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朱颜执鼎 > 三十七 圣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紫宸殿的晨钟余音刚散,殿内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

    永昌帝高踞龙椅,明黄帐幔垂落两侧,将他的面容半掩在阴影中,唯有偶尔扫过群臣的目光,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玩味。他指尖轻叩龙椅扶手,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殿内每一个角落:“此次陇中旱灾,倒是闹得沸沸扬扬。朕听闻,有个叫周琸玉的商人,倒是出了不少力。刘爱卿,此事是你经办,说来听听。”

    话音落下,殿内瞬间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户部侍郎刘执徐身上。

    他整理了一下朝服,缓步出列,躬身行礼:“回陛下。确有其事。商人周琸玉,在灾情爆发之初,便主动联络京城各大商行,奔走募捐。据户部统计,他个人及牵头募集的钱粮,约占此次民间募捐总额七成。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带人于城外设棚施粥,制定了‘按户分粮、按龄施粥’的规则,现场秩序井然,未发生一起哄抢事件。经他之手,直接或间接救助的灾民,不下十万人,于稳定灾情、安抚民心,功不可没。”

    刘执徐的回答字字精准,只陈述事实与数据,绝口不提之前赵玉琸上交奏折希望捐官一事。

    永昌帝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看向群臣:“哦?一个商人,何许人也?”

    身边的内侍快步走到永昌帝身边,附耳密语。

    永昌帝听完内侍所说才仿若大悟:“噢......原来是几月前那个想要捐官市令的商人啊。能有如此见识与担当,倒是难得。”

    话音刚落,御史大夫贺谦便快步出列,笏板在手中攥得紧紧的,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与激烈:“陛下!臣以为,此风断不可长!周琸玉一介商贾,身处贱籍,却公然聚众行善,其心可诛!”

    他又向前半步,声音陡然拔高,“赈灾乃朝廷之事,轮不到一个商人插手。他以钱粮笼络流民,今日能让灾民对他感恩戴德,他日便能以钱财蛊惑众生!此等行为,与谋逆无异,应立即将其锁拿问罪,以儆效尤,免得天下商人纷纷效仿,坏了朝廷纲纪!”

    工部侍郎杜仕恩紧随其后,语气带着几分痛心疾首:“贺大夫所言极是!陛下,‘士农工商’乃祖宗定下的等级秩序,商人重利轻义,本就应居于末位。周琸玉此举,看似是赈灾,实则是为其商行博取名声,方便日后垄断市场、牟取暴利。若陛下对他加以褒奖,便是向天下传递‘经商优于耕读’的信号。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安心耕作,谁还会苦读圣贤书考取功名?届时,农田荒芜、朝堂无人,国将不国啊!”

    就在此时,工部尚书公西恒缓步出列。他不像贺谦那般激动,也不像杜仕恩那般夸张,语气平静却字字诛心:“陛下,臣附议。况且,此事看似是周琸玉之功,实则乃户部侍郎刘大人调度有方、统筹得力。若陛下因赈灾之事奖赏一个商人,置朝廷官员的努力于何地?置朝廷体统于何地?莫非我煌煌天朝,已需靠商贾之力来维系稳定,户部已无人可用,只能求助于商人了吗?”

    他话锋一转,目光直逼刘执徐:“刘侍郎,你让一个商人主导赈灾,是户部真的无人,还是……另有所图?”这句话才是最阴险的一击。表面上是维护朝廷体面,将功劳归给刘执徐,实则是将刘执徐架在火上烤,暗示他与周琸玉勾结,借赈灾之名谋取私利。

    在短暂的寂静后,刘执徐步伐略显沉重地出列,脸上满是沉痛与诚恳。他面向御座,深深一躬:“陛下,公西尚书此言,如当头棒喝,令臣汗颜。臣,确有失职之处。但当时灾情如火,流民聚集城外,已有冲击官仓之象!臣与户部同僚日夜调度,然国库空虚,胥吏尽出仍杯水车薪。臣……当时束手无策,几近绝望。”

    说到关键处,刘执徐双手持笏,向御座郑重一拱,目光恳切地望向永昌帝:“正当臣焦头烂额之际,是商人周琸玉,感念陛下平日仁德,主动散尽家财......臣当时顾不得‘士农工商’之序,只想着如何最快地让灾民吃上饭,不让京城外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以免玷污陛下圣明!”

    贺谦表情微抽,心里暗骂刘执徐这个老狐狸真是油嘴滑舌、恶心、撒起谎来不打草稿。

    刘执徐诚挚地把自己的内心剖析给永昌帝看后,身体又微微转向公西恒方向,但目光平视其身前空地,随后右手轻轻握拳置于心口。

    “公西尚书,您久居庙堂,或不知民间疾苦。当时情形,若换做是您,您是选择默守成规,坐视流民生变,酿成大祸;还是如臣一般,抓住这唯一一根稻草,先解君父之忧?至于‘另有所图’......臣当时只图陛下心安,只图大垚稳定。若这也算‘所图’,那臣,认了。”

    公西恒身形微微一滞。他面上从容的神色瞬间褪去,眼皮垂下,指节在笏板上无声地扣紧。旋即,他转向御座,极轻地摇了摇头,唇边掠过一丝冰冷的讥诮,仿佛在说:“好个伶牙俐齿,倒打一耙。”

    永昌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看向左相蒋佑平:“蒋爱卿,你怎么看?”

    蒋佑平缓缓出列,语气平和,带着几分调和之意:“陛下,刘侍郎主动陈情,其心可鉴。贺大夫、公西尚书所言,不无道理,‘士农工商’的秩序不可轻易打破,朝廷体统亦需维护。”

    顿了顿,又继续说道:“然,周琸玉赈灾活民,救灾民于水火,亦是不争的事实。若对其加以奖赏,恐坏纲常;若对其进行惩罚,则寒了天下义士之心,日后再遇灾情,无人敢伸手相助,于陛下圣名有损。此事,确实两难。”

    蒋佑平这番话,看似和稀泥,但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种敏感问题上,由皇帝亲自拍板、平息纷争。

    永昌帝将所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需要一把“刀”,一把能划破朝堂陈旧分布,却又能被他牢牢控制的刀。

    这个周琸玉,似乎是个合适的人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