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朱颜执鼎 > 二十五 定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暮色渐沉时,商行后院的书房亮起烛火,将四人的身影映在窗纸上。赵玉琸将一张写满字迹的宣纸铺在桌案上,娄昭阳、柳柳与陈为围坐两侧。宣纸上锦绣庄的账目与京城布料市场的分析图。烛光照在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与标记格外清晰。

    “锦绣庄的账目我看了,”赵玉琸指尖点在宣纸上,“皇室与官员订单占比九成,虽然销售总额高但是量少;民间市场只占一成,且多是些老主顾的零散订单。周自安要的是销售额提升四成,若只盯着原有客户,根本做不到——咱们得跳出‘卖布’的死局。”

    陈为眉头微蹙,带着不解开口:“爷,可锦绣庄的根基在上层市场,民间百姓买不起他们的高价布料。要是贸然降价,不是又会砸了‘专供’的招牌,使得贵客流失吗?”

    娄昭阳拿起算盘,指尖快速拨动算珠,缓缓开口:“陈为的顾虑有道理,但我们可以分客户施策。我算过锦绣庄去年的账目,皇室订单占比六成,官员及富商订单占三成,普通百姓仅占一成。若能将官员富商订单提升两成,民间市场提升一成,再优化皇室订单的附加价值,四成的增长目标并非不可实现。”

    “所以不能降价,也不能只卖布料。”赵玉琸抬眸,目光锐利,“咱们要卖的是身份、故事、机遇和未来。”

    “把布料从商品变为文化与精神的载体。”说着,赵玉琸提笔沾墨,在宣纸上预留的标题处,一笔一划写下“布以载道,衣藏乾坤”。

    柳柳眼睛一亮,身子前倾:“公子是说,像说书先生那样,给布料编个好听的故事?可都城里其他的布庄也有这么做的,比如‘状元红绸’,说是沾了文气,也没见多火。”

    “那是故事没讲到点子上。”娄昭阳接过话头,指尖在算盘上快速演算,“普通故事只能哄一时,咱们要做的,是把故事和客户的‘刚需’绑在一起。士绅贵族缺的不是布,是身份象征;文人雅士缺的不是衣,是精神共鸣;普通百姓缺的不是衣料,是实惠与盼头。得按人群拆分开来,针对性地做营销。”

    赵玉琸点头,指了指宣纸上的批注:“咱们逐一讨论。首先是产品创新,推出‘天机帛’与‘山河锦’,主攻士绅贵族。”

    赵玉琸提笔在纸上的“天机帛”与“山河锦”两词上圈了个圈,做出着重标记。

    “士绅贵族最看重什么?”赵玉琸抛出问题,目光扫过三人。

    “身份,还有面子。”陈为率先开口,“他们穿的衣服,得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是‘上等货’,还得有旁人没有的讲究。”

    “不止如此。”娄昭阳补充道,“还有对‘运势’的期盼,对‘独特’的追求。比如做官的想官运亨通,经商的想财源广进,文人想文运昌隆。”

    “这是给他们的新意。天机帛,每年根据星官推算,出限量款。比如今年是‘金星伴月’,就做一种暗蓝绸缎,纹路暗合星象,说穿了能‘快心遂意,顺应天时’。每匹布都刻独一编号,配一张星象解读笺——这就不是布了,是‘趋吉避凶’的信物。”

    “山河锦,则把风水堪舆图织进去,像‘三阳开泰锦’,织上名山秀水,做成屏风帐幔,说能助家宅安宁、官运亨通。还能接受定制,把客户祖宅的风水图织进去——这卖的是‘安全感’,是对家族运势的掌控。”

    柳柳拍着手笑道:“爷,这个好!上次我去尚书府送布料,听见夫人跟人说,最近总做噩梦,想请风水先生看看。要是咱们推出‘山河锦’,定能戳中她们的心思。”

    陈为却提出疑问:“限量款虽能提升稀缺性,但产量过少,如何保证销售额?而且星象、风水之说,若被人质疑是故作玄虚,反而会影响声誉。”

    娄昭阳放下算盘,补充道:“这一点我们可以请钦天监的官员私下为‘天机帛’的星象解读作保,再找有名的风水先生为‘山河锦’题词,对外宣称是‘高人指点’。至于产量,‘天机帛’每年只做三百匹,每匹定价三十两,单这一项就能带来九千两收入;‘山河锦’定制款定价五十两起,按每月十单算,三个月也能有一千五百两,加上常规款,收益很可观。”

    “咱们的渠道呢?”陈为追问,“总不能像店内的‘月光锦’‘焰色丝’那样,摆在店里等着人来买吧?”

    “当然不能。我们不再去街市叫卖,转而赞助文人雅集、诗会。”赵玉琸继续道,“要‘雅集布道’,不谈买卖,只和名士聊织物中的学问,比如从丝绸光泽谈‘君子温润如玉’,从棉布质朴谈‘返璞归真’。现场陈列布料仅供鉴赏,想买得‘投帖申请’,经我们品鉴后才能订购。另外,和当红诗人合作,把他们的新作织在‘诗帛’上,赠予名流,引发他们对布料成衣的好奇。”

    娄昭阳迅速核算起来,算珠碰撞噼啪作响。“赞助一次雅集大约需要五百两,但能接触到至少五十位士绅贵族,按转化率三成算,能带来十五笔订单,假定每笔订单平均八十两,就是一千二百两,扣除成本,净赚七百两。‘诗帛’成本更低,一块小帛仅需二两,赠予名流若能引发两位大客户下单,就能回本。”

    “‘投帖申请’会不会把客户拒之门外?而且赞助雅集、请诗人,都需要成本,若最终订单量不及预期,反而会亏损。”

    赵玉琸看着陈为,语气坚定:“渠道创新的关键是‘圈层渗透’,我们要让买我们推出的布料,成为进入顶级文化圈的象征。那些真正的贵人,从不屑于在街市抢购,‘投帖申请’反而能满足他们的优越感。”

    娄昭阳算得飞快:“这样一来,买布就成了‘身份认证’。能拿到购买资格的,都是圈子里有头有脸的人。他们不仅会买,还会主动宣传——毕竟这是体面的事。”

    陈为虽认可,却仍有些未雨绸缪的担忧:“这些策略能吸引客户,但怎么留住他们?万一他们买一次就不买了,销售额还是上不去。”

    “用‘布衣知己’会员制。”赵玉琸早有打算,“一次买满两百两,就成‘布衣知己’。有三个特权:一是优先看新布料的图样和星象解读;二是能参与小范围的定制;三是‘共织权’每年选一个人,去锦绣庄的秘坊,亲手织一小块布,绣上自己的印记,融入成衣——这就不是‘买布’,是独一无二的‘共创,对品牌的粘性会更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