭上双眼,不再理会他。

    可凌春的心底,却难免腹诽:此子心思诡谲,言行无状,真不知陛下看中他哪一点。

    见凌春如老僧入定,李聆风也觉得无趣,耸耸肩,退回草堆,靠墙而坐。

    他摩挲着下巴,借着昏暗的光线,打量对面这位御前统领。

    李聆风是有历史积累的,而且,处于当下这个时代的达官贵人,出入风月场所,应是常态,甚至是一种社交。

    像凌春这般反应,要么是定力超群,要么就是......

    另有隐情?

    或者,离阳王朝的风气,与他所知略的有不同?

    思绪飘散间,一股倦意袭来。

    连日的颠沛流离、牢狱之困,加上与赵巨鹿那场耗费心神的讲解,让李聆风的精神疲惫不堪。

    月光如霜,静静透过高窗的铁栏洒落,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聆风打了个哈欠,身子一歪,竟就这般靠着冰冷的墙壁沉沉睡去,不一会儿便发出均匀的鼾声。

    直到这时,凌春才缓缓睁开眼,目光复杂地落在李聆风身上。

    卸去了清醒时的狡黠与张扬,此刻的李聆风,面容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少年人的稚气,肤白唇红,眉眼清秀。

    若非身陷囹圄,倒像是个养尊处优的世家公子。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害的年轻人,却能轻描淡写地献出‘瘟疫伐国’、‘以工代赈’这种足以搅动天下风云的计策。

    他脑子里究竟装着什么?

    他的心,是红还是黑?

    可看了半天,凌春竟完全看不透他。

    陛下要他护此人周全,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其才!

    鼾声在寂静的牢狱中格外清晰。

    凌春握紧了剑柄,扫视着黑暗中每一个角落。

    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女帝的命令重于泰山。

    今夜,注定又是一个不眠的守护之夜。

    翌日,黎明破晓。

    王城之内,紫宸殿气势恢宏。

    殿顶悬着一口巨大的金黄铜钟,却无人知其具体用途。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而入。

    丞相赵巨鹿步履沉稳,走在最前,其后是威仪赫赫的上将军凌羽。

    三公九卿,各部要员,依品阶列队,鸦雀无声,唯有衣料摩擦的窸窣声,和轻微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高台龙椅之上,韶华帝一袭玄黑鳯袍,金线绣成的鳯翼栩栩如生。

    女帝面如平湖,带着帝王威严的目光扫过殿下每一位臣子。

    登基三载,女帝早已学会将真实情绪深藏于平静的表象之下。

    老太监见时机已到,上前一步,尖细的嗓音划破寂静:“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短暂的停顿后,御史大夫张道恒手持玉笏,快步出列,躬身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讲。”

    韶华帝的声音清冷,不带丝毫波澜。

    “陛下!南柳河汛情告急,洪水肆虐,淹没良田村庄无数,更兼瘟疫横行,百姓死伤惨重,流离失所者甚众!”

    “臣恳请陛下,速速拨发赈灾粮款,救万民于水火,解倒悬之危啊!”

    张道恒的语气悲怆,面露悲痛之色。

    治粟内史立刻出列附和,“张大人所言极是!国库虽不充盈,然救灾如救火,请陛下即刻下旨,拨付钱粮!”

    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两位重臣的奏请,瞬间引来了涟漪。

    接下来,众多官员纷纷出列,言辞恳切,无一例外都是请求朝廷发放赈灾粮款。

    他们引经据典,陈述利害,情绪激昂,似乎只要钱粮到位,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韶华帝静静听着,面容依旧平静,可心底却泛起一丝冰冷的悲凉。

    这些冠冕堂皇的奏对,空洞无物,除了要钱要粮,竟无一人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救灾方略,无人去想如何根治水患,如何防控瘟疫,如何安置流民。

    这满殿朱紫,食君之禄,关键时刻,竟无一人能拿出堪比昨日狱中那少年所献之策!

    那个吃着烧鸡、满嘴‘毒计’的家伙,其见识竟远超这满朝文武!

    很快,请求变成了争吵。

    派发赈灾粮款是块肥肉,谁都想分一杯羹,或是安排自己人负责,从中牟利。

    张道恒一党与少府韩墨轩一派的官员争得面红耳赤,互相攻讦,眼看言辞越来越激烈,几乎要卷袖动手,全然忘了此处乃是庄严肃穆的紫宸殿。

    啪——!

    一声凌厉刺耳的音爆骤然响起,如同惊雷炸裂!

    女帝身后的老太监奋力甩动手中长鞭,厉声高喝:“肃静!”

    争吵声戛然而止。

    众臣这才惊觉失仪,慌忙整理衣冠,垂首站好。

    紫宸殿内,落针可闻。

    韶华帝冷冽的目光缓缓扫过众臣,冷声道“诸位爱卿,除了请求朕拨发钱粮,对于赈灾本身,可还有何良策?”

    良策?

    百官闻言,皆是一愣,面面相觑。

    刚才不是已经奏对过了吗?

    灾情如此,除了拨钱拨粮,还能有何良策?

    陛下今日......

    似乎与往常不同。

    以往此类事务,多是百官提出方案,陛下斟酌采纳便可,今日为何一再追问‘良策’?

    站在前方的上将军凌羽,眼角余光隐晦地瞥了一眼身旁不动声色的赵巨鹿,心中暗道,“这老狐狸,今日未免太过安静。”

    而太尉卫西亭,则半眯着眼,目光在赵巨鹿和凌羽之间转了转,见女帝并未点名问他,便乐得清闲,继续眼观鼻,鼻观心,神游物外,心中甚至开始默哼起不知从哪家青楼听来的俗曲小调。

    就在这时,韶华帝清冷的声音响起,清晰地传入每一位朝臣耳中,“既然众爱卿暂无良策,那么,朕,有一策。”

    朕有一策?

    这四个字如同巨石投入深潭,在百官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陛下竟要亲自提出解决之策?

    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龙椅之上。

    站在文官之首的赵巨鹿,眼皮微微一动。

    他心知肚明,陛下要说的,定然是源自昨日牢中李聆风的那番言论。

    可‘以工代赈’不过是个粗略的框架,其中细节漏洞不少,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难道,陛下在一夜之间,就已将其完善补全,形成可执行之策?

    若真如此,这位年轻女帝的心智与决断,未免太过惊人。

    圣心......

    当真愈发难测了。

    卫西亭和凌羽也同时将目光投向赵巨鹿,试图从这位老搭档脸上看出些端倪。

    三人同朝为官数十载,彼此熟悉。

    可今日的赵巨鹿,沉稳得过分,沉默得诡异,让他们心中都升起一种陌生的感觉。

    在一片寂静与期待中,韶华帝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传朕旨意。”

    “即刻起,于南柳河灾区,由朝廷设立官办粥棚。”

    “推行‘以工代赈’。”

    “招募灾民,参与修筑加固河堤、清理疫区、搭建临时居所等劳作。”

    “按日计工,凭工领取口粮。”

    “凡参与以工代赈者,其直系家眷,亦可每日至粥棚领取维持生计之粥食。”

    “待灾情平息后,所有参与劳役之灾民,减免其家庭两年赋税,并免除三年徭役。”

    “粥棚建设、管理及所需粟米,由朝廷统一出资,委托可靠商贾平价采购,各地官吏负责监督发放。”

    说到此处,韶华帝语音微微一顿,目光骤然变得锐利死刀,本就冰冷的话语更带着肃杀之意!

    “在此赈灾期间,若有奸人胆敢煽动民意,聚众闹事,意图引发民变者,一经查实,无论首从,立斩不赦!并曝尸三日,以儆效尤!”

    整个紫宸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百官都被这环环相扣、恩威并施的策略震撼了。

    这已远远超出了简单放粮的范畴,它将赈济与生产结合,以工代赈,既解决了灾民眼前的生存问题,又利用了劳力进行灾后重建,更以免税免役作为长远安抚,最后以严刑峻法杜绝隐患!

    其思虑之周全,手腕之老辣,完全不像是一位深居宫中的年轻女帝能独自构想出来的!

    这绝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完整方略!

    短暂的沉默后,太尉卫西亭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压下心中的惊骇,上前一步,高声赞道:“陛下此策,思虑周全,恩威并施,实乃安邦定国之良策,老臣佩服!”

    “陛下圣明!”

    “彩!”

    其余官员回过神儿来,纷纷躬身附和,赞誉之声,此起彼伏。

    上将军凌羽亦是心潮澎湃。

    他紧握笏板,迈步出列,声若洪钟,“陛下!末将愿亲赴南柳河,督办此次赈灾事宜,必不负陛下所托!”

    御史大夫张道恒岂肯让这积累声望的好机会落入他人之手!

    只见他立刻抢步上前,“陛下!上将军身系国防重任,不可轻动,督办赈灾,安抚地方,乃是我御史台职责所在,臣愿前往!”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错,隐有火花。

    然而,他们几乎同时用眼角的余光,瞥向了至今未曾发言的丞相赵巨鹿。

    这位平日里在朝堂上纵横捭阖的丞相大人,此刻却如同入定老僧,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周遭的一切争论都与他无关。

    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这老狐狸......

    今日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凌羽和卫西亭心中,皆升起巨大的疑问。

    这还是那个在朝堂上挥洒自如、一言可定风向的赵相吗?

    【章评留策,够毒必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